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26頁
幾乎不用說,這種方法對日常生活中的任何一種行業來講都永不會令人感到滿意。一個只學習有關的基本知識卻從不實踐的人不會被認為適合某項工作,因為通過系統的教育得來的知識在價值上無法和從日常生活中汲取的實際知識相比。這個道理,軍事行業和民用行業是一樣的,或許前者尤甚,因為它是一個更加專業化和特殊化的人類活動領域。正是由於這個原因,戰爭才是一個有時不可避免的非自然狀態,而對那些身為普通人的戰鬥人員的要求也特別苛刻。
所以,對於海上戰備工作來說,相比於建造艦隻和裝備火炮,擁有足夠的、能夠立即開赴海上並熟練使用有關裝備的訓練有素的人員更為重要。這裡的“能夠”一詞包含了一般被叫做“動員”的組織過程的全部細節。動員計劃一旦制定,雖然尚可繼續改進,但不會因為被擱置在文件架上而失去效用,正如火炮和彈藥不會因為被貯藏在停放地或彈藥庫中而淪為廢品一樣。如果有著合格的人員,那麼動員方案不過就是一張告訴每個人他該去哪兒的紙片罷了。
在和平時期使一支海軍,尤其是一支大型海軍保持全額滿員並不可取,沒有實際意義。如果它比一個可能的敵手強大許多,這樣做自然毫無必要;即使近乎勢均力敵,目標也只能是使己方可用的合格人員在數量上超過對方。對於預備役制度在戰備安排中的地位應予以承認,因為這種制度是必不可少的。問題的關鍵所在是預備役力量相對於現役力量的規模和特點,這實際上涉及到了長期服役制和短期服役制的問題。在長期服役制度下,預備役人數會相對較少,而且預備役人員在退役後的開始幾年間更能夠保持自己的素質,因為他們習得的不只是知識,還有習慣素養。在短期服役制度下,人們一開始只是被送到培訓學校中去,然後就被很快地轉入預備役。結果,因為他們並沒有全面透徹地掌握所學的東西,他們的素質不僅較差,還會較快地退化。由他們組成的預備役在人數上也會多於長期服役制度下的由訓練有素的人員組成的預備役。對兩者都表示憂慮的人則認為前者人員素質堪憂,後者人員數量不足。
長期服役在邏輯上必定是自願兵役制的結果。如果入伍與否完全是由個人進行選擇,那麼,更可能出現把從軍作為終身職業的情形,適當的激勵機制還能促進這種傾向。倘若服役是強制性的,這件事實本身就會使服役為人所厭煩,而在服役期滿後再自願地延長服役期也只能是少有的事。長期服役制和小規模的預備役所導致的一個自然的結果是常備力量較為龐大,這種情況也許與戰爭的需要、與“預備”一詞的含義更為吻合。在戰時,預備役力量指的是暫不直接參戰,其使用視戰局的難以預知的變化而定的那部分力量。不過沒有哪個將領願意只將一小部分力量投入戰鬥而讓大部分力量永遠閒置一旁。搶在敵人完成力量集結力量之前迅速地集結力量是戰略和戰術的準則、也是當代動員科學的準則。
美國和英國實行的都是自願兵役制。另一方面,這兩個國家更為看重的是服役的延續性而不是預備役建設。如果一個水兵服役了相當長的時間,那麼,他的技能將達到爐火純青的地步。此時,若他選擇繼續服役,在一些年內他還將保持其高素質;若他離開軍隊,若干年之內他也完全適合作為一名預備役人員。顯然,一支由這類人員組成的預備役和由僅服現役三或五年的人員組成的預備役相比,在規模上會相對較小;但拿個人素質進行衡量,後者必定遠不如前者。
