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9頁
劉邦卻以為蕭何逃跑了。
實際上自從劉邦一行離開咸陽前往南鄭,軍心就不穩定。劉邦的部下多半是南方人。項羽都知道衣錦還鄉,他們難道不想?因此,開小差的接連不斷。現在,連丞相蕭何也跑了,劉邦豈能不氣急敗壞,手腳冰涼?
所以蕭何回來後,劉邦又喜又怒,破口大罵。
劉邦說:蕭何,你他媽的為什麼逃跑?
蕭何說:臣不敢逃,臣去追人。
劉邦問:追誰?
蕭何答:韓信。
劉邦又罵:扯淡!那麼多將領逃亡,沒見你追,追什麼韓信?你騙誰?
蕭何說:韓信跟他們不一樣。
劉邦問:有什麼不一樣?
蕭何說:眾將尋常人等,韓信國士無雙。王上如果只想在漢中了此一生,那就沒韓信什麼事。如果還想有所作為,那就非重用韓信不可。就看王上怎麼想了。
劉邦說:寡人何嘗不想東進,誰肯一輩子待在這裡。
蕭何說:既然如此,那就必須重用韓信。能重用,韓信就留。不能,他遲早還會走。
劉邦揮揮手說:看你面子,就讓他當將軍好了。
蕭何說:當將軍他也會走。
劉邦又說:那就當大將軍好了,你叫他進來吧!
蕭何說:你這個人,向來就簡慢無禮。如今要拜大將軍,怎麼就像使喚小孩子?怪不得韓信要走了。
劉邦這才擇吉齋戒,設壇具禮,正式拜將。
拜將以後的韓信,與劉邦有過一次長談,全面評論了劉邦與項羽的長短,更加堅定了劉邦的信心。韓信還說,現在是爭權天下的最好時機。因為將士們思鄉心切,恨不能插翅高飛。這種心理完全可以利用。等到天下一統,人心思定,就沒法用兵了。6
劉邦聽了欣喜若狂,連連表示相見恨晚。他採納了韓信的建議,出故道,下陳倉,首先打擊民憤最大的雍王章邯,一舉平定三秦,勢力擴展到咸陽。
劉邦成功地走出了困境。
這就是韓信的功勞,更是蕭何的功勞。
所以,後來劉邦論功行賞,蕭何便排名第一。眾人不服,說我等披堅執銳,出生入死,攻城略地,才打下江山。蕭何並無汗馬之功,憑什麼第一?
劉邦笑呵呵地問:諸位知道打獵嗎?
眾人都說:知道。
劉邦又問:知道獵狗嗎?
眾人又說:知道。
劉邦說,抓住野兔,當然是獵狗的功勞。但獵狗去抓野兔,卻是獵人的指揮。所以,你們這些人,只能算是“功狗”。蕭何,那才是“功人”。7
不過此刻的蕭何倒更像“獵頭公司”,他為劉邦找到了最好的CEO。但,這是需要業績來證明的。沒有戰功,劉邦不信,眾人不服。韓信必須漂漂亮亮地打一仗。
韓信當然做得到,而且機會很快就來了。
天下亂作一團
得到韓信後,劉邦一路凱歌。
請看時間表——
漢元年八月,雍王章邯敗,塞王司馬欣降,翟王董翳(翳讀如依)降。
二年十月,河南王申陽降,韓王鄭昌降。
三月,魏王魏豹降,殷王司馬卬被俘。
我們知道,秦始皇的一項所謂改革,就是把十月份作為每年的歲首。傳統史學家的紀年,則是把秦亡以後算作漢的元年。因此,漢元年,是從十月到第二年九月。
也就是說,子嬰投降,項羽分封,諸侯就國,劉邦出漢中,都在漢元年。但按照公曆,則跨了年份,分別在公元前的207年和206年。
這很重要嗎?
