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8頁

投票推薦 加入書籤 小說報錯

  這件事並未給葉倩玉留下深刻印象,她對弩箭也似懂非懂。經過偵查員的啟發和演示,她才想起那天的經歷,在辨認圖片後,她確認當天于敏洪購買的就是一把弩箭。

  偵查員趕到葉倩玉所說的那家體育用品商店求證。幸運的是商家還保存著兩個月前的監控錄像。調取的視頻顯示,購買弩箭的人是于敏洪無疑,而他所購買的弩箭,與兩起命案中的兇器的型號完全一致。

  沈恕在綜合各方調查結果後,命令立即傳喚于敏洪。

  11

  2013年7月12日上午。

  楚原市刑警支隊。

  于敏洪依然是那副稀鬆而邋遢的模樣,大大咧咧滿不在乎的態度。不知是他確實沒做虧心事,還是心理素質非常強大,對警方的訊問並未表現出太多慌亂,回答問題時雖然難免有漏洞,但過後總能找到藉口彌補,讓警方無法揪住一個問題窮追猛打,更無法讓他自行露出馬腳。

  事實上警方至今也沒有強有力的證據,或者說沒有一件鐵證。于敏洪可能有作案時間,可是在妻子和孩子熟睡後,他溜出家門作案的可能性有多大?又要怎樣輕手輕腳才能不吵醒妻子?理論上可行,但在實際操作中,卻不是容易的事情。

  于敏洪確實給劉曉曉購買了人身意外險,而且劉曉曉對此並不知情。這是一個重大疑點,卻無法作為堅實的證據。畢竟劉曉曉到現在還活得好好的,警方不能根據未來可能出現的犯罪來鎖定嫌疑人,這簡直荒唐。

  于敏洪購買了弩箭倒是不假,可是目前市場上到處都充斥著同款弩箭,估計在楚原市有近萬把,如果硬要說于敏洪手裡的弩箭就是殺死周天成和郝問的兇器,顯然過於武斷。何況于敏洪主動上繳了他購買的弩箭,說他當時是出於興趣買來的,過後沒用過幾次,一把弩,十支箭,有收據為證,一支箭沒少。

  這使得警方陷入被動境地。

  最讓警方難以索解的是,如果于敏洪真是兇手,而他最終目的是殺害劉曉曉騙取保險金,那麼前面兩個枉死的人就是他的障眼法,以轉移警方視線,這樣,他在最終害死劉曉曉時,就不會被警方懷疑。

  但事實上,周天成和郝問之死,都與劉曉曉的作品高度吻合,這使得警方在偵破伊始就留意到于敏洪。這和他意欲瞞天過海的初衷互相矛盾。他又何必多此一舉?

  如果兇手不是于敏洪,而是故布疑陣把警方的注意力吸引到他身上,那麼于敏洪的這些疑點重重的行為又如何解釋?

  一團亂麻。

  二十四小時後,一無所獲的刑警隊釋放了于敏洪。挫折感充斥在每個人的心頭。

  12

  2013年7月13日。

  楚原大學命案七十二小時後。

  據知情人透露,被害人的父親郝廣德在這三天裡幾乎找遍了每一位和他有來往的省領導。他進門後不說話,先痛哭,哭到老淚縱橫、聲音嘶啞,讓省領導深刻體會到他的喪女之痛,然後他才一宗一件地描述他和女兒之間的快樂往事,說到動情處,他天真得像個孩子,哭泣得也像個孩子。最後,他說,市刑警隊工作不力,過了這麼久還沒破案,如果女兒的冤屈不能伸張,兇手不能得到嚴懲,他死也不瞑目。郝廣德的表演起了巨大作用,多位省領導批示,必須不惜餘力、快速地偵破青年公園和楚原大學的命案。

