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5頁
“我也不知道。最接近的理由大概是考上了吧。”
“不會吧!”
“是真的啊。我參加了不少考試,也參加了其他的公務員考試。總之,我就是想儘快找一份安定的工作。”
“為甚麼?”
“因為我沒有父親。”
“原來如此……所以是為了要照顧令堂。”
“這也是原因之一,但是我最擔心的還是妹妹。到了青春年華卻一臉窮酸相,那就太可憐了。就算當不了美人,至少希望她能當個有尊嚴的女人。我不希望她覺得自己比不上別人。”
因為想起園子,康正的聲音不由得大了起來,驚覺加賀以真摯的眼神望著自己,他垂下眼喝了啤酒。
“我能了解,”加賀說,“和泉園子小姐有一個很好的哥哥。”
“天曉得,現在我就不敢說了。”康正把杯子裡剩下的啤酒喝光。
加賀幫他倒啤酒。“據說弓場佳世子不會喝酒。”
康正抬起眼睛。“真的嗎?”
“不會錯的。我向她公司的同事、學生時代的朋友確認過了,她幾乎是滴酒不沾。”
這麼一來,她是兇手的可能性就更低了,因為她不可能與園子一起喝葡萄酒。
“有件事我想問你。你是怎麼盯上那個女人的?”這個問題讓加賀那雙深陷在眼窩裡的眼睛發亮。康正迎著他的眼光,繼續說:“我知道你拿著弓場佳世子的照片去找她學生時代的朋友。那是甚麼照片?從哪裡弄到的?你怎麼知道照片裡拍的女人和這次的案子有關?”
加賀淺淺一笑,但這笑容和他過去所展現的笑容意義不同。
“您說要問一件事,卻有好多項目。”
“基本上是一件吧!告訴我吧。”
“我會的,但是您要先答應我提出的條件。”
康正立刻明白加賀的意圖。
“鏈條鎖嗎?”
“正是。如果鏈條鎖的事您願意坦白,任何事情我都願意告訴您。”
“要是為這件事作證,就等於是亮出我手上所有的牌了。”
“那不是很好嗎?只是由警方來代替您辦案而已。”
“沒有人能代替我。”康正拿竹籤沾了醬汁,在盤子上寫了園子兩個字。
“我為甚麼會盯上弓場佳世子——這是一個極其重要的問題,可以說是我最有力的王牌,所以我不能無條件地向您攤牌。”
“我聽說照片和一般的不同,是從錄像帶印出來的。”
“誘導詰問是拐不到我的。”加賀得意地笑了笑,在康正的玻璃杯里倒啤酒。啤酒瓶空了,他又叫了一瓶。
“你和弓場佳世子談過了嗎?”康正決定換一個角度進攻。
“沒有。”
“沒談過就先監視嗎?簡直就像早就知道她有男人似的。”
“雖然我事先並不知情,但我想應該還有另一個人牽涉在內。”
“為甚麼?”
“因為弓場不是兇手,至少她不是單獨犯案。”
加賀篤定的語氣讓康正上身略為後退。
“是因為弓場不會喝酒嗎?”
“那也是原因之一。”
“原因之一?怎麼說?”
“她雖然長得漂亮,身材又好,但有個唯一的缺點。說缺點好像有點可憐。”
“太矮?”
“對。”
“你是指OK繃,是吧。”
康正一說完,加賀拿著玻璃杯的手便直接伸出食指指向他。“厲害,您果然已經注意到了?”
“你也是啊。”康正突然有種想拿酒杯碰杯的心情,卻因為覺得太做作而作罷。
加賀以烤雞肉串下酒,又默默喝了啤酒之後,以一副信口說來的語氣問:“結果兇手還是佃?”聽起來就像這根本不是甚麼大問題般。
“你說呢?”康正規避問題。
“看來您還沒有決定性的根據。”
“你呢?”
“我還落後和泉先生好幾圈呢。”加賀縮起脖子。“剛才您和佃談了些甚麼?”
