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75頁

投票推薦 加入書籤 小說報錯

  葉劍英元帥風趣地對基辛格說:“這次很對不起啦,沒能以正式公開的方式來歡迎你,以後再補上。下次來就不需要再躲在這裡了,可以到烤鴨店品嘗烤鴨,也可到東來順吃涮羊肉,還可以給你們的家人買些紀念品。”

  一直把臨深履薄神情掛在臉上的兩個美國特工人員,終於把隨身不離或銬在手腕的文件箱,放在了一邊,和中國的工作人員一起喝酒。當我們的人員提醒他們注意文件箱時,他們大大咧咧地說:“現在不需要了。”在毫無拘束的閒聊中,他們對我們警衛幹部講述了白宮特工人員的職責和保衛總統的一些措施。

  基辛格的一位隨行人員說,今天這頓飯,才是來北京後吃到的最香的一頓中國飯。洛德還給負責美國來賓生活的唐龍彬祝酒,稱讚中國禮賓工作做得出色,說待美國總統來訪時,希望美方禮賓人員能好好向中國的同行學習取經。

  離開賓館前,基辛格及隨行人員又到院子裡散步。這次,他們不再像前幾次那樣交頭接耳,處處設防了,不遠的我方警衛人員,時而可以聽到他們哼著歡樂的美國小調。

  分手的時候到了,釣魚台國賓館的全體服務員和廚師都出來列隊歡送,大家相互熱情握手,流露出依依惜別之情。我方人員向美方人員贈送了一些工藝品以及美國客人在北京的影集,他們還主動向我們索要了他們在華這兩天的《人民日報》。

  基辛格等離京時,葉劍英、黃華、韓敘、唐龍彬到機場,為他們送行。返回伊斯蘭瑪巴德,基辛格要辦的第一件事,就是向華盛頓發出密碼電報“我找到了”。這句短語的真實含義,華盛頓方面很清楚,那就是北京之行取得成功。

  4天之後,也就是7月15日,一份“讓全世界都震驚”的公告,由中、美兩方同時向外界發布。美國時間的當晚7點,總統尼克森突然在電視屏幕上出現。他笑容可掬地對美國觀眾說:“我要求占用今晚的這段時間,是為了宣布我們為了建立世界持久和平而做的努力中的一件大事……我現在宣讀的公告將同時在北京和美國發表。”

  “周恩來總理和尼克森總統的國家安全事務特別助理亨利?基辛格於1971年7月9日至11日在北京進行了會談。獲悉,尼克森總統曾表示希望訪問中華人民共和國,周恩來總理代表中華人民共和國政府邀請尼克森總統於1972年5月以前的適當時間訪問中國。尼克森總統愉快地接受了這一邀請。中美兩國領導人的會晤是為了謀求兩國關係的正常化,並就雙方關心的問題交換了意見。”

  “林彪事件”的突發,並沒有影響中美關係“解凍”的進程/

  此次接待和警衛工作,應視為尼克森訪華的預演/

  “要把飛機場的標語檢查一下,有哪些不適合的取下來。”/

  “總理同意跟隨基辛格來的警衛人員帶武器。”

  基辛格離開中國後剛過兩個月,中國就發生了一件令國人驚異,也讓我處於高度緊張戒備中的大事。這就是已經在前面說到的林彪攜妻子、兒子私乘飛機叛逃,在蒙古溫都爾汗墜機身亡。

  直到10月1日國慶節來臨,幽雅的國賓館內,仍處在一片劍拔弩張的氛圍里。可10月2日,我接到通知匆匆趕到北京機場,開會研究的卻是有關尼克森訪華的接待和警衛安全問題。顯然,“林彪事件”的突發,並沒有影響中美關係“解凍”的進程。

  外交部美大司司長章文晉首先向與會者介紹情況說:“兩個多月前秘密來我國的基辛格,將於10月20日再次到北京,為美國總統尼克森正式訪華做具體安排,他來的消息將在10月5日發布。”

  “為了給尼克森總統試航,基辛格此次將乘坐美國總統的‘空軍一號’專機,沿尼克森訪華時預定的航線飛行。飛機中途在夏威夷逗留,在威克島加油,然後到上海,再飛北京。這樣安排是為了使尼克森一行在到達中國時,不致因時間差和高速飛行的不適過分疲勞。”

  正是因為基辛格的這次行程具有為總統試航的內涵,所以涉及到的接待和警衛工作,應視為尼克森訪華的預演。會上商討了空中交通管制、空中通訊、飛行資料、是否護航、專機的放置和護衛、飛機降落後使用的交通工具、飲食供給等問題。

  會上還傳達了周總理的有關指示:

  “(專機)還是停在東郊(即首都機場),可離主樓遠些。走(指從機場到賓館)的辦法,美國是直升飛機,我們也可以用,這樣一下就可以拉到釣魚台。有沒有降落點?將來尼克森也可以用。第二個方案是從停機坪上車到釣魚台,還是採用第二個方案。”

  “要把飛機場的標語檢查一下,有哪些不適合的取下來。美機組人員傾向於住東郊機場。上海機場,廣州機場,外交部、民航要去檢查一下,主要是安全問題,具體由八三四一部隊、外交部、衛戍區負責,由李耀文主持。”李耀文是“文化大革命”以後“支左”到外交部的,此刻是外交部負責人之一。

  中央警衛團政委楊德中說:“送基辛格來的機組的接待、安全,由民航負責。在上海吃飯,加油等事務要提前檢查一下。在北京降落的停機坪須儘快選定。專機的保衛,北京衛戍區專門開會研究一下。究竟是直升飛機安全,還是汽車安全?也要論證一下。”

章節目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