  這份沉甸甸的壓力讓刑警隊裡烏雲籠罩。沈恕辦案子一向要求證據確鑿、證據鏈完整,堅決反對刑訊逼供。否則在這讓人喘不過氣的壓力下,極少數好大喜功的公安人員可能會直接把于敏洪抓捕歸案,安排葉倩玉和蔣文薈作為人證,他購買的弩箭作為物證,他出現在周天成案現場的行徑作為“行為證據”,再“想方設法”取得于敏洪的口供,一件“鐵案”就辦成了。“上面”高興,被害人家屬滿意,刑警隊立功受獎,皆大歡喜。

  可是這種“皆大歡喜”的結局從來不是沈恕想要的。如果說在某些領域裡取得成功的人必須具有“偏執”的個性,那麼沈恕對證據、真相、程序、正義的偏執程度,是我從警十幾年裡所僅見。

  按照《讓死者閉眼》里的情節,其作者劉曉曉將在四十八小時後遇害,而兇手就是于敏洪。

  有周天成和郝問案的前車之鑑,如果再斥責這個猜想荒唐透頂而置之不理,那就是警方瀆職。但是,刑警隊又不能派出警力對劉曉曉進行二十四小時貼身保護,或者把于敏洪延期拘押,直到四十八小時期限過後再釋放,這無法可依。

  就在沈恕思考兩全的辦法時,程佳的電視節目給本就如同煙燻火燎般的辦案刑警的屁股下面添了一把柴。

  《疑案追蹤》節目每周播出兩期,程佳在錄製完楚原大學命案後,並未在當天播出,而是如獲至寶般,把案子捂在手裡,在三天裡東奔西走,採訪了所有她能找到的涉案人員,製作了一期時長四十五分鐘的特別節目。這期節目不僅把周天成案、郝問案和小說《讓死者閉眼》串在一起,請來外地的法律專家、刑偵專家掰開揉碎地解析、評論、猜想,而且由專業演員再現了案發過程,全部實景拍攝,活靈活現。此外,周天成案的報案人李德存、郝問案的兩名報案學生、藝術系輔導員張秋水和郝問的男朋友冷峻,都在節目中亮相。李德存手持寶劍,高談闊論,滔滔不絕。張秋水則高瞻遠矚,暢談新時期的學生心理素質和道德建設。冷峻在節目中從頭到尾雙眼含淚,愧悔不迭,煽情效果極佳。

  節目播出以後,社會反響巨大,甚至超出我們的想像。這個世界從來不缺少善於把握機會的人,有人在災難中發財,有人在流血中奪權,有人在饑荒中中飽私囊,也有人把別人的苦難當成上升階梯。而程佳無疑是這兩起系列兇殺案中的最大贏家。《疑案追蹤》節目不僅得到GG商的青睞,賺得盆滿缽滿,而且贏得市民的好評,眾人交口稱讚它是一個有良心和人文關懷的欄目,而公安機關,尤其是刑警隊,卻尸位素餐、無視民眾疾苦和生命安全。

  市民說什麼想什麼,我們無法干涉,更不能左右。刑警隊能做的,就是不眠不休、殫精竭慮,透支自身生命去減少傷亡、預防犯罪、抓捕兇手。

  《疑案追蹤》的熱播,導致《讓死者閉眼》一書銷量大漲。這本原來籍籍無名、漏洞百出、違背常理的三流偵探小說,在一夜間名聲大噪,家喻戶曉。尤其因為其中的兇殺情節被殺人魔用於實踐,受到偵探迷的大力追捧,網絡上建起帖吧、群組,討論案情、猜測兇手、嘲笑警方無能。

  網民、電視觀眾以及刑警隊的上層領導,大都傾向於認為于敏洪就是真兇,對警方遲遲不能破案深表遺憾。

  13

  2013年7月15日。

  楚原市刑警支隊。

  郝問遇害第五天早晨。按照《讓死者閉眼》中的情節,劉曉曉將在十幾個小時後被于敏洪殺死。

  劉曉曉現在如何反應?是置之不理,還是顫若篩糠?

  于敏洪呢?是嗤之以鼻,還是正在往弩箭上塗抹毒鼠強?

