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5頁
老有爹回了百舍,班得森不再來主日學校上課。
花主們打聽到老有爹還在村里,哩啦著都回了村,一時間土匪軍頭們都打起了抗日的旗號,趁機找花主索要給養。他們晚上砸門,花主們有錢的隔著門fèng往外塞錢,沒錢的就把花包系上房扔到街上。遇到不給錢也不給花的花主,土匪們就搭人梯進院綁票。他們把花主綁到鄰縣水泊里,摁進小船,捎信讓家人去回。回人就得傾家蕩產,帶著花柴賣花地。這年花地沒收成,這年花地易主多。
又過了兩年,有個姓范的人來找老有爹。這人二十多歲年紀,個兒不高,赤紅臉,短脖子,刷子眉。姓范的見了老有爹開宗明義地說:「我是上級派來開闢工作的,當前離城遠的村子都建立了抗日政權。百舍離城雖近,遲早也得建立。要建立就得宣傳群眾,組織群眾。我們知道你具有愛國思想,應該為宣傳群眾盡力。」老有爹知道姓范的說的「我們」是指誰,便說:「當如何盡力?」姓范的說:「我們了解你是當地名士,愛國心切,抗日政府要實行統一戰線,一致對敵,統一戰線里少不了各類愛國人士和人才。打個比方吧,你教書有經驗還會譜歌,為抗日出力的前途寬闊得很。將來政府要成立參議會,你就是政府的參議員。」老有爹說:「我縱然辦過教育,可眼下你來我往也不是辦校的時候。」老范說:「也不盡然。外村就有先辦起夜校的,咱不妨也辦個夜校。」老有爹說:「要辦也不難,本村倒有一班男女青年都荒廢著。可教材呢?經費呢?」老范說:「目前政府沒有統一教材,你自選課文達到識字的目的就行。政治課本我們解決。你講講反封建也是政治呀,尤其閨女媳婦,不打破封建思想,大模大樣地上學都很難。其他方面就得因陋就簡。」老有爹不再推託。
姓范的在老有家一住三日。老有已長大成人,哥哥明喜和他分了家:花地以壟溝為界一劈兩半。老有爹娘跟老有吃飯。老有給姓范的端飯,覺出姓范的面熟。姓范的光笑也不說。過了好久,姓范的和老有爹接觸多了,才吐露了真名,說,他不姓范,姓安,本縣代安人,和百舍相距四十里,可也沒出縣。他家以前開花坊,小時候還跟他爹到百舍趕集買過花。他的小名叫國。
事變那年國正在保定上師範,在學校入了黨。事變後回縣接上了關係,現在區里擔任青聯抗助理員。
老有爹配合國利用主日學校的舊址,辦了一所夜校。人們改不過口,都還叫主日學。這是一家閒宅院的三間北房,屋子高大空曠。原先屋裡只有幾張舊方桌,幾條長凳。班得森對著方桌上課,跟老有爹說,這格局像中國私塾。現在老有爹叫人搬走了方桌,用土坯壘成墩兒,搭上木板當課桌,課桌後面再擱上條凳,買高麗紙把窗戶糊嚴實。學生們還效仿著村里唱秧歌的戲台上的照明方式照明:他們把新秫秸的粗頭劈四瓣,編個馬蓮座,把頭彎個對頭彎插到梁fèng里。馬蓮座上放只吃飯的黑碗,添上花子油,用好花搓撿兒,點起來。主日學三間房子十來盞燈,高燈下明。
學生中閨女居多,也有半大小子,他們坐在後排很是不顯眼。閨女居多的地方,小子就不顯。
上課時,老有爹在堂上講課,閨女們從頭上摘下卡子不住撥燈。燈花掉在紙上、本兒上,她們就一驚一乍,秩序亂了,老有爹就在堂上拍桌子,說沒見過這樣的學生。
