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4頁
誰都沒懷疑住在北京就是所有幸福的終點。整個高三的年段,也像是準備離開小鎮的預備營地,許多人開始寄宿在學校,全心投入一種冥想狀態。仿佛學校就是一艘太空船,開往一個更開明的所在。
我也是寄宿中的一員,全身投入這種衝刺中。直到高考最後一刻結束,回到家,母親才叫我去探探阿小。
阿小騎著摩托車在海邊狂飆,一不小心車歪了,他整個人被拋出去,頭先著的地。那是兩個月前發生的事情。當時一度下了病危通知書,但總算奇蹟般地搶救過來了。
去到他家,他還躺在床上,受傷的頭部已經拆線,但可以看到,前額凹進去一塊。他看到我驚恐的表情,開玩笑地說:“我牛吧,摔成這樣,竟然沒死,而且一點後遺症都沒有,就是難看了點,不過這樣也好,這樣出去,混江湖最容易了……”
兩個月後,我被一所外地的大學錄取,離開小鎮。我去向他告別,他當時已經開始和父兄去捕魚了,只不過從此不騎摩托車,也蹬上了吭哧吭哧響的自行車。
阿小終於成了小鎮上的漁民了。
兜兜轉轉,大學畢業後的我,來到了北京,來到了那個在想像中可以和香港比拼的北京。
當然,此時的我早知道,留在北京不是全部故事的結束,而是所有故事的開始。
偌大的城市,充滿焦灼感的生活,每次走在地鐵擁擠的人群里,我總會覺得自己要被吞噬,覺得人怎麼都這麼渺小。而在小鎮,每個人都那麼複雜而有生趣,覺得人才像人。
這個時候我才偶爾會想起老家的阿小,我竟然有些妒忌。聽說他娶了個老婆,很快生了個兒子,然後自己買了塊地,建好了房子,也圈上個庭院,裡面還同樣養了只狗。
我則每天忍受著頸椎病,苦惱著工作的壓力和工作結束後的空虛。唯一能做的是不停通過職業的成就感稍微緩解自己:我是個寫字的人,在一家全球聞名的頂級雜誌社工作,我的文章會被到處轉載。
總有老家的朋友,從那聽得到狗吠的小鎮上打來電話,說你這小子混得不錯。裝模作樣地相互吹捧下,掛下電話,迎接突然襲擊而來的空虛感。
這個晚上,我習慣性地查閱自己博客的評論,意外地看到一條留言:你是黑狗達嗎?小鎮上的黑狗達嗎?我是阿小,我在香港,能電話我嗎?我的電話號碼是……是阿小。香港那個阿小。
說不上的猶豫感,我竟然拖了半個月沒回電。我竟然有點害怕。我不想知道他活得怎麼樣,無論好,或者不好,對我都是種莫名其妙的震顫。
半個月後,突然有個事情必須到香港出差。我把電話抄在紙上,還是沒決定是否撥通這個號碼。
事情忙完了,一個人癱在賓館空蕩蕩的房間裡,突然下了決心撥打出那串電話。
“餵?邊個?”
“是阿小嗎?”
“啊?”他愣了下,顯然有點錯愕。
“黑狗達!你在香港?你終於要見我啦!”
他竟然記得我的聲音,可見香港的生活讓他有多孤單。
和阿月姨拉著我第一次去見他的時候一樣,我竟然又緊張到全身是汗。坐在路邊的茶餐廳里,我一直想像,他會是怎麼樣的?他應該長發飄逸,穿著入時,然後應該釘上耳環了吧?他應該終於可以打扮出他想成為的樣子了吧?
阿小進來了。我一眼就認出他。他的身體拉長了,五官卻沒怎麼變,他剪著規矩的短髮,但耳朵確實有曾經戴過耳環的樣子。他依然打扮得很清爽,但背著一個不太搭配的帆布包。
他看到我,笑開了那嘴抽菸抽壞的牙齒,張開雙臂,迎上來抱住我。
你當時怎麼沒回我信?他問。
我張了張口考慮是否要解釋,終於還是放棄。
愛面子是沒變的,當晚他堅持邀請我到香港半山的一座高級酒吧。透過窗子,是維多利亞的璀璨夜景。
適當的懷舊後,我終於忍不住問:“你現在怎麼樣啊?”
“我啊,好好工作啊,哪像你,混得這麼好!”
“做什麼工作?”
他用手搖了搖酒,支支吾吾。仿佛下了很大決心,終於說:“我在安裝防盜門。”
然後馬上補充:但我是高級技工,一個月能拿一萬二港幣。
我不知道如何把話進行下去了。一種找不到話題的恐慌感,在彼此心內滋長。
他很努力,自嘲地講到了在香港被同學看不起,交不到朋友,對城市生活的厭惡,以及父母生意的失敗。
“你知道嗎,我竟然覺得,那個我看不起的小鎮才是我家。”說完他就自嘲起來了,“顯然,那是我一廂情願。我哪有家?”
