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34頁
南城安平街離棗樹街隔著半個城,楊德儀估摸著梁家搬那麼遠也是因為不想讓周圍的鄰居們曉得梁三郎被狄家人打傷的事情。她現在知道了為何梁三郎這半個多月都沒來找自己,想必是被狄家人打得不輕,另外狄家人肯定威脅他不許再來找自己了,而梁三郎害怕再被打,果然就不來了。
狄家人做的事情竟然是瞞著她的,她都不知道。
然而她能想到為何狄家人瞞著她,不過是忌諱她爹的權勢罷了。最近這半個多月,她在狄家也沒見任何一個人來討伐自己,狄家對梁三郎出手,不過是欺負他是個平頭百姓,打了就打了。
狄贊呢,也活不長了,要是鬧起來,狄贊恐怕得更早歸西。
狄家曉得這一點兒,故而狄家依舊是風平浪靜。
只是苦了梁三郎了,他受了委屈,楊德儀覺得自己要好好補償他一下。
她又想到,梁三郎不來了不行啊,肚子裡面的孩子需要他那個爹,因為肚子裡面的這個孩子,楊德儀也莫名對梁三郎生出了別樣的類似於親情的情感。
接著她吩咐那小廝再跑一趟安平街,去找到新搬去的梁家,然後給梁三郎捎個信兒。她在信里告訴梁三郎,讓他安心在家裡養傷,過幾日她會派人給他送些錢去。她讓他等著,狄贊應該要不了就會病死了。至於胡杏花那裡,要是梁三郎需要幫忙的話,她會派人手給梁三郎,讓梁三郎順利地跟胡杏花和離。
小廝拿了楊德儀的信,就去了安平街,找到了才搬到此處的梁家,並且把楊德儀的信給了梁三郎。
梁三郎看了信,不由得彎起了唇角。
他就知道,事情最後會這樣,因為楊德儀的肚子不等人,她不能放任此事不管。那個高傲的女人,說到底也只是個女人,女人為了孩子會變成另外一種樣子。
他相信,胡杏花的軟肋也是孩子,就是春生。
既然楊德儀願意派人手給他用,當然他是要不客氣地用了,他覺得對胡杏花的報復這才開始呢。
過了三四日,楊德儀果然派人給他送了錢來,整整一千五百貫,比他要的多一倍不止。
梁三郎高興之餘,又給楊德儀回了信,讓她派幾個身手靈活的人給自己,三日後他要用。
三日後,果然來了三個有身手的男子,這三個男子來見了梁三郎,四人就一起出門了。
梁三郎告訴家裡人,他要出去一段兒日子才回來。
自從搬家之後,梁二娘再次把豆腐鋪子打開,請了個婦人回來幫忙做豆腐,她也不要梁三郎幹活了,當然也不管他。梁三郎給她錢,她也不要,梁三郎只得把錢給老娘,讓他拿去補貼家用。
梁二娘見梁三郎又要出去,便對他說,要是他再惹禍,就搬出去,不要再跟自己一起,又或者乾脆把家分了,兩姐弟不要再住一起了。
梁三郎看了梁二娘好一會兒,道:“等我這一趟回來,就跟姐分家罷,我曉得你是怕了,我說的那些你也聽不進去……”
梁二娘也看了梁三郎好一會兒說:“那就這麼定了。等你回來,咱們就分家。”
柯氏聽他們兩姐弟這麼說,不由得著急,說梁二娘腦子是不是有病,說她一個婦道人家,要真跟兒子分家了,家裡沒個男子,以後是要被人欺負的,再說了她養的秀兒是個女兒,又不是兒子,這家誰來撐。
梁二娘道:“這麼多年都過來了,我不怕,在這官家腳下,汴梁城裡,我不信誰能無法無天。”
