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35頁
至於原先租住的宋玉姐的房子順娘還是繼續租著,她把那裡的正房改成了一個接待生意夥伴的辦公地點,樓上放的是帳本和平日買賣的流動資金,有時候累了,也可以在樓上歇一歇。
至於院子裡的東西廂房就給了曲大郎夫妻還有順娘後來請的管事帳房先生住。
這樣一來,外院住著的夥計們也能住得更加寬敞了些,順娘的石炭買賣做得好,聘請的僱工也比以前多了。現在送種生和石炭的牛車,出去見客的騾車都是順娘自己購置的。
搬進了新家,順娘也請了客,直接在一進院擺席,請好手藝的廚師來做的席面。
做了好幾十桌,來的人不少,除了順娘和謝二娘各自的朋友,還有喜家的姻親謝家,謝家的姻親陸家,以及梁家人,還有以前棗樹街的跟喜家來往的鄰居們。
眾人恭賀喜家喜遷大宅,從此以後就能安心在汴梁城裡安居樂業,家業越來越興旺發達,子孫上進有出息。
謝乙夫妻別提多高興了,他們兩個在吃席之前,就由謝二娘陪著把這個大宅逛了個遍,一邊逛一邊讚嘆這宅子好,還有就是他們的眼光不差,果然女婿是個能幹的。
他們還說杏花算什麼,她現在因為跟梁三郎和離,得了一千貫錢,成了楊柳鎮的首富,胡家不做雜貨買賣了,還重新蓋新房也比不了自己女兒女婿的房子。
梁三郎跟杏花和離的事情,謝二娘也是最近從齊氏嘴巴里曉得的。
齊氏跟她說,這是梁二娘最近來串門兒說的,梁二娘還說杏花要去了春生。
然而對於梁三郎跟杏花和離,給了她一千貫的事情,梁二娘卻沒有對齊氏說。大概梁二娘認為那一千貫錢是楊德儀拿出來的,這錢來路不正,說出來都是個恥辱,故而她開不了口。
梁三郎和離之後,梁二娘就堅持跟弟弟分家,找了安平街那一片的耄老來做見證,把家分了。
沒過幾日,梁三郎就搬走了,他告訴梁二娘,用手裡的錢買了個小宅子,離安平街不遠,以後梁二娘若想他了,可以去看他。柯氏因為不放心兒子,就跟著他一起去了他買下的小宅子照顧他衣食起居。於是安平街的鋪子裡就只剩下了梁二娘和女兒秀兒,以及她請的那個幫著幹活的婦人申氏。
一開始,梁二娘還有些不習慣,身邊一下子少了兩個人,桌上少了兩雙碗筷,屋子裡也少了熟悉的說話聲。到了晚上睡覺時,更覺得屋子裡寂靜得令人不適。頭幾日,她莫名地懷念搬走的弟弟和老娘,也想帶著女兒過去看一看他們,畢竟他們住的地方離安平街也不遠。可是鋪子裡頭的買賣離不得人,她抽不出空去,時間一長,她也就習慣了身邊沒有弟弟和老娘的日子。
好在她雇的那個三十出頭的死了丈夫又死了兒子的婦人申氏是個愛說話的人,有她陪著一起幹活一起說話,梁二娘覺得日子也不是那麼難捱。
因為她做豆腐的手藝實在是好,做買賣童叟無欺,豆腐店打開,沒半個月,生意就跟以前在棗樹街的豆腐店一樣好了,每天開門,門口已經排起了老長的隊。凡是在她這裡買了豆腐回去吃的多半都成了回頭客,一想起買豆腐,必定到她這裡來買的。現如今她的目標已經不是賺好多錢,開連鎖店,將來要讓齊氏來跟她一起過日子了。
喜家現在是越來越有錢,齊氏的生活條件也是越來越好。
這讓梁二娘明白了僅僅憑自己做的這個豆腐買賣,無論怎樣努力也做不到像喜順那樣買下兩千貫的大宅供齊氏居住,讓她過上呼奴使婢的日子。
即便齊氏會說,只要跟她一起,不會計較什麼樣的生活條件,可梁二娘自己會覺得委屈她了。