“你以為我會告訴你嗎?你都不肯把我想知道的事告訴我了。”
一聽這話,加賀笑得抖動了肩膀,在自己的玻璃杯里倒了啤酒。至少在外人看來,與康正談話似乎讓他樂在其中。康正因此感到像在被捉弄著。
“告訴你一件好事。他有不在場證明。”
“哦?”加賀睜大了眼睛。“甚麼樣的證明?”
康正簡單地將佃主張的不在場證明說明一遍。即他九點多從公司回來,九點半到半夜一點之間,替暫時借放在家的花畫了一幅畫,一點到兩點與同棟公寓的朋友閒聊。也不忘附帶說明,那位朋友親眼看見那幅幾近完成的畫作。
“你也知道吧?住園子隔壁那位女子說,不到十二點時聽到男女的說話聲。但如果不設法破解這個不在場證明,就得不到男子就是佃的結論。”
“這真是個棘手的障礙。”加賀說。但是從他的表情看得出,他其實對描述這個不在場證明的康正,遠較不在場證明本身更感興趣。“而您已經突破了這個障礙,所以您剛才是為了向佃宣告這件事,才到佃的公寓去的吧?”
“你說呢?”
“很遺憾,佃變了甚麼戲法,此刻我破解不了,我想手法一定很高明。不過聽了您剛才的話,我注意到的反而是他沒有兩點以後的不在場證明。推定和泉小姐的死亡時刻範圍相當大,所以行兇時間也可能是兩點以後。只是剛好有隔壁鄰居作證,他拿作畫時間當作不在場證明才有用,否則就派不上甚麼用場了。”
“這一點我也注意到了。佃說他不會開車,因此主張他在深夜出門不方便……”
“搭計程車對兇手而言雖然危險,但刑警並沒有傻到因為這樣就認為兇手不會搭計程車了。”
“我也這麼想。而這一點佃應該也想得到吧,所以也許他是故意的。”
“故意的?”
“一般人沒有半夜兩點以後的不在場證明是當然的,有反而不自然。這是常識,也許他也想到了。”
原來如此——刑警說著點點頭。
又是一陣短暫的沉默。不知不覺間店裡的客人多了起來。
“和泉先生,”加賀的語氣變得有些鄭重,“您很了不起。您瞬間判斷、推理的能力,以及決心和毅力,都令我由衷敬佩。”
“你是怎麼了?突然說起這種話。”
“您將這些能力用來追求真相,對此我無話可說。但您不應該用在報仇上。”
“我不想談這些。”康正將玻璃杯放在桌上,發出了聲響。
“這很重要。您應該不是會流於感情用事而迷失自己的人。至少您不適合這麼做。”
“別說了,你又了解我多少?”
“幾乎甚麼都不了解。但有件事我倒是知道。三年前,您負責處理的車禍當中,有一件是一個當過暴走族的年輕人開車,在紅燈時高速衝進十字路口,撞上一名上班族開的車,上班族因此身亡。每個人都深信車禍的原因是年輕人闖紅燈,但您卻仔細調查目擊者的證詞和紅綠燈的間隔,查出車禍發生在雙方的燈號都顯示為紅燈的那一瞬間。換句話說,上班族也有錯,他在燈號還沒變綠之前就啟動了。這件事聽說也遭到死者家人抗議,質問難道警方是站在暴走族那一邊嗎?對於這些抗議,您說您的工作並不是決定該處罰誰,而是調查為甚麼會發生這樣的悲劇。事實上,那個十字路口的紅綠燈後來便改良了。”
“我不知道你是聽誰說的,不過那是很久以前的事了。”康正把玩著手裡的空玻璃杯。
“這件事可以看出您真正的為人。無論是車禍還是命案,本質是不變的。我不會叫您不要恨兇手,我也知道有時候這會成為一種動力,但是這樣的動力應該投注在查明真相上。”
“我叫你別說了,我不想聽這些。”