老有爹教她們識字,講什麼是封建,如何反。沒有合適的識字課本,他就用一本半文言的實用國文代替。這實用國文的第一課是:國旗。「國旗者,一國之標誌也。無論何處如見本國之國旗,必表行禮。某日學校開學,懸國旗於堂上,教員率學生向之鞠躬者三。禮畢,隨開課。」課文里還有「曾參之子泣」,「雁候鳥也」。後來國拿來油印小冊子《新民主主義論》讓老有爹講,可識字還得用實用國文。課文對於閨女們雖然深不可測,但老有爹講得明白,學生對字們也認得死。有時國來百舍也坐在後面聽得入神。遇到老有爹拍桌子鎮不住學生時,國就站到堂上講話。他說:「不遵守課堂秩序,就是對抗日政府辦夜校還沒有起碼的認識。讓你們坐在這兒不是光讓你們拿卡子撥燈來了,掉個燈花也值得大呼小叫。坐在這兒就要想到抗日,想到愛國。我問你們想脫產不想,你們都說想。想脫產就得先明白夜校對你們的意義,夜校也是個抗日搖籃。你們要是再不明白,我就給你們作個時事報告。」學生們一聽國要作報告,才安靜下來。國說:「就目前的形勢而言,形勢是殘酷的,而且越來越殘酷。別看騎馬的日本兵還沒到百舍來,光是騎自行車的新民會催促老百姓種花,還貸給洋泵、肥田粉,可日後你的花必須交給日本人低價收購。這也是侵略,也是搜刮掠奪。你們琢磨琢磨是不是這個道理,都安心聽講吧。」
國鎮住了課堂,轉到後頭坐下,聽見還有個別女生在黑影里吃吃笑著和男生打鬧。國朝黑影使勁找,看見一個身穿新洋布棉襖、小鼻子小眼、個兒不高的女生。國想,個兒不高可不往前坐。
老有爹一字一句地念《新民主主義論》,當念到「反共聲浪忽又甚囂塵上」時,課堂一下又亂了,人們忍不住互相打問什麼叫「甚囂塵上。」國從後面站起來說:「什麼叫甚囂塵上,你們這就叫甚囂塵上。知道了吧?」
學生們聽懂了,不再甚囂塵上。
每天下課前學唱歌。老有爹參照「漁翁樂」、「蘇武牧羊」的曲牌填了幾首有抗日內容的歌詞教唱,國說不如找兩首本地瞎子唱曲的牌子唱起來上口,還說縣裡剛發下來一首,就是「賣餃子」的調。他取代老有爹站起來親自教:
棉花籽,
兩頭尖,
城裡的公事往外傳。
鄉下宣傳的新民會,
呀兒喲,
強迫咱老百姓多種棉一個呀兒喲。
棉花籽,
土裡生,
…… 小臭子和喬都在夜校里。
放學時,小臭子站在院裡等喬。喬走出屋對小臭子說:「你先走吧,老范找我還有點事哩。」小臭子說:「什麼事還不能公開?」喬說:「你就先走吧,不用管了。」小臭子和人們推打著走出院門。
喬返回屋,屋裡就國和老有爹,他們夾坐在課桌中間。喬也坐下,說:「一上課就像亂了營似的,生是讓個別人給鬧的。」國說:「黑影里有個穿花洋布襖的閨女叫什麼?」喬說:「你說的準是小臭子。」國說:「她就是?光聽說這仨字就是對不上號。她沒有大名?」喬說:「上學登記時上了個大名叫賈鳳珍,就是沒人叫。」國說:「你們婦救會應該帶頭叫大名。總不能光叫小臭子,十七十八的。」喬說:「婦救會起頭也不一定能叫起來,一叫她大名她先笑個沒完。」老有爹插話說:「都是根里不行,少知無識的。」國有些疑問,說:「她的家庭情況呢?」喬說:「他爹倒是老實人,平時不言不語。」老有爹接上說:「擺雜貨攤,賣花椒、茴香、榆皮面兒。」國又問:「她娘呢?」喬和老有爹都不說話。國說:「莫非還有點問題?」喬連忙說「讓臣大哥說吧。」老有爹叫臣,在村裡有叫他臣大伯的,有叫他臣大哥的。老有爹說:「問題也不大,都是當閨女時候的事。」國懂了,不再問。喬說:「她比她娘可瘋。別看小臭子平時愛和我一塊堆兒,我也不贊成她那樣兒。現時村里對她的風言風語更多了,要不咱夜校別要她了,省得一塊肉壞滿鍋湯。我去遞說她,叫她別來了,她也能考慮通。」國想想,制止住說:「也不必。能團結的還得團結,對小臭子的風言風語也要注意,心中有數就是了。形勢也許很快就要殘酷起來,敵人要開始掃蕩,日本人要實行『三光』政策。」
