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58頁

投票推薦 加入書籤 小說報錯

  此時法國出現了一位令法國和世界都遭遇不幸的人物,他繼承了法國傳統的“個人主義精神”,並把它發揚光大。他給法國帶來了十年的榮譽,也給法國帶來了最後的失敗的恥辱。這個人就是曾經為督政府率領軍隊在義大利取得勝利的拿破崙。

  在督政府執政的五年間,拿破崙為自己的升遷進行計劃和努力。漸漸地,他登上了權力的頂峰。他的理解力極為有限,但卻有著近乎冷酷的直覺和過人的精力。他作為羅伯斯庇爾派中的一個激進分子開始了他的政治生涯;他據此獲得了他的第一次升遷;但當時他並沒有掌握在歐洲發生作用的新力量。他的最大的政治想像力使他擁有一個不合時宜的願望,就是恢復偉大的西方帝國。他想方設法破壞舊神聖羅馬帝國的殘餘,試圖用一個以巴黎為中心的新帝國來代替它。這樣,維也納的皇帝就不再是神聖羅馬帝國的皇帝,而只是奧地利的皇帝了。為了與一位奧地利的公主結婚,他和自己的法國妻子離婚了。

  1799年,拿破崙就任第一執政官,實際上成為法國的君主。到1804年,他效仿查理曼的做法,使自己成為了法國的皇帝。教皇在巴黎為他舉行了加冕典禮,但他遵照查理曼當年的教導,從教皇手中奪下皇冠,親手戴到了自己的頭上。他的兒子則成了羅馬的國王。

  在起初的數年中,拿破崙的統治是成功的。他征服了義大利和西班牙的大部分領土,又打敗了普魯士和奧地利,統治了俄羅斯以西的整個歐洲。但是,他始終未能從英國人手中奪取海上的支配權。他的軍艦曾在特拉法爾加被英國將軍納爾遜徹底擊敗(1805年)。西班牙也在1808年起來反抗拿破崙,而威靈頓所統率的英國軍隊又漸漸地迫使法國向北退出半島。1811年,拿破崙和沙皇亞歷山大一世發生衝突,他於1812年率領60萬大軍侵入俄國,結果被俄國人及其寒冷的冬天所擊敗,並遭到極大的破壞。德國起來反抗他,瑞典也起兵反抗他。法軍被擊退後,拿破崙在楓丹白露退位(1814年)。他被流放到厄爾巴島。1815年,他回到法國做最後的努力,但被英國、比利時、普魯士的聯軍在滑鐵盧打敗。1821年,作為英國俘虜,他在聖赫倫那島死去。

  由法國革命所釋放出來的各種能量,被消耗殆盡了。獲得勝利的同盟國在維也納召開大會,希望儘可能地恢復歐洲因這場革命大風暴而造成的支離破碎的政治局面。從此以後,歐洲維持了近40年的和平,這是整個歐洲都筋疲力盡的結果。

  第42章 拿破崙失敗後歐洲不穩定的和平局面

  1854年至1871年間,有兩個因素阻止了這個時代實現徹底的社會和國際的和平,並為通往戰爭周期的路做了準備。第一個因素是有些王室的宮廷企圖恢復不平等的特權,並且干涉思想、寫作和教育的自由;第二個因素則是在維也納會議上,由各國外交官所劃定的國界不可能實現。

  君主國為退回到過去做了大量內部安排,而其中最先開始也最明顯的是西班牙。它甚至恢復了宗教法庭。1810年,當拿破崙任命他的弟弟約瑟夫為西班牙國王時,大西洋彼岸的西班牙殖民地效仿美國,起兵反抗歐洲的大國體系。南美的華盛頓是玻利瓦爾將軍。西班牙無力鎮壓這次起義,這場戰爭也像美國獨立戰爭一樣,拖延了很久。最後奧地利提出建議:按照神聖同盟的精神,歐洲各君主國必須在這場戰爭中協助西班牙。在歐洲,這一提議遭到英國的反對,但是,是美國總統門羅於1823年的及時行動,警告並阻止了計劃中的君主制的復辟。他宣布:美國將把歐洲在西半球的任何擴張行動視為對美國的敵對行為。這就是門羅主義,它宣布在美洲之上不能有超越美洲的政府,在100年的時間裡阻止了歐洲列強對美洲事務的干涉,也使得西屬美洲的新興國家可以沿著自己的設想來安排自己的命運。

  即使西班牙君主失去了殖民地,至少它仍能在歐洲協調的保護下在歐洲為所欲為。1823年西班牙的人民起義,被歐洲會議委託的法國軍隊鎮壓。與此同時,奧地利也鎮壓了那不勒斯的一次革命。

  1824年,路易十八去世,查理十世繼位。查理十世一心想破壞出版和大學的自由,復辟專制政府;他還準備花10億法郎,賠償貴族們在1789年被燒毀的官邸和被沒收的財產。1830年,巴黎市民再一次起義反抗這位舊制度的象徵,推舉路易·菲利普取代查理。菲利普是恐怖時代被處決的奧爾良公爵菲利普的兒子。歐洲其他的君主國,因為英國公開表示支持這場革命,而德國和奧地利又出現了嚴重的自由主義動亂,並沒有干涉這件事。但是法國畢竟還是君主國,這位年輕的路易·菲利普(1830-1848在位)當了18年的法國立憲國王。

  各個專制君主的反動行徑,使得維也納會議所造成的和平陷入了動盪不安。由維也納會議的外交家們制定的不科學的國界所造成的緊張慢慢聚集為一種更加深思熟慮的力量,但這對人類的和平來說甚至更危險。統一管理說著不同語言、讀著不同書籍、有著不同思想的人民的事務(尤其是這些不同還混入宗教的爭端),是一件相當困難的事情。除非有一些強烈的共同利益,比如瑞士山區居民共同抵禦外敵的需要,才能在各種語言不同、信仰不同的人民中間建立起密切的聯繫;並且即使在瑞士,也實行著最大程度的自治。而馬其頓由於其居民的居住地和村落混雜在一起,郡縣自治仍是必需的。但是讀者如果看看維也納會議所繪製的歐洲地圖,就會發現他們似乎是故意要激起當地人民的最大憤怒。

章節目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