我知道這句話背後藏著太多故事:為什麼沒有家?他父母呢?
但我也意識到,這顯然是他不願意提及的部分。
晚上十點多,他說自己要趕公車回住的地方了。我送他到車站。
車站早已經排了長長一隊,有打著領帶穿著廉價西裝的,有穿著電器行標誌的服飾的,有別著美髮屋樣式的圍裙的……臨上車了,他突然說,要不要到我住的地方繼續聊天,我們太久沒見了,通宵聊聊天不過分吧?
我想了想,答應了。
車的站牌上寫著通往天水圍,我知道天水圍於香港的意義。一路不斷閃過高樓大廈,他興奮地和我一個個介紹,也順便講述了發生在其間的自己的故事。
車繼續往城外開,燈火慢慢稀疏。
“快到家了。”他說。
然後車開上一座長長的斜拉橋。
“這橋叫青衣大橋,是全亞洲最大的鐵索橋。我每天坐車都要經過。”
“這樣啊。”我禮貌性地點點頭。
他望著窗外的橋,像自言自語一樣:“我來香港第三年,父親查出來得了癌症,鼻咽癌,建築公司不得不停了,父親到處找醫院醫病,本來還有希望,結果哥哥怕被拖累,卷著家裡的錢跑了。我和母親只好賣掉房子,繼續給父親醫病。有一天,他自己開著車來到這裡,就從這裡衝下去了。我現在要掙口飯吃,還要從這經過。”
我愣住了,不知道怎麼接話。
他接著自言自語:“城市很噁心的,我爸一病,什麼朋友都沒有了。他去世的時候,葬禮只有我和母親。”
“呵呵。”停頓了一會兒後,他自己輕輕笑了一下。
我張了張口,嘗試說點什麼。他顯然感覺到了。
“我沒事的,其實可搞了,香港報紙還有報導這個事情,我家裡保留著當天的報紙,是頭版頭條,你相信嗎?”他轉過頭來,還是微笑著的臉,但臉上早已經全是淚水。
車依然在開,那座橋漫長得似乎沒有盡頭。橋上一點一點的燈影,快速滑過,一明一滅,掩映著車裡晃動著的疲倦人群。
大部分人都睏倦到睡著了——他們都是一早七點準時在家門口等著這車到市區,他們出發前各自化妝、精心穿著,等著到這城市的各個角落,扮演起維修工、洗碗工、電器行銷售、美髮店小弟……時間一到,又倉皇地一路小跑趕這趟車,搭一兩個小時回所謂的家,準備第二天的演出。
我也是寄宿中的一員,全身投入這種衝刺中。直到高考最後一刻結束,回到家,母親才叫我去探探阿小。
阿小騎著摩托車在海邊狂飆,一不小心車歪了,他整個人被拋出去,頭先著的地。那是兩個月前發生的事情。當時一度下了病危通知書,但總算奇蹟般地搶救過來了。
去到他家,他還躺在床上,受傷的頭部已經拆線,但可以看到,前額凹進去一塊。他看到我驚恐的表情,開玩笑地說:“我牛吧,摔成這樣,竟然沒死,而且一點後遺症都沒有,就是難看了點,不過這樣也好,這樣出去,混江湖最容易了……”
兩個月後,我被一所外地的大學錄取,離開小鎮。我去向他告別,他當時已經開始和父兄去捕魚了,只不過從此不騎摩托車,也蹬上了吭哧吭哧響的自行車。
阿小終於成了小鎮上的漁民了。
兜兜轉轉,大學畢業後的我,來到了北京,來到了那個在想像中可以和香港比拼的北京。
當然,此時的我早知道,留在北京不是全部故事的結束,而是所有故事的開始。
偌大的城市,充滿焦灼感的生活,每次走在地鐵擁擠的人群里,我總會覺得自己要被吞噬,覺得人怎麼都這麼渺小。而在小鎮,每個人都那麼複雜而有生趣,覺得人才像人。
這個時候我才偶爾會想起老家的阿小,我竟然有些妒忌。聽說他娶了個老婆,很快生了個兒子,然後自己買了塊地,建好了房子,也圈上個庭院,裡面還同樣養了只狗。
我則每天忍受著頸椎病,苦惱著工作的壓力和工作結束後的空虛。唯一能做的是不停通過職業的成就感稍微緩解自己:我是個寫字的人,在一家全球聞名的頂級雜誌社工作,我的文章會被到處轉載。
總有老家的朋友,從那聽得到狗吠的小鎮上打來電話,說你這小子混得不錯。裝模作樣地相互吹捧下,掛下電話,迎接突然襲擊而來的空虛感。
這個晚上,我習慣性地查閱自己博客的評論,意外地看到一條留言:你是黑狗達嗎?小鎮上的黑狗達嗎?我是阿小,我在香港,能電話我嗎?我的電話號碼是……是阿小。香港那個阿小。
說不上的猶豫感,我竟然拖了半個月沒回電。我竟然有點害怕。我不想知道他活得怎麼樣,無論好,或者不好,對我都是種莫名其妙的震顫。
半個月後,突然有個事情必須到香港出差。我把電話抄在紙上,還是沒決定是否撥通這個號碼。
事情忙完了,一個人癱在賓館空蕩蕩的房間裡,突然下了決心撥打出那串電話。
“餵?邊個?”