談了形勢,又談了夜校和婦救會的任務。喬是新選的婦救會長。
村里對小臭子的風言風語都有根據,現時她正和一個叫秋貴的人靠著。先前秋貴家開著摸牌場,招一群娘兒們。秋貴也和娘兒們坐在炕上摸牌,一摸半宿。秋貴媳婦缺魂兒,一輩子不會認牌,就給摸牌的人燒水買包子。秋貴是小臭子的鄰居,小臭子看秋貴家半夜還常亮著燈,忍不住就蹬著梯子爬上秋貴家房頂,再從椿樹上出溜到秋貴家學起了摸牌。她兜里沒錢,就到秋貴褥邊底下拿。秋貴看見假裝沒看見。自此秋貴和小臭子就靠上了。遇到秋貴那個缺魂的媳婦不在家,小臭子就翻房過來找秋貴。倆人盡興時秋貴出言不恭地問小臭子:「臭子,整天從椿樹上往下出溜也不怕蹭破了你那褲襠。」小臭子就扭秋貴,手碰到哪兒扭哪兒。一邊扭一邊罵:「真不成款,得(dei)煞你!你給拉條新的去,還不進城給拉新布。」秋貴蹬達著腿說:「好啦彆扭啦,疼著哩。趕明兒進城給你拉幾尺嘩嘰還不行。」小臭子說:「誰沒見過嘩嘰。」秋貴說:「拉織貢呢吧。」小臭子說:「也算好的?」秋貴說:「那拉什麼樣的?」小臭子說:「拉毛布,要蔥綠的。」秋貴說:「行。」小臭子鬆開手。秋貴便趕緊說:「也得煞你。你知道穿上那物件怎麼走道兒?」小臭子又扭住秋貴說:「就你知道,就你知道。」
秋貴進城給小臭子拉來了毛布,再買塊新手絹包住,看個空兒遞給小臭子。小臭子掂著分量,心想,這不是塊褲料,比褲料長。她準備做件毛布大褂。她看見城裡的日本娘兒們都穿毛布大褂,警備隊上的太太們也穿。毛布是日本布。
這一年秋貴家不再開牌場,秋貴經常進城不回來。小臭子沒抓撓才找喬報名上了夜校。她不願意聽老有爹講「國旗」,講「曾參之子泣」,她願意聽反封建,願意聽婦女解放。老有爹說,婦女們大門不出二門不邁,看見男人就臉紅就低頭,整天圍著鍋台轉,講三從四德,這都是封建,封建就是主張把婦女先封住。小臭子興奮,她聽著講光想站起來,心想,你們都快聽聽吧,我從來都是反封建的。
小臭子跟秋貴要毛布,也受著抗日的吸引。晚上,當抗日幹部開始活動時,小臭子也儘量效法抗日幹部那樣打扮自己。有一陣子抗日幹部不論男女都披件紫花大襖,小臭子也披件紫花大襖,胳膊在襖里裹著走路,大襟拖落著地。孩子們跟著小臭子起鬨,喊:「八路過來嘍,八路過來嘍!」小臭子不理,只往前走。有一次秋貴回家,小臭子披著紫花大祆去找秋貴。秋貴說:「先脫了你那大襖,窮酸相兒。快投奔八路去吧,八路就要你這模樣的。」小臭子自知此時的穿著有誤,把大襖一扔扔到迎門椅子上,才敢上炕。
秋貴在炕上靠著被褥問小臭子:「臭子,我問你,你還去上夜校?」小臭子說:「你成年沒蹤影兒,沒個抓撓。那兒人多,怎麼也是個抓撓。」秋貴問:「那個姓范的還常來不?」小臭子說:「不常來了。」秋貴又問:「喬還跟你好唄?」小臭子說:「好。」秋貴想了想說:「他們說話不瞞著你?」小臭子說:「也不能什麼事都遞說我,人家是會長。」秋貴說:「還是吔。」
