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7頁

投票推薦 加入書籤 小說報錯



      


  也暫時解決了。 太平軍經過整休後,將原來的五軍,擴編為十軍。 這時,清朝內閣大學士,欽差大臣賽尚阿親自指 揮三萬清軍,分兩路向金田撲來。 太平軍也兵分兩路,嚴陣以待。前路由楊秀清、 蕭朝貴率領,駐守金田平原地區;後路由洪秀全、馮 雲山率領,駐守紫荊山區,並在茶地設下大營。 眼看一場惡仗就要開始了! 8 月 11 日凌晨,向榮趁著漫天濃霧向堅守豬葸峽 和雙髻山的太平軍,發起了猛烈的進攻。太平軍腹背 受敵,被迫放棄陣地,退守花雷一線。 豬葸峽和雙髻山高峰插雲,是不可翻越的天險。 “天險”失守了,紫荊山也就難保了。太平軍的一部 分人,驚慌起來。有怕死的,當了逃兵。 為穩定軍心,在茶地,楊秀清再次假託天父下凡, 說:“相信天父,別狐疑。” 他鼓勵太平軍將士,要有志氣,要做忠臣。 8 月 15 日,在強敵壓境的情況下,洪秀全發布命 令:從紫荊山撤走,向新圩轉移。 8 月28 日,向榮率兵偷襲風門坳獲勝,紫荊山的 東大門被打開,金田平原難保。太平軍被清兵包圍, 糧、鹽、火藥越來越少,傷病員越來越多。 9 月初,太平軍首領作出決策:從新圩突圍,向

  永安轉移。 突圍前,洪秀全運用聲東擊西的戰術,布置太平 軍砍伐竹林,綑紮竹排,裝著要從水路突圍的樣子。 清軍中計,調兵加強東南方面的防務,從而放鬆了對 東北與西北方向的防守。 9 月 11 日,中秋節的晚上,月色如水,太平軍趁 著夜色,神不知、鬼不覺地從新圩的東北面突圍,向 平南縣的鵬化里挺進。烏蘭泰率兵防守在南岸,等得 到情報派兵去追時,已根本追不上了。 就在烏蘭泰帶領清軍在太平軍背後猛追的時候, 向榮的軍隊也從紫荊山開到了平南,想堵住太平軍的 去路。15 日深夜,太平軍在兩軍夾攻的形勢下,在官 村又打了一個大勝仗。 那天,大雨滂沱。一路上,清軍被淋得像個落湯 雞。當他們剛來到思旺圩東南的官村,忙著架鍋燒飯 時,無數的太平軍猶如神兵天降般從四面衝殺而來。 原來,洪秀全早就料到清兵會來這裡追趕,便設 下了埋伏。這一戰,向榮的軍隊幾乎全軍覆滅。 更重要的是,它扭轉了近一段的不利局勢,使太 平軍重新掌握了軍事上的主動權。這樣,他們揮師北 上,向永安進發。 1851年 9 月,洪秀全開始進行戰略上的大轉移, 率領大軍北上,直指永安。

  一路上,太平軍受到廣大群眾的夾道歡迎。 那些原先沒來得及去金田團營的教徒,紛紛處理 家產,全家參軍。後來成為太平天國著名將領的陳玉 成、李秀成和李世賢等,都是這時參軍的。 9 月3 日,秋高氣爽,萬里無雲,下午,由羅大綱 率領的先鋒部隊的 1000 多名精兵,攻占了距離永安只 有 18里的水竇。這對駐守永安城的敵人來說,就好像 被人敲掉了門牙一樣。 太平軍的大部隊,兵臨城下,守城將領只能龜縮 城內,根本不敢出來迎戰。 晚上,羅大綱挑選了幾百名騎兵,每匹馬拖著一 塊石頭,繞城奔路。同時,他們燃放爆竹,“嘣、嘣、 嘣 !”“叭、叭、叭 !”造成一陣猛烈攻城的聲勢。 夜色深沉,漆黑一片。城裡的敵人,什麼也看不 清楚,聽到爆炸聲,嚇得手忙腳亂,向城下投擲硝罐, 亂放槍炮。經過一夜的“戰鬥 ”,敵人被擾得精疲力 盡,也消耗了許多彈藥。 第二天中午,太平軍在城東門發動了攻擊。霎那 間,炮聲隆隆,濃煙滾滾,烈火沖天,敵人忙調城西 南的駐軍前來增援。然而,他們哪裡知道,太平軍這 兩次攻城,全是佯攻。敵人上當後,埋伏在城西南的 主力軍,架起雲梯,搭設天橋,發動了真正的猛攻! 激戰了兩個小時,永安失守,永安州代理知州吳

