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5頁
王杲死後,其子阿台駐古勒寨,另一頭人阿海駐莽子寨,兩寨相依,互為犄角。萬曆十一年(1583年)正月,李成梁以「阿台未擒,終為禍本」,督兵攻阿台駐地古勒寨與阿海駐地莽子寨。寨勢陡峻,三面壁立。李成梁麾軍火攻兩晝夜,攻而不克;其別將破阿海寨,誅阿海。時建州女真蘇克素滸河部圖倫城的城主尼堪外蘭,受到明朝的扶植。李成梁利用尼堪外蘭為傀儡,企圖通過他加強對建州女真各部的控制。尼堪外蘭為討好李成梁,引導明軍到古勒寨,攻打阿台。阿台之妻是覺昌安的孫女(努爾哈赤伯父禮敦之女)。覺昌安見古勒寨被圍日久,想救出孫女免遭兵火,又想勸說阿台歸降,就同努爾哈赤的父親塔克世到了古勒寨。塔克世留在外面等候,覺昌安孤身進入寨里。因等候時間較久,塔克世也進到寨里探視實情。明軍攻城益急,雙方交戰激烈,覺昌安和塔克世父子都被圍在寨內。
明寧遠伯、遼東總兵李成梁,攻城不克,頗為惱怒,要綁縛尼堪外蘭,問他師老兵折之罪。尼堪外蘭很害怕,願身往城下招撫。他到古勒寨下,高聲喊話騙道:「天朝大兵既來,豈有釋汝班師之理!汝等不如殺阿台歸順。太師有令,若能殺阿台者,即令為此城之主!」太師就是遼東總兵李成梁。阿台部下有人聽信尼堪外蘭的話,殺死阿台,打開寨門,投降明軍。是役,古勒寨與莽子寨都被攻破,阿台與阿海並死,明軍共斬殺2222級,並此前曹子谷之戰,總共為3000餘級。明以此功,告捷郊廟。
第一部分滿洲興起(2)
李成梁雖然占領古勒寨,但因攻城損兵折將,極為生氣,以殺泄憤。他在古勒寨兵民降順之後,下令「誘城內人出,不分男婦老幼,盡屠之」。古勒寨內,男女老幼,均遭屠戮!全寨兵民,幾無倖免,屍橫屯巷,血流成渠。努爾哈赤的祖父覺昌安和父親塔克世,也都在混亂中被攻陷古勒寨的明軍所殺。
努爾哈赤驚聞父、祖蒙難的噩耗,捶胸頓足,悲痛欲絕。他往詰明朝邊吏道:
我祖、父何故被害?汝等乃我不共戴天之仇也!汝何為辭?
明朝遣使謝過稱:「非有意也,誤耳!」明朝歸還努爾哈赤祖、父遺體,並給他「敕書三十道,馬三十匹,復給都督敕書」。努爾哈赤得到了明朝賜給的朝貢敕書30道、馬30匹和都督職銜。
努爾哈赤像大明皇朝萬曆帝,遼東總兵李成梁,破一座邊塞小城,殺若干女真草民,易如翻掌,如耍兒戲。但是,人心不可欺,民志不可辱。怨,可散不可聚;仇,可解不可結。明軍一次一次地焚掠女真屯寨,一次一次地屠殺女真部民,同女真各部結下民族冤讎。女真與明朝,邊民與明軍,其怨其仇,其憤其恨,集中表現在其未來的首領努爾哈赤身上。努爾哈赤同大明皇朝結下四重仇恨——外祖父王杲、姑父阿台、祖父覺昌安、父親塔克世,都死於明朝官軍之手。萬曆帝、李成梁殺了覺昌安、塔克世,在他們子孫努爾哈赤心裡,點燃起復仇星火,挖掘開潰堤蟻穴。努爾哈赤對明朝極為不滿,椎牛祭天,起兵復仇。