花主們打聽到老有爹還在村里,哩啦著都回了村,一時間土匪軍頭們都打起了抗日的旗號,趁機找花主索要給養。他們晚上砸門,花主們有錢的隔著門fèng往外塞錢,沒錢的就把花包系上房扔到街上。遇到不給錢也不給花的花主,土匪們就搭人梯進院綁票。他們把花主綁到鄰縣水泊里,摁進小船,捎信讓家人去回。回人就得傾家蕩產,帶著花柴賣花地。這年花地沒收成,這年花地易主多。
又過了兩年,有個姓范的人來找老有爹。這人二十多歲年紀,個兒不高,赤紅臉,短脖子,刷子眉。姓范的見了老有爹開宗明義地說:「我是上級派來開闢工作的,當前離城遠的村子都建立了抗日政權。百舍離城雖近,遲早也得建立。要建立就得宣傳群眾,組織群眾。我們知道你具有愛國思想,應該為宣傳群眾盡力。」老有爹知道姓范的說的「我們」是指誰,便說:「當如何盡力?」姓范的說:「我們了解你是當地名士,愛國心切,抗日政府要實行統一戰線,一致對敵,統一戰線里少不了各類愛國人士和人才。打個比方吧,你教書有經驗還會譜歌,為抗日出力的前途寬闊得很。將來政府要成立參議會,你就是政府的參議員。」老有爹說:「我縱然辦過教育,可眼下你來我往也不是辦校的時候。」老范說:「也不盡然。外村就有先辦起夜校的,咱不妨也辦個夜校。」老有爹說:「要辦也不難,本村倒有一班男女青年都荒廢著。可教材呢?經費呢?」老范說:「目前政府沒有統一教材,你自選課文達到識字的目的就行。政治課本我們解決。你講講反封建也是政治呀,尤其閨女媳婦,不打破封建思想,大模大樣地上學都很難。其他方面就得因陋就簡。」老有爹不再推託。
姓范的在老有家一住三日。老有已長大成人,哥哥明喜和他分了家:花地以壟溝為界一劈兩半。老有爹娘跟老有吃飯。老有給姓范的端飯,覺出姓范的面熟。姓范的光笑也不說。過了好久,姓范的和老有爹接觸多了,才吐露了真名,說,他不姓范,姓安,本縣代安人,和百舍相距四十里,可也沒出縣。他家以前開花坊,小時候還跟他爹到百舍趕集買過花。他的小名叫國。
事變那年國正在保定上師範,在學校入了黨。事變後回縣接上了關係,現在區里擔任青聯抗助理員。
老有爹配合國利用主日學校的舊址,辦了一所夜校。人們改不過口,都還叫主日學。這是一家閒宅院的三間北房,屋子高大空曠。原先屋裡只有幾張舊方桌,幾條長凳。班得森對著方桌上課,跟老有爹說,這格局像中國私塾。現在老有爹叫人搬走了方桌,用土坯壘成墩兒,搭上木板當課桌,課桌後面再擱上條凳,買高麗紙把窗戶糊嚴實。學生們還效仿著村里唱秧歌的戲台上的照明方式照明:他們把新秫秸的粗頭劈四瓣,編個馬蓮座,把頭彎個對頭彎插到梁fèng里。馬蓮座上放只吃飯的黑碗,添上花子油,用好花搓撿兒,點起來。主日學三間房子十來盞燈,高燈下明。
學生中閨女居多,也有半大小子,他們坐在後排很是不顯眼。閨女居多的地方,小子就不顯。
上課時,老有爹在堂上講課,閨女們從頭上摘下卡子不住撥燈。燈花掉在紙上、本兒上,她們就一驚一乍,秩序亂了,老有爹就在堂上拍桌子,說沒見過這樣的學生。