實際上美國和英國一樣,也是一個島國。我們只和加拿大和墨西哥有著兩條陸上邊界。從軍事力量的各方方面來看,墨西哥絕對遜於我們。至於加拿大,其宗主國英國握有一支常備陸軍。可是,這支軍隊的數量清楚地說明它不可能奉行主動進攻的方針,除非是在那些其他國家的強大陸軍不可能與之為敵的遙遠地區,或是這些軍隊要從英國手中奪走對海洋的控制。沒有哪個現代國家曾同時在陸地和海洋占據支配地位,只是時不時地這個或者那個國家取得這項或那項優勢。英國明智地將海權確定為優先目標所在,為此,即使不考慮其他使得英國不願意和美國撕破臉皮的原因,它也肯定不會動用其持有的規模不大的陸上有生力量來入侵一個有著七千萬人口的國家。或許應再次重複的是,我們也是一個島國,所以也依賴於海軍。
從根本上講,廣泛商業聯繫的存在決定著為什麼需要有持久力的海軍力量。從軍事觀點看,一個島國的海軍很少是主動進攻性的。它的天性就是維護和平,因為它在海外有如此多的利益需要照顧。在這方面,成為海上強國之後的英國提供了鮮明的例證,而且它還愈發呈現出這個特點。我們的情況也是如此,其程度還尤甚。由於有著廣闊的國土,我們身上不存在進行海外開拓的意向。正是這種意向驅使著英國將其旗幟遍布於全球,通過對外商業和在遠方的殖民來獲取豐富的資源。而對我們來說,自然或上天已經賜予了我們這些財富。英國的成功給其帶來了巨大的、廣為分布的對外利益,可同時它也擔當了風險,單單為保護這些利益它就必須有一支強大的海軍。我們的情況和英國不盡相同,但我們的地理位置和政治信仰也賦予了我們對外利益和對外責任。它們也使我們要承受風險。我們沒有必要四處去冒險,但普遍的觀念和政治上的認真思考肯定地告訴我們,在海那頭的既不由我們造就也不由我們控制的情勢中,存在著自發生成的、需要我們保護的利益。“海那頭”意味著要有一支海軍。就“入侵”這個詞的真實含義而言,我們不會遭到此種危險;但萬一它落到我們頭上,它必定是經由海上。所以,我們必須主要在海上予任何侵害我們利益的企圖----不管它是針對著遠方的土地,還是以封鎖或炮擊的方式針對著我們的本土----以決定性的迎擊。
所以,對於海上戰備工作來說,相比於建造艦隻和裝備火炮,擁有足夠的、能夠立即開赴海上並熟練使用有關裝備的訓練有素的人員更為重要。這裡的“能夠”一詞包含了一般被叫做“動員”的組織過程的全部細節。動員計劃一旦制定,雖然尚可繼續改進,但不會因為被擱置在文件架上而失去效用,正如火炮和彈藥不會因為被貯藏在停放地或彈藥庫中而淪為廢品一樣。如果有著合格的人員,那麼動員方案不過就是一張告訴每個人他該去哪兒的紙片罷了。
在和平時期使一支海軍,尤其是一支大型海軍保持全額滿員並不可取,沒有實際意義。如果它比一個可能的敵手強大許多,這樣做自然毫無必要;即使近乎勢均力敵,目標也只能是使己方可用的合格人員在數量上超過對方。對於預備役制度在戰備安排中的地位應予以承認,因為這種制度是必不可少的。問題的關鍵所在是預備役力量相對於現役力量的規模和特點,這實際上涉及到了長期服役制和短期服役制的問題。在長期服役制度下,預備役人數會相對較少,而且預備役人員在退役後的開始幾年間更能夠保持自己的素質,因為他們習得的不只是知識,還有習慣素養。在短期服役制度下,人們一開始只是被送到培訓學校中去,然後就被很快地轉入預備役。結果,因為他們並沒有全面透徹地掌握所學的東西,他們的素質不僅較差,還會較快地退化。由他們組成的預備役在人數上也會多於長期服役制度下的由訓練有素的人員組成的預備役。對兩者都表示憂慮的人則認為前者人員素質堪憂,後者人員數量不足。
