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73頁
司猗紋認出了眉眉,先是有點驚慌,很快就掉下眼淚。
蘇眉覺得婆婆這次的眼淚一點也不虛假,那是意外是驚喜也許還有幾分內疚。
司猗紋抽泣著把蘇眉讓進屋,說:“我這都是高興的。”她抬眼觀察蘇眉希望蘇眉的眼睛至少也該有點濕潤,但蘇眉的眼睛沒有濕潤,她正在打量她住過的這間房子:她的床還在,但已是一張久無人睡的床。床頭堆著東西,床上鋪著涼蓆,涼蓆上攤著一塊黑顏色衣料,這使眉眉為婆婆手中的剪刀找到了出處。
司猗紋發現蘇眉看見了那衣料,便由此談起來。她說床上的料子是塊超薄型“澳毛”,她準備做條黑裙子,西式後開氣兒。她的打算使蘇眉想到了她的年齡,她想司猗紋大約七十四歲了。七十多歲了還適合嗎?至少腿不再光潤了。
司猗紋嘴裡談著料子,眼光一直落在蘇眉身上。她所以談論衣料是因為此刻沒有比談論衣料更自然更無關痛癢的話題。她心中暗自讚嘆著出落成年的蘇眉,成年的蘇眉不僅使她想起自己的青春年華,還使她覺得與自己的青春相比,現在蘇眉的青春才是真正屬於蘇眉的。她那緊包著臀部的牛仔褲,那寬鬆的針織衫都證明了這一點。沒有誰會去干預這緊包著臀的牛仔褲為什麼是前開口,這個細節於社會於蘇眉都是最具自由色彩的象徵。這點象徵似乎使司猗紋也一下子加入了蘇眉們的行列,這寂寥的黃昏活躍起來。
黃昏了,她望著蘇眉那越來越模糊的輪廓說:“咱們去吃飯吧,去同春園吃炒鱔絲。”
在蘇眉聽來,婆婆的話有幾分豪慡,有幾分討好,又有幾分懇求,還有幾分炫耀。就因了這諸種成分兼有的邀請,蘇眉很惱火。她不表態,只沉默著。她想原來婆婆又開始買著吃了。“買著吃”又將她拉回了她們初次見面的那個時刻:“個兒倒是不矮,就是瘦。”婆婆的話在耳邊響起來。
蘇眉拒絕了婆婆的邀請,推託晚上有事。她熟練地找到牆上的燈繩把燈打開,南屋一下子亮起來。她仍舊記得燈亮就得拉窗簾,她拉上了窗簾。她從書包里掏出兩袋廣式香腸和一包幾乎是婆婆的傳統食品的叉燒肉放在飯桌上說:“您留著吃吧。”
她看見婆婆驚喜而又畏縮的眼光,心想目的已經達到,也該是告辭的時候了。她背著空書包離開了響勺胡同。
司猗紋沒再強留蘇眉,她只覺出幾分遺憾。她不是為蘇眉不吃她的炒鱔絲而遺憾,她是想,要來為什麼偏偏選個黃昏?為什麼不讓更多的人看見眉眉的歸來?在大門口,她高聲喊著眉眉,告訴她要常來。她想用這喊來彌補一下眉眉歸來的缺欠。
叉燒肉很快就被司猗紋吃光了,那兩袋廣式香腸卻被她長久地擺在桌上。她想,也是羅大媽該交房租的日子了。
羅大媽又來了,把手中的票子攤在桌上。司猗紋心不在焉地把錢推到一邊,順手也動了動那兩袋香腸。
羅大媽早就看見了那兩個塑膠袋,或許她已猜出那是眉眉那天帶來的。但羅大媽故意不提不問,司猗紋不得不自己開口了。
“沒看見那天眉眉來吧?”司猗紋問羅大媽。
羅大媽顯出有一搭無一搭地只是搖頭。其實她看見了,看見她們在南屋門口臉對臉地站著。她還聽見司猗紋送眉眉要眉眉常來的喊聲。但她對哪個情節也不加證實,這不得不使司猗紋把眉眉做一番描述,重點不是她的歸來是她的事業。
“眉眉來了,還打聽您哪。”司猗紋說,“她現在是藝術家,就像當年的徐悲鴻,知道吧?國畫、西畫都畫。他比劉海粟小几歲,都在國外留過學。劉海粟那時候還提倡過畫裸體模特兒,也就是男女不穿衣服讓人畫。先前《良友畫報》淨登。軍閥孫傳芳不是還干涉過?封建。幾千年的封建接受不了模特兒。現在好了,眉眉她們的畫展上都有‘模特兒’畫兒,站著的坐著的躺著的什麼姿勢都有。眉眉也畫靜物、花卉,畫什麼像什麼,栩栩如生,就跟活的一樣。這次的畫展結束了,再辦,我請您去光臨指導。欣賞藝術也是人生的一大樂趣。”