重要,因為它能說明形勢變化之快。
實際上,從子嬰投降到項羽分封,是三個月;從項羽分封到諸侯就國,也是三個月;從諸侯就國到劉邦出漢中,四個月。之後的半年,項羽所封之王就有一個戰敗,六個或者投降,或者被俘,可謂神速。
項羽這邊,則麻煩多多。他封的常山王張耳被陳餘驅逐,遼東王韓廣被燕王殺害,齊王田都、膠東王田市、濟北王田安則統統被田榮幹掉,田榮還讓彭越在梁國(今河南省開封市)一帶進行騷擾,天下亂作一團。8
作為霸王,項羽不能不出來收拾局面。
但,是先對付劉邦,還是田榮?
項羽很猶豫。
這時,張良又發揮作用了。他故意誤導項羽說,漢王只不過想按當年的約定,當關中王。僥倖得了關中,哪裡還敢再東進?齊國和趙國,卻要聯合滅楚。
於是項羽一心伐齊。9
項羽的伐齊照例暴戾兇殘。他燒城郭,坑降卒,傷人民,連婦女兒童都不放過。這當然不得人心。所以,田榮雖然兵敗被殺,他弟弟田橫卻另立田榮之子田廣為王,繼續進行鬥爭。項羽陷在齊國戰場,幾乎動彈不得。
與此同時,項羽又犯了嚴重的政治錯誤。
項羽對義帝(即原來的楚懷王羋心),是懷有深深憎惡的。因此,項羽把他攆出彭城,遷到郴縣(今湖南省郴州市),仍不解恨,竟秘密下令讓英布等人將其謀殺。
這事做得既野蠻又愚蠢。沒錯,楚懷王是沒有什麼功勞,卻也沒有什麼過錯。一個毫無能力的孤兒,已經被弄得可憐兮兮的了,為什麼還要趕盡殺絕呢?
何況義帝畢竟曾經是反秦鬥爭的旗幟,項羽本人也曾高高舉起。現在,難道因為這面旗幟不再有用,就棄如敝屣嗎?如此卸磨殺驢,天下人不寒心嗎?我們都見過沒腦子沒心肝的,但沒見過這麼沒腦子沒心肝的。
劉邦的機會來了。
漢二年三月,劉邦兵至洛陽,公開為義帝發喪。他發表宣言說,義帝乃天下共立,殺義帝即與天下為敵。因此凡我同志,均應精誠團結,共誅楚之殺義帝者!
是的,殺義帝者,這就是項羽的新頭銜。
項羽被劉邦死死地摁在了被告席,大旗則被劉邦高高地舉在了頭頂上。在此大旗之下,劉邦竟集結了各路諸侯軍五十六萬眾,一口氣打進了項羽的老窩彭城。勝利了的聯軍將領彈冠相慶,天天摟著美女開酒會。
西楚霸王,眼看就要兵敗如山倒。
然而項羽畢竟是項羽。他得到消息後,留下大部隊繼續作戰,自己則親率三萬精兵迅速趕回了彭城。
結果怎麼樣呢?
劉邦兵敗如山倒。
這一仗打得十分慘烈。漢軍將士屍橫遍野,把河水都堵塞得無法流動。如果不是後來突然颳起大風,飛沙走石撲向楚軍,劉邦可能連命都沒了。
事實上當時劉邦非常狼狽。他逃出戰場的時候,身邊只有數十騎。可見所謂五十六萬眾,早已潰不成軍。他想路過沛縣接走家人,也不能如願,只在途中遇到一兒一女,這就是後來的漢惠帝和魯元公主。
但就連這兩個孩子,也差一點沒能保住性命。由於當時楚軍追得急,劉邦怕跑不掉,竟幾次三番把孩子推下車去,又被他的駕駛員夏侯嬰救上車來。夏侯嬰說,就算事情再緊急,又怎麼能丟下孩子呢?
劉邦這才住手。
這就是那位為義帝之死拍案而起,一身正氣討賊伐逆的劉邦。他那伸張正義的宣言,是何等的擲地有聲,催人淚下!那時的凜然大義,現在又到哪裡去了呢?