老有爹教她們識字,講什麼是封建,如何反。沒有合適的識字課本,他就用一本半文言的實用國文代替。這實用國文的第一課是:國旗。「國旗者,一國之標誌也。無論何處如見本國之國旗,必表行禮。某日學校開學,懸國旗於堂上,教員率學生向之鞠躬者三。禮畢,隨開課。」課文里還有「曾參之子泣」,「雁候鳥也」。後來國拿來油印小冊子《新民主主義論》讓老有爹講,可識字還得用實用國文。課文對於閨女們雖然深不可測,但老有爹講得明白,學生對字們也認得死。有時國來百舍也坐在後面聽得入神。遇到老有爹拍桌子鎮不住學生時,國就站到堂上講話。他說:「不遵守課堂秩序,就是對抗日政府辦夜校還沒有起碼的認識。讓你們坐在這兒不是光讓你們拿卡子撥燈來了,掉個燈花也值得大呼小叫。坐在這兒就要想到抗日,想到愛國。我問你們想脫產不想,你們都說想。想脫產就得先明白夜校對你們的意義,夜校也是個抗日搖籃。你們要是再不明白,我就給你們作個時事報告。」學生們一聽國要作報告,才安靜下來。國說:「就目前的形勢而言,形勢是殘酷的,而且越來越殘酷。別看騎馬的日本兵還沒到百舍來,光是騎自行車的新民會催促老百姓種花,還貸給洋泵、肥田粉,可日後你的花必須交給日本人低價收購。這也是侵略,也是搜刮掠奪。你們琢磨琢磨是不是這個道理,都安心聽講吧。」
國鎮住了課堂,轉到後頭坐下,聽見還有個別女生在黑影里吃吃笑著和男生打鬧。國朝黑影使勁找,看見一個身穿新洋布棉襖、小鼻子小眼、個兒不高的女生。國想,個兒不高可不往前坐。
老有爹一字一句地念《新民主主義論》,當念到「反共聲浪忽又甚囂塵上」時,課堂一下又亂了,人們忍不住互相打問什麼叫「甚囂塵上。」國從後面站起來說:「什麼叫甚囂塵上,你們這就叫甚囂塵上。知道了吧?」
學生們聽懂了,不再甚囂塵上。
每天下課前學唱歌。老有爹參照「漁翁樂」、「蘇武牧羊」的曲牌填了幾首有抗日內容的歌詞教唱,國說不如找兩首本地瞎子唱曲的牌子唱起來上口,還說縣裡剛發下來一首,就是「賣餃子」的調。他取代老有爹站起來親自教:
棉花籽,
兩頭尖,
城裡的公事往外傳。
鄉下宣傳的新民會,
呀兒喲,
強迫咱老百姓多種棉一個呀兒喲。
棉花籽,
土裡生,
…… 小臭子和喬都在夜校里。
放學時,小臭子站在院裡等喬。喬走出屋對小臭子說:「你先走吧,老范找我還有點事哩。」小臭子說:「什麼事還不能公開?」喬說:「你就先走吧,不用管了。」小臭子和人們推打著走出院門。
喬返回屋,屋裡就國和老有爹,他們夾坐在課桌中間。喬也坐下,說:「一上課就像亂了營似的,生是讓個別人給鬧的。」國說:「黑影里有個穿花洋布襖的閨女叫什麼?」喬說:「你說的準是小臭子。」國說:「她就是?光聽說這仨字就是對不上號。她沒有大名?」喬說:「上學登記時上了個大名叫賈鳳珍,就是沒人叫。」國說:「你們婦救會應該帶頭叫大名。總不能光叫小臭子,十七十八的。」喬說:「婦救會起頭也不一定能叫起來,一叫她大名她先笑個沒完。」老有爹插話說:「都是根里不行,少知無識的。」國有些疑問,說:「她的家庭情況呢?」喬說:「他爹倒是老實人,平時不言不語。」老有爹接上說:「擺雜貨攤,賣花椒、茴香、榆皮面兒。」國又問:「她娘呢?」喬和老有爹都不說話。國說:「莫非還有點問題?」喬連忙說「讓臣大哥說吧。」老有爹叫臣,在村裡有叫他臣大伯的,有叫他臣大哥的。老有爹說:「問題也不大,都是當閨女時候的事。」國懂了,不再問。喬說:「她比她娘可瘋。別看小臭子平時愛和我一塊堆兒,我也不贊成她那樣兒。現時村里對她的風言風語更多了,要不咱夜校別要她了,省得一塊肉壞滿鍋湯。我去遞說她,叫她別來了,她也能考慮通。」國想想,制止住說:「也不必。能團結的還得團結,對小臭子的風言風語也要注意,心中有數就是了。形勢也許很快就要殘酷起來,敵人要開始掃蕩,日本人要實行『三光』政策。」