“是阿小嗎?”
“啊?”他愣了下,顯然有點錯愕。
“黑狗達!你在香港?你終於要見我啦!”
他竟然記得我的聲音,可見香港的生活讓他有多孤單。
和阿月姨拉著我第一次去見他的時候一樣,我竟然又緊張到全身是汗。坐在路邊的茶餐廳里,我一直想像,他會是怎麼樣的?他應該長發飄逸,穿著入時,然後應該釘上耳環了吧?他應該終於可以打扮出他想成為的樣子了吧?
阿小進來了。我一眼就認出他。他的身體拉長了,五官卻沒怎麼變,他剪著規矩的短髮,但耳朵確實有曾經戴過耳環的樣子。他依然打扮得很清爽,但背著一個不太搭配的帆布包。
他看到我,笑開了那嘴抽菸抽壞的牙齒,張開雙臂,迎上來抱住我。
你當時怎麼沒回我信?他問。
我張了張口考慮是否要解釋,終於還是放棄。
愛面子是沒變的,當晚他堅持邀請我到香港半山的一座高級酒吧。透過窗子,是維多利亞的璀璨夜景。
適當的懷舊後,我終於忍不住問:“你現在怎麼樣啊?”
“我啊,好好工作啊,哪像你,混得這麼好!”
“做什麼工作?”
他用手搖了搖酒,支支吾吾。仿佛下了很大決心,終於說:“我在安裝防盜門。”
然後馬上補充:但我是高級技工,一個月能拿一萬二港幣。
我不知道如何把話進行下去了。一種找不到話題的恐慌感,在彼此心內滋長。
他很努力,自嘲地講到了在香港被同學看不起,交不到朋友,對城市生活的厭惡,以及父母生意的失敗。
“你知道嗎,我竟然覺得,那個我看不起的小鎮才是我家。”說完他就自嘲起來了,“顯然,那是我一廂情願。我哪有家?”
我知道這句話背後藏著太多故事:為什麼沒有家?他父母呢?
但我也意識到,這顯然是他不願意提及的部分。
晚上十點多,他說自己要趕公車回住的地方了。我送他到車站。
車站早已經排了長長一隊,有打著領帶穿著廉價西裝的,有穿著電器行標誌的服飾的,有別著美髮屋樣式的圍裙的……臨上車了,他突然說,要不要到我住的地方繼續聊天,我們太久沒見了,通宵聊聊天不過分吧?
我想了想,答應了。
車的站牌上寫著通往天水圍,我知道天水圍於香港的意義。一路不斷閃過高樓大廈,他興奮地和我一個個介紹,也順便講述了發生在其間的自己的故事。
車繼續往城外開,燈火慢慢稀疏。
“快到家了。”他說。
然後車開上一座長長的斜拉橋。
“這橋叫青衣大橋,是全亞洲最大的鐵索橋。我每天坐車都要經過。”
“這樣啊。”我禮貌性地點點頭。
他望著窗外的橋,像自言自語一樣:“我來香港第三年,父親查出來得了癌症,鼻咽癌,建築公司不得不停了,父親到處找醫院醫病,本來還有希望,結果哥哥怕被拖累,卷著家裡的錢跑了。我和母親只好賣掉房子,繼續給父親醫病。有一天,他自己開著車來到這裡,就從這裡衝下去了。我現在要掙口飯吃,還要從這經過。”
我愣住了,不知道怎麼接話。
他接著自言自語:“城市很噁心的,我爸一病,什麼朋友都沒有了。他去世的時候,葬禮只有我和母親。”
“呵呵。”停頓了一會兒後,他自己輕輕笑了一下。
我張了張口,嘗試說點什麼。他顯然感覺到了。
“我沒事的,其實可搞了,香港報紙還有報導這個事情,我家裡保留著當天的報紙,是頭版頭條,你相信嗎?”他轉過頭來,還是微笑著的臉,但臉上早已經全是淚水。
車依然在開,那座橋漫長得似乎沒有盡頭。橋上一點一點的燈影,快速滑過,一明一滅,掩映著車裡晃動著的疲倦人群。
大部分人都睏倦到睡著了——他們都是一早七點準時在家門口等著這車到市區,他們出發前各自化妝、精心穿著,等著到這城市的各個角落,扮演起維修工、洗碗工、電器行銷售、美髮店小弟……時間一到,又倉皇地一路小跑趕這趟車,搭一兩個小時回所謂的家,準備第二天的演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