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4頁

投票推薦 加入書籤 小說報錯

  那麼,天下安定了嗎?

  沒有。

  劉邦稱帝幾個月後,燕王臧荼就反了。2以後,除長沙王吳芮外,其他五王也都反叛,或被說成反叛。但具有諷刺意義的是,這裡面真正存心造反的只有臧荼,其他人都是被“逼上梁山”,甚至“奉旨造反”。3

  比如張敖。

  張敖是趙王張耳的兒子,漢帝劉邦的女婿,魯元公主的丈夫。他對自己的皇帝和岳父,極盡臣子之忠。劉邦對他卻十分無禮,甚至開口就罵。這就引起了趙相貫高等人的不滿。他們去見張敖,鼓動他造反。

  趙王張敖死活不干,急得手指頭都咬出血來。

  貫高等人決定自己動手,並承擔一切後果。漢八年冬,劉邦平叛路過趙國,貫高他們便準備在柏人(今河北省隆堯縣)實施謀殺。但因為劉邦突然改變行程,未遂。

  這起未遂謀殺案的結果,是張敖和貫高都被逮捕。貫高在獄中受盡酷刑,始終咬定趙王與此案無關。劉邦查明真相後,不但釋放了張敖,而且赦免了貫高。

  負責調查的人遵命把這消息送到獄中。

  貫高問:我的王真被釋放了嗎?

  來人說:是。皇上敬重足下是條漢子,也赦免足下。

  貫高卻說:臣之所以體無完膚仍然苟活,就因為害怕說不清趙王的冤情。趙王出獄,臣的責任已盡。身為人臣而負篡逆之名,哪有臉面侍奉皇上?

  於是貫高自殺。4

  張敖總算死裡逃生。但同時,他也失去了王位和王國。劉邦把他貶為侯爵,趙王則換成了劉邦寵姬戚夫人的兒子如意。這當然很冤,卻還不是最冤的。

  最冤的是彭越。

  彭越根本就沒想造反,只不過在劉邦御駕親征平息叛亂時,稱病不肯從軍。彭越怎麼想的,不清楚。也許,他確實是累了。也許,他不過想保存實力。但這頂多也只能算消極怠工,卻被以謀反的罪名逮捕。而且,劉邦不但誅滅彭越三族,還將他剁成肉醬賜給諸侯。5

  這,豈非喪心病狂?

  好像不是。

  殺戒因何而開

  事實證明,劉邦並非精神病,也不是殺人狂,因為有許多可殺之人他都沒殺。

  比如貫高,比如欒布。

  欒布是梁國的大夫。梁王彭越被捕時,他正出使齊國。等他使齊歸來,彭越的人頭已經掛在了洛陽城樓。同時劉邦還下令:有膽敢收屍或探望的,殺無赦!

  然而欒布置若罔聞。他來到彭越的人頭之下,從容匯報出使過程,然後撲倒在地,拜祭彭越,痛哭一場。

  這在欒布,是理所應當。於公,彭越是他的國王,他當然要面對彭越奏事,履行程序。於私,彭越是他的恩人,他當然要沉痛哀悼,上一瓣心香。有什麼不對嗎?

  但在劉邦,這就是公然抗命。

  因此,當負責現場的官吏將欒布逮捕,送到劉邦跟前時,劉邦勃然大怒,下令將欒布扔進油鍋。

  欒布從容地問:可以說一句話再死嗎?

  劉邦說:你講!

  欒布說:當年,皇上困於彭城,敗於滎陽,危於城皋,項羽之所以不能西進窮追,就因為彭王據守在大梁,與漢聯盟。那時,彭王只要稍微把頭一歪,還有今天嗎?

  劉邦沒有話說。

  欒布又說:如今天下已定,彭王難道就不該安享太平嗎?想不到只因臥病在床,一次徵兵不到,皇上就疑心他謀反。證據拿不到,就找些小岔子來治他的死罪,還屠滅三族,就不怕天下功臣人人自危嗎?

  劉邦也無話可說。

  欒布再說:現在,彭王已被皇上殺了,我活著還有什麼意思?請讓我自己跳進鍋里去吧!

