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57頁
1791年,法國君主立憲政體的實驗突然結束,因為國王、王后同逃往國外的貴族和君主主義者合作,想採取一些行動。外國的軍隊也集合到法國東部邊境。6月的某個晚上,國王、王后和他們的孩子偷偷地從杜伊勒里宮中逃了出來,準備投奔外國人和被放逐的貴族。但是,他們在瓦雷內被捕,並被遣送回巴黎。整個法國都爆發出愛國主義和共和主義的激情。共和政府宣告成立,接著便對奧地利和普魯士宣戰。國王受到審判,並像英國曾發生過的那樣,以叛國罪被處死(1793年1月)。
緊接著,法國人民進入歷史上一個奇特的時期。人們都熱切地保衛法國,保衛共和制;對內對外都停止了妥協;在國內,一切的貴族和反叛勢力都被摧毀;對國外,法國成為一切革命運動的保護者和支持者。他們想使全歐洲、全世界都變為共和國。法國青年紛紛加入共和國軍隊,一首奇妙的新歌傳遍了整個大陸:那歌至今還能像酒一樣使人熱血沸騰,那就是法國的《馬賽曲》。唱著這支神聖的歌曲,法國的步兵縱隊在猛烈的槍炮的掩護下奮勇前進,將所有的外國軍隊趕了出去。1792年年底前,法國軍隊已經遠遠超過了路易十四所取得的成果;他們到處占領外國的領土。他們在布魯塞爾駐軍,侵占了薩瓦,襲擊了美因茲,又從荷蘭人手中奪取了斯凱爾特河。後來法國政府做了一件愚蠢的事情。他們處死了路易,激怒了英國,驅逐了他的代表,於是它對英宣戰。這是很不明智的。雖然革命使得法國擁有一支擺脫了貴族官員統治的熱情的步兵和輝煌的炮兵,但很多特別的狀況使得他們的海軍紀律遭到破壞,而英國在海上始終是處於優勢的。在英國最初還有人很同情法國革命的自由運動,但這一次的挑戰,卻使英國人團結一致反對法國了。
以後幾年中法國對歐洲聯盟作戰的情況,我們不能在此詳細說明。法國把奧地利人永遠趕出了比利時,使荷蘭成了一個共和國。荷蘭艦隊被冰凍結在特塞爾島,沒有放一槍一炮,就向小小的法國騎兵隊投降了。法國侵入義大利的行動曾一度中斷,直到1796年,新上任的將軍拿破崙·波拿巴又重新率領那些衣衫襤褸、飢腸轆轆的共和國軍隊,勝利的穿過皮埃蒙特,抵達了曼圖亞和維羅納。阿特金森曾作過如下的敘述:“最令盟軍驚訝的是共和軍的人數與速度。事實上,沒有任何力量可以阻止這支臨時的軍隊。由於沒有錢,買不到帳篷;由於缺乏大量必需的武器,當然無法也沒有必要運輸。這種會造成職業軍隊大量逃跑的不舒適,卻被1793年到1794年的法國軍隊欣然忍受著。在這規模空前的軍隊中,補給不可能靠運輸維持,所以法國軍隊很快就習慣了‘生活在鄉下’。這樣,到了1793年,現代化的作戰方式——行動迅速,國民力量的充分發展,野營露宿,不同于謹慎行動,小型職業軍隊,營帳、糧食充足,詐騙等的舊式戰爭方式。前者代表了果斷的戰鬥精神,而後者代表了小風險獲得小利益的精神。”
當這支衣衫襤褸的軍隊熱情的唱著《馬賽曲》為法國作戰的時候,顯然他們的思想中並不清楚,自己侵入他國,到底是為了掠奪還是為了解放那個國家。在巴黎,革命的熱情以更加不光彩的方式被消耗著。革命運動此時掌握在一個狂熱的領導人羅伯斯庇爾的手中。這個人很難做評價;他是一個身體虛弱,天性懦弱,且自命清高的人。但他有一種取得權勢的最重要的天賦——信心。他下定決心要挽救他心中理想的共和國,而且他認為除了他自己沒人能救得了它。因此保持自己的權力就是拯救共和國。共和國現存的精神,似乎只有對保皇黨人的屠殺和對國王執行死刑才能活躍起來。當時有兩股叛亂勢力:一股在西部的旺代郡,那裡的人民在主教和貴族的領導下,反對強行徵兵,反對剝奪傳統教派的財產;另外一股在南方,由里昂人和馬賽人發起,土倫的保皇黨人允許英國和西班牙兩國在那裡駐軍。那時,除了繼續殺戮保皇黨人之外,似乎已沒有更有效的回應方式了。
於是,革命的法庭開始運行,持續的屠殺開始了。斷頭台的發明恰好適合這種氛圍。王后被推上斷頭台,大多數羅伯斯庇爾的反對者也都被推上斷頭台,連不信上帝存在的無神論者也被推上斷頭台。日子一天天過去,這種魔鬼似的新機器砍下的人頭也越來越多。羅伯斯庇爾的統治似乎是靠鮮血為生的;而這種需要越來越多,就像吸鴉片的人需要的是越來越多的鴉片一樣。
1794年夏天,羅伯斯庇爾終於被推翻,他自己也被送上了斷頭台。接替他的是由五位成員組成的督政府,他們繼續對外進行自衛戰爭,對內使法國維持了五年的統一。這五年的統治,構成了激烈變動的歷史中一段奇特的插曲。他們很善於隨機應變。宣傳者的革命熱情又把法國軍隊帶到了荷蘭、比利時、瑞士、德國南部和義大利北部。他們所到之處,國王被廢除,共和政體被建立起來。但是,這種鼓舞了督政府的宣傳熱情,並沒有阻止法國軍隊通過劫掠被解放民族的財產來減輕法國政府的財政困境。他們的戰爭越來越不像為了自由的聖戰,而越來越像舊制度下的侵略戰爭。法國所願意放棄的君主專制的最後一個特徵,就是它對外政策的傳統。人們發現,事實上,督政府的對外政策與革命前一樣,毫無改變。
