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8頁
少年貓著的腰直了起來,挑釁似的,好像要有什麼舉動。
一陣踢踢踏踏的腳步聲,是女人的孩子,少年曾經見過的那個5歲的寶寶,在這時捧著他小小的口杯到廚房來了。媽媽我要喝水。他說。你躲開!他又對少年說。
少年瞥了瞥寶寶,想起那次送水時這寶寶對女人不滿的責問:為什麼我總是不能痛痛快快地玩兒呢!啊,痛痛快快!少年今天就要痛痛快快地不給他躲開。
女人神情嚴肅地要求她的寶寶回到自己房間去。回去。她說。
寶寶就捧著空杯子走了,他不哭也不鬧,他一定也覺出了這裡氣氛的不同尋常。他回去了,還用小手輕輕掩住自己的房門。
女人更加嚴肅地對少年說,請你出去。
少年徹底絕望了,他知道他要的不是礦泉水,那麼他要的是什麼?他到底想要什麼?他其實不清楚,他從來就不清楚。現在,就現在,他為他這欲罷不能的不清不楚感到分外暴怒,他還開始仇恨他為之傾心的這套西服,這一身的雞零狗碎。他開始撕扯它們,他的手碰到了腰間那串穿著折刀、剪子和假手機的鑰匙串。他一把將刀子攥在手中並打開了它。刀子不算太長,刀刃卻非常鋒利。少年用著一個笨拙的、孤注一擲的姿勢將小刀指向女人,還忍不住向她逼近一步。他覺得他恨她,他開始恨她的時候才明確了他對她的艷羨。但在這時艷羨和仇恨是一回事,對少年來說是一回事。從艷羨到仇恨,這中間連過渡也可以沒有。他就是為了她才弄了這麼一身西服皮鞋,而現在這個女人就像西服皮鞋一樣地可恨。可是他想幹什麼呢,殺了她還是要她的礦泉水喝?也許都行。此時的少年不能自持了,他甚至不能區分殺一個人和逼一個人給他一口水喝,哪個罪過更大。他沒有預謀,也就沒有章法,走到哪兒說哪兒。
女人望著逼近的少年,真正意識到了危險。她判斷她遇見了一個入室搶劫者。但是畢竟,環境於她是有利的。她略微整理一下內心,儘可能鎮靜著後退一步倚住灶台,把右手背到身後,夠過灶台上的手槍,雙手握住,然後出其不意對準少年。那是一枝手槍式的點火器,女人的丈夫在國外出差,換飛機時在沙加機場的免稅店花4個美元買的。現在女人的心發著抖,她卻竭力使握著槍的手不發抖,她必須讓自己相信這就是一枝真槍,真槍實彈就在她的手中。就這樣,拿槍的女人和拿刀的少年面對面僵持著,也許三分鐘,也許五分鐘。
空氣像要爆炸,女人覺得她必須說話。槍在手中,她反而可以把聲音壓得更低。她壓低著嗓音拿槍指著少年說,出去!不出去我就開槍!
槍真的嚇住了少年。他連想也沒想這槍可能是假的。因為女人是高級的,女人的房子女人的汽車女人的生活女人的一切都是高級的,高級到你可以憎恨你卻不可懷疑。少年在產生剎那間的潰敗感的同時,也產生了對女人手中那枝手槍的不可抑制的驚愕。這就是槍啊,槍就是這樣的啊!他望著烏洞洞的槍口,開了眼似的半張著嘴,那枝手槍仿佛才是他自卑的真正根源,它使他無地自容。有一剎那他幾乎想把自己手中那低檔的委瑣的小刀拋到身後,它因為低檔而更顯委瑣,因為委瑣而格外低檔。少年該怎麼辦呢?他那攥著刀的手已經汗水淋淋,他卻不知道他該怎麼辦了。
少年的猶豫增添了女人的力量,她斗膽用手指摟了摟“扳機”,那槍“咔嗒”了兩聲。她要把這槍弄出點響動,以此加大對少年的震懾,以此轟他快走。雖然,這響動也許會讓少年識破這槍的虛假,女人犯著嘀咕,卻按捺不住又讓槍“咔嗒”了兩聲。
