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5頁

投票推薦 加入書籤 小說報錯



      


  三

  “說起來,我一直想向兩位博學的貴客請教一些關於神明的問題。雖然我知道儒者不談怪力亂神,但現在大家一說起有關神明的話題,也總要援引儒說,否則就會被斥為異端。”

  似乎是為了緩和氣氛,主人觀無逸開口了,將話題轉向幾日後的祭祀。

  “觀氏曾經執掌楚國的國家祭祀,祭祀的主要對象則是楚地信奉的神祇。其中東皇太一是最高的主神,其次則是東君、司命、雲中君等天神,然後是湘君、湘夫人、山鬼等山川的神明,再之後是國殤一類的人鬼。屈原的《九歌》即根據楚地的諸神體系寫成。我原本以為東皇太一是楚地特有的神,但是我聽說如今漢王朝的國家祭祀也以太一為主神;而在長安主持對東君和雲中君的祭祀的,並非楚巫而是晉地的巫者,這讓我非常詫異,所以想向你們請教一下……”

  “我在長安遊學的時候,也聽說了一些與郊祀有關的事情,但我主攻的究竟是《詩經》,對禮學研究甚少,恐怕不能為您釋疑解惑。不過,於陵君好像精通禮書,對此應該有自己的看法吧?”

  白止水就這樣將自己無法解決的問題推給了他身旁的少女。

  “我可能有些醉了,所以一時也不知該怎樣回答。”葵說,“所以,請優容我費些時間,梳理一下本朝的國家祭祀,然後,關於‘太一’的問題也就能得出答案了。至於為什麼由晉巫來祭祀東君和雲中君……實在抱歉,我也不是很明白。這是高祖在國家初立的時候制定的職權劃分,或許沿襲自秦朝的制度吧。但是有一點可以肯定,太一、東君、雲中君這些神祇,其實並不是楚地特有的,而是戰國時代各國普遍的信仰。”

  於陵葵的話似乎否定了楚地信仰的獨特性,這令觀無逸多少有些不悅,但他確實禮貌地“優容”了她,畢竟在他看來,對方儘管篤於學問、頗富見識,仍不過是個與自己的小女兒同齡的女孩子罷了。

  不過於陵葵下面的話會證明,觀無逸實在低估了她。

  “‘太一’又寫作‘大一’或‘泰一’,有時則省稱為‘太’。中央政府對它的祭祀,始於今上。漢室之前祀奉的最高神,是五方的天神,也就是所謂的‘五帝’,即白帝、青帝、黃帝、赤帝、黑帝。直到元朔五年的時候,山陽郡薄縣有個名叫謬忌的方士,奏請今上祭祀太一,並提出了祭祀方法。他說,‘天神貴者太一,太一佐曰五帝’,也就是說,他認為太一是統領五方天神的最高神。今上採納了他的奏議,在長安城東南郊設立了祭祀太一的祠壇。這是中央政府對太一進行的第一種祭祀。

  “第二種可以說是對第一種的補充。有人提議說,古代天子要祭祀‘三一’,即天一、地一、太一。於是今上又命太祝在之前建立的祠壇上實行這一祭祀。

  “之後,又有人提出了新的祭祀方法,被今上採納並在之前建立的祠壇旁實行。這一方法不僅祭祀太一,同時也祭祀了黃帝、冥羊、馬行、皋山山君、武夷君、陰陽使者等神明。這是對太一的第三種祭祀。

  “到了元狩五年,今上大病初癒,建立壽宮,祭祀神君。神君之中地位最高的是太一,其次是太禁、司命一類的神。這是第四種。

  “至元鼎五年,今上命祠官寬舒在甘泉宮建立了太一祠壇,模仿謬忌講的形制,共三重,將供奉五帝的祠壇環居在太一祠壇之下。當年冬至,今上親自郊拜太一。據說那晚夜光通明,有黃氣沖天而上。這便是對太一的第五種祭祀。

  “入秋之後,今上準備征伐南越,為此又禱告了太一,這次還繪製了‘靈旗’,上面畫了‘太一三星’,所以又被稱為‘太一鋒旗’。祭禱的時候,太史手執這面旗,指向準備征討的國家。這是第六種。

  “最後,到了元封五年,今上按照濟南人公玉帶奏上的明堂圖的構造,在奉高縣西南建立了明堂。明堂的具體形制我不便告訴大家,不過裡面祭祀的神靈倒是不妨一談。明堂主要祭祀我朝高祖,同時也祭祀太一、五帝和后土。這就是對太一的第七種祭祀。”

  聽完於陵葵的總結,眾人滿是茫然地面面相覷,無法從中理出什麼結論。

  “以上的這些祭祀,大約可以分為三類。”於陵葵繼續說道,“首先是第三和第四種祭祀,其中太一的身份很難確定,祭祀的方法似乎也缺乏依據。我懷疑這些祭祀方法是方士雜糅民間信仰而創造出來的,所以我也很難從中分析出什麼結論。

  “剩下的五種祭祀,則可以分為兩類。在第一類祭祀中,太一是作為至高的天神出現的,其中包括第一種、第五種和第七種。在這三種祭祀中,太一都與‘五帝’一起出現,並且被視為‘五帝’的統領者。因為‘五帝’是各方的天神,可知此處的太一正是謬忌所謂的‘天神貴者’。而在第二類祭祀中,也就是第二種和第六種祭祀方式裡面,太一和數字‘三’聯繫在一起了。這應該引起我們的注意。由第六種祭祀中所謂‘太一三星’可以推知,在這裡太一是星名。而結合第二種方法來看,‘太一三星’很可能分別對應著天一、地一和太一。”




章節目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