更何況齊氏從來沒有說過,她呢,也看得出來,齊氏更加上心的是她的一雙兒女,並且不止一次說過,無論如何,她不會離開喜家的。
現在她想明白了,如果齊氏留在喜家能過得最舒心,她又何必要強求齊氏離開喜家,跟她在一起呢。
如果自己也可以不用擔負那麼沉重的目標,把目前的每天過好,做好買賣,照顧好女兒,踏踏實實的過好每一天,她自己也是舒心的。
兩下里都舒心,這才是最好的一種生活狀態。
想明白這一點兒之後,她一下子就不再焦灼,並且鬆快起來,精神也振作起來了,每天都過得極有興頭。
當然,她也並沒有不跟齊氏往來,每過十天半個月,依舊抽出空去,讓申氏守著鋪子,自己帶著女兒去看望齊氏,兩人坐在一起吃吃茶說閒話。
喜家遷居梧桐巷的大宅,她也提著賀禮上門去道賀吃席,並且跟齊氏坐在一起說笑。
謝二娘從爹娘嘴巴里知道了杏花跟梁三郎和離得到了一千貫錢,也是蠻吃驚的。
晚上跟順娘在床上躺著時說起這個,順娘就說這錢是那個楊德儀給的,因為單憑梁家是拿不出來的。而且順娘還說,杏花倒是個明白人,又得了錢,又得了兒子,比繼續跟著梁三郎糾纏好得多。
謝二娘卻道:“比起錢,我還是稀罕人,若是給我一萬貫,我也不放了你去跟別的女子一起。”
順娘笑話她盡胡說,自己又不是梁三郎,當初她在最窮的時候認識了宋玉姐,也沒有上趕著貼上去。
提到了宋玉姐,謝二娘忽然問順娘有沒有看到,今日吃席的時候,宋玉姐身邊坐著的人。
“看到了,不是曹娘子和馮小娘子麼?”
“你有沒覺著她們三人有些奇怪?”
“……哦,此話從何說起,我要招呼男客們,也沒細看……”
“我也說不清,只是覺著有點兒微妙,仿佛曹娘子和馮小娘子兩人看彼此有點兒不太順眼。”
“相看兩厭?這個……你是說她們兩人吵架了還是,還是她們為了宋娘子。”
“我覺著是她們為了宋娘子,不過呢,我覺著宋娘子看馮小娘子的時候多些。”
順娘後知後覺地猛然想到了,是不是曹綺紅和馮珍喜歡上了宋玉姐,而宋玉姐呢也沒在她們兩個人裡頭挑出誰來,所以,曹綺紅和馮珍就把對方當成了情敵了。
“順娘,你覺著宋娘子跟她們兩個,哪個合適在一起?”
“哦,讓我想一想,我覺著這要看宋娘子更喜歡誰了,總還是要一個兩情相悅好一些。”
“說起來,還是我運氣最好啊,你是我的官人,我是你的娘子,咱們可以這麼光明正大地在一起。可宋娘子和曹娘子,還有馮小娘子,若是她們也喜歡女子的話,是不能光明正大一起的。”
“誰說不是呢?哎,行了,咱們別管別人了,睡吧,春宵一刻值千金啊。”
“嗯。”
每晚的室內運動,是謝二娘最喜歡的,順娘不提,她還要纏著順娘呢,尤其搬進了屬於她們的新家之後,謝二娘的情緒尤其高。
兩人就纏綿繾綣起來。
……
如同良宵苦短一樣,好日子過起來也是異常快的。
自從搬進梧桐巷的新宅之後,很快就過去了一年,進入了嘉佑五年。
重九佳節,順娘陪著家人一起在後花園賞jú,喝茱萸酒。
這一年,順娘的買賣做得很順利,兩個石炭鋪子賣出去的石炭都翻了倍,這讓她去年計劃的賺夠三千貫錢去買個莊園的計劃提上了日程。她打算陪著娘子和老娘等人過完了重九就去踏看汴梁城郊一些要賣出來的莊園,若是有看得上的就買下來。
一家人在秋陽照耀下的後花園裡面談笑,賞jú吃酒時,卻有外面守著二門的僕婦廖氏臉色煞白地跑了進來稟告說,外頭來了衙差,要找順娘說話。
此話一出,讓言笑晏晏的喜家人都止住了笑,一起看向廖氏。
順娘先就問廖氏,外頭的衙差可說了為什麼了來找自己嗎?