梁三郎:“姐,我們雖分了家,可我不會不看顧你,你放心,只要有我在,沒人敢欺負你的。”
柯氏搖頭,然後說自己堅決不同意分家,她讓女兒別那麼固執,她說兒子註定了跟她們母女牽扯不清,即便分了家,也不能分開彼此之間的關係。一家人總是要有福同享有難同當的。就算是到天涯海角去,也是打斷骨頭連著筋的一家人。
梁二娘聽了無語辯駁,她只覺得無比頭痛,真想帶著女兒離開這汴梁城去一個小地方過些安穩的日子。
然而這汴梁城裡卻還有那麼一個她牽掛的人,讓她不捨得離開。
她想起在告訴齊氏,梁家將要搬到南城的安平街時,齊氏黯然的神情,她還想起自己那一晚在被窩裡傷心痛哭。因為搬走之後,梁家雖然也在汴梁城,可卻離喜家那麼遠,要去見齊氏,光是在路上也要耽擱一個時辰呢。要見齊氏一次,再也不比以前在棗樹街住著那麼方便了。再加上自己忙買賣,能抽出空的時候很少,這下子一個月也見不著兩三次了。同在一個汴梁城,那相思的煎熬絲毫都不比從前在楊柳鎮少。
梁二娘現在有些後悔了,不該搬進汴梁城裡來。要是沒有搬進汴梁城,弟弟就不會認識那個楊德儀,就不會跟杏花鬧得像仇人一樣。弟弟也不會變得她越來越不認識,眼睜睜看著他踏上了一條看似美好,實則荊棘叢生的路,也許,這還是一條不歸路。
她開始疑惑了,為了虛妄的愛情,為了一個從來沒有給自己承諾的女人,做這一切值得嗎?
曾經,她對齊氏說過,她會等齊氏二十年,等到齊氏的一雙兒女長大,各自嫁娶,然後兩個人在一起。
進了汴梁城,經歷了許多事情,尤其是弟弟跟杏花的情變,弟弟挨打鋪子被砸,她跑斷了腿,才找到了一個鋪子搬了家後。她發現自己的決心動搖了,遙望前路,二十年,她發現前路滿是厚重的煙雲,她看不到路的盡頭,只覺得疲倦。
至少現在她是疲倦的,親情讓她疲倦,愛情也讓她疲倦。
跟姐姐的疲倦不同,梁三郎則是充滿幹勁的,他的情緒前所未有的高漲。
帶著兩個楊德儀派給他的幫手,他帶著三人去了楊柳鎮,他讓兩人去胡家買東西,讓胡家兩夫妻送貨。胡家店裡沒人了,他又派另外一個人去買雜貨,讓守著店鋪的杏花送貨。
杏花一出門兒,他就進去壓了一封信在櫃檯上的算盤下頭,接著抱了春生離開,上了不遠處停著的一輛騾車,然後讓車夫將騾車趕回汴梁城。
胡家夫妻和杏花送了貨回來,發現春生不見了,嚇得不得了,杏花當時就給嚇哭了。
直到後面他們發現櫃檯上算盤底下壓著那封信才知道梁三郎來過了,還帶走了春生。
梁三郎在信里告訴杏花,她要是想要春生,就跟自己和離,不然這輩子她都見不到春生了,他會把春生送給沒孩子的人家養。還有,這是先禮後兵,不要逼他做出更狠的事情,那就是讓楊家跟楊柳鎮的里正打招呼,胡家在楊柳鎮呆不下去。若是好好配合,答應自己和離,春生他會還給杏花,讓杏花養,以前答應給她的一千貫也會一文不少。他給杏花三日考慮,三日後他會派人來問此事考慮的結果。
胡家夫妻和杏花看了信,不由得大罵梁三郎不是人,使出這種卑劣手段逼迫杏花和離。
不過,他們大罵了一陣兒,最後坐下來商量,一家人商量出來的結果卻是答應梁三郎和離。
