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75頁
戊戌政變後,慈禧將光緒帝幽禁於瀛台,將珍妃打入"冷宮"。一對恩愛夫妻被慈禧生生拆開,或許這對苦命人曾期盼過他們能有重新相見的那一天,然而,一個突發事件讓這一願望成為永遠的夢想。
一
金質"珍妃之印"慈禧發動戊戌政變以後,將光緒帝幽禁於瀛台。他所有的活動空間就是那座水中的小島,沒有親人的眷顧,沒有朋友的問候。如果說此前的二十餘年,光緒帝是被慈禧操控的傀儡皇帝,那麼在這之後的歲月里,光緒帝只剩下了大清王朝在位皇帝的虛名。光緒帝的處境尚且如此,被慈禧視為紅顏禍水的珍妃處境又將如何?
光緒二十一年(1895)封珍妃冊(銀鍍金質)據說,慈禧再次將珍妃施以廷杖,撤去簪環,將她囚禁於鍾粹宮後的北三所,並給她立下一個規矩:再不許進見皇上(《清史紀事本末》)。而且,慈禧還責令所有太監,今後不准為珍妃傳遞事件,如有違者,"查出即行正法,決不姑容"(《內務府雜件》)。
依據《宮女談往錄》中宮女的回憶:關押珍妃的北三所是後宮一個單獨的院落。
珍妃被關押在北三所最西邊的屋子裡。屋門由外反鎖,有一扇窗是活的,洗漱、吃飯都由窗戶遞進去,不許同下人交談。每日吃的是下等人的飯食,一天有兩次倒馬桶。由慈禧派去兩個親信太監輪流監視。最苦的是遇到節日、忌日、初一、十五,老太監還要奉慈禧的懿旨去申斥,就是由老太監代表慈禧,列數珍妃的罪過,指著鼻子、臉申斥,讓珍妃跪在地下敬聽,指定申斥是在吃午飯的時間舉行。申斥完了以後,珍妃必須向上叩首謝恩。這是最嚴厲的家法了。別人都在愉快地過節日,而她卻在受折磨。試想,在吃飯以前,跪著聽完申斥,還要磕頭謝恩,該是一種什麼樣的心情?
珍妃對於珍妃來說,或許下人的飯食可以忍受;被太監申斥可以靜聽;沒有自由還可以等待。然而,最令她難以忍受的是她被迫離開了光緒帝,一對恩愛夫妻被慈禧生生分開,不知何時才能再次相聚。長夜難眠,只有無盡的思念縈繞於心。在愛新覺羅?溥佐《珍妃的冷宮生活》中記載:在個別同情光緒帝的太監幫助下,光緒帝曾經在月夜偷偷跑到囚禁珍妃的地方。夫妻兩人隔著被鎖的門窗,各自抒發思念之情。姑且不論《珍妃的冷宮生活》中這一記載是否屬實,但有一點我們可以堅信:他們一定在孤獨、寂寞中,心懷夫妻早日相聚的美好夢想,在漫漫的長夜中靜靜等待。
第97節:珍妃之死(2)
【加入收藏】 【發表評論】 【文學論壇】 【大 中 小】
然而,光緒二十六年夏天一個突發事件的出現,使他們的分別成為永久。二
光緒二十六年七月二十日(1900年8月14日),珍妃被慈禧打入冷宮近二年,此時正是北京的盛夏時節,這天下午天氣格外悶熱。據慈禧的宮女何榮兒回憶,這幾天,宮中的氣氛十分怪異,作為宮女,"在宮裡頭我們只知道腳尖前的一點事情,其他大事絲毫也不知道。老太后(慈禧)有好多天不到園子(頤和園)里去了,和往日不大一樣。到二十日前兩三天,聽小太監告訴我們,得力的太監在順貞門裡,御花園兩邊都扛著槍戒備起來了。問為什麼,誰也不說。我們也風聞外頭鬧二毛子(教民),但誰也不清楚是怎麼回事。小娟子暗地裡囑咐我,這幾天要格外留神,看老太后整天板著臉,一絲笑容也沒有,嘴角向左邊歪得更厲害了,這是心裡頭憋著氣的象徵,不定幾時爆炸。當侍女的,都提心弔膽,小心侍候,免得碰到點子上自找倒霉"(《宮女談往錄》)。
從慈禧貼身宮女的回憶中,我們不難看出,在七月二十日前後,宮裡表面依然寧靜如水,實際上一場巨大的波瀾即將掀起。為什麼這樣說呢?
