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72頁
然而,它又不是通常意義上的史書,更不是介紹紫禁城概貌的導遊材料和關於太后、皇帝宮廷生活的說明書,而是一部非常富有感染力和藝術價值的文學著作,具體地講,是一部特色鮮明的長篇紀實文學。在史料真實可靠、全面翔實的前提下,文學創作的十八般武藝,全被作者施展了出來。比如,全書的謀篇布局採取了一種繁枝複葉結構。慈禧的宮廷生活是主幹,光緒、珍妃、李蓮英、崔玉貴等人的身世和遭遇,是大樹上的枝,宮女生活的種種細事和皇宮中的諸多制度和規定,則是樹之葉蔓。全書猶如一株主幹突出、枝杈豐盈、葉蔓肥碩的大樹。不須贅述,沒有相當高的藝術造詣,缺乏調度駕馭全部素材的能力,全書的結構欲取得如此豐滿、和諧、完善的效果,那是根本不可能的。另外,作者在敘事方面,是很願意動腦筋的。他從不平鋪直敘,而是恰當嫻熟地運用傳奇手法,製造懸念,使全書的面貌顯得波瀾壯闊,重巒疊嶂。比如對珍妃之死的敘述,全書快到結尾時才介紹老宮女何榮與剃頭劉的婚事等段落,便是範例。還有,看得出來,作者是一位出色的散文家,全書是以輕鬆自如的散文筆調寫成的,因此字裡行間無處不流露出作者愛憎分明的真情。紀實文學作者能寫進自我,是很不容易的,可是,《宮女談往錄》的作者卻做到了這一點,這是非常難能可貴的。尤其令我心折、欽佩的是,作者還是一位功力極深的工筆畫家,請看他對養鳥、馴鳥、養魚、製作胭脂的描寫是多麼細膩、入境、高雅!那些段落單獨摘錄出來,難道不是絕妙的散文嗎?還應指出,二位作者寫作這部《宮女談往錄》的目的,並不是想刻畫幾個人物。然而,由於作者具有很高的文學修養,對涉獵的人物又有極深的理解,因此,雖然對每個人物沒有專門去刻畫,但卻能廖廖幾筆,就把人物的心靈和感情世界展露無遺。比如,慈禧表面上像個慈祥的老祖母,骨子裡卻是那樣的陰狠毒辣;光緒皇帝在囚禁中形成的心理變態;老宮女何榮既是個奴才,又有為人的道德;李蓮英既能討得太后的賞識,又得眾太監和宮女的信賴的為人處事,都被作者寫得那樣地生動傳神,牢牢地留在讀者的記憶中。最後,還要特別指出,作者那古樸典雅、簡潔曉暢、無懈可擊的文學語言,是當今紀實文學作品中罕見的,也是《宮女談往錄》獲得成功的一個十分重要的因素。
《宮女談往錄》的價值所在鄭恩波(2)
總之,《宮女談往錄》史料的真實性和作者精湛的藝術技巧取得了完美的結合。我們既可以把它作為寶貴的史書珍藏;又可以把它作為文學精品賞讀。它不愧是紀實文學中的標杆作品。以上算是一個紀實文學愛好者、作者讀過《宮女談往錄》之後的一點膚淺的體會。
把真實、可信、活生生的歷史還給人民(1)
柿林
一、先說幾句
1995年對於中國人民來說,是個心緒難平、可資回首的年份。它既是中日甲午戰爭失敗暨日本奪占台灣省100周年,又是中國人民抗日戰爭勝利暨收回台灣主權50周年。在這樣的年份,借文學的載體回顧百年前清朝晚期的真實情況,特別是通過統治階級的最高層的生活,窺察中國的命運,可令人更深切地從中引出足資借鑑的活生生的教訓。
毋庸諱言,近些年來以香港影視界為代表,也打出一些冠以清宮之名的所謂“娛樂性”作品,並美其名曰“戲說”。“戲”完乾隆,又“戲”慈禧,把一部嚴肅、實在的中華歷史,戲謔成武打格鬥、江湖遊蕩、皇帝泡妞、宮女懷春的鬧劇。主創人員的素質決定了作品的素質;作品的素質影響著觀眾、特別是青少年觀眾的素質。把它說成是殖民地文化的迴光返照,也許言之有過,但若說成是對中華文化、中華歷史的褻瀆,卻是並不過分。
在這種時刻、這種情況下,組織對清宮文學的研討,既有歷史意義,又含現實意義。而我們面前這部20幾萬字的《宮女談往錄》,則是此次研討中的極佳範本。它既具正史的嚴肅性而非正史,又具野史的可讀性更非野史;在那些所謂“戲說”等歷史贗品面前,它則是閃亮的金子!