“那麼我這麼說好了。您計劃報仇這件事,我還沒有告訴任何人,因為我相信您一定會回心轉意。但如果我判斷事情將會無可挽回,那麼我會不惜一切地阻止您報仇。”
“我記住了。”
兩人對看了好幾秒。也許是因為喝了酒,加賀的眼睛有點充血。
店門開了,兩個看似上班族的人探頭進來。此時店裡已經客滿了。
“差不多該走了!”說完,笑容又回到加賀臉上。“這家店不錯吧!希望下次還有機會一起來。”
這句話背後似乎託付了這樣的懇求:請你不要明知故犯。
3
康正先去採購了一些東西,才到園子的住處。他買了十公尺的電線、兩個電插頭、兩個檯燈用的中間開關,還有一組螺絲起子和一把鉗子,以及一瓶阿摩尼亞。
康正一進屋,因為沒有任何聲音太安靜,便打開電視機。他操作著遙控器,費了點力才弄清楚哪個代碼能看到甚麼節目,因為愛知縣和東京的頻道完全不同。後來搞清楚1是NHK,便停在那一台。
康正在寢室盤腿坐下,開始作業。首先把電線剪成兩段,分成兩條五公尺的電線,然後分別將其中一頭接上插頭。接著又在距離插頭一公尺左右的地方把電線剪斷,再用中間開關將兩段連接起來。
裝這個開關時,電視新聞正報導一樁命案。案件發生在杉並區,兇手疑似與上個月在練馬發生的粉領族命案是同一人。兇手從陽台入侵,以繩索勒斃睡夢中的女子,偷走值錢的物品逃走。報導中並未提及被害人是否遭到性侵。
康正心想,這下練馬警察署又有得忙了。加賀能單獨行動的時間應該也不多了。
方才與加賀的對話在腦海中響起。
我相信您——他這句話並非只是場面話。就像他所說的,若他真的有心要阻止康正報仇,這個時候應該就會採取對策。他沒有這麼做,無非是賭康正還有理性。
但是——康正心想——他還年輕,還不夠了解人類這種生物。人類是更醜陋、更卑鄙,而且更軟弱的。
康正決定把加賀懇切的話語從腦中驅逐,甚麼都不想,專心作業。
“不會吧!”
“是真的啊。我參加了不少考試,也參加了其他的公務員考試。總之,我就是想儘快找一份安定的工作。”
“為甚麼?”
“因為我沒有父親。”
“原來如此……所以是為了要照顧令堂。”
“這也是原因之一,但是我最擔心的還是妹妹。到了青春年華卻一臉窮酸相,那就太可憐了。就算當不了美人,至少希望她能當個有尊嚴的女人。我不希望她覺得自己比不上別人。”
因為想起園子,康正的聲音不由得大了起來,驚覺加賀以真摯的眼神望著自己,他垂下眼喝了啤酒。
“我能了解,”加賀說,“和泉園子小姐有一個很好的哥哥。”
“天曉得,現在我就不敢說了。”康正把杯子裡剩下的啤酒喝光。
加賀幫他倒啤酒。“據說弓場佳世子不會喝酒。”
康正抬起眼睛。“真的嗎?”
“不會錯的。我向她公司的同事、學生時代的朋友確認過了,她幾乎是滴酒不沾。”
這麼一來,她是兇手的可能性就更低了,因為她不可能與園子一起喝葡萄酒。
“有件事我想問你。你是怎麼盯上那個女人的?”這個問題讓加賀那雙深陷在眼窩裡的眼睛發亮。康正迎著他的眼光,繼續說:“我知道你拿著弓場佳世子的照片去找她學生時代的朋友。那是甚麼照片?從哪裡弄到的?你怎麼知道照片裡拍的女人和這次的案子有關?”
加賀淺淺一笑,但這笑容和他過去所展現的笑容意義不同。
“您說要問一件事,卻有好多項目。”
“基本上是一件吧!告訴我吧。”
“我會的,但是您要先答應我提出的條件。”
康正立刻明白加賀的意圖。
“鏈條鎖嗎?”