因為:
(1)順貞門裡,御花園兩邊,連太監們都扛著槍戒備起來。清朝的宮廷禁衛制度十分森嚴,為了確保皇帝的人身安全,不僅在建築上以紫禁城、皇城、內城和外城共同構築了道道防禦體系,而且還布設了數量龐大的禁衛軍隊,主要有侍衛處、護軍營、前鋒營、內務府三旗包衣各營和神機營等警衛機構,以保證皇宮的絕對安全。可是如此戍衛森嚴的皇家禁地,居然在忽然之間,連宮中的奴才太監們也荷槍實彈。這種武裝到牙齒的防衛,確實顯現了宮中上下由某一件事情所引發的一種緊張、恐怖的氣氛。
(2)慈禧的表情異常嚴肅。熟悉她的宮女都知道這是慈禧憋著氣的象徵。在光緒二十年,慈禧懲罰珍妃的時候,宮女們曾經見過這樣的表情,為此不僅珍妃慘遭羞辱、飽受皮肉之苦,而且殃及身邊的太監,使得他們非死即傷;光緒二十四年,慈禧發動戊戌政變,幽禁光緒帝、將珍妃再次"褫衣廷仗"並打入冷宮的時候她們也見過這一表情。正所謂"城門失火,殃及池魚",光緒帝、珍妃受懲罰的同時,他們身邊的太監們,也難以倖免,宮女們依然清晰記得那令人毛骨悚然的血腥懲罰:
"內殿太監楊瑞珍、楊長文,內殿司房太監張得名及珍妃下太監戴恩如……,著交內務府大臣即日板責處死。
內殿小太監苑長春著革去頂帶,內殿司房太監張源榮、王吉祥、徐源壽,珍妃下太監孫海成……,著交內務府慎刑司重責二百板,永遠枷號。
一
金質"珍妃之印"慈禧發動戊戌政變以後,將光緒帝幽禁於瀛台。他所有的活動空間就是那座水中的小島,沒有親人的眷顧,沒有朋友的問候。如果說此前的二十餘年,光緒帝是被慈禧操控的傀儡皇帝,那麼在這之後的歲月里,光緒帝只剩下了大清王朝在位皇帝的虛名。光緒帝的處境尚且如此,被慈禧視為紅顏禍水的珍妃處境又將如何?
光緒二十一年(1895)封珍妃冊(銀鍍金質)據說,慈禧再次將珍妃施以廷杖,撤去簪環,將她囚禁於鍾粹宮後的北三所,並給她立下一個規矩:再不許進見皇上(《清史紀事本末》)。而且,慈禧還責令所有太監,今後不准為珍妃傳遞事件,如有違者,"查出即行正法,決不姑容"(《內務府雜件》)。
依據《宮女談往錄》中宮女的回憶:關押珍妃的北三所是後宮一個單獨的院落。
珍妃被關押在北三所最西邊的屋子裡。屋門由外反鎖,有一扇窗是活的,洗漱、吃飯都由窗戶遞進去,不許同下人交談。每日吃的是下等人的飯食,一天有兩次倒馬桶。由慈禧派去兩個親信太監輪流監視。最苦的是遇到節日、忌日、初一、十五,老太監還要奉慈禧的懿旨去申斥,就是由老太監代表慈禧,列數珍妃的罪過,指著鼻子、臉申斥,讓珍妃跪在地下敬聽,指定申斥是在吃午飯的時間舉行。申斥完了以後,珍妃必須向上叩首謝恩。這是最嚴厲的家法了。別人都在愉快地過節日,而她卻在受折磨。試想,在吃飯以前,跪著聽完申斥,還要磕頭謝恩,該是一種什麼樣的心情?