廖氏搖頭說不知道,只不過那些人還算知禮,並沒有闖進來,只是叫順娘出去說話而已。
順娘猜不透為何有衙差來找自己,她安撫了謝二娘等人幾句,便往外走了,謝二娘等人自然是異常擔心,也停止了飲酒賞花,並派了廖氏跟著出去到一進院的正廳外邊候著,打聽消息。
廖氏跟在順娘身後到了一進院的正廳外頭就停住了腳步,她看見了七八個衙差隨著順娘一起進入了正廳中坐下。
小廝平安端了茶進去,給那些衙差們人手一碗倒上,接著就退了出來。
正廳裡面,順娘聽見那領頭的衙差介紹自己是開封府衙的人,上司派他來請順娘去衙門裡一趟。
順娘就問是為了何事,那衙差說是有人告發順娘跟匪徒勾結攔路劫財,後又拉匪徒入伙做石炭買賣。
一聽這事,順娘便明白是何人出事了,應該是當初在鶴山下打劫她跟黑娃的雷家兄弟出事了,必定是當初被他們劫掠過的人發現了他們,然後去衙門裡面告發他們了。當初僱傭雷家兄弟時,她就考慮過這一點兒也做了萬全的準備,所以這會兒聽了對面坐著的衙差說起這事,便讓他們等一等,自己去拿些東西就跟他們去衙門裡面。畢竟她也曉得,就算她跟眼前這些人辯白什麼,人家也是奉命辦事,肯定要帶她去衙門裡走一趟的。
領頭的衙差就讓順娘去拿,拿了來,這就跟他們去開封府衙一趟。
順娘就再次進入二進院,直接去正房裡面開了箱子,拿了當初雷家兄弟的保證書和用工合同出來,她想拿著這兩樣東西去了開封府衙,開封府尹看了總不會把自己牽連進去了吧。
謝二娘和劉氏等人聽說那些衙差要請順娘去開封府衙一趟,罪名還是跟匪徒勾結,都有點兒害怕。
順娘安慰她們說這一趟去了應該不會有事的,讓她們放心,然而她還是做出了安排,若是自己真被牽連在裡頭,還是請謝二娘去找馮珍搭手幫忙一下,畢竟馮珍是官府中人,有她出面,開封府衙的府尹也得忌諱一二,不敢不秉公辦理的。謝二娘答應了,讓順娘帶著石頭和平安一起去,遇到什麼事情也有人可以照顧她,還有人回來報信,她另外去開了箱子,拿了幾十貫錢出來,叫順娘帶上,萬一有事,也可以給那些衙差,讓他們不為難她。
接了娘子遞過來的包袱,順娘把當初雷家兄弟寫的保證書和用工合同帶上便走了出去。
到了一進院,她把身上的包袱遞給石頭背著,領頭的衙差讓手下人拿鏈子鎖了她,牽著去開封府衙。
領頭的衙差說這也是按照規矩來的,請順娘別介意。
順娘讓他們按照規矩來就是。
這些人在來帶順娘去開封府衙之前就知道喜家跟汴梁城裡的一些官宦人家有關係,所以對她還算比較客氣,沒有凶神惡煞的來鎖她。
至於院子裡的東西廂房就給了曲大郎夫妻還有順娘後來請的管事帳房先生住。
這樣一來,外院住著的夥計們也能住得更加寬敞了些,順娘的石炭買賣做得好,聘請的僱工也比以前多了。現在送種生和石炭的牛車,出去見客的騾車都是順娘自己購置的。
搬進了新家,順娘也請了客,直接在一進院擺席,請好手藝的廚師來做的席面。
做了好幾十桌,來的人不少,除了順娘和謝二娘各自的朋友,還有喜家的姻親謝家,謝家的姻親陸家,以及梁家人,還有以前棗樹街的跟喜家來往的鄰居們。