  江跳井自殺,平樂協副將阿爾精阿與團總蘇保德被殺 ?? 黃昏時,太平軍已徹底占領了永安城。 這是金田起義後太平軍占領的第一座城池,這不 僅是軍事上的勝利,還具有重大的政治意義。金田起 義的半年多,敵人圍剿、追趕、堵截、封鎖,使太平 軍陷入苦戰與奔波之中。隨著這次勝利的到來,這種 極端艱苦的日子,終於暫時告一段落。永安地處當時 廣西東部,地形險要,四面環山,易守難攻。太平軍 總算可以安心地休整一下了。 10 月 1 日,全城內外已被打掃得乾乾淨淨。只聽 見鑼鼓聲、鞭炮聲,響個不停。 在大軍的前呼後擁下,洪秀全坐轎子進城。 在州衙門前的草坪上,天王洪秀全立即對部下講 話:不要貪圖金銀財物,繳獲一律要交公。他再一次 強調了太平軍的聖庫制度。 接著,天王洪秀全住進州署,並把州署改為天王 府。 原州署的正廳,改為天王接受朝見的大廳,叫“天 朝”。天王府修飾一新,牆壁用黃紙糊裱,顯得富麗堂 皇。廳前鋪上紅地毯,並排列花盆。內廳放著供天王 專用的龍鳳四轎車?? 在雍容華貴的天王府,洪秀全與馮雲山等領袖,

  對政制、軍制和官制,都作了一番認真的研究。改進 和增訂了一些原有的制度,又建立了一些新制度,確 定了立國的模式。 太平軍在永安的半年中,洪秀全等除了抓練兵外, 還抓了兩件大事: 1.制訂各種制度:如制訂《太平軍目》、《太平條 規》及《太平禮制》等。這些制度,在起義前後,就 已經開始醞釀、設想或實行了。但是,到了永安,才 修改、補充和制訂。 在永安,印刷條件方便,印了不少書籍,如《天 條書》、《太平詔書》、《天命詔旨書》、《太平軍目》、 《太平條規》等。 其中,《太平軍目》及《太平條規》是軍事著作, 對軍隊的編制、供給和紀律都有規定。它使得太平軍 的組織嚴密,戰鬥性強。這些制度的產生、實行和完 善,是太平軍能朝氣蓬勃、戰勝敵人的重要原因。 《太平禮制》這個文件,把從天王到士兵,按等 級在禮節上,作了煩瑣的規定。如,對諸王以及丞相、 檢點的子女親屬,在稱呼上,各不相同。對丞相至軍 帥的兒子,都叫“公子 ”,女兒都叫“玉”。但叫“公 子”或“玉”時,又按官職高低來稱呼。對丞相的兒 子,叫“丞公子 ”,對丞相的女兒,叫“丞玉”。對檢 點的兒子,叫“檢公子 ”,女兒叫“檢玉”等等。此

  外,按照不同的官吏等級,在居住、車馬、服飾、儀 仗等待遇上,都嚴加區別。這樣一個嚴密的封建等級 制度,和洪秀全以往主張的 :“天下多男人,儘是兄 弟之輩,天下多女人,皆是姊妹之群”的平等思想相 比,無疑是一種倒退。 這種禮儀的頒布和實行,使得太平天國的政權, 充滿了封建官僚制度的氣味。 2.封王: 1851年 12 月 17 日,洪秀全以天王的名義,發布 詔令,把在東鄉宣布的五軍主將,加封王爵。 封楊秀清為東王、蕭朝貴為西王、馮雲山為南 王、韋昌輝為北王、石達開為翼王。 封秦日綱為天官丞相、胡以晃為春官丞相。此外, 還賞給了其他有功人員的官職。 值得注意的是,詔令末尾一句 :“以上所封各王 俱受東王節制 。”這句話的意思是說:從軍事指揮到 行政領導,都由楊秀清總管。 這是太平天國前期,領導集團職權的一次重大變 動。在這之前,洪秀全既是領袖天王,又是全軍最高 統帥。但封王詔令下達以後,他把軍事統帥大權,統 統移交給楊秀清了。這樣一來,楊秀清的職權和地位, 比其他諸王都高。而馮雲山已下降為第四號人物。 洪秀全之所以這樣做,是因為他發現楊秀清在群




章節目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