和離了,杏花可以得到一千貫錢,胡家就是楊柳鎮的首富了,還有春生也歸杏花,杏花老了有子傍身,又有錢,會比不少女人過得好。成了楊柳鎮首富的杏花,還可以招贅郎君為夫,有錢了,比梁三郎更俊的郎君也能找著,梁三郎算什麼。
可若是不答應和離,楊柳鎮那個郭里正受了楊家的指使,是一定幹得出來讓胡家沒法在楊柳鎮安身立命的事情的。這可是個實際的威脅啊,胡家兩口子都挺怕的。
第147章
梁家人搬走了, 這讓齊氏沮喪,好幾天都提不起勁兒來,讓劉氏也感嘆,以後跟好姐妹見面聊天也不容易了。
謝二娘和順娘倒是齊齊鬆了一口氣,兩人私下裡悄悄議論此事, 覺得梁家搬走, 梁三郎也跟杏花鬧和離, 不管他們最後離不離得了, 喜家會因為此事可以早一點兒搬家了。
順娘就找了人去把新宅子灑掃一番,又陸續買了些小樣的物件,以及帳幔等物裝飾起來。
原本打算十二月份才搬進去的,現在卻是可以提前兩個月搬進新宅子了。
進入十月, 順娘對家裡人宣布了搬家的消息, 包括劉氏和齊氏都歡喜起來, 大家開始收拾各自屋子裡的東西。
這一次搬家眾人的心情又跟以前不一樣,畢竟這一次喜家人是要搬進一個宜居的豪宅裡面去。
劉氏翻著黃曆,挑了個宜於搬家的黃道吉日, 十月初六日,喜家人高高興興地搬去了梧桐巷的宅子。
這一處宅院因為是三進宅,比順娘原先租住的宋玉姐的宅子更大, 所以第一進院,順娘安排成了外院,將來用於待客,還有家裡的兩個男孩子所住的院子也在這一進。有了這樣大的私宅, 肯定是需要僱傭門房和打掃的小廝的,所以順娘把石頭父子調來做門房了,平時給開個門掃個地什麼的,另外又雇了個小廝取名叫平安,讓他在外院幫著石頭父子看門兒掃地,來了客去二門上傳個話。外院還有車馬房,因為喜家是普通百姓,不夠格用馬車,所以那裡面停放著一輛騾車,平常由石頭照管,不管是順娘還是喜家人要出門兒,就由石頭趕車。只不過石頭跟著順娘的時候多些,謝二娘等人要出去需要提前跟順娘打招呼,石頭才能趕車送她們。
順娘沒有多買一輛騾車,多配一個車夫還是因為她覺得生意人應該精打細算,開源節流。現在她的收入水平要多買個騾車,多配一個車夫也不是不行,只是她認為這一筆開銷有些浪費了。
畢竟喜家的女人們平時出個門兒也就是在附近逛一逛街,買些生活用品買些菜什麼的。
騾車沒有多買一輛,但僕婦順娘卻是請了一個,主要由她跟平安去買菜。
原先想著搬進來,嫂子和娘子能像以前那樣繼續買菜,結果才幾天,順娘就發現這樣不行。因為這一條巷子住著的鄰居們沒有自己家的主家娘子挎著個籃子去買菜的。
僕婦廖氏和平安一起去買了菜回來,就幫著齊氏和謝二娘打下手做飯,吃完飯後洗洗碗,空閒的時候就在謝二娘跟前伺候著,聽她吩咐做些灑掃的事情。畢竟房子大了,光靠謝二娘和齊氏兩個婦人打掃不過來的。多出來了第三進房後面的一個小花園,兩人隔三差五地還要去後花園拾掇一番。
至於第二進院,是由順娘和謝二娘住著的,還有兩個孩子,以及辱娘楚氏。
