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74頁
中國方面馬上對他們說:難道你們忘記自己一再提出的要求了嗎?警衛人員這樣,正是按照你們要求做的。基辛格等這才恍然記起:絕對保密,正是美國方面向中方一再強調的。
隨基辛格來的兩個美國特工人員,似乎很不習慣這次秘密行動,常常顯露出很緊張的樣子,跟在基辛格後面寸步不離。連基辛格與周總理進行小範圍會晤,他們也千方百計想擠進去。我方告訴他們這樣是違反常規的,因基辛格本人也不同意,他們只好帶著滿臉的焦慮,在外面等候。
在5號樓一層,住著接待組的部分成員、一位翻譯、幾個警衛和服務員。基辛格一行住在樓上,有什麼事情要與中方溝通,就到一層找負責日常生活和聯絡的唐龍彬,由他和相關部門和人員聯繫。
準備工作十分周到完善,誰也沒有想到會發生意外/
霍爾德里奇指著封面上的毛主席語錄,問這是怎麼回事/
美方人員誤以為這是中方懷有什麼用意特意這樣做的/
毛主席聽罷哈哈一笑說:那是放空炮
周總理對基辛格一行的生活起居十分關心,接待人員每次向他匯報有關事宜時,他總要詢問客人習慣不習慣,反覆交代要保證客人的身體健康。接待人員自我感覺所有準備工作都已經十分周到完善,誰也沒有想到會發生意外。
一天下午,基辛格的助手、美國國家安全委員會東亞事務助理約翰?霍爾德里奇,拿著一疊新華社英文新聞稿,找到了接待組負責聯絡的人員。他指著封面上的毛主席語錄,問這是怎麼一回事。
聯絡人員一看,那段語錄摘的是“全世界人民團結起來,打敗美帝國主義及其一切走狗!”霍爾德里奇說:“這是從我們個人的住房裡搜集到的,我們希望這些新聞稿是被錯誤地放到了房間裡。”很顯然,美方人員誤以為這是中方懷有什麼用意特意這樣做的。
其實,給下榻的外賓房間送新聞報刊,是國賓館的例行公事,但這件事還是被匯報到周總理和葉劍英元帥那裡。周總理明確交代,以後所有報刊、雜誌均放在走廊,由下榻的外賓自願選擇提取。
這件事後來又向毛主席做了匯報,毛主席聽罷哈哈一笑,對在場的人說:你們告訴他們,那是放空炮。他們不是也整天在喊要消滅共產主義嗎?這就算是空對空吧。從那兒以後,“報刊事件”和毛主席空對空的妙論,就成為參與中美關係“解凍”過程相關人員聚首時,要反覆學說的“笑話”。
還有一次,美方人員大概是想試探一下中國的服務員是否收小費,就在廢紙簍里放了一張10美元的鈔票。釣魚台國賓館的服務員撿到後,立即交到領導那裡,請示如何處理。
負責接待的人員商議後,讓服務員把錢放在了外賓房間裡的辦公桌上。事後,美方人員在和中方人員交談中說:你們的服務員真是經過了嚴格的訓練。
7月10日上午,中國方面安排基辛格等到故宮博物院參觀,這是秘密之行中唯一的一項外出活動。按照美方的要求,中方採取了嚴格的保密措施,對外關閉了故宮的部分景點,沿線只安排了幾名便衣保衛人員。
陪同基辛格參觀的,只有黃華等少數幾位外交官員。不知內情的基辛格在參觀時說:今天的故宮顯得格外清靜和寬敞。中國方面特意安排了一名攝影記者,給大家拍照留念。可只拍了幾張,基辛格就開玩笑說:“還是少照一些為宜,否則白宮知道後,還以為我們在中國只顧遊山玩水,不務正業吶!”
周總理對洛德說:“小伙子,好年輕啊。我們應該是半個親戚呢。”/
“這次很對不起啦,沒能以正式公開的方式來歡迎你,以後再補上。”/
兩個美國特工人員,終於把隨身不離的文件箱放在一邊/
基辛格向華盛頓發出密碼電報“我找到了”
以基辛格為“先導”的中美高層第一次接觸會談,是在嚴格保密和緊張的氣氛中進行的。基辛格等在北京停留了48小時,同周總理的會談就占用了17個小時,平均每天會談8小時以上。根據周總理的安排,會談在基辛格住地釣魚台國賓館和人民大會堂兩地輪流舉行。
參與接待和警衛的人員後來聽說,會談前的寒暄,氣氛還是相當輕鬆的。例如在31歲的洛德向周恩來總理自報姓名後,周總理對他說:“小伙子,好年輕啊。我們應該是半個親戚呢。我知道你的妻子是中國人,在寫小說。我願意讀到她的書,歡迎她回來訪問。”
最後一次會談,是在釣魚台國賓館的5號樓進行的,一直延續到11日上午10點多,超過了預定時間。在外面等候的相關人員都十分著急,盯著會談室的門,不斷讓服務員送濕毛巾、咖啡和濃茶進去,並探聽一下會談的進展。
3個多小時過去了,門終於打開。會談雙方人員面帶笑意走出大廳,基辛格把周總理一直送上了汽車。這時,大家心裡已經明白了八九分,談判取得了預期的結果。
------------
鄔吉成:目擊中美關係“解凍”細節(4)
------------