實際上自從劉邦一行離開咸陽前往南鄭,軍心就不穩定。劉邦的部下多半是南方人。項羽都知道衣錦還鄉,他們難道不想?因此,開小差的接連不斷。現在,連丞相蕭何也跑了,劉邦豈能不氣急敗壞,手腳冰涼?
所以蕭何回來後,劉邦又喜又怒,破口大罵。
劉邦說:蕭何,你他媽的為什麼逃跑?
蕭何說:臣不敢逃,臣去追人。
劉邦問:追誰?
蕭何答:韓信。
劉邦又罵:扯淡!那麼多將領逃亡,沒見你追,追什麼韓信?你騙誰?
蕭何說:韓信跟他們不一樣。
劉邦問:有什麼不一樣?
蕭何說:眾將尋常人等,韓信國士無雙。王上如果只想在漢中了此一生,那就沒韓信什麼事。如果還想有所作為,那就非重用韓信不可。就看王上怎麼想了。
劉邦說:寡人何嘗不想東進,誰肯一輩子待在這裡。
蕭何說:既然如此,那就必須重用韓信。能重用,韓信就留。不能,他遲早還會走。
劉邦揮揮手說:看你面子,就讓他當將軍好了。
蕭何說:當將軍他也會走。
劉邦又說:那就當大將軍好了,你叫他進來吧!
蕭何說:你這個人,向來就簡慢無禮。如今要拜大將軍,怎麼就像使喚小孩子?怪不得韓信要走了。
劉邦這才擇吉齋戒,設壇具禮,正式拜將。
拜將以後的韓信,與劉邦有過一次長談,全面評論了劉邦與項羽的長短,更加堅定了劉邦的信心。韓信還說,現在是爭權天下的最好時機。因為將士們思鄉心切,恨不能插翅高飛。這種心理完全可以利用。等到天下一統,人心思定,就沒法用兵了。6
劉邦聽了欣喜若狂,連連表示相見恨晚。他採納了韓信的建議,出故道,下陳倉,首先打擊民憤最大的雍王章邯,一舉平定三秦,勢力擴展到咸陽。
劉邦成功地走出了困境。
這就是韓信的功勞,更是蕭何的功勞。
所以,後來劉邦論功行賞,蕭何便排名第一。眾人不服,說我等披堅執銳,出生入死,攻城略地,才打下江山。蕭何並無汗馬之功,憑什麼第一?
劉邦笑呵呵地問:諸位知道打獵嗎?
眾人都說:知道。
劉邦又問:知道獵狗嗎?
眾人又說:知道。
劉邦說,抓住野兔,當然是獵狗的功勞。但獵狗去抓野兔,卻是獵人的指揮。所以,你們這些人,只能算是“功狗”。蕭何,那才是“功人”。7
不過此刻的蕭何倒更像“獵頭公司”,他為劉邦找到了最好的CEO。但,這是需要業績來證明的。沒有戰功,劉邦不信,眾人不服。韓信必須漂漂亮亮地打一仗。
韓信當然做得到,而且機會很快就來了。
天下亂作一團
得到韓信後,劉邦一路凱歌。
請看時間表——
漢元年八月,雍王章邯敗,塞王司馬欣降,翟王董翳(翳讀如依)降。
二年十月,河南王申陽降,韓王鄭昌降。
三月,魏王魏豹降,殷王司馬卬被俘。
我們知道,秦始皇的一項所謂改革,就是把十月份作為每年的歲首。傳統史學家的紀年,則是把秦亡以後算作漢的元年。因此,漢元年,是從十月到第二年九月。
也就是說,子嬰投降,項羽分封,諸侯就國,劉邦出漢中,都在漢元年。但按照公曆,則跨了年份,分別在公元前的207年和206年。
這很重要嗎?