  警方應該怎麼辦?隨便找個藉口把于敏洪關上一天一夜?為了保護一條生命,這種做法似乎也無可厚非。

  不必警方費心,藉口自動送上門來。上午9點鐘左右,一個矮壯結實的女人身影出現在刑警隊大門口,正是讓我們在這幾天裡念念不忘的劉曉曉。

  她邊走邊往左右看,神色慌張,似乎在防備什麼人。門口警衛得到通知,把她放進門來。她一路小跑著進到警隊辦公室。

  見到沈恕,她依然一副驚魂未定的樣子,原本黑紅的臉膛變得煞白,氣喘吁吁,說話都不大利索了:“于敏洪——就是兇手,他要殺死我,你們——馬上把他抓起來。”

  她這個說法與以前的態度大相逕庭。我們第一次見到她時,她認為把于敏洪列為犯罪嫌疑人荒唐透頂,更不肯承認她的小說是兇手犯罪指南,是什麼導致了她現在的徹底轉變?沈恕伸手示意她坐下,說:“有根據嗎?”他知道劉曉曉是寫偵探小說的,雖然胡編亂造居多,但畢竟懂得用證據說話的道理,不會隨便臆測于敏洪有殺人傾向。

  劉曉曉從貼胸的口袋裡取出一個小紙袋,打開后里面有一個錫紙包,再打開,露出一小撮白色粉末。她用雙手捧著,遞到沈恕面前。

  沈恕嗅一嗅那味道,說:“是毒鼠強?”

  劉曉曉用力地點點頭:“就是毒鼠強,我在家裡廁所的地櫃裡發現的。我從來沒買過這東西,孩子也不可能從什麼地方得到,一定是于敏洪偷偷買來藏在那裡的。整整一大包,藏在一個紙盒裡。”

  她用近乎祈求的目光看著沈恕:“我看了《疑案追蹤》的最新一期節目,那些專家和網民說得有道理,于敏洪作案的可能性非常大。我現在也開始懷疑他了。這個狼心狗肺的東西,虧我還和他共同生活了十年,他的心腸真惡毒。”

  沈恕不理會她的叨叨,心想這毒鼠強倒是拘傳于敏洪的好藉口。就算撇開命案不談,毒鼠強本身就是違禁藥物,把于敏洪揪來敲打敲打也不算冤枉他。

  如果小說里的故事成真,再有十來個小時,于敏洪就要對劉曉曉動手了。他倆生活在一起,如果一方存心要害另一方,總能找到機會。

  大家幾乎都存著這個想法,沈恕對可欣說:“你帶兩個人跑一趟,拘傳于敏洪,審他一天一宿,就算他死咬著不鬆口,也拖到明天上午再把他放出去。”

  劉曉曉聞言才放鬆下來,上身靠向椅背,長出一口氣。

  不出所料,于敏洪還是一副死硬嘴臉,態度強橫,審訊人員問三句他才答一句,而且多數時間都是嗆著對方說話。這死豬不怕開水燙的模樣讓負責審訊的警員恨得牙癢手癢。如果不是沈恕有死命令——凡是刑訊逼供的一律清出刑警隊伍,恐怕于敏洪早已經挨了不下十記大嘴巴。

  于敏洪一口咬定,毒鼠強是他買來毒老鼠的。他家住的是一棟舊樓,老鼠蟑螂出沒,所以這解釋也算說得通。

  審訊人員使出疲勞戰術,輪番盤問于敏洪,不許他休息和睡覺。可是于敏洪不論怎樣精疲力竭或精神倦怠,始終堅守一條底線:他和周天成及郝問案沒有一絲一毫關係。

  他也許在家中曾無數次盤算和演練過被警方審訊的場景,早已經有了以不變應萬變的對策——堅決否認作案的嫌疑。這種否認幾乎成為他的本能,哪怕在半夢半醒之間,他說出的夢話都是“我沒殺人”。

  這讓審訊人員束手無策,何況警方對于敏洪是否是真兇也無法確定,加上證據似有似無,只能暫時接受他的供詞。

章節目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