眾人恭賀喜家喜遷大宅,從此以後就能安心在汴梁城裡安居樂業,家業越來越興旺發達,子孫上進有出息。
謝乙夫妻別提多高興了,他們兩個在吃席之前,就由謝二娘陪著把這個大宅逛了個遍,一邊逛一邊讚嘆這宅子好,還有就是他們的眼光不差,果然女婿是個能幹的。
他們還說杏花算什麼,她現在因為跟梁三郎和離,得了一千貫錢,成了楊柳鎮的首富,胡家不做雜貨買賣了,還重新蓋新房也比不了自己女兒女婿的房子。
梁三郎跟杏花和離的事情,謝二娘也是最近從齊氏嘴巴里曉得的。
齊氏跟她說,這是梁二娘最近來串門兒說的,梁二娘還說杏花要去了春生。
然而對於梁三郎跟杏花和離,給了她一千貫的事情,梁二娘卻沒有對齊氏說。大概梁二娘認為那一千貫錢是楊德儀拿出來的,這錢來路不正,說出來都是個恥辱,故而她開不了口。
梁三郎和離之後,梁二娘就堅持跟弟弟分家,找了安平街那一片的耄老來做見證,把家分了。
沒過幾日,梁三郎就搬走了,他告訴梁二娘,用手裡的錢買了個小宅子,離安平街不遠,以後梁二娘若想他了,可以去看他。柯氏因為不放心兒子,就跟著他一起去了他買下的小宅子照顧他衣食起居。於是安平街的鋪子裡就只剩下了梁二娘和女兒秀兒,以及她請的那個幫著幹活的婦人申氏。
一開始,梁二娘還有些不習慣,身邊一下子少了兩個人,桌上少了兩雙碗筷,屋子裡也少了熟悉的說話聲。到了晚上睡覺時,更覺得屋子裡寂靜得令人不適。頭幾日,她莫名地懷念搬走的弟弟和老娘,也想帶著女兒過去看一看他們,畢竟他們住的地方離安平街也不遠。可是鋪子裡頭的買賣離不得人,她抽不出空去,時間一長,她也就習慣了身邊沒有弟弟和老娘的日子。
好在她雇的那個三十出頭的死了丈夫又死了兒子的婦人申氏是個愛說話的人,有她陪著一起幹活一起說話,梁二娘覺得日子也不是那麼難捱。
因為她做豆腐的手藝實在是好,做買賣童叟無欺,豆腐店打開,沒半個月,生意就跟以前在棗樹街的豆腐店一樣好了,每天開門,門口已經排起了老長的隊。凡是在她這裡買了豆腐回去吃的多半都成了回頭客,一想起買豆腐,必定到她這裡來買的。現如今她的目標已經不是賺好多錢,開連鎖店,將來要讓齊氏來跟她一起過日子了。
喜家現在是越來越有錢,齊氏的生活條件也是越來越好。
這讓梁二娘明白了僅僅憑自己做的這個豆腐買賣,無論怎樣努力也做不到像喜順那樣買下兩千貫的大宅供齊氏居住,讓她過上呼奴使婢的日子。
即便齊氏會說,只要跟她一起,不會計較什麼樣的生活條件,可梁二娘自己會覺得委屈她了。
更何況齊氏從來沒有說過,她呢,也看得出來,齊氏更加上心的是她的一雙兒女,並且不止一次說過,無論如何,她不會離開喜家的。
現在她想明白了,如果齊氏留在喜家能過得最舒心,她又何必要強求齊氏離開喜家,跟她在一起呢。
如果自己也可以不用擔負那麼沉重的目標,把目前的每天過好,做好買賣,照顧好女兒,踏踏實實的過好每一天,她自己也是舒心的。
兩下里都舒心,這才是最好的一種生活狀態。
