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25頁

投票推薦 加入書籤 小說報錯

  炮火帶、水雷帶和魚雷艇是海岸防禦的主要構成。沒有前兩者,海岸城市就會處於轟擊之下;後者不存在,這些城市就將被敵人隨意地封鎖,除非得到遠洋艦隊的救助。炮擊和封鎖這兩種作戰方式都得到了國際社會的承認,但前提是在採取這樣的行動之前,應適當地發出通知。這種限制與其說是出於對規則的看重,不如講是出了對人性和公平的照顧。由於當今時代一個國家的各種利益交織成了一個緊密、複雜的網絡,所以,對於某個全國性中心的炮擊和封鎖所打擊的不僅是事發地點,也包括有關國家的各個角落。

  前面說到,在海上戰爭中,進攻是遠洋海軍的主要功能。這樣的海軍包括戰列艦、大小和用途不盡相同的巡洋艦,還有能夠對一支艦隊起輔助作用的遠洋魚雷艦艇。其中的任何艦隻必須在任何天氣條件下都具備良好的適海性且能以適當的速度前進。不過,海軍的中堅或根本力量所在還應是那些攻守能力平衡、既能經受得起嚴重打擊也能予敵以重創的艦隻。所有其他的艦艇只是它們的陪襯,只為它們而存在。要問這種艦隻的強勁有力應表現在何處,答案是它必須強大得足以駕馭海洋,足以和它可能碰到的最強大的敵對力量作戰並有相當的獲勝機會。

  我們一直申明----我們過去的歷史也證明了我們的說法,美國厭惡侵略,不願憑藉戰爭來擴張領土或利益。在這種情形下,我們衡量自己的武裝力量是否充分可用的標準不是我們自己的什麼擴軍計劃,而是其他國家反對我們自認為合理的政策的意向。如果其他國家和我們作對,它們會使用什麼力量來對付我們呢?肯定是海軍。因為我國土地上不存在某個敵國可從陸上對其採取決定性行動的暴露之點。所以,我們應擔心的是與我們敵對的海軍力量。那麼,它的規模會是多大?想一想,我們需要多大的一支海軍就知道了。我們需要如此之多的大型艦隻、如此之多的火炮和如此之多的彈藥----一句話,如此之多的海軍裝備。

  我們當前最需要進行的戰爭準備就是為海上防禦力量和進攻力量的建設提供物質支持。我們需要火炮、水雷和魚雷艇以保衛海岸,還需要擁有一支強大的海軍以使我們面對潛在的敵手,能將海洋掌握在自己手中。迄今為止美國還缺乏這些,因而主動權還為在海軍力量上強過我們的國家所把持。如果美國海軍不能將敵人拒於海岸之外,至少對我們的封鎖是可能得逞的。倘若我們甚至連魚雷艇也缺乏,封鎖更是輕而易舉之事了。此外,如果我們無力設置炮火帶和水雷帶,對海岸的炮擊就可能發生,甚至完全可行。一旦戰火燃起,我們是來不及進行準備的。

  物質上的準備通常還不是一個國家的戰備工作的最薄弱之處,因為這種準備只是一個主要涉及金錢和生產的問題。如果資金充裕可得,再加上認識對頭,所需要的物資不久就會到手,而且此種情形會一直存在下去。對於裝備老損造成的損失、各項開支或新的擴充需要,可以預先作出合理的估計,並設置相應的安排。物質準備相對容易進行,因為裝備一旦準備就緒,不會因不立即被投入實戰而喪失對國家的用處。可以花費相對較少的成本來儲存和維護它們;如果保養得當,它們到時能夠象剛被生產出來時那樣很好地滿足使用需要,有稍許的老損也無礙大局。

  裝備能否很好地發揮其作用還取決於是否有著大批善於使用它們的人員。在當今時代。這些人員必須是經過特殊培訓的。儘管通過一次培訓所學到的東西在一定時間內不會全被忘記,但時間越長,被遺漏的就會越多。因此,不斷的實踐必不可少。另外,就剛剛服役的人員而言,要花費相當長的時間以使他們不僅熟悉某種武器的使用,而且熟悉他們所屬於的軍事組織的特點和日常運轉。他們僅僅學會如何去干分配到各人頭上的工作還不夠,還必須了解其他方面的工作和自己的工作之間、各項工作與整體之間的相互關係。具備這種知識對於一個人全面、出色地履行自己的職責至關重要,更不用提在戰鬥中一個人應隨時作好準備以接手他人一時無法勝任的其他任務了。如果這些辦不到,一艘艦隻就不可能充分發揮其效能。

  一個人如要學會熟練地使用海軍裝備,懂得在艦船的行動中如何恰當地發揮其作用,需要大量時間。不僅需要時間來掌握技能,還需要時間來保持技能。如果你已經擁有了高素質的人員,你不能象儲存火炮和彈藥那樣來儲存他們,否則他們的素質就會以一般的物質磨損達不到的速度衰退。但是,另一方面,如果眾多的人都呆在軍隊中以維持他們的軍事技能,一個國家的生產力就會受損。這也是那些認為國家的生產力比其他任何東西都更為重要的人反對保持龐大的常備軍和強制服役的主要理由。

  對於歐洲國家中那些負責提高軍事效能工作的人士來說,人員方面的問題最令他們傷腦筋,從而也成為了他們迫切關注的問題。準備軍事物資要花費大量錢財,可是這項工作畢竟簡單,而且其耗費還能為軍事生產帶來的就業機會的增加所補償。擁有大量所需要的軍事人員----訓練他們並使他們足以馬上被投入使用----則是另外一碼事了。

  所找到的解決辦法是讓一些人從生產部門轉向軍事部門,同時盡力在這兩個部門的各自需要間達成妥協。這種妥協不可避免地有其缺陷,有時稍稍傾向這邊,有時則有利於另一方面。經濟學家抱怨並反對生產者的減少,而軍事當局則堅持認為國家的武裝力量不足敷用。要最大限度地解決此難題並滿足對立雙方的要求,只好實行預備役制度,許多人服現役的時間長短依他們接受有關某種技能的教育的所需時間而定。在接受完了有關教育後,他們就轉入預備役,脫離士兵或水兵的生涯而過起一個普通公民的生活,但每年都需花費一段相對較短的時間來溫習他們以前學到的知識技能。

章節目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