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2頁

投票推薦 加入書籤 小說報錯

  今天看來,丁公自己有點不智,曾經有恩於劉邦,自己隱匿不出,劉邦如果想起來,說不定找他報恩。自己找上門,就有點市恩的味道。施恩求報,往往會讓人恩將仇報,劉邦那天可能正好不爽,可憐的丁公成了劉邦作秀的犧牲品。

  《讀通鑑論》的作者、清代大學者王夫之評論說:「赦季布而用之,善矣,足以勸臣子之忠矣。若丁公者,廢而勿用可也;斬之,則導天下以忘恩矣。」我認為很公道。

  定都長安

  太祖高皇帝五年(公元前202年)

  婁敬曰:「陛下都洛陽,豈欲與周室比隆哉?」上曰:「然。」婁敬曰:「陛下取天下與周異。……今陛下案秦之故地,此亦搤天下之亢而拊其背也。」帝問群臣。群臣皆山東人,爭言:「周王數百年,秦二世即亡。洛陽東有成皋,西有殽(yáo)、澠,倍河,鄉伊、洛,其固亦足恃也。」上問張良。良曰:「洛陽雖有此固,其中小不過數百里,田地薄,四面受敵,此非用武之國也。關中左殽、函,右隴、蜀,沃野千里;南有巴、蜀之饒,北有胡苑之利。阻三面而守,獨以一面東制諸侯;諸侯安定,河、渭漕■(wǎn)天下,西給京師;諸侯有變,順流而下,足以委輸;此所謂金城千里,天府之國也。婁敬說是也。」上即日車駕西,都長安。拜婁敬為郎中,號曰奉春君,賜姓劉氏。

  劉邦的許多正確決策都是在外人的推動下做出的,包括定都長安。

  中國兩千多年,朝代更迭,其間有一統大帝國,也有偏安小朝廷。月兒彎彎照九州,幾家歡樂幾家愁;幾城可作龍興地,幾城王氣黯然收。

  中國有許多地方曾做過都城。帝王之都,寧有種乎?答曰:有。

  數風流都城,還看長安。長安是中國著名的古都城,不是講漢唐官儀嗎?想當年中國作為世界大國在那兒崛起的時候,國際大都會就是這個地方。每次到西安,都有友人請吃羊肉泡饃,當我把臉埋進大碗裡的時候,我就想,現在西安人包括中國人都愛吹當年如何發達,闊得要命,當年再牛逼,也不就是一碗泡饃嘛!

  中國有七大古都,做過中央政府首都的也就是「四京」,而且命里註定相生相伴。如長安和洛陽,如南京和北京,他們之間真是

  風水輪流轉,攻守興衰,各有命運不能更改。

  劉邦都長安,心態是守勢,坐天下,就要坐到一個背有屏障的地方,從山頂洞人開始,我們人類在山洞裡就是背靠岩壁,面向洞口,因為後腦勺不長眼睛。做皇帝其實是件沒有安全感的工作,所以帝都要背後有山,座位要背後有牆、有屏風,把風險控制在眼睛能看到的地方。前兩天,看張藝謀的大片《滿城盡帶黃金甲》,最後一幕,發哥一家坐在一個大殿的中央,前後左右都是空的,據說圍棋高手敢把第一子落在天元的位置,藝謀也是高手,把皇上一家也放在天元的位置,然後看皇家黃隊和皇家黑隊四面廝殺,怎一個牛字了得?

  劉邦定都長安,可以以關中、漢中為腹心,以巴蜀為後盾,有了這樣的根據地,不怕天下豪傑不服氣。

  古代定都,堪輿風水是要講究的,但在銳圓看來,最需要講究的是兩件事,一是官員輸出要方便,二是錢糧輸入要方便。漢唐最威風的時候,最高的享受是羊肉泡饃,這個在長安附近就能解決,等到帝國機構膨脹,需要全國支援中央的時候,為了方便群眾,皇帝就搬家到洛陽。背山之都利於戰守,背河之城方便輸送,最後我們終於找到了北京城。

  「峰巒如聚,波濤如怒,山河表里潼關路。望西都,意踟躕。傷心秦漢經行處,宮闕萬間都做了土。興,百姓苦;亡,百姓苦。」隋唐以降,沒有皇帝再喜歡黃土高坡上的長安了,因為好吃的,好穿的,好玩的,都離這兒太遠。

  劉邦選擇了離自己家鄉較遠的地方,和他一起造反的哥們兒都不是很願意,只有貴族出身的張良同意並幫助劉邦按了確認鍵。

  神仙?妖怪?

  太祖高皇帝五年(公元前202年)

  張良素多病,從上入關,即道引,不食谷,杜門不出,曰:「家世相韓;及韓滅,不愛萬金之資,為韓報仇強秦,天下振動。今以三寸舌為帝者師,封萬戶侯,此布衣之極,於良足矣。願棄人間事,欲從赤松子游耳。」

  臣光曰:夫生之有死,譬猶夜旦之必然;自古及今,固未嘗有超然而獨存者也。以子房之明辨達理,足以知神仙之為虛詭矣;然其欲從赤松子游者,其智可知也。夫功名之際,人臣之所難處。如高帝所稱者,三傑而已;淮陰誅夷,蕭何系獄,非以履盛滿而不止耶!故子房托於神仙,遺棄人間,等功名於外物,置榮利而不顧,所謂「明哲保身」者,子房有焉。

  張良身體不好,這是第一次披露。身體不好,雄心壯志就要大大打折,也為韜光養晦提供了前提條件。

  張良列漢初三傑之首,他的功事,據《史記·留侯世家》記載,大概如下:

  一、招募刺客試圖椎殺秦始皇,未果;

  二、藏起來猛攻太公兵法MBA學位;

  (以上兩條和劉邦沒有直接關係)

  三、率百餘少年投奔劉邦,建軍史上可記一筆;

  四、進咸陽路上,建議不強取,以賄賂招降納叛,成功;

章節目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