第三進院子住著的是老娘劉氏以及服侍她的杏兒,嫂子齊氏還有慧兒。因為可成已經入學,所以順娘跟謝二娘給他安排了個一進院的院子,他從華氏族學回來就住在一進院了。這讓齊氏有些捨不得,可是她也明白順娘的安排是有道理的,兒子回來,她只能去他的院子裡瞧他了。
狄家人做的事情竟然是瞞著她的,她都不知道。
然而她能想到為何狄家人瞞著她,不過是忌諱她爹的權勢罷了。最近這半個多月,她在狄家也沒見任何一個人來討伐自己,狄家對梁三郎出手,不過是欺負他是個平頭百姓,打了就打了。
狄贊呢,也活不長了,要是鬧起來,狄贊恐怕得更早歸西。
狄家曉得這一點兒,故而狄家依舊是風平浪靜。
只是苦了梁三郎了,他受了委屈,楊德儀覺得自己要好好補償他一下。
她又想到,梁三郎不來了不行啊,肚子裡面的孩子需要他那個爹,因為肚子裡面的這個孩子,楊德儀也莫名對梁三郎生出了別樣的類似於親情的情感。
接著她吩咐那小廝再跑一趟安平街,去找到新搬去的梁家,然後給梁三郎捎個信兒。她在信里告訴梁三郎,讓他安心在家裡養傷,過幾日她會派人給他送些錢去。她讓他等著,狄贊應該要不了就會病死了。至於胡杏花那裡,要是梁三郎需要幫忙的話,她會派人手給梁三郎,讓梁三郎順利地跟胡杏花和離。
小廝拿了楊德儀的信,就去了安平街,找到了才搬到此處的梁家,並且把楊德儀的信給了梁三郎。
梁三郎看了信,不由得彎起了唇角。
他就知道,事情最後會這樣,因為楊德儀的肚子不等人,她不能放任此事不管。那個高傲的女人,說到底也只是個女人,女人為了孩子會變成另外一種樣子。
他相信,胡杏花的軟肋也是孩子,就是春生。
既然楊德儀願意派人手給他用,當然他是要不客氣地用了,他覺得對胡杏花的報復這才開始呢。
過了三四日,楊德儀果然派人給他送了錢來,整整一千五百貫,比他要的多一倍不止。
梁三郎高興之餘,又給楊德儀回了信,讓她派幾個身手靈活的人給自己,三日後他要用。
三日後,果然來了三個有身手的男子,這三個男子來見了梁三郎,四人就一起出門了。
梁三郎告訴家裡人,他要出去一段兒日子才回來。
自從搬家之後,梁二娘再次把豆腐鋪子打開,請了個婦人回來幫忙做豆腐,她也不要梁三郎幹活了,當然也不管他。梁三郎給她錢,她也不要,梁三郎只得把錢給老娘,讓他拿去補貼家用。
梁二娘見梁三郎又要出去,便對他說,要是他再惹禍,就搬出去,不要再跟自己一起,又或者乾脆把家分了,兩姐弟不要再住一起了。
梁三郎看了梁二娘好一會兒,道:“等我這一趟回來,就跟姐分家罷,我曉得你是怕了,我說的那些你也聽不進去……”
梁二娘也看了梁三郎好一會兒說:“那就這麼定了。等你回來,咱們就分家。”
柯氏聽他們兩姐弟這麼說,不由得著急,說梁二娘腦子是不是有病,說她一個婦道人家,要真跟兒子分家了,家裡沒個男子,以後是要被人欺負的,再說了她養的秀兒是個女兒,又不是兒子,這家誰來撐。
梁二娘道:“這麼多年都過來了,我不怕,在這官家腳下,汴梁城裡,我不信誰能無法無天。”
梁三郎:“姐,我們雖分了家,可我不會不看顧你,你放心,只要有我在,沒人敢欺負你的。”
柯氏搖頭,然後說自己堅決不同意分家,她讓女兒別那麼固執,她說兒子註定了跟她們母女牽扯不清,即便分了家,也不能分開彼此之間的關係。一家人總是要有福同享有難同當的。就算是到天涯海角去,也是打斷骨頭連著筋的一家人。