珍妃對於珍妃來說,或許下人的飯食可以忍受;被太監申斥可以靜聽;沒有自由還可以等待。然而,最令她難以忍受的是她被迫離開了光緒帝,一對恩愛夫妻被慈禧生生分開,不知何時才能再次相聚。長夜難眠,只有無盡的思念縈繞於心。在愛新覺羅?溥佐《珍妃的冷宮生活》中記載:在個別同情光緒帝的太監幫助下,光緒帝曾經在月夜偷偷跑到囚禁珍妃的地方。夫妻兩人隔著被鎖的門窗,各自抒發思念之情。姑且不論《珍妃的冷宮生活》中這一記載是否屬實,但有一點我們可以堅信:他們一定在孤獨、寂寞中,心懷夫妻早日相聚的美好夢想,在漫漫的長夜中靜靜等待。
第97節:珍妃之死(2)
【加入收藏】 【發表評論】 【文學論壇】 【大 中 小】
然而,光緒二十六年夏天一個突發事件的出現,使他們的分別成為永久。二
光緒二十六年七月二十日(1900年8月14日),珍妃被慈禧打入冷宮近二年,此時正是北京的盛夏時節,這天下午天氣格外悶熱。據慈禧的宮女何榮兒回憶,這幾天,宮中的氣氛十分怪異,作為宮女,"在宮裡頭我們只知道腳尖前的一點事情,其他大事絲毫也不知道。老太后(慈禧)有好多天不到園子(頤和園)里去了,和往日不大一樣。到二十日前兩三天,聽小太監告訴我們,得力的太監在順貞門裡,御花園兩邊都扛著槍戒備起來了。問為什麼,誰也不說。我們也風聞外頭鬧二毛子(教民),但誰也不清楚是怎麼回事。小娟子暗地裡囑咐我,這幾天要格外留神,看老太后整天板著臉,一絲笑容也沒有,嘴角向左邊歪得更厲害了,這是心裡頭憋著氣的象徵,不定幾時爆炸。當侍女的,都提心弔膽,小心侍候,免得碰到點子上自找倒霉"(《宮女談往錄》)。
從慈禧貼身宮女的回憶中,我們不難看出,在七月二十日前後,宮裡表面依然寧靜如水,實際上一場巨大的波瀾即將掀起。為什麼這樣說呢?
因為:
(1)順貞門裡,御花園兩邊,連太監們都扛著槍戒備起來。清朝的宮廷禁衛制度十分森嚴,為了確保皇帝的人身安全,不僅在建築上以紫禁城、皇城、內城和外城共同構築了道道防禦體系,而且還布設了數量龐大的禁衛軍隊,主要有侍衛處、護軍營、前鋒營、內務府三旗包衣各營和神機營等警衛機構,以保證皇宮的絕對安全。可是如此戍衛森嚴的皇家禁地,居然在忽然之間,連宮中的奴才太監們也荷槍實彈。這種武裝到牙齒的防衛,確實顯現了宮中上下由某一件事情所引發的一種緊張、恐怖的氣氛。
(2)慈禧的表情異常嚴肅。熟悉她的宮女都知道這是慈禧憋著氣的象徵。在光緒二十年,慈禧懲罰珍妃的時候,宮女們曾經見過這樣的表情,為此不僅珍妃慘遭羞辱、飽受皮肉之苦,而且殃及身邊的太監,使得他們非死即傷;光緒二十四年,慈禧發動戊戌政變,幽禁光緒帝、將珍妃再次"褫衣廷仗"並打入冷宮的時候她們也見過這一表情。正所謂"城門失火,殃及池魚",光緒帝、珍妃受懲罰的同時,他們身邊的太監們,也難以倖免,宮女們依然清晰記得那令人毛骨悚然的血腥懲罰:
"內殿太監楊瑞珍、楊長文,內殿司房太監張得名及珍妃下太監戴恩如……,著交內務府大臣即日板責處死。
內殿小太監苑長春著革去頂帶,內殿司房太監張源榮、王吉祥、徐源壽,珍妃下太監孫海成……,著交內務府慎刑司重責二百板,永遠枷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