重要,因為它能說明形勢變化之快。
實際上,從子嬰投降到項羽分封,是三個月;從項羽分封到諸侯就國,也是三個月;從諸侯就國到劉邦出漢中,四個月。之後的半年,項羽所封之王就有一個戰敗,六個或者投降,或者被俘,可謂神速。
項羽這邊,則麻煩多多。他封的常山王張耳被陳餘驅逐,遼東王韓廣被燕王殺害,齊王田都、膠東王田市、濟北王田安則統統被田榮幹掉,田榮還讓彭越在梁國(今河南省開封市)一帶進行騷擾,天下亂作一團。8
作為霸王,項羽不能不出來收拾局面。
但,是先對付劉邦,還是田榮?
項羽很猶豫。
這時,張良又發揮作用了。他故意誤導項羽說,漢王只不過想按當年的約定,當關中王。僥倖得了關中,哪裡還敢再東進?齊國和趙國,卻要聯合滅楚。
於是項羽一心伐齊。9
項羽的伐齊照例暴戾兇殘。他燒城郭,坑降卒,傷人民,連婦女兒童都不放過。這當然不得人心。所以,田榮雖然兵敗被殺,他弟弟田橫卻另立田榮之子田廣為王,繼續進行鬥爭。項羽陷在齊國戰場,幾乎動彈不得。
與此同時,項羽又犯了嚴重的政治錯誤。
項羽對義帝(即原來的楚懷王羋心),是懷有深深憎惡的。因此,項羽把他攆出彭城,遷到郴縣(今湖南省郴州市),仍不解恨,竟秘密下令讓英布等人將其謀殺。
這事做得既野蠻又愚蠢。沒錯,楚懷王是沒有什麼功勞,卻也沒有什麼過錯。一個毫無能力的孤兒,已經被弄得可憐兮兮的了,為什麼還要趕盡殺絕呢?
何況義帝畢竟曾經是反秦鬥爭的旗幟,項羽本人也曾高高舉起。現在,難道因為這面旗幟不再有用,就棄如敝屣嗎?如此卸磨殺驢,天下人不寒心嗎?我們都見過沒腦子沒心肝的,但沒見過這麼沒腦子沒心肝的。
劉邦的機會來了。
漢二年三月,劉邦兵至洛陽,公開為義帝發喪。他發表宣言說,義帝乃天下共立,殺義帝即與天下為敵。因此凡我同志,均應精誠團結,共誅楚之殺義帝者!
是的,殺義帝者,這就是項羽的新頭銜。
項羽被劉邦死死地摁在了被告席,大旗則被劉邦高高地舉在了頭頂上。在此大旗之下,劉邦竟集結了各路諸侯軍五十六萬眾,一口氣打進了項羽的老窩彭城。勝利了的聯軍將領彈冠相慶,天天摟著美女開酒會。
西楚霸王,眼看就要兵敗如山倒。
然而項羽畢竟是項羽。他得到消息後,留下大部隊繼續作戰,自己則親率三萬精兵迅速趕回了彭城。
結果怎麼樣呢?
劉邦兵敗如山倒。
這一仗打得十分慘烈。漢軍將士屍橫遍野,把河水都堵塞得無法流動。如果不是後來突然颳起大風,飛沙走石撲向楚軍,劉邦可能連命都沒了。
事實上當時劉邦非常狼狽。他逃出戰場的時候,身邊只有數十騎。可見所謂五十六萬眾,早已潰不成軍。他想路過沛縣接走家人,也不能如願,只在途中遇到一兒一女,這就是後來的漢惠帝和魯元公主。
但就連這兩個孩子,也差一點沒能保住性命。由於當時楚軍追得急,劉邦怕跑不掉,竟幾次三番把孩子推下車去,又被他的駕駛員夏侯嬰救上車來。夏侯嬰說,就算事情再緊急,又怎麼能丟下孩子呢?
劉邦這才住手。
這就是那位為義帝之死拍案而起,一身正氣討賊伐逆的劉邦。他那伸張正義的宣言,是何等的擲地有聲,催人淚下!那時的凜然大義,現在又到哪裡去了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