緊接著,法國人民進入歷史上一個奇特的時期。人們都熱切地保衛法國,保衛共和制;對內對外都停止了妥協;在國內,一切的貴族和反叛勢力都被摧毀;對國外,法國成為一切革命運動的保護者和支持者。他們想使全歐洲、全世界都變為共和國。法國青年紛紛加入共和國軍隊,一首奇妙的新歌傳遍了整個大陸:那歌至今還能像酒一樣使人熱血沸騰,那就是法國的《馬賽曲》。唱著這支神聖的歌曲,法國的步兵縱隊在猛烈的槍炮的掩護下奮勇前進,將所有的外國軍隊趕了出去。1792年年底前,法國軍隊已經遠遠超過了路易十四所取得的成果;他們到處占領外國的領土。他們在布魯塞爾駐軍,侵占了薩瓦,襲擊了美因茲,又從荷蘭人手中奪取了斯凱爾特河。後來法國政府做了一件愚蠢的事情。他們處死了路易,激怒了英國,驅逐了他的代表,於是它對英宣戰。這是很不明智的。雖然革命使得法國擁有一支擺脫了貴族官員統治的熱情的步兵和輝煌的炮兵,但很多特別的狀況使得他們的海軍紀律遭到破壞,而英國在海上始終是處於優勢的。在英國最初還有人很同情法國革命的自由運動,但這一次的挑戰,卻使英國人團結一致反對法國了。
以後幾年中法國對歐洲聯盟作戰的情況,我們不能在此詳細說明。法國把奧地利人永遠趕出了比利時,使荷蘭成了一個共和國。荷蘭艦隊被冰凍結在特塞爾島,沒有放一槍一炮,就向小小的法國騎兵隊投降了。法國侵入義大利的行動曾一度中斷,直到1796年,新上任的將軍拿破崙·波拿巴又重新率領那些衣衫襤褸、飢腸轆轆的共和國軍隊,勝利的穿過皮埃蒙特,抵達了曼圖亞和維羅納。阿特金森曾作過如下的敘述:“最令盟軍驚訝的是共和軍的人數與速度。事實上,沒有任何力量可以阻止這支臨時的軍隊。由於沒有錢,買不到帳篷;由於缺乏大量必需的武器,當然無法也沒有必要運輸。這種會造成職業軍隊大量逃跑的不舒適,卻被1793年到1794年的法國軍隊欣然忍受著。在這規模空前的軍隊中,補給不可能靠運輸維持,所以法國軍隊很快就習慣了‘生活在鄉下’。這樣,到了1793年,現代化的作戰方式——行動迅速,國民力量的充分發展,野營露宿,不同于謹慎行動,小型職業軍隊,營帳、糧食充足,詐騙等的舊式戰爭方式。前者代表了果斷的戰鬥精神,而後者代表了小風險獲得小利益的精神。”
當這支衣衫襤褸的軍隊熱情的唱著《馬賽曲》為法國作戰的時候,顯然他們的思想中並不清楚,自己侵入他國,到底是為了掠奪還是為了解放那個國家。在巴黎,革命的熱情以更加不光彩的方式被消耗著。革命運動此時掌握在一個狂熱的領導人羅伯斯庇爾的手中。這個人很難做評價;他是一個身體虛弱,天性懦弱,且自命清高的人。但他有一種取得權勢的最重要的天賦——信心。他下定決心要挽救他心中理想的共和國,而且他認為除了他自己沒人能救得了它。因此保持自己的權力就是拯救共和國。共和國現存的精神,似乎只有對保皇黨人的屠殺和對國王執行死刑才能活躍起來。當時有兩股叛亂勢力:一股在西部的旺代郡,那裡的人民在主教和貴族的領導下,反對強行徵兵,反對剝奪傳統教派的財產;另外一股在南方,由里昂人和馬賽人發起,土倫的保皇黨人允許英國和西班牙兩國在那裡駐軍。那時,除了繼續殺戮保皇黨人之外,似乎已沒有更有效的回應方式了。
於是,革命的法庭開始運行,持續的屠殺開始了。斷頭台的發明恰好適合這種氛圍。王后被推上斷頭台,大多數羅伯斯庇爾的反對者也都被推上斷頭台,連不信上帝存在的無神論者也被推上斷頭台。日子一天天過去,這種魔鬼似的新機器砍下的人頭也越來越多。羅伯斯庇爾的統治似乎是靠鮮血為生的;而這種需要越來越多,就像吸鴉片的人需要的是越來越多的鴉片一樣。
1794年夏天,羅伯斯庇爾終於被推翻,他自己也被送上了斷頭台。接替他的是由五位成員組成的督政府,他們繼續對外進行自衛戰爭,對內使法國維持了五年的統一。這五年的統治,構成了激烈變動的歷史中一段奇特的插曲。他們很善於隨機應變。宣傳者的革命熱情又把法國軍隊帶到了荷蘭、比利時、瑞士、德國南部和義大利北部。他們所到之處,國王被廢除,共和政體被建立起來。但是,這種鼓舞了督政府的宣傳熱情,並沒有阻止法國軍隊通過劫掠被解放民族的財產來減輕法國政府的財政困境。他們的戰爭越來越不像為了自由的聖戰,而越來越像舊制度下的侵略戰爭。法國所願意放棄的君主專制的最後一個特徵,就是它對外政策的傳統。人們發現,事實上,督政府的對外政策與革命前一樣,毫無改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