二、大廈將傾,朽木苦撐
本書的主人公老宮女13歲入宮,成為慈禧近侍,前後八九年(中間一年出宮),正是中日甲午戰爭到八國聯軍侵華戰爭前後,中國面臨危亡、瓜分慘禍的時期。兩次戰爭之間,又有中國人民的戊戌變法維新和庚子義和團反帝兩次救亡圖強的鬥爭。短短七八年間,甲午、戊戌、庚子、辛丑以其殷紅不滅的字跡,深深刻在中國近代的編年史上。
《宮女談往錄》(以下簡稱《談往》)中並無對甲午、戊戌、庚子、辛丑的正面記敘和描寫,更沒有歷史讀本中諸如“歷史背景”、“經驗教訓”等條條款款的分析。但是,它以自己獨有的角度,對當時中國的“絕對權威”慈禧,進行了任何史學家、文學家、政論家都遠不可能做到的細微觀察、了解和透析。在這裡,了解慈禧在當時封建中國的地位是重要的。正如晚清筆記中一首詩對“老佛爺”的形象描述:
三十三天天上天,
玉皇頭上平天冠;
平天冠上插旗杆,
我佛尚在旗杆巔。
《談往》的獨特貢獻,就在於把這位“西天太后老佛爺”比“天上天”、比“玉皇大帝平天冠”還高得多的事實,進行了真實、細微的描述。上至她獨自在儲秀宮靜室看奏摺,用拇指的長指甲在貢宣紙摺子上重重地劃上幾道,或是打勾,或是打×,或劃豎槓,這就決定了某人榮升,某人砍頭,某項賣國條約得以批准……;下至她的吃飯,頓頓120個菜,不包括時鮮;她的睡覺;她的官房(便盆)如同國寶;她的襪子每年要用3000個工,總共每年需1萬多兩銀子;她的洗澡用兩個銀澡盆,一次性使用100條毛巾;而她正月初一“天字第一號筵席”,除了皇帝光緒、皇后隆裕侍膳,執壺把盞、布菜念名外,還有四金剛(前朝老太監)、五百羅漢(本朝中青年太監)在李蓮英、張福及司禮太監指揮下伺候。同時還有放鞭炮的、抽鞭子的太監,至於宮女就在其外了。這些真實詳盡的描述,讓我們看到大清朝最高統治者, 在帝國主義瓜分中國的狂潮中,置國家危亡於不顧,依然過著窮奢極欲、吸食民膏的腐朽生活。似這等封建等級下的既愚昧又豪奢的最高統治者,怎能挽狂瀾、救中國呢?中國向半殖民地深淵的下滑怎能不又快又深呢?
《談往》的可貴之處,是以極為強烈的對比,細述了八國聯軍入京、慈禧出逃西行的落難生活。不用說每頓120個菜沒有了,燒老玉米和一小塊鹹菜都成了最佳食品;老太后沐浴用的銀盆變成了飲騾子的髒盆;用來洗手、洗臉,每次100條的毛巾自然也不見了;住的是沒有糊窗戶紙的破房子,枕的是扣過來的一隻破簸箕,臉上蓋著撿來的破芭蕉扇,手上包著兩塊小手絹,為的是不要露出肉來,怕蚊子咬。最慘的是,國寶級檀香木的官房帶不出來,老太后摸黑上的廁所,“根本是亂糞場子,沒法下腳,要多髒有多髒。癩蛤蟆滿地亂爬,蛆全長尾巴,又肥又長,使人看了要嘔吐。娟子我倆架著老太后上趟廁所。我倆手不能動,蒼蠅順著臉爬,黏黏的,趕都趕不散,一落身上就有十幾個……”至於在半路上,已經生出痱子的老佛爺也顧不得體面,就在野地里由下人們圍成的人牆中解手,而便紙則是野麻的葉子……
《宮女談往錄》的價值所在鄭恩波(2)
總之,《宮女談往錄》史料的真實性和作者精湛的藝術技巧取得了完美的結合。我們既可以把它作為寶貴的史書珍藏;又可以把它作為文學精品賞讀。它不愧是紀實文學中的標杆作品。以上算是一個紀實文學愛好者、作者讀過《宮女談往錄》之後的一點膚淺的體會。
把真實、可信、活生生的歷史還給人民(1)
柿林
一、先說幾句
1995年對於中國人民來說,是個心緒難平、可資回首的年份。它既是中日甲午戰爭失敗暨日本奪占台灣省100周年,又是中國人民抗日戰爭勝利暨收回台灣主權50周年。在這樣的年份,借文學的載體回顧百年前清朝晚期的真實情況,特別是通過統治階級的最高層的生活,窺察中國的命運,可令人更深切地從中引出足資借鑑的活生生的教訓。
毋庸諱言,近些年來以香港影視界為代表,也打出一些冠以清宮之名的所謂“娛樂性”作品,並美其名曰“戲說”。“戲”完乾隆,又“戲”慈禧,把一部嚴肅、實在的中華歷史,戲謔成武打格鬥、江湖遊蕩、皇帝泡妞、宮女懷春的鬧劇。主創人員的素質決定了作品的素質;作品的素質影響著觀眾、特別是青少年觀眾的素質。把它說成是殖民地文化的迴光返照,也許言之有過,但若說成是對中華文化、中華歷史的褻瀆,卻是並不過分。
在這種時刻、這種情況下,組織對清宮文學的研討,既有歷史意義,又含現實意義。而我們面前這部20幾萬字的《宮女談往錄》,則是此次研討中的極佳範本。它既具正史的嚴肅性而非正史,又具野史的可讀性更非野史;在那些所謂“戲說”等歷史贗品面前,它則是閃亮的金子!
