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70頁

投票推薦 加入書籤 小說報錯

  於是,毛澤東提出讓林克等人下放鍛鍊的想法:“林克、高智毛澤東辦公室機要秘書、小封封耀松,毛澤東的衛士等幾位同志下放,到農村去鍛鍊。你們看怎麼樣﹖我看哪裡最艱苦就到哪裡去。”他還說:“現在下去苦得很啊,一天只有很少幾兩糧食吃。你們受得了嗎﹖不怕就去。下去以後,一個禮拜來個匯報,直接寫給我。3個月回來匯報一次工作。”

  這頓飯吃了兩個小時,毛澤東的肺腑之言,使林克他們深受感動和教育。他要林克等下放鍛鍊,參加當時地方正在開展的整風整社,並調查和匯報地方的情況,就是要他們在實踐中學習,去讀社會實踐這部無字之書。

  之後,毛澤東又給林克他們寫了一封信:

  “林克、高智、子龍葉子龍、李銀橋、王敬先、小封、汪東興七同志認真一閱。除汪東興外因汪東興剛從江西省回中央辦公廳,他奉毛澤東的指示在江西省工作了兩年多。筆者注,你們六人都下去,不去山東,改去信陽專區,那裡開始好轉,又有救濟糧吃,對你們身體會要好些。我給你們每人備一份藥包,讓我的護士長給你們講一次如何用藥法。淮河流域氣候暖些,比山東好。1月2日去北京訓練班上課兩星期,使你們有充分的準備……”在署名和日期的下面,毛澤東又寫道:“明天我就有67歲了,老了,你們大有可為。”

  臨行前,毛澤東再一次囑咐林克他們,下去要過好三關:一要過好生活關,實行“三同”,不搞特殊化;二要過好政策關,正確執行各項方針政策;三要過好群眾關,深入調查研究。

  “我那次一下去就是7個月,當時正是困難時期,下到基層後,就實行‘三同’,一個月的口糧不足13斤,頓頓喝稀粥。喝時滿頭大汗,撐個‘水飽’,但剛走出幾里地,就餓得兩腿軟綿綿的了。後來,我胸口以下都浮腫了。”

  1964年冬季,林克到河北新城“四清”。臨走時,毛澤東像前一次一樣,又對林克提出三條要求:一、化個假名;二、不要當官;三、深入群眾。幾個月後,毛澤東再次給林克指示說:一、“四清”要依靠群眾,團結群眾大多數;二、要依靠幹部,團結幹部大多數;三、要自始至終抓生產。

  ------------

  林克:給毛澤東當秘書兼英文“老師”(7)

  ------------

  經過這幾次下放鍛鍊,林克感到收穫很大。他學會了如何同群眾打成一片,如何深入實際調查研究,如何做群眾和基層幹部的思想工作,如何把黨的方針政策貫徹落實到基層,這些在書本上學不到的知識。同時,在下放的過程中,面對許多實際問題,又敦促他加強理論學習,並聯繫實際進行思考,培養了理論聯繫實際的學風。

  此時此刻,林克才對毛澤東在那頓聚餐上講的話,有了更深刻的理解。毛澤東當時說:他在第二次革命戰爭期間挨整受壓制,“兩三年一個鬼也不上門……給我戴的‘帽子’就多了。說什麼山上不出馬列主義,他們城裡才出馬列主義。可是他們也不調查研究,我又不是生來在山上的。我也是先在城市裡,後來才到山上來的。說實在的,我在山上搞了幾年,比他們多了點山上的經驗……寫《實踐論》《矛盾論》,是為了給抗大講課,他們請我講課,我也願意去當教員。去講課,可以總結革命的經驗……我不能照書本子去講,那樣講,聽的人要打瞌睡。自己做準備,結合實際講,總結革命經驗,聽的人就有勁頭了。”

  這些話,都是在講讀無字之書的重要意義。只有結合實踐,讀無字之書,才能深刻領會理論、有字之書,使理論和有字之書發揮作用,也才能根據客觀情況、環境、時間的變易,去修訂、去補充理論、有字之書。不參與實踐,不去讀無字之書,理論和有字之書,也就失去了存在的意義。

  關於毛澤東的故事,林克還有許多許多,他已經開始了對那段難忘的歲月回顧梳理形成文字的工作,並邀我做他的助手。

  ------------

  鄔吉成:目擊中美關係“解凍”細節(1)

  ------------

  1972年2月21日上午11時,美國總統專機降落在北京機場,走下舷梯的尼克森,主動把手伸向前來迎接的周恩來總理。周總理說了一句永載史冊的話:“總統先生,你把手伸過了世界最遼闊的海洋來和我握手——25年沒有交往了啊!”

  這次越洋的握手震驚了世界,標誌著中美關係的“解凍”,世界格局隨之出現變化。圍繞這次握手及為此展開的漫長外交鋪墊,談判桌旁折衝樽俎的指揮較量,已經為許多知情者追述得詳實無遺。

  然而,為確保這次握手不致因意外而中輟,其背後纖悉無遺、涓滴不漏的警衛和接待服務細節,卻至今鮮為人知。而我因為自“文化大革命”開始以後即主管釣魚台國賓館的警衛工作,故而在影響20世紀歷史進程的尼克森訪華期間,成為警衛工作的負責人之一,並有幸耳聞目睹甚至參與了許多未能盡披於史冊的細節。

  言及越洋的握手,就不能不提到第一個行動準備——基辛格秘密來華。周總理稱基辛格是中美關係解凍的“先導”,“他勇敢地秘密訪問了中國這個所謂神秘的國土,這是一件了不起的事情。”

章節目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