梁二娘聽了無語辯駁,她只覺得無比頭痛,真想帶著女兒離開這汴梁城去一個小地方過些安穩的日子。
然而這汴梁城裡卻還有那麼一個她牽掛的人,讓她不捨得離開。
她想起在告訴齊氏,梁家將要搬到南城的安平街時,齊氏黯然的神情,她還想起自己那一晚在被窩裡傷心痛哭。因為搬走之後,梁家雖然也在汴梁城,可卻離喜家那麼遠,要去見齊氏,光是在路上也要耽擱一個時辰呢。要見齊氏一次,再也不比以前在棗樹街住著那麼方便了。再加上自己忙買賣,能抽出空的時候很少,這下子一個月也見不著兩三次了。同在一個汴梁城,那相思的煎熬絲毫都不比從前在楊柳鎮少。
梁二娘現在有些後悔了,不該搬進汴梁城裡來。要是沒有搬進汴梁城,弟弟就不會認識那個楊德儀,就不會跟杏花鬧得像仇人一樣。弟弟也不會變得她越來越不認識,眼睜睜看著他踏上了一條看似美好,實則荊棘叢生的路,也許,這還是一條不歸路。
她開始疑惑了,為了虛妄的愛情,為了一個從來沒有給自己承諾的女人,做這一切值得嗎?
曾經,她對齊氏說過,她會等齊氏二十年,等到齊氏的一雙兒女長大,各自嫁娶,然後兩個人在一起。
進了汴梁城,經歷了許多事情,尤其是弟弟跟杏花的情變,弟弟挨打鋪子被砸,她跑斷了腿,才找到了一個鋪子搬了家後。她發現自己的決心動搖了,遙望前路,二十年,她發現前路滿是厚重的煙雲,她看不到路的盡頭,只覺得疲倦。
至少現在她是疲倦的,親情讓她疲倦,愛情也讓她疲倦。
跟姐姐的疲倦不同,梁三郎則是充滿幹勁的,他的情緒前所未有的高漲。
帶著兩個楊德儀派給他的幫手,他帶著三人去了楊柳鎮,他讓兩人去胡家買東西,讓胡家兩夫妻送貨。胡家店裡沒人了,他又派另外一個人去買雜貨,讓守著店鋪的杏花送貨。
杏花一出門兒,他就進去壓了一封信在櫃檯上的算盤下頭,接著抱了春生離開,上了不遠處停著的一輛騾車,然後讓車夫將騾車趕回汴梁城。
胡家夫妻和杏花送了貨回來,發現春生不見了,嚇得不得了,杏花當時就給嚇哭了。
直到後面他們發現櫃檯上算盤底下壓著那封信才知道梁三郎來過了,還帶走了春生。
梁三郎在信里告訴杏花,她要是想要春生,就跟自己和離,不然這輩子她都見不到春生了,他會把春生送給沒孩子的人家養。還有,這是先禮後兵,不要逼他做出更狠的事情,那就是讓楊家跟楊柳鎮的里正打招呼,胡家在楊柳鎮呆不下去。若是好好配合,答應自己和離,春生他會還給杏花,讓杏花養,以前答應給她的一千貫也會一文不少。他給杏花三日考慮,三日後他會派人來問此事考慮的結果。
胡家夫妻和杏花看了信,不由得大罵梁三郎不是人,使出這種卑劣手段逼迫杏花和離。
不過,他們大罵了一陣兒,最後坐下來商量,一家人商量出來的結果卻是答應梁三郎和離。
和離了,杏花可以得到一千貫錢,胡家就是楊柳鎮的首富了,還有春生也歸杏花,杏花老了有子傍身,又有錢,會比不少女人過得好。成了楊柳鎮首富的杏花,還可以招贅郎君為夫,有錢了,比梁三郎更俊的郎君也能找著,梁三郎算什麼。