“眉眉沒吃了飯再走啊?”羅大媽說。
司猗紋對羅大媽大談眉眉的藝術,羅大媽卻用了個“吃”來大煞了一下司猗紋的“風景”。有必要煞一下,羅大媽想。
“該叫孩子吃了飯再走,大老遠來看您。”她提醒著司猗紋,走了出去。
有時一句話的分量就在於它普通。
羅大媽一句話的分量幾乎使司猗紋背過氣去,但她還是暗暗責怪了自己那番對牛彈琴。直到她看見床上那塊黑料子,心情才漸漸平靜下來。一塊黑料子也許就是她生活中的一個新領域,她為什麼不讓它屬於畫家蘇眉呢?此時讓料子屬於蘇眉,就像前些年她接待外調者時讓那個死去的國民黨軍官去台灣一樣重要。
她開始按照她對眉眉身材的估量剪裁、fèng制裙子。雖然她出的樣式並不現代,但她相信衣服就像人生,萬變不離其宗。不就是肥了瘦瘦了肥,長了短短了長麼。只有不肥不瘦不長不短才是衣服的永恆。而談到顏色,只有黑、白永遠不會過時,永遠是顏色中的佼佼者。她憑著自己的分寸感,用當年為大、二旗趕製褲子的速度把裙子趕製出來,然後她給眉眉打了個電話。在電話里她先不提裙子,她儘可能像長輩對孩子說話那樣讓眉眉抽空兒回來一趟,她有重要的事要告訴她。
蘇眉放下電話感嘆著:一個追上來的婆婆,一個窮追不捨的婆婆。她相信響勺胡同不會有她的重要事,她也不願給婆婆提供一個“追上來”的機會,可她還是去了,就算是路過吧。
司猗紋把那條黑裙子亮給蘇眉,還在疊得四方四正的裙子上系了條紅緞帶。紅使得黑更黑,黑使得紅更紅。
“我給你做了條裙子。”司猗紋說,“臀圍腰圍都沒量,也不知合適不合適。”她觀察著蘇眉對裙子的反應。
蘇眉接過來正猶豫著,司猗紋卻已讓她打開試穿了。
蘇眉打開裙子,穿上。司猗紋心滿意足地欣賞起它和她,眯著眼說:“我這眼就是尺。”她滿意自己的手藝,更滿意蘇眉對這裙子表現出的興趣。
“合適,挺合適的。”蘇眉說,“黑裙子最好配衣服。”她覺得要肯定就該肯定得具體點,這肯定才更加可信。
“也得看誰穿。”司猗紋來了情緒,“樣子再新,手工再細,有人穿上就不是個樣兒。街上那麼多人,挑不出幾個來。”
司猗紋一語雙關,即:挑不出眉眉的身材,也挑不出司猗紋的手藝。她由穿衣服風度拐到羅家,由羅家又說到北屋,又由北屋說——“跟你說吧眉眉,將來羅家搬出去,北屋就是你的。你可以布置一間畫室,想圖清靜就來北京家裡作畫。也許你還得把房子重新設計、改造一下,裝地板、開天窗(不知她從哪兒得知畫室需要天窗)。你還可以不出門在院裡舉辦個人畫展把畫都掛在廊子上。讓寶妹給你把門兒,我替你應酬客人。誰會料到世道總是變來變去,要不然我怎麼能給你騰出房子當畫室。”
如果說開始蘇眉只把司猗紋的話當笑話聽,那麼漸漸的她便湧起一種朦朧的懷舊心緒。對於“響勺畫家”她倒沒有多想,她想的是雨後的清晨那滿院子硬木家具,為了把它們交出去,她是怎樣跟婆婆一起認真地擦拭家具上的泥點。在一堆家具中她最欣賞的是那張寫字檯,畫室里要是再有了那張寫字檯……蘇眉莫名其妙地受了鼓動。
或許司猗紋看出了蘇眉此刻的心情,還堅持要領她去參觀“勺頭”那個闊大的宅院。這時蘇眉才知道那院子當年是屬於司家的。
司猗紋領蘇眉理直氣壯地往前走。
傳達室一位老師傅出來攔住了她們。
“您二位找誰?”