談了形勢,又談了夜校和婦救會的任務。喬是新選的婦救會長。
村里對小臭子的風言風語都有根據,現時她正和一個叫秋貴的人靠著。先前秋貴家開著摸牌場,招一群娘兒們。秋貴也和娘兒們坐在炕上摸牌,一摸半宿。秋貴媳婦缺魂兒,一輩子不會認牌,就給摸牌的人燒水買包子。秋貴是小臭子的鄰居,小臭子看秋貴家半夜還常亮著燈,忍不住就蹬著梯子爬上秋貴家房頂,再從椿樹上出溜到秋貴家學起了摸牌。她兜里沒錢,就到秋貴褥邊底下拿。秋貴看見假裝沒看見。自此秋貴和小臭子就靠上了。遇到秋貴那個缺魂的媳婦不在家,小臭子就翻房過來找秋貴。倆人盡興時秋貴出言不恭地問小臭子:「臭子,整天從椿樹上往下出溜也不怕蹭破了你那褲襠。」小臭子就扭秋貴,手碰到哪兒扭哪兒。一邊扭一邊罵:「真不成款,得(dei)煞你!你給拉條新的去,還不進城給拉新布。」秋貴蹬達著腿說:「好啦彆扭啦,疼著哩。趕明兒進城給你拉幾尺嘩嘰還不行。」小臭子說:「誰沒見過嘩嘰。」秋貴說:「拉織貢呢吧。」小臭子說:「也算好的?」秋貴說:「那拉什麼樣的?」小臭子說:「拉毛布,要蔥綠的。」秋貴說:「行。」小臭子鬆開手。秋貴便趕緊說:「也得煞你。你知道穿上那物件怎麼走道兒?」小臭子又扭住秋貴說:「就你知道,就你知道。」
秋貴進城給小臭子拉來了毛布,再買塊新手絹包住,看個空兒遞給小臭子。小臭子掂著分量,心想,這不是塊褲料,比褲料長。她準備做件毛布大褂。她看見城裡的日本娘兒們都穿毛布大褂,警備隊上的太太們也穿。毛布是日本布。
這一年秋貴家不再開牌場,秋貴經常進城不回來。小臭子沒抓撓才找喬報名上了夜校。她不願意聽老有爹講「國旗」,講「曾參之子泣」,她願意聽反封建,願意聽婦女解放。老有爹說,婦女們大門不出二門不邁,看見男人就臉紅就低頭,整天圍著鍋台轉,講三從四德,這都是封建,封建就是主張把婦女先封住。小臭子興奮,她聽著講光想站起來,心想,你們都快聽聽吧,我從來都是反封建的。
小臭子跟秋貴要毛布,也受著抗日的吸引。晚上,當抗日幹部開始活動時,小臭子也儘量效法抗日幹部那樣打扮自己。有一陣子抗日幹部不論男女都披件紫花大襖,小臭子也披件紫花大襖,胳膊在襖里裹著走路,大襟拖落著地。孩子們跟著小臭子起鬨,喊:「八路過來嘍,八路過來嘍!」小臭子不理,只往前走。有一次秋貴回家,小臭子披著紫花大祆去找秋貴。秋貴說:「先脫了你那大襖,窮酸相兒。快投奔八路去吧,八路就要你這模樣的。」小臭子自知此時的穿著有誤,把大襖一扔扔到迎門椅子上,才敢上炕。
秋貴在炕上靠著被褥問小臭子:「臭子,我問你,你還去上夜校?」小臭子說:「你成年沒蹤影兒,沒個抓撓。那兒人多,怎麼也是個抓撓。」秋貴問:「那個姓范的還常來不?」小臭子說:「不常來了。」秋貴又問:「喬還跟你好唄?」小臭子說:「好。」秋貴想了想說:「他們說話不瞞著你?」小臭子說:「也不能什麼事都遞說我,人家是會長。」秋貴說:「還是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