“正是。如果鏈條鎖的事您願意坦白,任何事情我都願意告訴您。”
“要是為這件事作證,就等於是亮出我手上所有的牌了。”
“那不是很好嗎?只是由警方來代替您辦案而已。”
“沒有人能代替我。”康正拿竹籤沾了醬汁,在盤子上寫了園子兩個字。
“我為甚麼會盯上弓場佳世子——這是一個極其重要的問題,可以說是我最有力的王牌,所以我不能無條件地向您攤牌。”
“我聽說照片和一般的不同,是從錄像帶印出來的。”
“誘導詰問是拐不到我的。”加賀得意地笑了笑,在康正的玻璃杯里倒啤酒。啤酒瓶空了,他又叫了一瓶。
“你和弓場佳世子談過了嗎?”康正決定換一個角度進攻。
“沒有。”
“沒談過就先監視嗎?簡直就像早就知道她有男人似的。”
“雖然我事先並不知情,但我想應該還有另一個人牽涉在內。”
“為甚麼?”
“因為弓場不是兇手,至少她不是單獨犯案。”
加賀篤定的語氣讓康正上身略為後退。
“是因為弓場不會喝酒嗎?”
“那也是原因之一。”
“原因之一?怎麼說?”
“她雖然長得漂亮,身材又好,但有個唯一的缺點。說缺點好像有點可憐。”
“太矮?”
“對。”
“你是指OK繃,是吧。”
康正一說完,加賀拿著玻璃杯的手便直接伸出食指指向他。“厲害,您果然已經注意到了?”
“你也是啊。”康正突然有種想拿酒杯碰杯的心情,卻因為覺得太做作而作罷。
加賀以烤雞肉串下酒,又默默喝了啤酒之後,以一副信口說來的語氣問:“結果兇手還是佃?”聽起來就像這根本不是甚麼大問題般。
“你說呢?”康正規避問題。
“看來您還沒有決定性的根據。”
“你呢?”
“我還落後和泉先生好幾圈呢。”加賀縮起脖子。“剛才您和佃談了些甚麼?”
“你以為我會告訴你嗎?你都不肯把我想知道的事告訴我了。”
一聽這話,加賀笑得抖動了肩膀,在自己的玻璃杯里倒了啤酒。至少在外人看來,與康正談話似乎讓他樂在其中。康正因此感到像在被捉弄著。
“告訴你一件好事。他有不在場證明。”
“哦?”加賀睜大了眼睛。“甚麼樣的證明?”
康正簡單地將佃主張的不在場證明說明一遍。即他九點多從公司回來,九點半到半夜一點之間,替暫時借放在家的花畫了一幅畫,一點到兩點與同棟公寓的朋友閒聊。也不忘附帶說明,那位朋友親眼看見那幅幾近完成的畫作。
“你也知道吧?住園子隔壁那位女子說,不到十二點時聽到男女的說話聲。但如果不設法破解這個不在場證明,就得不到男子就是佃的結論。”
“這真是個棘手的障礙。”加賀說。但是從他的表情看得出,他其實對描述這個不在場證明的康正,遠較不在場證明本身更感興趣。“而您已經突破了這個障礙,所以您剛才是為了向佃宣告這件事,才到佃的公寓去的吧?”
“你說呢?”
“很遺憾,佃變了甚麼戲法,此刻我破解不了,我想手法一定很高明。不過聽了您剛才的話,我注意到的反而是他沒有兩點以後的不在場證明。推定和泉小姐的死亡時刻範圍相當大,所以行兇時間也可能是兩點以後。只是剛好有隔壁鄰居作證,他拿作畫時間當作不在場證明才有用,否則就派不上甚麼用場了。”
“這一點我也注意到了。佃說他不會開車,因此主張他在深夜出門不方便……”
“搭計程車對兇手而言雖然危險,但刑警並沒有傻到因為這樣就認為兇手不會搭計程車了。”
“我也這麼想。而這一點佃應該也想得到吧,所以也許他是故意的。”
“故意的?”
