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15頁

投票推薦 加入書籤 小說報錯

  下午劉書記就到朱書記的辦公室,說:「午休時找來這篇文章,認真讀了幾遍,好,寫得好。」

  朱書記說:「我最近一直在思考一個問題,如何在改革開放的今天加強組織建設,尤其是縣鄉組織建設。這是因為他們與廣大群眾聯繫最直接,模範帶頭作用更具有說服力。一個縣,一個鄉,如果有一個好的領導班子,一個好的書記,各方面工作都會大不一樣。要是全省每個縣鄉直到村一級都達到這個要求,我們的現代化建設就會有了更大的希望。」

  「你思考得對。現在有些地方―――我認為不在少數,總喜歡從經濟利益出發,而忽視了黨的建設,這同中央精神是相違背的。」

  「省委最近要坐下來,認真研究一次黨的建設工作,我的意見是實行黨建例會制度,我擔任召集人,幾位副書記,你和組織部長、宣傳部長,作為成員,每季度研究一次黨建工作。」

  「我完全同意,紀委也有一些想法,打算在進一步搞好黨員教育和查處案件的同時,宣傳一批廉政建設的樣板,這樣好壞兩種典型都有了,對黨建工作會有很大推動。」

  朱書記表示十分贊同,又說:「要給基層的同志創造一個幹事創業的好環境。以後,紀委對幹部的立案調查,涉及到縣委書記這一級的,要事先讓我知道。」

  劉書記離開朱書記辦公室,細細咀嚼著朱書記談話的涵義,越來越覺得他這是在暗示對趙離的態度,是對他們調查趙離的一種委婉的批評。按預定的計劃,第二天要研究包括趙離在內的一些案件,劉書記先傳達了省委朱書記同他的談話,到研究趙離的時候,劉書記說,趙離的問題,群眾有意見,搞清楚是有必要的,從反映的情況來看,主要問題有兩個,一是工作方法問題,二是涉嫌經濟問題,通過調查,絕大部分查無其事,只有給孩子治病的那筆錢,在手續上不夠完善,作為一個母親,這是可以理解的。要是換了別人,手中有了這些權力,還不知道會是什麼樣子。考慮到她個人的特殊情況,這個調查結束,案卷封存。余鋒表示不理解,劉書記沒有理睬。會後他叫來了余鋒,把那期雜誌給他看,說:「朱書記親自過問了這事。你回去查一查,這三個記者在這時候寫文章是什麼動機,有沒有背景,搞得我們很被動嘛。」

  余鋒彈彈雜誌道:「這三個人有兩個我認識,這個張力是趙離的老下級,這個肖麗是張力的朋友,新華社這一個不認識。不管怎麼樣,這裡面肯定有名堂。」

  劉書記感嘆道:「這件事再次證明了報刊是黨的喉舌,絲毫也不能放鬆。」

  余鋒不甘地說:「我們就這樣算了?」

  他這句話引起了劉書記的反感,什麼叫「我們」?這等於說他們二人共同謀劃了這起事件,而且是以同等身份出現,劉書記固然很欣賞余鋒的才幹並且珍視二人的感情,但無論才幹還是感情都沒有達到可以使二人平等共謀的地步。劉書記皺著眉頭說:「下一步,紀委的工作重點要從查案轉移到黨員幹部教育上,具體措施是發現、總結一些廉政勤政方面的典型,這個工作從現在起就要抓緊。趙離也可以算一個,你看看,她夫婦為了給孩子治病,連珍藏的郵票都賣了嘛,這樣的好幹部還不值得學習嗎?讓這次參加調查的人再去一次,總結她的先進事跡。你們一室也要把這件工作作為重點。」

  余鋒驚訝地看著劉書記,劉書記扭過頭去又展開那篇文章研讀。余鋒現在真的體會到什麼是失敗的味道了,暗自大罵劉書記耍滑頭,為了討好上司而不惜違背初衷,把一個宿敵搞成了學習榜樣,像這樣發展下去,沒準兒還要官升三級呢。第二天藉口到下面「發現典型」,找一個風景區玩去了。

  二十七

  余鋒要是知道是自己幫助趙離完成了一次人生的升華,恐怕會對失敗的意味體會更深。調查材料同趙離見面以後,她通過銀行貸款,還清了欠公家的那筆款子,又同老張商定由單位財務室逐月扣下雙方一部分工資,用於還貸。她已經做好了處分直至調離的思想準備。到山山滿五七那天,她又到墓地默默坐了半晌,從那裡一路上虛無地踩著陽光回來,覺得心情漸漸有了一點變化,沒有了孩子,似乎又開始了別樣一種人生,一個活生生的占有過她大部分感情的孩子,現在只能從記憶里找尋,又該是多麼痛苦,這種新的人生的開始會是多麼艱難。

  回想這段時間的遭遇,她常常在夜間哭醒,白天,又總是無端之間大怒,搞得同志們不敢同她多接觸了,那次市紀委王書記找他談話,還弄得很不愉快。平靜下來,難免有些後悔,感到對王書記有些失態。看樣子,王書記是一番好意,是在有意地保護她。退一步說,人家也是在履行職務,拒絕簽字,是一個多麼幼稚的做法。

  也有很多同志企圖寬慰她,甚至有人好意而莽撞地勸她考慮再生一個,勸慰她已屬多餘,讓她再生一個更讓她不可忍受了。她先是紅著臉,既而指著門外,喝令他出去。但她很快就後悔,太不該對人家那樣了,其實按照正常的思維她完全應該再生一個,她有這個能力。她的月經仍很正常,同二十歲的時候沒有什麼兩樣,可是她哪有那種心力去經歷一次十月懷胎呢?她這一生的情感全部都是山山的,沒有哪一個孩子更能取代他在媽媽心中的位置了。

章節目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