第21頁

投票推薦 加入書籤 小說報錯

  旗袍奇在開衩,中華裙裾向來嚴不透風,長可及地,漢末始有旗袍之雛型者傳人西域,至北魏乃流行於中原,蓋開衩則便於騎馬登鞍也。衍至清末民初,旗袍這一款式成熟了,開衩忽高忽低,做足輸贏,人心叵測,感慨系之矣。

  與旗袍相對而言的長衫,同樣分單、夾、襯絨、駝絨、=毛、大毛。做面子的絲織品、毛織品,色澤文樣完全獨立於旗袍料之外,兩者絕不混淆,稍有涉嫌便是奇恥大辱。男女衣料如此壁壘分明,誠不知據於什麼律理。當年的社交場合,長衫加罩馬褂方才正宗合格。公式是“藍袍黑褂”,大慶盛典,藍黑濟濟,便算漢官威儀。那種馬褂選料貴重,貢緞、毛葛,裁製十分講究,是華夏之“禮”的體現,可是敢情長到臍下就沒有了,預兆著“禮”的氣數殆盡,格物致知者大可幸災樂禍釋作:一褂成讖。按旗袍和長衫系由滿清服式演變而成的漢族紳士淑女裝,當年一般正經男女是不穿兩截頭的衣褲的,婦姑御襖,必系長裙,即使平日家居,亦復旗袍長衫,起坐裕如。五十年後實難想像此種從容歲月斯文生涯。當時人也決計料不到子孫竟有短衫袴上大學講堂,那還r得,庸詎知不了則已,一了就把長衫旗袍了個千乾淨淨。這種時代的“代溝”,沒有什麼可以發人深省的,所以還可以“賦”下去。

  冬季,北人南卜到上海,都說夠嗆。因為冷得陰濕,透入骨髓,而上海人棉絮不及身,絲棉也只有垂垂老去者才紆尊遷就。天寒地凍大家照樣絲襪綢襯衫,確保身材窈窕動作活絡。是故室外非得有豐隆的外套不為功,西裝固有大衣者,中裝也另有長可及地的兜蓬、披風、一口鐘。滬諺“若要俏,凍得格格叫”,從落葉紛飛到白雪滿地,男男女女咬緊牙關挺胸健步,瀟灑苗條堅持不敗,手背腳踵都生了凍瘡,“勿冷勿冷,我是勿怕冷格”,嘴唇明明在抖,大家不說穿大家要漂亮。

  春江水暖女先知,每年總有第一個領頭穿短袖旗袍的,露出藏了一冬天的白臂膊,於是全市所有的旗袍都跌掉了袖子似的,千萬條白臂膊搖曳上街,從“五四”時代的翩翩倒大袖,縮小縮短,直縮到肩胛骨。夏天了,旗袍無袖可言。四十年代初,那大袖一度翩翩歸來,很快又過時哉。領子則高一年低一年,最高高到若有人背後相呼,必得整個身體轉過來,那頸項箍在領圈中,扣著三四檔紐襻哩。高領力求挺括,內襯細麻再上了漿,作領自斃苦不堪言。申江妖氣之為烈於此可見一斑。

  然則長衫旗袍自有其玄妙在,長衫要不寬不緊中顯得大有餘地.設:身高一米八十,其衫長可一米五十許,要使這一米五十許的線條或隱或顯地上下呼應擺動,才夠得上風度。不僅裁縫師傅務必高明,穿長衫的先生更得涵養有素,不瘟不火,周身線條流貫宕揚,實在玉樹臨風,懦釋道三美皆備而莫衷一是。大學生則長衫配西褲,足登車胎底皮鞋,圍巾前掛後垂,單手插入褲袋,長衫下幅就斜成帆形,快步行來,乘風破浪,國家興亡匹夫有責,細考當年社會上流行的口頭禪,“一盤敬沙”、“五分鐘熱度”、“畢業即失業”、“結婚是戀愛的墳墓”,那就不是區區長衫所能任其咎了。