“不找誰。”司猗紋說。
“那……您一定有什麼事兒。要不先去辦公室?”老師傅說。
“不用。”司猗紋不看這師傅,只朝院子深處看。
“那您……”老師傅極其認真。
“噢,我們是回來看看。”司猗紋在這句話里用了個“回來”,這是一種暗示,又是一種明說。
誰不懂“回來”?老師傅恭敬地把她們讓進院子便退回傳達室。
她們登上太湖石,看了池塘,看了睡蓮,看了花廳。轉過花廳又看了書房,臥房,然後是跨院。經過整修的院落比過去還要輝煌,檐下發放著新油漆味兒。最後她們在中庭的遊廊上坐下。司猗紋說你看藤蘿還在,那根肯定還是老根。還說從前那個刁姑娘就是不喜歡藤蘿,看見藤蘿就說心裡煩。後來刁姑娘開始養米蘭,因為她有孤臭,不過米蘭也遮不過她的味兒……後來司猗紋就抑制不住地對蘇眉講起她的初戀。“當然,”她說,“那不是在這兒,是在南方,可現在他在北京。你知道他是誰嗎?”然後她顯出一往情深地把他的姓名說給了蘇眉,告訴蘇眉他就是馬小思的公公。
蘇眉眼前立刻出現了那個歇了頂的小老頭和他欣賞的那部質量平平的電影。她悟出了他要求“定格”的畫面上那個姑娘像誰,像婆婆——像蘇眉。
蘇眉覺得這一切太像故事了,太像故事倒顯得有點不真實了。雖然人、事俱在可她總覺得這故事又是婆婆編出來的,然而這編造里畢竟有幾分傷感。當她想到人間的故事總是淒涼的居多時,才又覺出這故事的幾分真實。
司猗紋並沒有覺出這故事有多麼淒涼,她率領她的參觀,她對自己的回憶,是要證明和彌補在她學蒸窩頭的夜間裡想對眉眉說的話。現在這一切的一切終於都證實了她不是一個只會在夜間偷吃點心的人,她也不僅僅做過出賣姨婆的證明。她有過自己輝煌的一切,有過自己那池水般的清澈,那睡蓮般的純潔。
司猗紋心情很好,她完成了一樁宿願。
蘇眉本想再問婆婆點什麼,並且就要告訴婆婆她就見過她年輕時的情人,現在他歇了頂愛看電影,愛看電影裡一個人。但她不願意再跟司猗紋節外生枝,她暫時隱瞞了這一切。
蘇眉還是帶著漠然離開了響勺胡同,什麼也不能把她納入婆婆的生活,她也無法把自己納入婆婆的生活,儘管她穿了那條剪裁合身的黑裙子,她看見了該看的一切聽見了該聽的一切。年輕人都懂“不穿白不穿”“不看白不看”這個道理。
57
蘇眉覺得婆婆這次的眼淚一點也不虛假,那是意外是驚喜也許還有幾分內疚。
司猗紋抽泣著把蘇眉讓進屋,說:“我這都是高興的。”她抬眼觀察蘇眉希望蘇眉的眼睛至少也該有點濕潤,但蘇眉的眼睛沒有濕潤,她正在打量她住過的這間房子:她的床還在,但已是一張久無人睡的床。床頭堆著東西,床上鋪著涼蓆,涼蓆上攤著一塊黑顏色衣料,這使眉眉為婆婆手中的剪刀找到了出處。
司猗紋發現蘇眉看見了那衣料,便由此談起來。她說床上的料子是塊超薄型“澳毛”,她準備做條黑裙子,西式後開氣兒。她的打算使蘇眉想到了她的年齡,她想司猗紋大約七十四歲了。七十多歲了還適合嗎?至少腿不再光潤了。