會談結束後,葉劍英元帥來賓館,與基辛格一行進其在華的最後一次午餐。兩天來的緊張氣氛一掃而空,醇香的茅台酒打開了,所有在座者都在淺酌中談笑風生。
隨基辛格來的兩個美國特工人員,似乎很不習慣這次秘密行動,常常顯露出很緊張的樣子,跟在基辛格後面寸步不離。連基辛格與周總理進行小範圍會晤,他們也千方百計想擠進去。我方告訴他們這樣是違反常規的,因基辛格本人也不同意,他們只好帶著滿臉的焦慮,在外面等候。
在5號樓一層,住著接待組的部分成員、一位翻譯、幾個警衛和服務員。基辛格一行住在樓上,有什麼事情要與中方溝通,就到一層找負責日常生活和聯絡的唐龍彬,由他和相關部門和人員聯繫。
準備工作十分周到完善,誰也沒有想到會發生意外/
霍爾德里奇指著封面上的毛主席語錄,問這是怎麼回事/
美方人員誤以為這是中方懷有什麼用意特意這樣做的/
毛主席聽罷哈哈一笑說:那是放空炮
周總理對基辛格一行的生活起居十分關心,接待人員每次向他匯報有關事宜時,他總要詢問客人習慣不習慣,反覆交代要保證客人的身體健康。接待人員自我感覺所有準備工作都已經十分周到完善,誰也沒有想到會發生意外。
一天下午,基辛格的助手、美國國家安全委員會東亞事務助理約翰?霍爾德里奇,拿著一疊新華社英文新聞稿,找到了接待組負責聯絡的人員。他指著封面上的毛主席語錄,問這是怎麼一回事。
聯絡人員一看,那段語錄摘的是“全世界人民團結起來,打敗美帝國主義及其一切走狗!”霍爾德里奇說:“這是從我們個人的住房裡搜集到的,我們希望這些新聞稿是被錯誤地放到了房間裡。”很顯然,美方人員誤以為這是中方懷有什麼用意特意這樣做的。
其實,給下榻的外賓房間送新聞報刊,是國賓館的例行公事,但這件事還是被匯報到周總理和葉劍英元帥那裡。周總理明確交代,以後所有報刊、雜誌均放在走廊,由下榻的外賓自願選擇提取。
這件事後來又向毛主席做了匯報,毛主席聽罷哈哈一笑,對在場的人說:你們告訴他們,那是放空炮。他們不是也整天在喊要消滅共產主義嗎?這就算是空對空吧。從那兒以後,“報刊事件”和毛主席空對空的妙論,就成為參與中美關係“解凍”過程相關人員聚首時,要反覆學說的“笑話”。
還有一次,美方人員大概是想試探一下中國的服務員是否收小費,就在廢紙簍里放了一張10美元的鈔票。釣魚台國賓館的服務員撿到後,立即交到領導那裡,請示如何處理。
負責接待的人員商議後,讓服務員把錢放在了外賓房間裡的辦公桌上。事後,美方人員在和中方人員交談中說:你們的服務員真是經過了嚴格的訓練。
7月10日上午,中國方面安排基辛格等到故宮博物院參觀,這是秘密之行中唯一的一項外出活動。按照美方的要求,中方採取了嚴格的保密措施,對外關閉了故宮的部分景點,沿線只安排了幾名便衣保衛人員。
陪同基辛格參觀的,只有黃華等少數幾位外交官員。不知內情的基辛格在參觀時說:今天的故宮顯得格外清靜和寬敞。中國方面特意安排了一名攝影記者,給大家拍照留念。可只拍了幾張,基辛格就開玩笑說:“還是少照一些為宜,否則白宮知道後,還以為我們在中國只顧遊山玩水,不務正業吶!”
周總理對洛德說:“小伙子,好年輕啊。我們應該是半個親戚呢。”/
“這次很對不起啦,沒能以正式公開的方式來歡迎你,以後再補上。”/
兩個美國特工人員,終於把隨身不離的文件箱放在一邊/
基辛格向華盛頓發出密碼電報“我找到了”
以基辛格為“先導”的中美高層第一次接觸會談,是在嚴格保密和緊張的氣氛中進行的。基辛格等在北京停留了48小時,同周總理的會談就占用了17個小時,平均每天會談8小時以上。根據周總理的安排,會談在基辛格住地釣魚台國賓館和人民大會堂兩地輪流舉行。
參與接待和警衛的人員後來聽說,會談前的寒暄,氣氛還是相當輕鬆的。例如在31歲的洛德向周恩來總理自報姓名後,周總理對他說:“小伙子,好年輕啊。我們應該是半個親戚呢。我知道你的妻子是中國人,在寫小說。我願意讀到她的書,歡迎她回來訪問。”
最後一次會談,是在釣魚台國賓館的5號樓進行的,一直延續到11日上午10點多,超過了預定時間。在外面等候的相關人員都十分著急,盯著會談室的門,不斷讓服務員送濕毛巾、咖啡和濃茶進去,並探聽一下會談的進展。
3個多小時過去了,門終於打開。會談雙方人員面帶笑意走出大廳,基辛格把周總理一直送上了汽車。這時,大家心裡已經明白了八九分,談判取得了預期的結果。
------------
鄔吉成:目擊中美關係“解凍”細節(4)
------------
會談結束後,葉劍英元帥來賓館,與基辛格一行進其在華的最後一次午餐。兩天來的緊張氣氛一掃而空,醇香的茅台酒打開了,所有在座者都在淺酌中談笑風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