想明白這一點兒之後,她一下子就不再焦灼,並且鬆快起來,精神也振作起來了,每天都過得極有興頭。
當然,她也並沒有不跟齊氏往來,每過十天半個月,依舊抽出空去,讓申氏守著鋪子,自己帶著女兒去看望齊氏,兩人坐在一起吃吃茶說閒話。
喜家遷居梧桐巷的大宅,她也提著賀禮上門去道賀吃席,並且跟齊氏坐在一起說笑。
謝二娘從爹娘嘴巴里知道了杏花跟梁三郎和離得到了一千貫錢,也是蠻吃驚的。
晚上跟順娘在床上躺著時說起這個,順娘就說這錢是那個楊德儀給的,因為單憑梁家是拿不出來的。而且順娘還說,杏花倒是個明白人,又得了錢,又得了兒子,比繼續跟著梁三郎糾纏好得多。
謝二娘卻道:“比起錢,我還是稀罕人,若是給我一萬貫,我也不放了你去跟別的女子一起。”
順娘笑話她盡胡說,自己又不是梁三郎,當初她在最窮的時候認識了宋玉姐,也沒有上趕著貼上去。
提到了宋玉姐,謝二娘忽然問順娘有沒有看到,今日吃席的時候,宋玉姐身邊坐著的人。
“看到了,不是曹娘子和馮小娘子麼?”
“你有沒覺著她們三人有些奇怪?”
“……哦,此話從何說起,我要招呼男客們,也沒細看……”
“我也說不清,只是覺著有點兒微妙,仿佛曹娘子和馮小娘子兩人看彼此有點兒不太順眼。”
“相看兩厭?這個……你是說她們兩人吵架了還是,還是她們為了宋娘子。”
“我覺著是她們為了宋娘子,不過呢,我覺著宋娘子看馮小娘子的時候多些。”
順娘後知後覺地猛然想到了,是不是曹綺紅和馮珍喜歡上了宋玉姐,而宋玉姐呢也沒在她們兩個人裡頭挑出誰來,所以,曹綺紅和馮珍就把對方當成了情敵了。
“順娘,你覺著宋娘子跟她們兩個,哪個合適在一起?”
“哦,讓我想一想,我覺著這要看宋娘子更喜歡誰了,總還是要一個兩情相悅好一些。”
“說起來,還是我運氣最好啊,你是我的官人,我是你的娘子,咱們可以這麼光明正大地在一起。可宋娘子和曹娘子,還有馮小娘子,若是她們也喜歡女子的話,是不能光明正大一起的。”
“誰說不是呢?哎,行了,咱們別管別人了,睡吧,春宵一刻值千金啊。”
“嗯。”
每晚的室內運動,是謝二娘最喜歡的,順娘不提,她還要纏著順娘呢,尤其搬進了屬於她們的新家之後,謝二娘的情緒尤其高。
兩人就纏綿繾綣起來。
……
如同良宵苦短一樣,好日子過起來也是異常快的。
自從搬進梧桐巷的新宅之後,很快就過去了一年,進入了嘉佑五年。
重九佳節,順娘陪著家人一起在後花園賞jú,喝茱萸酒。
這一年,順娘的買賣做得很順利,兩個石炭鋪子賣出去的石炭都翻了倍,這讓她去年計劃的賺夠三千貫錢去買個莊園的計劃提上了日程。她打算陪著娘子和老娘等人過完了重九就去踏看汴梁城郊一些要賣出來的莊園,若是有看得上的就買下來。
一家人在秋陽照耀下的後花園裡面談笑,賞jú吃酒時,卻有外面守著二門的僕婦廖氏臉色煞白地跑了進來稟告說,外頭來了衙差,要找順娘說話。
此話一出,讓言笑晏晏的喜家人都止住了笑,一起看向廖氏。
順娘先就問廖氏,外頭的衙差可說了為什麼了來找自己嗎?