司猗紋嘴裡談著料子,眼光一直落在蘇眉身上。她所以談論衣料是因為此刻沒有比談論衣料更自然更無關痛癢的話題。她心中暗自讚嘆著出落成年的蘇眉,成年的蘇眉不僅使她想起自己的青春年華,還使她覺得與自己的青春相比,現在蘇眉的青春才是真正屬於蘇眉的。她那緊包著臀部的牛仔褲,那寬鬆的針織衫都證明了這一點。沒有誰會去干預這緊包著臀的牛仔褲為什麼是前開口,這個細節於社會於蘇眉都是最具自由色彩的象徵。這點象徵似乎使司猗紋也一下子加入了蘇眉們的行列,這寂寥的黃昏活躍起來。
黃昏了,她望著蘇眉那越來越模糊的輪廓說:“咱們去吃飯吧,去同春園吃炒鱔絲。”
在蘇眉聽來,婆婆的話有幾分豪慡,有幾分討好,又有幾分懇求,還有幾分炫耀。就因了這諸種成分兼有的邀請,蘇眉很惱火。她不表態,只沉默著。她想原來婆婆又開始買著吃了。“買著吃”又將她拉回了她們初次見面的那個時刻:“個兒倒是不矮,就是瘦。”婆婆的話在耳邊響起來。
蘇眉拒絕了婆婆的邀請,推託晚上有事。她熟練地找到牆上的燈繩把燈打開,南屋一下子亮起來。她仍舊記得燈亮就得拉窗簾,她拉上了窗簾。她從書包里掏出兩袋廣式香腸和一包幾乎是婆婆的傳統食品的叉燒肉放在飯桌上說:“您留著吃吧。”
她看見婆婆驚喜而又畏縮的眼光,心想目的已經達到,也該是告辭的時候了。她背著空書包離開了響勺胡同。
司猗紋沒再強留蘇眉,她只覺出幾分遺憾。她不是為蘇眉不吃她的炒鱔絲而遺憾,她是想,要來為什麼偏偏選個黃昏?為什麼不讓更多的人看見眉眉的歸來?在大門口,她高聲喊著眉眉,告訴她要常來。她想用這喊來彌補一下眉眉歸來的缺欠。
叉燒肉很快就被司猗紋吃光了,那兩袋廣式香腸卻被她長久地擺在桌上。她想,也是羅大媽該交房租的日子了。
羅大媽又來了,把手中的票子攤在桌上。司猗紋心不在焉地把錢推到一邊,順手也動了動那兩袋香腸。
羅大媽早就看見了那兩個塑膠袋,或許她已猜出那是眉眉那天帶來的。但羅大媽故意不提不問,司猗紋不得不自己開口了。
“沒看見那天眉眉來吧?”司猗紋問羅大媽。
羅大媽顯出有一搭無一搭地只是搖頭。其實她看見了,看見她們在南屋門口臉對臉地站著。她還聽見司猗紋送眉眉要眉眉常來的喊聲。但她對哪個情節也不加證實,這不得不使司猗紋把眉眉做一番描述,重點不是她的歸來是她的事業。
“眉眉來了,還打聽您哪。”司猗紋說,“她現在是藝術家,就像當年的徐悲鴻,知道吧?國畫、西畫都畫。他比劉海粟小几歲,都在國外留過學。劉海粟那時候還提倡過畫裸體模特兒,也就是男女不穿衣服讓人畫。先前《良友畫報》淨登。軍閥孫傳芳不是還干涉過?封建。幾千年的封建接受不了模特兒。現在好了,眉眉她們的畫展上都有‘模特兒’畫兒,站著的坐著的躺著的什麼姿勢都有。眉眉也畫靜物、花卉,畫什麼像什麼,栩栩如生,就跟活的一樣。這次的畫展結束了,再辦,我請您去光臨指導。欣賞藝術也是人生的一大樂趣。”
“眉眉沒吃了飯再走啊?”羅大媽說。
司猗紋對羅大媽大談眉眉的藝術,羅大媽卻用了個“吃”來大煞了一下司猗紋的“風景”。有必要煞一下,羅大媽想。