  劉邦立即下令釋放欒布,並拜他為都尉。6

  還有蒯通。

  前面說過,劉邦和項羽相持不下時,蒯通曾經力勸韓信嚴守中立,鼎足而居。韓信臨死前,也痛悔當初不聽蒯通之計。劉邦得知這一故事,便將蒯通捉拿歸案。

  劉邦問:當年,是你教韓信謀反嗎?

  蒯通說:一點不錯!可惜那小子不聽臣的。如果他肯聽臣之計,今天哪有陛下什麼事?

  劉邦說:烹之(殺了他)!

  蒯通說:冤枉!

  劉邦說:你教韓信謀反,有什麼冤?

  蒯通說:秦失其鹿,天下共逐之。這個時候,當然是誰個子高跑得快,誰就得手啦!所以那時節,臣只知道有韓信,不知道有陛下。再說了,當年磨快了刀子想干陛下這營生的,多了去,又豈能盡烹?

  劉邦說:置之(放了他)!

  蒯通策反韓信,貫高暗殺劉邦,事實俱在,本人也供認不諱。劉邦卻不殺他們,也不因為欒布和蒯通的頂撞而惱羞成怒,這難道是喪心病狂?

  因此他的殺人,就只有一個原因:政治需要。

  這一點,可以從彭越案看得很清楚。

  彭越被捕後,劉邦其實也知道他是冤枉的,因此並沒有殺他,而是貶到蜀郡為庶民。彭越西行路遇呂后,向呂后哭訴自己的冤屈。呂后聽了卻對劉邦說,彭越這人能量很大,如不斬糙除根,只怕後患無窮。

  於是重新審理此案,將彭越置於死地。

  再看韓王信。

  韓王信反,是因為打不過匈奴,只能降胡反漢。但韓王信的封地原本在潁川,跟匈奴十萬八千里,怎麼會屢遭侵略,以至於降了匈奴呢?

  因為劉邦把他的封地從潁川郡遷到了太原郡。

  那麼,劉邦又為什麼要這樣做?

  因為潁川郡北近鞏縣(今河南省鞏義縣)、洛陽,南迫宛城(今河南省南陽市)、葉縣(葉讀如射,今河南省葉縣),東有淮陽(今河南省淮陽縣),都是兵家必爭之地(皆天下勁兵處),劉邦不能不捏在自己手裡。7

  這就是劉邦大開殺戒的真實原因。

  很顯然,迫於無奈,劉邦在勝利之後冊封或承認了七個異姓王。但,除長沙王吳芮國小力弱外,他對其他六個王都是不放心的。這才徙封韓王韓信,奪國趙王張敖,誣陷梁王彭越。徙韓奪趙是要地,殺害彭越是防人。

  劉邦的貪婪、防範和猜忌,已是毫不掩飾。

  結果,淮南王英布反。

  英布是倒數第二個被消滅的異姓諸侯王。此前,依次是燕王臧荼、韓王韓信、趙王張敖、楚王韓信、梁王彭越;之後,則還有燕王盧綰。盧綰是臧荼被滅以後封的,又在漢十二年被滅,新封的燕王則為劉邦的兒子劉建。

  那麼,英布如果不反,劉邦會滅了他嗎?

  難講。因為英布的王國,擁有長江下游的九江、廬江、衡山、豫章四郡,相當於今天的安徽和江西兩省。這麼大一塊地方,劉邦是遲早要吞併的。

  英布則不反也不行。夏侯嬰曾經問一位長者,皇上待他不薄,英布為什麼還要造反?長者說,英布感到了危險嘛!當今天下功高震主的,就是韓信、彭越和英布。那麼想想看,去年殺彭越,前年殺韓信,今年不就輪到英布了嗎?那還不如自己造反算了。

  然而英布畢竟是英布。他可是在陳勝的時代就已經起義,項梁的時代就已經從軍的老革命。所以,他與劉邦戰於庸城(今安徽省宿州市)陣前相見時,竟毫無愧色。

章節目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