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8頁

投票推薦 加入書籤 小說報錯



      


  眾中有號召力,組織能力和指揮才能也都很出色。 但是,這樣一來,洪秀全不統率軍隊,使自己脫 離群眾,脫離實際鬥爭,同時也助長了楊秀清的驕縱 心理。 封王以後,馮雲山的職權和地位,雖然下降了, 但他有文化,有心計,對天王忠心耿耿。他運籌帷幄, 出謀劃策,貢獻很突出。 早在 1847年,他在監獄中,就考慮過創立天曆。 經過修改和補充,他終於制訂成功,並報天王批准。 第二年,《太平天曆》正式頒行。這是太平天國 一項重大的建制。 按照中國的傳統,一個新王朝的建立,一定要廢 除舊年號,創立新年號。太平天國當然也不例外,宣布 廢除清朝的《皇曆》,並把 1852年 2 月3 日那天( 清 咸豐元年十二月十四日),改為天曆年初一。 天曆有一定的創造性,它和舊農曆不同。農曆是 按月亮盈虧來計月的。天曆卻把太陽運行一周,定為 一年,平均分為 12個月。規定單月為 31 天,雙月為 30 天。 太平天國運動本身是一場農民革命,來參加的大 多是農民。馮雲山本人出身農家,又懂得天文地理, 在創製天曆時,處處為農民著想。例如,天曆把二十

  四個節氣,平均分配在月初和月中,每月兩節氣,立春、 清明、芒種、立秋、寒露、大雪在月中(16 日),驚蟄、 立夏、小暑、白露、立冬、小雪在月中(15 日),雨水、 春分、穀雨、小滿、夏至、大暑、處暑、秋分、霜降、 冬至、大寒都在月初(1 日)。這樣,農民很容易記住, 不會耽誤農時。 天曆在二十四個節氣下面,還註明當時應該種些 什麼。如,在立春下面寫明 :“南方地暖種松、種花 麥、種烏豆 ”,清明 :“南方地暖插田、種豆??” 白露 : “種蒜、種蘿蔔、種白菜”,寒露: “種小麥、 大麥、蠶豆”等等。 天曆包含有反對封建迷信的內容,比舊曆進步得 多。 宣布天曆,象徵著太平天國新紀元的開始。 這對清政府的官員們來說,是個大大的“不祥之 兆 ”。因為這件事過去連黃巾、赤眉、黃巢等都未曾 幹過。 這說明太平天國運動比歷次農民運動,都更徹底! 頒布天曆,就像吹響了號角一樣。號召全體軍民, 團結在太平天國的旗幟下,齊心協力,去推翻滿清王 朝! 太平天國,為實現“革故鼎新”( 改掉舊的,換 上新的)的政治主張,在永安還搞了一系列文化改革,

  編寫的新書,就有 50 多種。他們很重視兒童教育,為 兒童編印了《三字經》和《幼學詩》等讀物。洪秀全 寫的一卷《幼學詩》,強調要敬上帝,敬耶穌,宣揚天 王至高無上的權威。《三字經》以三個字一句的形式, 把洪秀全一些著作中的宗教理論,融會在裡面,深入 淺出,起到分清上帝和閻羅,從善去惡的教育效果。 當然,在這些書中,也都滲入了一些封建的糟粕。 天國重視人才的選拔,在永安的時候,洪秀全和馮 雲山還舉行過一次考試。考試的主題是“萬壽詩聯”。 考取的名單貼在“天朝”頭門外的照壁上。 在永安建立的各種制度,對太平天國後來的發展, 起了重要的作用。 滿清政府當然不甘心丟了永安城,在軍事上圍剿 的同時,又搞起了陰謀破壞活動。 到 1851年 12 月,清朝的陰謀破壞活動,達到了 高潮。也就在這時,發生了震驚人心的周錫能案件。 12 月21 日晚上,太平天國的領導核心,都來到 東王府(楊秀清的王府),審訊一個奸細。 令人吃驚的是:那個奸細不是別人,而是現任太 平軍軍帥的周錫能。 由於在戰爭環境中,周錫能害怕艱苦,經不起考 驗,1851年 6 月,他叛變投敵。滿清政府派朱八和陳 五兩人,協助周錫能在永安搞破壞。他們暗地裡磨刀,