“該叫孩子吃了飯再走,大老遠來看您。”她提醒著司猗紋,走了出去。
有時一句話的分量就在於它普通。
羅大媽一句話的分量幾乎使司猗紋背過氣去,但她還是暗暗責怪了自己那番對牛彈琴。直到她看見床上那塊黑料子,心情才漸漸平靜下來。一塊黑料子也許就是她生活中的一個新領域,她為什麼不讓它屬於畫家蘇眉呢?此時讓料子屬於蘇眉,就像前些年她接待外調者時讓那個死去的國民黨軍官去台灣一樣重要。
她開始按照她對眉眉身材的估量剪裁、fèng制裙子。雖然她出的樣式並不現代,但她相信衣服就像人生,萬變不離其宗。不就是肥了瘦瘦了肥,長了短短了長麼。只有不肥不瘦不長不短才是衣服的永恆。而談到顏色,只有黑、白永遠不會過時,永遠是顏色中的佼佼者。她憑著自己的分寸感,用當年為大、二旗趕製褲子的速度把裙子趕製出來,然後她給眉眉打了個電話。在電話里她先不提裙子,她儘可能像長輩對孩子說話那樣讓眉眉抽空兒回來一趟,她有重要的事要告訴她。
蘇眉放下電話感嘆著:一個追上來的婆婆,一個窮追不捨的婆婆。她相信響勺胡同不會有她的重要事,她也不願給婆婆提供一個“追上來”的機會,可她還是去了,就算是路過吧。
司猗紋把那條黑裙子亮給蘇眉,還在疊得四方四正的裙子上系了條紅緞帶。紅使得黑更黑,黑使得紅更紅。
“我給你做了條裙子。”司猗紋說,“臀圍腰圍都沒量,也不知合適不合適。”她觀察著蘇眉對裙子的反應。
蘇眉接過來正猶豫著,司猗紋卻已讓她打開試穿了。
蘇眉打開裙子,穿上。司猗紋心滿意足地欣賞起它和她,眯著眼說:“我這眼就是尺。”她滿意自己的手藝,更滿意蘇眉對這裙子表現出的興趣。
“合適,挺合適的。”蘇眉說,“黑裙子最好配衣服。”她覺得要肯定就該肯定得具體點,這肯定才更加可信。
“也得看誰穿。”司猗紋來了情緒,“樣子再新,手工再細,有人穿上就不是個樣兒。街上那麼多人,挑不出幾個來。”
司猗紋一語雙關,即:挑不出眉眉的身材,也挑不出司猗紋的手藝。她由穿衣服風度拐到羅家,由羅家又說到北屋,又由北屋說——“跟你說吧眉眉,將來羅家搬出去,北屋就是你的。你可以布置一間畫室,想圖清靜就來北京家裡作畫。也許你還得把房子重新設計、改造一下,裝地板、開天窗(不知她從哪兒得知畫室需要天窗)。你還可以不出門在院裡舉辦個人畫展把畫都掛在廊子上。讓寶妹給你把門兒,我替你應酬客人。誰會料到世道總是變來變去,要不然我怎麼能給你騰出房子當畫室。”
如果說開始蘇眉只把司猗紋的話當笑話聽,那麼漸漸的她便湧起一種朦朧的懷舊心緒。對於“響勺畫家”她倒沒有多想,她想的是雨後的清晨那滿院子硬木家具,為了把它們交出去,她是怎樣跟婆婆一起認真地擦拭家具上的泥點。在一堆家具中她最欣賞的是那張寫字檯,畫室里要是再有了那張寫字檯……蘇眉莫名其妙地受了鼓動。
或許司猗紋看出了蘇眉此刻的心情,還堅持要領她去參觀“勺頭”那個闊大的宅院。這時蘇眉才知道那院子當年是屬於司家的。
司猗紋領蘇眉理直氣壯地往前走。
傳達室一位老師傅出來攔住了她們。
“您二位找誰?”