可若是不答應和離,楊柳鎮那個郭里正受了楊家的指使,是一定幹得出來讓胡家沒法在楊柳鎮安身立命的事情的。這可是個實際的威脅啊,胡家兩口子都挺怕的。
第147章
梁家人搬走了, 這讓齊氏沮喪,好幾天都提不起勁兒來,讓劉氏也感嘆,以後跟好姐妹見面聊天也不容易了。
謝二娘和順娘倒是齊齊鬆了一口氣,兩人私下裡悄悄議論此事, 覺得梁家搬走, 梁三郎也跟杏花鬧和離, 不管他們最後離不離得了, 喜家會因為此事可以早一點兒搬家了。
順娘就找了人去把新宅子灑掃一番,又陸續買了些小樣的物件,以及帳幔等物裝飾起來。
原本打算十二月份才搬進去的,現在卻是可以提前兩個月搬進新宅子了。
進入十月, 順娘對家裡人宣布了搬家的消息, 包括劉氏和齊氏都歡喜起來, 大家開始收拾各自屋子裡的東西。
這一次搬家眾人的心情又跟以前不一樣,畢竟這一次喜家人是要搬進一個宜居的豪宅裡面去。
劉氏翻著黃曆,挑了個宜於搬家的黃道吉日, 十月初六日,喜家人高高興興地搬去了梧桐巷的宅子。
這一處宅院因為是三進宅,比順娘原先租住的宋玉姐的宅子更大, 所以第一進院,順娘安排成了外院,將來用於待客,還有家裡的兩個男孩子所住的院子也在這一進。有了這樣大的私宅, 肯定是需要僱傭門房和打掃的小廝的,所以順娘把石頭父子調來做門房了,平時給開個門掃個地什麼的,另外又雇了個小廝取名叫平安,讓他在外院幫著石頭父子看門兒掃地,來了客去二門上傳個話。外院還有車馬房,因為喜家是普通百姓,不夠格用馬車,所以那裡面停放著一輛騾車,平常由石頭照管,不管是順娘還是喜家人要出門兒,就由石頭趕車。只不過石頭跟著順娘的時候多些,謝二娘等人要出去需要提前跟順娘打招呼,石頭才能趕車送她們。
順娘沒有多買一輛騾車,多配一個車夫還是因為她覺得生意人應該精打細算,開源節流。現在她的收入水平要多買個騾車,多配一個車夫也不是不行,只是她認為這一筆開銷有些浪費了。
畢竟喜家的女人們平時出個門兒也就是在附近逛一逛街,買些生活用品買些菜什麼的。
騾車沒有多買一輛,但僕婦順娘卻是請了一個,主要由她跟平安去買菜。
原先想著搬進來,嫂子和娘子能像以前那樣繼續買菜,結果才幾天,順娘就發現這樣不行。因為這一條巷子住著的鄰居們沒有自己家的主家娘子挎著個籃子去買菜的。
僕婦廖氏和平安一起去買了菜回來,就幫著齊氏和謝二娘打下手做飯,吃完飯後洗洗碗,空閒的時候就在謝二娘跟前伺候著,聽她吩咐做些灑掃的事情。畢竟房子大了,光靠謝二娘和齊氏兩個婦人打掃不過來的。多出來了第三進房後面的一個小花園,兩人隔三差五地還要去後花園拾掇一番。
至於第二進院,是由順娘和謝二娘住著的,還有兩個孩子,以及辱娘楚氏。
第三進院子住著的是老娘劉氏以及服侍她的杏兒,嫂子齊氏還有慧兒。因為可成已經入學,所以順娘跟謝二娘給他安排了個一進院的院子,他從華氏族學回來就住在一進院了。這讓齊氏有些捨不得,可是她也明白順娘的安排是有道理的,兒子回來,她只能去他的院子裡瞧他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