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4頁

投票推薦 加入書籤 小說報錯

  袁世凱1901年11月7日署理直隸總督兼北洋大臣,次年6月8日實授,1907年9月4日調離,實際主持北洋的時間不足6年,卻能將一個戰亂之後殘破不堪的直隸,建設成為一個“如旭日之升,為全國所瞻具86”的新政模範,使人看到他確實有著非同尋常的行政能力,也不得不承認他善於羅致和使用人才,展示了自己“治世之能臣”的一面。而北洋之六年,也是袁世凱一生中最有建樹的六年,為中國近代的洋務運動,添寫下了光彩的篇章和圓滿的結尾。

  注 釋

  1《袁世凱奏議》(上),天津古籍出版社版,第268—277頁。

  2釋褐,脫去布衣,換著官服;意思是作官。褐,粗麻或粗毛的短衣,指窮人所穿的服裝。

  3李岳瑞:《悔逸齋筆乘》,山西古籍版,第153—154頁。

  4郭廷以:《中國近代史事日誌》(下)第1110頁。

  5同上,第1122—1123頁。

  6同上,第1130頁。

  7《榮祿存扎?張翼扎》第48頁。

  8黎東方:《細說清朝》第624頁。

  9《容庵弟子記》卷三。

  10吳永:《庚子西狩叢談》第106頁。

  11吳虬:《北洋派之起源及其崩潰》,《北洋軍閥》(一)第965頁。

  12袁靜雪:《我的父親袁世凱》,《文史資料選輯》(第74輯)第130頁。

  13郭則禨:《南屋述聞》,《近代稗海》(第十一輯)第186頁。

  14《汪康年師友書扎》(三)第3111頁。

  15《義和團檔案史料》(下)第1328頁。

  16《義和團檔案史料續編》(下)第1019頁。

  17《袁世凱奏議》(下)第1338頁。

  18齊植璐:《北洋法政學堂及其沿革》,《天津文史資料》(第44輯)第28—29頁。

  19嚴仁賡:《祖父嚴修舊事數則》,《天津文史資料選輯》(第61輯)第145—146頁。

  20《飲冰室合集?專集》一冊第32頁。

  21王芸生《嚴修與學制改革》一文中曾談及此事:“嚴修的座師徐桐,反對維新,痛惡嚴修奏請設經濟特科,知嚴修到京,預先在門房揭貼:‘嚴修非吾門生,嗣後來見,不得入報。’嚴往請謁,吃了閉門羹。嚴在翰林院的職務俱被免去,只剩一個編修,遂於9月間攜眷回津。”《文史資料選輯》(第87輯)第102頁。

  22參見《嚴修年譜》,齊魯書社版,第122頁。

  23嚴仁賡:《祖父嚴修舊事數則》,《天津文史資料選輯》(第61輯)第149頁。

  24《嚴修年譜》第116—117頁。

  25榮慶(1858—1916),字華卿,一字耐園,蒙古正黃旗人。光緒丙戌年(1886)進士,散館後歷任翰林院編修、內閣侍讀學士、鴻臚寺卿、通政司副使、山東學政、大理寺卿、倉場侍郎、刑部尚書等職,新政時期曾任學部、禮部、戶部尚書,軍機大臣、協辦大學士、弼德院院長諸職,後因中風卸職,民國初年病逝於天津。

  26參見徐元基:《周學熙資本集團研究的幾個問題》,《近代中國》(第3輯)第245頁。

  27《張謇日記?宣統二年五月二十七日》。

  28周叔貞:《周止庵先生別傳》,《周學熙集》,華中師範大學出版社版,第201頁。

  29《周止庵先生自撰墓志銘》,《周學熙集》。

  30周叔貞:《周止庵先生別傳》第181頁。

  31《天津商業檔案彙編》(上)第345頁。

  32《北洋公牘類纂?工藝一》卷十六。

  33《袁世凱奏議》(中)第853頁。

  34《周止庵先生自敘年譜》

  35同上。

  36《北洋公牘類纂》卷二十四。

  37同上。

  38《青木宣純與坂西利八郎》,《天津文史資料選輯》(第30輯)第183—184頁。

  39《袁世凱奏議》(中)第510頁。

  40同上,第750頁。

  41費行簡:《近代名人小傳?官僚》第28頁。

  42李宗一:《袁世凱傳》第95頁。

  43蕭一山:《清代通史》(四)第2462頁。

  44《三水梁燕蓀先生年譜》(上)第44頁。

  45丁士源:《梅楞章京筆記》,《近代稗海》(第1輯)第435頁。

  46袁靜雪:《我的父親袁世凱》,《文史資料選輯》(第74輯)第130—131頁。

  47參見周岩:《袁世凱家族》第36頁。

  48《大公報》1906年2月17日,3月10日。

  49北京有電車早於天津(1899年建成營運),但只用於接送往返於永定門到馬家堡火車站的列車旅客,而非市內公共運輸工具。所以天津的電車,仍可以稱為中國最早的城市交通電車。

  50《周止庵先生自敘年譜》,《周學熙集》,華中師範大學出版社版,第695頁。

  51張一鮕:《古紅梅閣筆記》

  52《袁世凱奏議》(中)第559、561—562頁。

  53費行簡:《現代名人小傳》(上)第23—24頁。

  54徐凌霄、徐一士:《凌霄一士隨筆》(一),山西古籍版,第24—25頁。

  55《容庵弟子記》卷三。

  56《袁世凱奏議》(中)第631—633頁。

  57同上,第633頁。

  58《北洋公牘類纂續編?序》。

  59張國淦:《北洋述聞》,第78頁。

  60參見李宗一《袁世凱傳》第96頁。

  61《袁世凱奏議》(中)第818頁。

  62同上,第1374頁。

  63陳浣一:《睇向齋密錄》,《近代稗海》(第13輯)第562頁。

  64陳璧,字玉蒼,福建閩縣人。光緒元年(1875)舉人,三年(1878)進士,任內閣中書,以後歷任各省考官、順天府丞兼河南道監察御史、順天府尹、商部侍郎、戶部侍郎、郵傳部尚書。袁被罷黜後不久亦被劾去職。民國後曾任參政院參政。後中風,病逝於北京。

  65參見李吉奎:《梁士詒生平》,《梁士詒史料集》,中國文史出版社版,第1—2頁。

  66張一澧:《張一鮕生平》,《近代史資料》(總第60號)第102頁。

  67枚皋,字少孺,西漢時人,著名文學家枚乘之子。武帝時上書自陳,拜為郎。性好詼諧,善辭賦,才思敏捷,時人將其比之於東方朔。

  68張一澧:《張一鮕生平》,《近代史資料》(總第60號)第102—103頁。

  69同上,第105頁。

  70費行簡:《現代名人小傳》(上),第56頁。

  71包培之:《壽州孫家與中孚銀行》,《天津文史資料選輯》(第35輯)第141頁。

  72同上,第142頁。

  73張國淦:《北洋述聞》,第76—77頁。

  74《容庵弟子記》卷三。

  75吳虬:《北洋派之起源及其崩潰》,《北洋軍閥》(一)第1012頁。

  76胡思敬:《國聞備乘》,《近代稗海》(第1輯)第289頁。

  77同上,第269頁。

  78《容庵弟子記》卷一。

  79《袁世凱奏議》(上)第361頁。

  80參見馬昌華主編:《淮系人物列傳?文職、北洋海軍、洋員》第224頁。

章節目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