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2頁
他又跟帕伯羅講了他朋友蓋里·霍姆司的故事。那傢伙一直夢想著當飛行員,他爸媽受不了他的軟磨硬泡,終於在他16歲生日那天,答應送他去參加飛行訓練班。每個星期天下午,他就會騎車去當地機場,在那個全新的世界裡遨遊。大概三個月以後的一天,埃里克正在一個青年聯盟里踢球。那時有四場比賽同時進行,球場並行排列著。這時有一架小型飛機俯衝下來,飛機的陰影橫掃過來,球員們趕緊停了下來,大家都本能地彎下腰去,然後朝上望了望。飛機傾斜地飛著,又從他們場地上掠過,各場比賽都不得不暫停下來。裁判員吹起哨子,他們揮著手想維持比賽秩序。飛機再次掠過的時候,引擎聲已像咳嗽一樣斷斷續續,最後不出聲了。幾秒鐘以後,像是花了它呼吸、深呼吸、再呼吸的時間以後,球場西面的樹林裡“砰”地傳來一聲巨響,伴隨著東西碎裂的聲音。但在埃里克的版本中,有人在飛機第一次低空俯衝時就已經覺察到了險情,教練們開始一個接一個地大聲招呼,裁判員也吹哨子示意,每個人都開始喊叫著飛奔起來。飛機痛苦地想做一次緊急迫降,需要他們立刻清理球場。他們確實這麼做了。當飛機第二次傾斜過來的時候,大家都退到了場地外。飛機硬生生地撞到地上,又彈了起來,衝破了一個木製的球門,前輪深深地陷進了鬆軟的泥土中,差點把地掀翻過來,所幸也因此停住了,螺旋槳被撞彎,擋風玻璃碎了。說到這裡埃里克猶豫了一下,想像著蓋里和他教練的傷勢會怎樣,飛機突然撞到地面時駕駛艙里的人會受到怎樣的打擊。他的決定是膝蓋骨碎裂。儘管他也想到了肩胛錯位、骨盆碎裂和輕度腦震盪,但最後還是沒有說出來。他信誓旦旦地對帕伯羅說,他們最後都痊癒了,這些傷一如既往、勢不可擋地被治癒了。
其他人正在上面忙碌,把製作藍帳篷的尼龍裁成條編成繩,做成擔架,他們沒有時間思考。但埃里克在井下的黑暗中,聞著帕伯羅大小便的臭氣,聽著他忽高忽低的呻吟和呢喃,所以他很自然地第一個想到了帕伯羅能否度過這次難關,他是否會成為埃里克故事中“不可避免、勢不可擋地康復”中的一個特例,如果是,那麼他將在未來幾小時或幾天內死去,而他們這些人卻絲毫沒有辦法。
看起來帕伯羅已經睡著了,或者失去了知覺。他停止了呻吟、呢喃,不再伸手去抓他想像中在黑暗中等著他的東西。埃里克也陷入沉默,他坐在帕伯羅身邊,一手抱著他的腰,一手在油燈和火柴間來回移動。沒有了他聲音的回聲,時間似乎過得更慢了。他又想起了蓋里,想起了當地報紙頭版上登著的那張照片,上面是那架難以辨認的飛機,想起了高中禮堂里舉行的紀念活動。
蓋里是他的朋友,算不上特別要好,但也不僅僅是認識而已。葬禮後一個月的某天, 埃里克的媽媽叫他:“有人找你。” 原來是蓋里的媽媽來了。
埃里克匆匆跑下樓,發現霍姆司夫人正站在客廳前,她問埃里克是否要蓋里留下的自行車。這事有點奇怪,埃里克的媽媽站在那兒看他倆說話,眼裡噙著淚水,她伸出手搭在蓋里媽媽的肩上。埃里克被這詢問嚇壞了,很是尷尬——畢竟,他和蓋里還沒親密到這種程度。一開始他想謝絕,但一看到霍姆司夫人飽受打擊的模樣就不忍心了,便猶猶疑疑地點了點頭。“要的。”他說。當然他要到了車,謝了謝夫人,然後兩個媽媽都傷心地哭了起來。
自行車還在機場上,那天蓋里照舊把他鎖在了供鏈條鎖的柵欄上。埃里克的爸爸去上班時順便把他帶到了那兒。埃里克認出了車子,拿著霍姆司夫人給他的密碼紙開鎖。埃里克眯起眼睛看霍姆司夫人手寫的三個數字,它們合起來才是密碼。試了六七次以後終於開了,他跨上車就往學校趕,十五英里的路程,最後他還是遲到了,第一次鈴聲已經響過,大廳里靜悄悄的空無一人。自行車的坐墊對他來說太高了,很難夠著踏板;鏈條需要上油,一個月的風吹雨打早就使它鏽跡斑斑。這不是一樣值得人引以為豪的東西,況且他自己已經有車了——說不定就是因為這輛車才使得他遲到了呢。所以他走進學校時沒有給車上鎖,把它往架子上一靠就匆匆跑了進去。那天晚上他坐公共汽車回家,把沒上鎖的車扔在那兒,第二天早上就不見了。