清朝的興起,明朝的滅亡,從中國遼東建州女真古勒寨揭開了歷史的序幕。一座高樓大廈被大火焚毀,往往是從一點火星引發的;一個龐大王朝被民眾推翻,往往是從一件小事引起的。星火燎原,蟻穴潰堤,古今中西,概莫能外。這點火星,這個蟻穴,在萌發時,細如秋毫,對立的雙方,都沒注意到。然而,它燃燒成為熊熊烈火,匯合成為滔滔洪水,能將大廈吞噬,會將王朝衝垮。這個小小的火星,這個小小的蟻穴,就發生在明朝遼東建州女真一個普通的屯寨——古勒寨。這裡是清朝焚燒明朝熊熊烈焰的火星,也是清朝衝垮明朝滾滾江河堤壩的蟻穴。努爾哈赤成為女真焚毀明朝大廈的點火者,成為埋葬大明皇朝的掘墓人。
《明神宗實錄》關於努爾哈赤稱汗的記載
努爾哈赤(1559~1626年),明嘉靖三十八年(1559年)生於建州女真蘇克素滸河部的赫圖阿拉。他兄弟五人,努爾哈赤居長。他10歲喪母,繼母對他刻薄寡恩,19歲分家另居。努爾哈赤青少年時期,經常到山林里,挖人參、采蘑菇、拾松子、摘木耳,運到撫順馬市(集市)貿易,換回一些生產和生活用品。他體格健壯,精於騎射,廣交朋友,聰睿能幹。於明萬曆十一年(1583年)五月,因父親、祖父被殺而含恨起兵,時年25歲。經過十年時間,統一了建州女真,隨後逐漸統一了海西女真,到他的兒子皇太極時,又統一了東海女真和黑龍江女真,並戰敗蒙古林丹汗。後來皇太極說:
自東北海濱,迄西北海濱,其間使犬、使鹿之邦,及產黑狐、黑貂之地,不事耕種、漁獵為生之俗,厄魯特部落,以至斡難河源,遠邇諸國,在在臣服。
就是說,東起鄂霍次克海,西北到貝加爾湖,西至青海,南瀕日本海,北跨外興安嶺,東北到庫頁島的地域,實際轄境大約有500萬平方公里,和明朝實際控制面積大致相等。東北地區的重新統一,結束了長期蹂躪擄掠、相互殺伐,「介冑生蟣虱」、「黎民遭塗炭」的悲慘局面。這就為康熙二十八年(1689年)中俄《尼布楚條約》的簽訂奠定了基礎。
努爾哈赤在統一女真各部的過程中,先後在文化與軍事上做了三件大事:
明寧遠伯、遼東總兵李成梁,攻城不克,頗為惱怒,要綁縛尼堪外蘭,問他師老兵折之罪。尼堪外蘭很害怕,願身往城下招撫。他到古勒寨下,高聲喊話騙道:「天朝大兵既來,豈有釋汝班師之理!汝等不如殺阿台歸順。太師有令,若能殺阿台者,即令為此城之主!」太師就是遼東總兵李成梁。阿台部下有人聽信尼堪外蘭的話,殺死阿台,打開寨門,投降明軍。是役,古勒寨與莽子寨都被攻破,阿台與阿海並死,明軍共斬殺2222級,並此前曹子谷之戰,總共為3000餘級。明以此功,告捷郊廟。
第一部分滿洲興起(2)
李成梁雖然占領古勒寨,但因攻城損兵折將,極為生氣,以殺泄憤。他在古勒寨兵民降順之後,下令「誘城內人出,不分男婦老幼,盡屠之」。古勒寨內,男女老幼,均遭屠戮!全寨兵民,幾無倖免,屍橫屯巷,血流成渠。努爾哈赤的祖父覺昌安和父親塔克世,也都在混亂中被攻陷古勒寨的明軍所殺。
努爾哈赤驚聞父、祖蒙難的噩耗,捶胸頓足,悲痛欲絕。他往詰明朝邊吏道:
我祖、父何故被害?汝等乃我不共戴天之仇也!汝何為辭?
