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52頁
最後,袁世凱乃至清廷在新政和日俄戰爭期間的所謂“親日”傾向,實際上是“兩害相權取其輕”式的策略性選擇,同時也不乏相互利用的成分。譬如,中國在日俄戰爭中採取的是一種帶有傾向性的“局外中立”政策,不僅暗中替日本收集東北俄占區的軍事情報,而且默許甚至授意東北的胡匪和馬賊與日本人合作,破壞俄軍補給,擾亂俄軍後方,襲擊俄軍守備部隊等等。後來的“東北王”張作霖張大帥,就是由此崛起的呢。在某些重要戰役中,馬賊甚至起到了關鍵作用。
甲辰日俄戰爭中,日軍在遼陽南首山一役遭俄軍抗擊,屢攻不下,傷亡慘重,結果利用馮麟閣、金萬福所部騎匪數千人組成了所謂“忠義軍”(當時人稱為花膀子隊),從遼河以西挺進,抄襲首山的右側背。俄軍出於不意,放棄首山,向北敗退。日軍乘勝長驅北上,俄軍一敗塗地,不可收拾,日俄戰爭勝負之局,由此也就決定了。馮、金兩匪部,幫助日本襲擊俄軍,使首山戰役轉敗為勝,因而決定了整個戰局,對日本來說這是很大的一功。日本軍事當局奏明天皇獎賞他們兩人寶星勳章,並電請清政府將這兩個匪首收編重用。不久,金、馮兩人就被清政府擢用為奉天省巡防營統領和幫統。21
說到清廷這一時期與日本人的合作,我們可以通過袁同兩名日本顧問的關係略作透視。這兩名顧問,一是日本駐華武官青木宣純,一是上一章已經提到過的坂西利八郎。
青木宣純(1859—1923),日本宮崎縣人,出身於武士家庭。據說青木自幼愛讀《三國志》,後來對中國發生興趣也是受到此書的影響。青木畢業於陸軍士官學校,後來進入參謀本部,熱心鑽研中國問題,不久後被派往廣州刺探中國內地的情報。青木以極大的毅力學習中國語言,據說能說一口流利的北京官話和廣東話,是日本軍部中第一個“中國通”。他先後在廣州、北京居住了七年,搜集了大量情報,隨後被派往比利時留學軍事。甲午戰爭前被調回參謀本部,專門研究對中國的作戰,並以第一軍參謀身份隨軍出征中國。戰後,青木從1897年起長期任職於日本駐北京公使館,袁世凱在山東編練新軍時,青木曾受聘擔任顧問,由此與袁搭上了關係,青木工作努力、認真,深受袁世凱的信任。
1903年10月,青木“在極其秘密的情況下到達天津,會見了當時的直隸總督袁世凱,說明日本開戰意圖及刺探俄國戰備的諜報任務,與擾亂其後方的重要性,請求中國合作22。”青木的這一要求出自日本軍部對俄作戰的計劃:
當時參謀本部大山岩任總長,兒玉源太郎任次長,福島安正任作戰部長。兒玉參謀次長鑑於時局緊迫,欲求增進日、清之間的親密關係,並在日、俄開戰之時實現下列重大任務:
一、日、清協作組織刺探敵情的諜報機關;
二、不斷破壞敵軍背後之交通線;
三、利用馬賊集團威脅敵軍之側翼。23
庚子事變後,袁世凱曾再次邀請青木出任北洋的軍事顧問,青木推薦立花小一郎代替自己,而於1902年返國。為了找一個袁世凱信任和熟悉的人,遊說中國合作對付俄國,兒玉次長親自登門拜訪,動員青木前往天津從事這項秘密使命。
青木抵天津後會見袁世凱,共同就諜報協作問題及動用馬賊等問題進行協商,袁慷慨應允。對有關諜報協作問題,袁表示已向旅順、滿洲一帶派出諜報偵察人員數十名,今後每次情報均會及時提供給日方。對動用馬賊集團問題,袁表示只要在直隸省界以外便予同意,並可秘密給予援助。此後,凡各地諜報人員每日傳遞總督府的情報,袁立即出示給顧問坂西少佐,坂西譯成日文後,送交當時天津駐屯軍司令官仙波少將,用電報發往日本大本營。24
當時日本在中國派駐了許多特務機關(對外稱作“軍事使節團”),專門從事諜報破壞活動,“青木機關”、“坂西機關”是其中最為著名的。
從《土肥原密錄》中的材料看,袁世凱早在戰爭爆發前一年就知道了日本不惜一戰的決心,並且暗中與日本軍方進行了密切的合作。“袁世凱為了協助青木的工作,把自己的部下段芝貴、吳佩孚派到了青木身邊。眾所周知,吳佩孚以後的發跡,是由於先與青木,繼與坂西及土肥原等日本方面的代表人物長久保持著密切關係有關25。”日俄戰爭爆發後,青木在袁世凱的支持和配合下,出色地完成了敵後作戰任務,並於1904年被晉升為少將。此後青木長期擔任駐華武官,1913年晉升為中將。民國時期,因為袁世凱“親英美,疏日本”的政策及在“二十一條”問題上不與日本合作,青木曾一度被軍部派往上海,與積極聯絡日本倒袁的孫文,研究如何推翻袁世凱的活動,後因袁世凱死去而中輟26。