埃里克覺得背上又有了那種奇怪的壓力,像只手在觸摸著他。儘管他想寬慰自己,但心還是砰砰直跳。又是藤條。他肯定又碰到它了。他轉向帕伯羅,這才發現自己和帕伯羅已經靠得不能再近了。藤條伸長了,也許是被他身上的熱氣所吸引,已經蔓延過來了。這讓埃里克感到不安,甚至有點害怕,覺得藤條像是有選擇能力的、有知覺的,這讓他想立刻逃出洞外去。他想向上面的人喊喊,但又怕吵醒帕伯羅,最後一刻還是忍住了。
蓋里的媽媽挨家挨戶地走訪,把兒子的遺物分送給男孩子們,搞得他們不知所措。男孩子們丟掉了蓋里的線衫和外套、棒球手套和游泳眼鏡,有人直接就把它們扔了,有人則把它們壓在箱底或放在地下室里。埃里克覺得活著的人總是儘可能地把一切死亡的證據都驅逐到自己的視線之外。即使是蓋里最好的朋友也得繼續他們自己的生活,並沒有因為他的離去而改變自己的人生路徑。他們一級一級往上念,然後上了大學,漸漸遺忘了他,記得的只是那架變了形的飛機的照片和爆炸之前球場上突然的那一刻死寂。
其他人正在上面忙碌,把製作藍帳篷的尼龍裁成條編成繩,做成擔架,他們沒有時間思考。但埃里克在井下的黑暗中,聞著帕伯羅大小便的臭氣,聽著他忽高忽低的呻吟和呢喃,所以他很自然地第一個想到了帕伯羅能否度過這次難關,他是否會成為埃里克故事中“不可避免、勢不可擋地康復”中的一個特例,如果是,那麼他將在未來幾小時或幾天內死去,而他們這些人卻絲毫沒有辦法。
看起來帕伯羅已經睡著了,或者失去了知覺。他停止了呻吟、呢喃,不再伸手去抓他想像中在黑暗中等著他的東西。埃里克也陷入沉默,他坐在帕伯羅身邊,一手抱著他的腰,一手在油燈和火柴間來回移動。沒有了他聲音的回聲,時間似乎過得更慢了。他又想起了蓋里,想起了當地報紙頭版上登著的那張照片,上面是那架難以辨認的飛機,想起了高中禮堂里舉行的紀念活動。
蓋里是他的朋友,算不上特別要好,但也不僅僅是認識而已。葬禮後一個月的某天, 埃里克的媽媽叫他:“有人找你。” 原來是蓋里的媽媽來了。
埃里克匆匆跑下樓,發現霍姆司夫人正站在客廳前,她問埃里克是否要蓋里留下的自行車。這事有點奇怪,埃里克的媽媽站在那兒看他倆說話,眼裡噙著淚水,她伸出手搭在蓋里媽媽的肩上。埃里克被這詢問嚇壞了,很是尷尬——畢竟,他和蓋里還沒親密到這種程度。一開始他想謝絕,但一看到霍姆司夫人飽受打擊的模樣就不忍心了,便猶猶疑疑地點了點頭。“要的。”他說。當然他要到了車,謝了謝夫人,然後兩個媽媽都傷心地哭了起來。
自行車還在機場上,那天蓋里照舊把他鎖在了供鏈條鎖的柵欄上。埃里克的爸爸去上班時順便把他帶到了那兒。埃里克認出了車子,拿著霍姆司夫人給他的密碼紙開鎖。埃里克眯起眼睛看霍姆司夫人手寫的三個數字,它們合起來才是密碼。試了六七次以後終於開了,他跨上車就往學校趕,十五英里的路程,最後他還是遲到了,第一次鈴聲已經響過,大廳里靜悄悄的空無一人。自行車的坐墊對他來說太高了,很難夠著踏板;鏈條需要上油,一個月的風吹雨打早就使它鏽跡斑斑。這不是一樣值得人引以為豪的東西,況且他自己已經有車了——說不定就是因為這輛車才使得他遲到了呢。所以他走進學校時沒有給車上鎖,把它往架子上一靠就匆匆跑了進去。那天晚上他坐公共汽車回家,把沒上鎖的車扔在那兒,第二天早上就不見了。
埃里克覺得背上又有了那種奇怪的壓力,像只手在觸摸著他。儘管他想寬慰自己,但心還是砰砰直跳。又是藤條。他肯定又碰到它了。他轉向帕伯羅,這才發現自己和帕伯羅已經靠得不能再近了。藤條伸長了,也許是被他身上的熱氣所吸引,已經蔓延過來了。這讓埃里克感到不安,甚至有點害怕,覺得藤條像是有選擇能力的、有知覺的,這讓他想立刻逃出洞外去。他想向上面的人喊喊,但又怕吵醒帕伯羅,最後一刻還是忍住了。
蓋里的媽媽挨家挨戶地走訪,把兒子的遺物分送給男孩子們,搞得他們不知所措。男孩子們丟掉了蓋里的線衫和外套、棒球手套和游泳眼鏡,有人直接就把它們扔了,有人則把它們壓在箱底或放在地下室里。埃里克覺得活著的人總是儘可能地把一切死亡的證據都驅逐到自己的視線之外。即使是蓋里最好的朋友也得繼續他們自己的生活,並沒有因為他的離去而改變自己的人生路徑。他們一級一級往上念,然後上了大學,漸漸遺忘了他,記得的只是那架變了形的飛機的照片和爆炸之前球場上突然的那一刻死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