  而縱橫洋場已成壓倒之勢者是“西裝”。西裝店等級森嚴,先以區域分,再以馬路分,然後大牌名牌,聲望最高的都有老主顧長戶頭,價錢貴得你非得到他那裡去做不可,否則何以攀躋人誇示人?當年是以英國式為經典,中老紳士就之;法國式為摩登,公子哥兒趨之;義大利式為別致,玩家騎師悅之。

  西裝第一要講料作。那時獨尊英紡,而且必要純羊毛,稍有混雜,身價大跌。夏令品類派力斯、凡立丁、雪克斯丁、白嘩嘰等,冬令品類巧克丁、板絲呢、唐令哥、厚花呢等,春秋晶類海力斯、法蘭緘、軋別丁、舍維、霍姆斯本、薄花呢等。所謂“英國花呢”,厚薄兩型紛繁得熱昏。國際最新時裝雜誌匯集上海,中國縫工無疑世界第一。

  大牌名牌的店家陳設優雅,氛圍恬靜。歡迎、請坐、奉茶或咖啡,寒瞳幾句,言下十分自負。“先生光臨本店,想是慕名而夾……”然後除了几上的一疊時裝雜誌,又從內部捧出最新的樣本來。這時是顧客顯骨子的當口了。如果你邊看邊品評,眼光凶,門檻精,店伙就起勁奉承,其中夾進微妙的辯論,最後完全聽從你的抉擇,就更加滿足你的自尊心。

  接下來是看料作。美妙絕倫,像圖書館那樣莊嚴肅穆,凡你中意的,一匹匹拿下來,近看,遠看,披在肩上對鏡看,裹在腿上假設為褲管看——結果決定幾套,三件頭、兩件頭、獨件上裝,兩粒紐、三粒紐,單排、雙排,貼袋、嵌袋、插袋。還要商量夾里,半里、全里,羽紗?軟緞?至於襯墊,“放心,阿拉勿會用白麻格,總歸是黑炭,墊肩壘羊毛,棉花是勿進門格”。

  然後是量尺寸,手勢輕快果斷,頗有舞蹈性。如果你身材好,就量到哪裡贊到哪裡,“搭儂先生做衣裳,真開心,電影明星也嘸末儂價司麥脫”。尺寸單的項目極其縝緻,填滿了,還要想想,加附註,長期保存,作下次的參考,而且說:“假使儂在外國,要做了,請關照一聲,我伲打包寄過來。”

  等到試樣的日期,更是雙方顯骨子的時候。雖是他從旁幫襯,你動作要靈敏,程序要合拍,他手捉劃粉,口噙別針,全神貫注,伶俐周到,該收處別攏,該放處畫線,隨時呢喃著徵詢你的高見,其實他胸有成衣,毫不遲疑。而你,在三面不同角度的大鏡前,自然地轉體,靠近些,又退遠些,曲曲臂,挺挺胸,回復原狀,立腿如何,分腿如何,要“人”穿“衣”,不讓“衣”穿“人”,這套馴衣功夫,靠長期的玩世經驗,並非玩世不恭。

  上海人玩世甚恭,既要應和重視別針劃粉的全套動作,又務必貫徹“唯我獨尊”的見解要求。試樣的過程是一個辯論的過程,若有不恭者不知趣,冒充行家,事態會激化到“本店牌子有關,還是另請高明吧”。真正懂“衣經”者卻娓娓清談,雙方表示欽佩,“儂先生真講究,講究得真有道理”,“不然我也勿會定規要到寶號來哉”。複試,如果你無興去店家,他可以到府上來效勞。初試僅一袖,這次兩袖全,整套款式俱在。萬一你又有新的意圖,他不惜拆掉重做,是故往往要三次五次試樣,雙方絕不嫌煩,直到你的滿意就是他的滿意,臨了說“先穿兩天,假使有啥勿稱心的地方,儘管請過來指教”——雙方自始至終不提一個錢字,落落大方對大方落落。

  從前上海人穿著普遍高水準,其中自然就不乏大師級者。一套新裝,要經“立”、。行”、“坐”三式的校驗。立著好看,走起來不好看——勿靈。立也好走也好,坐下來不好——勿靈。“立”、“行”、“坐”三式俱佳,也不肯連穿兩天。“衣靠著,也靠掛”,穿而不掛,樣子要疲掉,掛而不穿,樣子要死掉。

章節目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