“一般人沒有半夜兩點以後的不在場證明是當然的,有反而不自然。這是常識,也許他也想到了。”
原來如此——刑警說著點點頭。
又是一陣短暫的沉默。不知不覺間店裡的客人多了起來。
“和泉先生,”加賀的語氣變得有些鄭重,“您很了不起。您瞬間判斷、推理的能力,以及決心和毅力,都令我由衷敬佩。”
“你是怎麼了?突然說起這種話。”
“您將這些能力用來追求真相,對此我無話可說。但您不應該用在報仇上。”
“我不想談這些。”康正將玻璃杯放在桌上,發出了聲響。
“這很重要。您應該不是會流於感情用事而迷失自己的人。至少您不適合這麼做。”
“別說了,你又了解我多少?”
“幾乎甚麼都不了解。但有件事我倒是知道。三年前,您負責處理的車禍當中,有一件是一個當過暴走族的年輕人開車,在紅燈時高速衝進十字路口,撞上一名上班族開的車,上班族因此身亡。每個人都深信車禍的原因是年輕人闖紅燈,但您卻仔細調查目擊者的證詞和紅綠燈的間隔,查出車禍發生在雙方的燈號都顯示為紅燈的那一瞬間。換句話說,上班族也有錯,他在燈號還沒變綠之前就啟動了。這件事聽說也遭到死者家人抗議,質問難道警方是站在暴走族那一邊嗎?對於這些抗議,您說您的工作並不是決定該處罰誰,而是調查為甚麼會發生這樣的悲劇。事實上,那個十字路口的紅綠燈後來便改良了。”
“我不知道你是聽誰說的,不過那是很久以前的事了。”康正把玩著手裡的空玻璃杯。
“這件事可以看出您真正的為人。無論是車禍還是命案,本質是不變的。我不會叫您不要恨兇手,我也知道有時候這會成為一種動力,但是這樣的動力應該投注在查明真相上。”
“我叫你別說了,我不想聽這些。”
“那麼我這麼說好了。您計劃報仇這件事,我還沒有告訴任何人,因為我相信您一定會回心轉意。但如果我判斷事情將會無可挽回,那麼我會不惜一切地阻止您報仇。”
“我記住了。”
兩人對看了好幾秒。也許是因為喝了酒,加賀的眼睛有點充血。
店門開了,兩個看似上班族的人探頭進來。此時店裡已經客滿了。
“差不多該走了!”說完,笑容又回到加賀臉上。“這家店不錯吧!希望下次還有機會一起來。”
這句話背後似乎託付了這樣的懇求:請你不要明知故犯。
3
康正先去採購了一些東西,才到園子的住處。他買了十公尺的電線、兩個電插頭、兩個檯燈用的中間開關,還有一組螺絲起子和一把鉗子,以及一瓶阿摩尼亞。
康正一進屋,因為沒有任何聲音太安靜,便打開電視機。他操作著遙控器,費了點力才弄清楚哪個代碼能看到甚麼節目,因為愛知縣和東京的頻道完全不同。後來搞清楚1是NHK,便停在那一台。
康正在寢室盤腿坐下,開始作業。首先把電線剪成兩段,分成兩條五公尺的電線,然後分別將其中一頭接上插頭。接著又在距離插頭一公尺左右的地方把電線剪斷,再用中間開關將兩段連接起來。
裝這個開關時,電視新聞正報導一樁命案。案件發生在杉並區,兇手疑似與上個月在練馬發生的粉領族命案是同一人。兇手從陽台入侵,以繩索勒斃睡夢中的女子,偷走值錢的物品逃走。報導中並未提及被害人是否遭到性侵。
康正心想,這下練馬警察署又有得忙了。加賀能單獨行動的時間應該也不多了。
方才與加賀的對話在腦海中響起。
我相信您——他這句話並非只是場面話。就像他所說的,若他真的有心要阻止康正報仇,這個時候應該就會採取對策。他沒有這麼做,無非是賭康正還有理性。
但是——康正心想——他還年輕,還不夠了解人類這種生物。人類是更醜陋、更卑鄙,而且更軟弱的。
康正決定把加賀懇切的話語從腦中驅逐,甚麼都不想,專心作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