長期服役在邏輯上必定是自願兵役制的結果。如果入伍與否完全是由個人進行選擇,那麼,更可能出現把從軍作為終身職業的情形,適當的激勵機制還能促進這種傾向。倘若服役是強制性的,這件事實本身就會使服役為人所厭煩,而在服役期滿後再自願地延長服役期也只能是少有的事。長期服役制和小規模的預備役所導致的一個自然的結果是常備力量較為龐大,這種情況也許與戰爭的需要、與“預備”一詞的含義更為吻合。在戰時,預備役力量指的是暫不直接參戰,其使用視戰局的難以預知的變化而定的那部分力量。不過沒有哪個將領願意只將一小部分力量投入戰鬥而讓大部分力量永遠閒置一旁。搶在敵人完成力量集結力量之前迅速地集結力量是戰略和戰術的準則、也是當代動員科學的準則。
美國和英國實行的都是自願兵役制。另一方面,這兩個國家更為看重的是服役的延續性而不是預備役建設。如果一個水兵服役了相當長的時間,那麼,他的技能將達到爐火純青的地步。此時,若他選擇繼續服役,在一些年內他還將保持其高素質;若他離開軍隊,若干年之內他也完全適合作為一名預備役人員。顯然,一支由這類人員組成的預備役和由僅服現役三或五年的人員組成的預備役相比,在規模上會相對較小;但拿個人素質進行衡量,後者必定遠不如前者。
實際上美國和英國一樣,也是一個島國。我們只和加拿大和墨西哥有著兩條陸上邊界。從軍事力量的各方方面來看,墨西哥絕對遜於我們。至於加拿大,其宗主國英國握有一支常備陸軍。可是,這支軍隊的數量清楚地說明它不可能奉行主動進攻的方針,除非是在那些其他國家的強大陸軍不可能與之為敵的遙遠地區,或是這些軍隊要從英國手中奪走對海洋的控制。沒有哪個現代國家曾同時在陸地和海洋占據支配地位,只是時不時地這個或者那個國家取得這項或那項優勢。英國明智地將海權確定為優先目標所在,為此,即使不考慮其他使得英國不願意和美國撕破臉皮的原因,它也肯定不會動用其持有的規模不大的陸上有生力量來入侵一個有著七千萬人口的國家。或許應再次重複的是,我們也是一個島國,所以也依賴於海軍。
從根本上講,廣泛商業聯繫的存在決定著為什麼需要有持久力的海軍力量。從軍事觀點看,一個島國的海軍很少是主動進攻性的。它的天性就是維護和平,因為它在海外有如此多的利益需要照顧。在這方面,成為海上強國之後的英國提供了鮮明的例證,而且它還愈發呈現出這個特點。我們的情況也是如此,其程度還尤甚。由於有著廣闊的國土,我們身上不存在進行海外開拓的意向。正是這種意向驅使著英國將其旗幟遍布於全球,通過對外商業和在遠方的殖民來獲取豐富的資源。而對我們來說,自然或上天已經賜予了我們這些財富。英國的成功給其帶來了巨大的、廣為分布的對外利益,可同時它也擔當了風險,單單為保護這些利益它就必須有一支強大的海軍。我們的情況和英國不盡相同,但我們的地理位置和政治信仰也賦予了我們對外利益和對外責任。它們也使我們要承受風險。我們沒有必要四處去冒險,但普遍的觀念和政治上的認真思考肯定地告訴我們,在海那頭的既不由我們造就也不由我們控制的情勢中,存在著自發生成的、需要我們保護的利益。“海那頭”意味著要有一支海軍。就“入侵”這個詞的真實含義而言,我們不會遭到此種危險;但萬一它落到我們頭上,它必定是經由海上。所以,我們必須主要在海上予任何侵害我們利益的企圖----不管它是針對著遠方的土地,還是以封鎖或炮擊的方式針對著我們的本土----以決定性的迎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