“不找誰。”司猗紋說。
“那……您一定有什麼事兒。要不先去辦公室?”老師傅說。
“不用。”司猗紋不看這師傅,只朝院子深處看。
“那您……”老師傅極其認真。
“噢,我們是回來看看。”司猗紋在這句話里用了個“回來”,這是一種暗示,又是一種明說。
誰不懂“回來”?老師傅恭敬地把她們讓進院子便退回傳達室。
她們登上太湖石,看了池塘,看了睡蓮,看了花廳。轉過花廳又看了書房,臥房,然後是跨院。經過整修的院落比過去還要輝煌,檐下發放著新油漆味兒。最後她們在中庭的遊廊上坐下。司猗紋說你看藤蘿還在,那根肯定還是老根。還說從前那個刁姑娘就是不喜歡藤蘿,看見藤蘿就說心裡煩。後來刁姑娘開始養米蘭,因為她有孤臭,不過米蘭也遮不過她的味兒……後來司猗紋就抑制不住地對蘇眉講起她的初戀。“當然,”她說,“那不是在這兒,是在南方,可現在他在北京。你知道他是誰嗎?”然後她顯出一往情深地把他的姓名說給了蘇眉,告訴蘇眉他就是馬小思的公公。
蘇眉眼前立刻出現了那個歇了頂的小老頭和他欣賞的那部質量平平的電影。她悟出了他要求“定格”的畫面上那個姑娘像誰,像婆婆——像蘇眉。
蘇眉覺得這一切太像故事了,太像故事倒顯得有點不真實了。雖然人、事俱在可她總覺得這故事又是婆婆編出來的,然而這編造里畢竟有幾分傷感。當她想到人間的故事總是淒涼的居多時,才又覺出這故事的幾分真實。
司猗紋並沒有覺出這故事有多麼淒涼,她率領她的參觀,她對自己的回憶,是要證明和彌補在她學蒸窩頭的夜間裡想對眉眉說的話。現在這一切的一切終於都證實了她不是一個只會在夜間偷吃點心的人,她也不僅僅做過出賣姨婆的證明。她有過自己輝煌的一切,有過自己那池水般的清澈,那睡蓮般的純潔。
司猗紋心情很好,她完成了一樁宿願。
蘇眉本想再問婆婆點什麼,並且就要告訴婆婆她就見過她年輕時的情人,現在他歇了頂愛看電影,愛看電影裡一個人。但她不願意再跟司猗紋節外生枝,她暫時隱瞞了這一切。
蘇眉還是帶著漠然離開了響勺胡同,什麼也不能把她納入婆婆的生活,她也無法把自己納入婆婆的生活,儘管她穿了那條剪裁合身的黑裙子,她看見了該看的一切聽見了該聽的一切。年輕人都懂“不穿白不穿”“不看白不看”這個道理。
5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