我們在北洋建軍的檔案文獻中,常可見到一個名字:“班志超”,這個班志超就是坂西,“班志超”是袁世凱親自為他取的中國名字。坂西利八郎(1870—1950),日本紀州人,出身於武士家庭。1891年畢業於陸軍士官學校,1900年以優異成績畢業於陸軍大學,於畢業典禮上獲得天皇頒賜軍刀。1902年被參謀本部派往中國任助理武官,後接替立花小一郎擔任袁世凱的軍事顧問。坂西在華活動達二十五年之久,他努力學習中國語言,說一口流利的中國話,蓄中國式的髮辮,穿中國服裝,取中國姓名,是繼青木之後首屈一指的“中國通”。
日俄戰爭中,青木直接深入敵後,坂西則留在袁世凱身邊,協調前後方的情報聯絡工作。坂西曾談到中國在日俄戰爭中的作用:
1904年日俄開戰,這時日中親善關係達到了最頂點,中國人決心和日本並肩作戰27。但當時中國軍隊還沒有訓練好,準備也不充足,如果作戰失敗反而使日本為難,因此,中國宣布局外中立,不偏袒任何一方,並劃定遼河以西為中立地帶,日軍就是在東岸作戰的。中國的中立是表面的,實際是幫助日軍,只不過不直接向俄軍開炮而已。中國採取的這個親日中立,對我軍作戰給予很大幫助。如果遼河以西的中國軍隊不是親日而是懷有敵意的話,將使日軍發生嚴重的困難。28
坂西努力學習中文,為的是能夠直接與中國軍方高層進行溝通,據說他到天津出任北洋軍事顧問的第二天,就闖入袁的房間,鹵莽地要求以後取消翻譯,直接與袁對話。此後他與袁的接觸都用中文交談,由於其工作“殫精竭慮,忠於所事,中國陸軍之創始及軍事教材之輸入,用力獨多29”而深得袁的好感和信任,成為袁世凱當時的心腹之一30。袁世凱失勢後,坂西也受命返國,而後赴歐美遊歷考察軍事;袁世凱復出後,坂西奉派出任駐華武官,並被袁聘為大總統府顧問。袁世凱死後繼續擔任黎元洪的顧問,1921年晉升為陸軍中將,1927年歸國退役後,長期擔任日本議會貴族院議員,被奉為中國問題的權威。日本後起的“中國通”,如土肥原賢二、多田駿、坂垣征四郎等等,均出於坂西門下。所以,坂西被稱為青木之後的“第二巨星”。
甲辰日俄戰爭中,日軍在遼陽南首山一役遭俄軍抗擊,屢攻不下,傷亡慘重,結果利用馮麟閣、金萬福所部騎匪數千人組成了所謂“忠義軍”(當時人稱為花膀子隊),從遼河以西挺進,抄襲首山的右側背。俄軍出於不意,放棄首山,向北敗退。日軍乘勝長驅北上,俄軍一敗塗地,不可收拾,日俄戰爭勝負之局,由此也就決定了。馮、金兩匪部,幫助日本襲擊俄軍,使首山戰役轉敗為勝,因而決定了整個戰局,對日本來說這是很大的一功。日本軍事當局奏明天皇獎賞他們兩人寶星勳章,並電請清政府將這兩個匪首收編重用。不久,金、馮兩人就被清政府擢用為奉天省巡防營統領和幫統。21
說到清廷這一時期與日本人的合作,我們可以通過袁同兩名日本顧問的關係略作透視。這兩名顧問,一是日本駐華武官青木宣純,一是上一章已經提到過的坂西利八郎。
青木宣純(1859—1923),日本宮崎縣人,出身於武士家庭。據說青木自幼愛讀《三國志》,後來對中國發生興趣也是受到此書的影響。青木畢業於陸軍士官學校,後來進入參謀本部,熱心鑽研中國問題,不久後被派往廣州刺探中國內地的情報。青木以極大的毅力學習中國語言,據說能說一口流利的北京官話和廣東話,是日本軍部中第一個“中國通”。他先後在廣州、北京居住了七年,搜集了大量情報,隨後被派往比利時留學軍事。甲午戰爭前被調回參謀本部,專門研究對中國的作戰,並以第一軍參謀身份隨軍出征中國。戰後,青木從1897年起長期任職於日本駐北京公使館,袁世凱在山東編練新軍時,青木曾受聘擔任顧問,由此與袁搭上了關係,青木工作努力、認真,深受袁世凱的信任。
1903年10月,青木“在極其秘密的情況下到達天津,會見了當時的直隸總督袁世凱,說明日本開戰意圖及刺探俄國戰備的諜報任務,與擾亂其後方的重要性,請求中國合作22。”青木的這一要求出自日本軍部對俄作戰的計劃:
當時參謀本部大山岩任總長,兒玉源太郎任次長,福島安正任作戰部長。兒玉參謀次長鑑於時局緊迫,欲求增進日、清之間的親密關係,並在日、俄開戰之時實現下列重大任務:
一、日、清協作組織刺探敵情的諜報機關;
二、不斷破壞敵軍背後之交通線;
三、利用馬賊集團威脅敵軍之側翼。23
庚子事變後,袁世凱曾再次邀請青木出任北洋的軍事顧問,青木推薦立花小一郎代替自己,而於1902年返國。為了找一個袁世凱信任和熟悉的人,遊說中國合作對付俄國,兒玉次長親自登門拜訪,動員青木前往天津從事這項秘密使命。
青木抵天津後會見袁世凱,共同就諜報協作問題及動用馬賊等問題進行協商,袁慷慨應允。對有關諜報協作問題,袁表示已向旅順、滿洲一帶派出諜報偵察人員數十名,今後每次情報均會及時提供給日方。對動用馬賊集團問題,袁表示只要在直隸省界以外便予同意,並可秘密給予援助。此後,凡各地諜報人員每日傳遞總督府的情報,袁立即出示給顧問坂西少佐,坂西譯成日文後,送交當時天津駐屯軍司令官仙波少將,用電報發往日本大本營。24
當時日本在中國派駐了許多特務機關(對外稱作“軍事使節團”),專門從事諜報破壞活動,“青木機關”、“坂西機關”是其中最為著名的。
從《土肥原密錄》中的材料看,袁世凱早在戰爭爆發前一年就知道了日本不惜一戰的決心,並且暗中與日本軍方進行了密切的合作。“袁世凱為了協助青木的工作,把自己的部下段芝貴、吳佩孚派到了青木身邊。眾所周知,吳佩孚以後的發跡,是由於先與青木,繼與坂西及土肥原等日本方面的代表人物長久保持著密切關係有關25。”日俄戰爭爆發後,青木在袁世凱的支持和配合下,出色地完成了敵後作戰任務,並於1904年被晉升為少將。此後青木長期擔任駐華武官,1913年晉升為中將。民國時期,因為袁世凱“親英美,疏日本”的政策及在“二十一條”問題上不與日本合作,青木曾一度被軍部派往上海,與積極聯絡日本倒袁的孫文,研究如何推翻袁世凱的活動,後因袁世凱死去而中輟26。
我們在北洋建軍的檔案文獻中,常可見到一個名字:“班志超”,這個班志超就是坂西,“班志超”是袁世凱親自為他取的中國名字。坂西利八郎(1870—1950),日本紀州人,出身於武士家庭。1891年畢業於陸軍士官學校,1900年以優異成績畢業於陸軍大學,於畢業典禮上獲得天皇頒賜軍刀。1902年被參謀本部派往中國任助理武官,後接替立花小一郎擔任袁世凱的軍事顧問。坂西在華活動達二十五年之久,他努力學習中國語言,說一口流利的中國話,蓄中國式的髮辮,穿中國服裝,取中國姓名,是繼青木之後首屈一指的“中國通”。
日俄戰爭中,青木直接深入敵後,坂西則留在袁世凱身邊,協調前後方的情報聯絡工作。坂西曾談到中國在日俄戰爭中的作用:
1904年日俄開戰,這時日中親善關係達到了最頂點,中國人決心和日本並肩作戰27。但當時中國軍隊還沒有訓練好,準備也不充足,如果作戰失敗反而使日本為難,因此,中國宣布局外中立,不偏袒任何一方,並劃定遼河以西為中立地帶,日軍就是在東岸作戰的。中國的中立是表面的,實際是幫助日軍,只不過不直接向俄軍開炮而已。中國採取的這個親日中立,對我軍作戰給予很大幫助。如果遼河以西的中國軍隊不是親日而是懷有敵意的話,將使日軍發生嚴重的困難。28
坂西努力學習中文,為的是能夠直接與中國軍方高層進行溝通,據說他到天津出任北洋軍事顧問的第二天,就闖入袁的房間,鹵莽地要求以後取消翻譯,直接與袁對話。此後他與袁的接觸都用中文交談,由於其工作“殫精竭慮,忠於所事,中國陸軍之創始及軍事教材之輸入,用力獨多29”而深得袁的好感和信任,成為袁世凱當時的心腹之一30。袁世凱失勢後,坂西也受命返國,而後赴歐美遊歷考察軍事;袁世凱復出後,坂西奉派出任駐華武官,並被袁聘為大總統府顧問。袁世凱死後繼續擔任黎元洪的顧問,1921年晉升為陸軍中將,1927年歸國退役後,長期擔任日本議會貴族院議員,被奉為中國問題的權威。日本後起的“中國通”,如土肥原賢二、多田駿、坂垣征四郎等等,均出於坂西門下。所以,坂西被稱為青木之後的“第二巨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