二、大廈將傾,朽木苦撐
本書的主人公老宮女13歲入宮,成為慈禧近侍,前後八九年(中間一年出宮),正是中日甲午戰爭到八國聯軍侵華戰爭前後,中國面臨危亡、瓜分慘禍的時期。兩次戰爭之間,又有中國人民的戊戌變法維新和庚子義和團反帝兩次救亡圖強的鬥爭。短短七八年間,甲午、戊戌、庚子、辛丑以其殷紅不滅的字跡,深深刻在中國近代的編年史上。
《宮女談往錄》(以下簡稱《談往》)中並無對甲午、戊戌、庚子、辛丑的正面記敘和描寫,更沒有歷史讀本中諸如“歷史背景”、“經驗教訓”等條條款款的分析。但是,它以自己獨有的角度,對當時中國的“絕對權威”慈禧,進行了任何史學家、文學家、政論家都遠不可能做到的細微觀察、了解和透析。在這裡,了解慈禧在當時封建中國的地位是重要的。正如晚清筆記中一首詩對“老佛爺”的形象描述:
三十三天天上天,
玉皇頭上平天冠;
平天冠上插旗杆,
我佛尚在旗杆巔。
《談往》的獨特貢獻,就在於把這位“西天太后老佛爺”比“天上天”、比“玉皇大帝平天冠”還高得多的事實,進行了真實、細微的描述。上至她獨自在儲秀宮靜室看奏摺,用拇指的長指甲在貢宣紙摺子上重重地劃上幾道,或是打勾,或是打×,或劃豎槓,這就決定了某人榮升,某人砍頭,某項賣國條約得以批准……;下至她的吃飯,頓頓120個菜,不包括時鮮;她的睡覺;她的官房(便盆)如同國寶;她的襪子每年要用3000個工,總共每年需1萬多兩銀子;她的洗澡用兩個銀澡盆,一次性使用100條毛巾;而她正月初一“天字第一號筵席”,除了皇帝光緒、皇后隆裕侍膳,執壺把盞、布菜念名外,還有四金剛(前朝老太監)、五百羅漢(本朝中青年太監)在李蓮英、張福及司禮太監指揮下伺候。同時還有放鞭炮的、抽鞭子的太監,至於宮女就在其外了。這些真實詳盡的描述,讓我們看到大清朝最高統治者, 在帝國主義瓜分中國的狂潮中,置國家危亡於不顧,依然過著窮奢極欲、吸食民膏的腐朽生活。似這等封建等級下的既愚昧又豪奢的最高統治者,怎能挽狂瀾、救中國呢?中國向半殖民地深淵的下滑怎能不又快又深呢?
《談往》的可貴之處,是以極為強烈的對比,細述了八國聯軍入京、慈禧出逃西行的落難生活。不用說每頓120個菜沒有了,燒老玉米和一小塊鹹菜都成了最佳食品;老太后沐浴用的銀盆變成了飲騾子的髒盆;用來洗手、洗臉,每次100條的毛巾自然也不見了;住的是沒有糊窗戶紙的破房子,枕的是扣過來的一隻破簸箕,臉上蓋著撿來的破芭蕉扇,手上包著兩塊小手絹,為的是不要露出肉來,怕蚊子咬。最慘的是,國寶級檀香木的官房帶不出來,老太后摸黑上的廁所,“根本是亂糞場子,沒法下腳,要多髒有多髒。癩蛤蟆滿地亂爬,蛆全長尾巴,又肥又長,使人看了要嘔吐。娟子我倆架著老太后上趟廁所。我倆手不能動,蒼蠅順著臉爬,黏黏的,趕都趕不散,一落身上就有十幾個……”至於在半路上,已經生出痱子的老佛爺也顧不得體面,就在野地里由下人們圍成的人牆中解手,而便紙則是野麻的葉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