  陰謀刺殺洪秀全等首領;深夜去太平天國的高級將領 朱錫琨和黃文安家,策動他們叛變革命?? 這些陰謀活動,被東王楊秀清及時察覺了。他特 邀請太平天國的領導核心,在東王府審訊周錫能。 洪秀全很重視這個案件,親自參加的同時並吩咐 蒙得恩和曾天芳在一旁詳細記錄。 審訊開始了。 首先由北王韋昌輝審問,那周錫能裝得若無其事, 臉不改色,致使北王未得到任何口供。 東王楊秀清於是開門見山一針見血地問:“深夜, 你找朱錫琨和黃文安,做什麼 ?” “去探天朝城樓時,你怎麼說的?” “你磨刀霍霍,想幹啥?” ?? 一連串的問題,就像連珠炮一樣厲害。周錫能的 臉上充滿了恐懼,手腳微微顫抖。 原來,楊秀清事前經過周密的調查,已掌握了周 錫能的全部罪惡材料。 在鐵的事實面前,周錫能不得不一一招供。 第二天,太平軍處決了周錫能和他的妻子蔡晚妹、 兒子周理真以及朱八、陳五等人。 在案發前後,洪秀全多次寫文章,發詔令,號召 全軍提高警惕,要“莫被誘惑 ”,要“報國到底”。

  這次,他在全軍中,用周錫能的典型事例對士兵 進行了一次深刻的對敵鬥爭教育。 敵人的陰謀破壞,並沒有因此結束,他們緊接著 又策劃誘惑胡以晃投降的陰謀。但是,又都被太平軍 粉碎了。 洪秀全在永安的建制初具規模以後,遠在北方京 城的皇帝,開始感到坐立不安起來。咸豐皇帝害怕這 場星星之火,燒遍全國,把他從寶殿上給轟下來。 從 1851年年底開始,他三番五次給前線將領下命 令,催他們開火,發起猛攻。 他天天伸長著脖子,盼望捷報頻傳。結果,盼來 的都是失敗的消息。由此,皇帝變得不耐煩起來,他 大發脾氣,說: “軍隊不肯賣命,就拿烏蘭泰和向榮是問。”還 說 :“誰讓太平軍突圍,就找誰問罪。” “軍令如山”。到了1852年初,敵人不斷增兵永 安,人數已達到太平軍的兩倍以上。 這次滿清政府下了很大的賭注,在永安城外,屯 兵十萬,意在將永安一口吞下。 面對強大的敵人,太平軍憑藉自己人心齊、地理 熟悉、膽氣壯的優勢,一次又一次地打退了敵人的進 攻。 1 月30 日這天,向榮因剛剛得到皇帝的獎賞,感

  動萬分,率領清兵,又向永安城發起了瘋狂的進攻。 這一天,正好是洪秀全 39 歲生日,同時又是金田 起義一周年的大喜日子。永安城內,正在大搞慶祝活 動。 城裡是鑼鼓喧天!前沿陣地也是歡聲雷動! 敵人的子彈,雖從頭頂上“呼嘯”而過,但守城 將士絕無絲毫畏懼。 這種大兵壓境而方寸不亂的表現,充分表現出太 平軍對太平天國必勝、滿清必敗的堅定信念。 當然,戰爭不能光憑精神因素,還要受物質因素 的限制。特別是處於圍困的環境之下時。日子長了, 太平軍在四面封鎖的情況下,碰到了很多物質上的困 難。除糧食外,最缺的是彈藥,其次是鹽和蔬菜。 永安附近的農民,和太平軍有著魚和水的關係。 他們偷運食鹽、豬肉和蔬菜等等緊缺物資來支援。太 平軍也自己想辦法,克服困難。比如,用舊屋土牆來 熬硝,挖鹽店的泥土來熬鹽等?? 當時,兩軍對峙中,還出現過一種有趣的奇怪現 象:每當太陽落山,暮色降臨的時候,清兵一面放空 炮,燒草堆,一面派人挑著鹹菜、生鹽和豬肉等物, 來到太平軍的營前做生意。太平軍也派人拿錢來買貨。 有時候,前面在做買賣,後面卻喊殺聲沖天。從這種 現象里,不難看出清軍內部的腐敗。




章節目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