明朝遣使謝過稱:「非有意也,誤耳!」明朝歸還努爾哈赤祖、父遺體,並給他「敕書三十道,馬三十匹,復給都督敕書」。努爾哈赤得到了明朝賜給的朝貢敕書30道、馬30匹和都督職銜。
努爾哈赤像大明皇朝萬曆帝,遼東總兵李成梁,破一座邊塞小城,殺若干女真草民,易如翻掌,如耍兒戲。但是,人心不可欺,民志不可辱。怨,可散不可聚;仇,可解不可結。明軍一次一次地焚掠女真屯寨,一次一次地屠殺女真部民,同女真各部結下民族冤讎。女真與明朝,邊民與明軍,其怨其仇,其憤其恨,集中表現在其未來的首領努爾哈赤身上。努爾哈赤同大明皇朝結下四重仇恨——外祖父王杲、姑父阿台、祖父覺昌安、父親塔克世,都死於明朝官軍之手。萬曆帝、李成梁殺了覺昌安、塔克世,在他們子孫努爾哈赤心裡,點燃起復仇星火,挖掘開潰堤蟻穴。努爾哈赤對明朝極為不滿,椎牛祭天,起兵復仇。
清朝的興起,明朝的滅亡,從中國遼東建州女真古勒寨揭開了歷史的序幕。一座高樓大廈被大火焚毀,往往是從一點火星引發的;一個龐大王朝被民眾推翻,往往是從一件小事引起的。星火燎原,蟻穴潰堤,古今中西,概莫能外。這點火星,這個蟻穴,在萌發時,細如秋毫,對立的雙方,都沒注意到。然而,它燃燒成為熊熊烈火,匯合成為滔滔洪水,能將大廈吞噬,會將王朝衝垮。這個小小的火星,這個小小的蟻穴,就發生在明朝遼東建州女真一個普通的屯寨——古勒寨。這裡是清朝焚燒明朝熊熊烈焰的火星,也是清朝衝垮明朝滾滾江河堤壩的蟻穴。努爾哈赤成為女真焚毀明朝大廈的點火者,成為埋葬大明皇朝的掘墓人。
《明神宗實錄》關於努爾哈赤稱汗的記載
努爾哈赤(1559~1626年),明嘉靖三十八年(1559年)生於建州女真蘇克素滸河部的赫圖阿拉。他兄弟五人,努爾哈赤居長。他10歲喪母,繼母對他刻薄寡恩,19歲分家另居。努爾哈赤青少年時期,經常到山林里,挖人參、采蘑菇、拾松子、摘木耳,運到撫順馬市(集市)貿易,換回一些生產和生活用品。他體格健壯,精於騎射,廣交朋友,聰睿能幹。於明萬曆十一年(1583年)五月,因父親、祖父被殺而含恨起兵,時年25歲。經過十年時間,統一了建州女真,隨後逐漸統一了海西女真,到他的兒子皇太極時,又統一了東海女真和黑龍江女真,並戰敗蒙古林丹汗。後來皇太極說:
自東北海濱,迄西北海濱,其間使犬、使鹿之邦,及產黑狐、黑貂之地,不事耕種、漁獵為生之俗,厄魯特部落,以至斡難河源,遠邇諸國,在在臣服。
就是說,東起鄂霍次克海,西北到貝加爾湖,西至青海,南瀕日本海,北跨外興安嶺,東北到庫頁島的地域,實際轄境大約有500萬平方公里,和明朝實際控制面積大致相等。東北地區的重新統一,結束了長期蹂躪擄掠、相互殺伐,「介冑生蟣虱」、「黎民遭塗炭」的悲慘局面。這就為康熙二十八年(1689年)中俄《尼布楚條約》的簽訂奠定了基礎。
努爾哈赤在統一女真各部的過程中,先後在文化與軍事上做了三件大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