廖氏搖頭說不知道,只不過那些人還算知禮,並沒有闖進來,只是叫順娘出去說話而已。
順娘猜不透為何有衙差來找自己,她安撫了謝二娘等人幾句,便往外走了,謝二娘等人自然是異常擔心,也停止了飲酒賞花,並派了廖氏跟著出去到一進院的正廳外邊候著,打聽消息。
廖氏跟在順娘身後到了一進院的正廳外頭就停住了腳步,她看見了七八個衙差隨著順娘一起進入了正廳中坐下。
小廝平安端了茶進去,給那些衙差們人手一碗倒上,接著就退了出來。
正廳裡面,順娘聽見那領頭的衙差介紹自己是開封府衙的人,上司派他來請順娘去衙門裡一趟。
順娘就問是為了何事,那衙差說是有人告發順娘跟匪徒勾結攔路劫財,後又拉匪徒入伙做石炭買賣。
一聽這事,順娘便明白是何人出事了,應該是當初在鶴山下打劫她跟黑娃的雷家兄弟出事了,必定是當初被他們劫掠過的人發現了他們,然後去衙門裡面告發他們了。當初僱傭雷家兄弟時,她就考慮過這一點兒也做了萬全的準備,所以這會兒聽了對面坐著的衙差說起這事,便讓他們等一等,自己去拿些東西就跟他們去衙門裡面。畢竟她也曉得,就算她跟眼前這些人辯白什麼,人家也是奉命辦事,肯定要帶她去衙門裡走一趟的。
領頭的衙差就讓順娘去拿,拿了來,這就跟他們去開封府衙一趟。
順娘就再次進入二進院,直接去正房裡面開了箱子,拿了當初雷家兄弟的保證書和用工合同出來,她想拿著這兩樣東西去了開封府衙,開封府尹看了總不會把自己牽連進去了吧。
謝二娘和劉氏等人聽說那些衙差要請順娘去開封府衙一趟,罪名還是跟匪徒勾結,都有點兒害怕。
順娘安慰她們說這一趟去了應該不會有事的,讓她們放心,然而她還是做出了安排,若是自己真被牽連在裡頭,還是請謝二娘去找馮珍搭手幫忙一下,畢竟馮珍是官府中人,有她出面,開封府衙的府尹也得忌諱一二,不敢不秉公辦理的。謝二娘答應了,讓順娘帶著石頭和平安一起去,遇到什麼事情也有人可以照顧她,還有人回來報信,她另外去開了箱子,拿了幾十貫錢出來,叫順娘帶上,萬一有事,也可以給那些衙差,讓他們不為難她。
接了娘子遞過來的包袱,順娘把當初雷家兄弟寫的保證書和用工合同帶上便走了出去。
到了一進院,她把身上的包袱遞給石頭背著,領頭的衙差讓手下人拿鏈子鎖了她,牽著去開封府衙。
領頭的衙差說這也是按照規矩來的,請順娘別介意。
順娘讓他們按照規矩來就是。
這些人在來帶順娘去開封府衙之前就知道喜家跟汴梁城裡的一些官宦人家有關係,所以對她還算比較客氣,沒有凶神惡煞的來鎖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