槍的響動再次讓少年驚愕,讓他仿佛聽見了一聲無比巨大的嘲弄,他就徹底地無地自容了。他想鬆開刀子,他覺得自己就要向女人撲去,向那枝被他仰慕、讓他眩暈的槍撲去,向著於他來說那遙遠而又高級的一切撲去。他果真鬆開了那讓他無地自容的小刀,有時候無地自容的人特別具有一種陰鬱而又躁亂的爆發力。一輛“110”警車在這時已經停在樓下,警察很快就破門而入了。是女人的寶寶藏在自己的房間裡用女人的手機報了警。寶寶真的有機會撥打了一次“110”。
女人聽“110”的警察聊起對那個少年的審訊,他們指責他這么小年紀就持刀入室搶劫,知道不知道這是犯法。少年說他沒想搶劫。警察說那你想幹什麼?每次問到這裡少年總是搖頭。警察又問你知道什麼叫羞恥嗎?少年不說話。警察說唉,還有什麼能讓你害羞呢。少年想了想說,槍。警察說你害怕槍了?少年說不是,她一拿出槍來我就……我只有刀子。警察說你是因為沒有槍才害羞?少年又不說話了。在他的腦海里,可能真的鑲嵌著一枝烏亮的、高級而又神奇的能讓他痛快的槍吧,他多麼應該是那個持槍的人啊。這時他差不多已經忘記了女人。
女人有時候會懷著凜然的高傲回想起那個少年,他的兇狠和懦弱畢竟給她留下了印象。但他終歸不是女人的對手,他甚至不如一個5歲的孩子。並不是所有5歲的孩子都能在緊急情況下口齒清楚地用電話呼救的,女人的寶寶就能。每每想起這些,女人都會緊緊擁抱她的孩子。在以後的日子裡,偶爾,當電梯壞了女人只好氣沖沖地爬樓梯時,她也會想起那天“110”的警察還告訴她,當時如果不是電梯壞了,他們會到達得更加迅速。那麼,那天的少年是扛著水桶爬上8樓的了。女人猜著,少年貓腰捂肚子的形狀就會在眼前閃一閃。
那又如何?女人緊接著便強硬地自問。我要為他的勞累感到羞愧嗎?不。女人反覆在心裡說。
不!女人在心裡大聲說。
逃跑
二十多年前,老宋從北部山區來到這個城市,這個劇團。
那正是城市居民儲存大白菜的時代,儲存大白菜半是生活需要半是政府號召,因此買大白菜還有一種買“愛國菜”的名義。冬天,大白菜下來了,各戶都要買回足夠全家吃到來年開春的大白菜。那時的蔬菜市場和居民的關係,就是菜農用大車小輛把愛國菜送至各家各戶的關係。
一個黃昏,老宋被親戚領到團長面前。團長正在卸大白菜,一輛膠輪大車正停在單元門口。白菜們剛被過完秤,碼成齊腰高的一堵牆,少說也有七八百斤。待團長給菜農數完錢,打發他離去,親戚才對老宋說,這就是團長;又對團長說,這就是老宋。團長不在意地答應一聲,只一個勁兒地打捋他的愛國菜,顯然他是在琢磨怎樣儘快把它們運上樓去。老宋看出了團長的意思,問了聲:幾樓?親戚替團長回答說四樓。老宋便說:叫我吧。像很多北部山區的人一樣,老宋把“我”說成“餓”。說完,他左右開弓地夾起四棵菜就往樓上走。親戚和團長站在樓前聊起天,誰也不去理會老宋的搬菜運動。當他們再次注意到老宋時,白菜已被搬運一空。這時團長才想到請親戚和老宋上樓坐坐。他們上得樓來,見白菜正好被碼放在團長想要碼放的地方——無非是樓梯一側,門的兩旁。
團長領親戚蹭著白菜側身上樓側身進門,把老宋讓進客廳,拉開燈。親戚坐下了,老宋卻堅持站著。團長這才有機會仔細打量眼前的老宋。老宋五十歲左右,個子偏矮,闊嘴、大臉,屬於那種天庭飽滿、地頦方圓的忠厚長相。他的站相兒不是有些山民的瑟縮,他身子稍稍前傾,垂手侍立,像個老雜貨店的夥計,仿佛隨時都準備從櫃檯里探出身子,謙遜、熱情地侍候來客。團長暗想,這分明是一個幹活麻利、不招人討厭的人——老宋是被親戚介紹來這團看守傳達室的。後來團長便和親戚講起他被借調出國赴義大利演出的事。這團常有人被借調出國,但他們並非擔任主演,而是去作“武行”,這團的演員武功好,善翻打,跟頭翻得漂亮。團長此行便是去義大利翻跟頭了。提起義大利,一直不曾開口的老宋突然插了句嘴,說,義大利屬南歐,從地圖上看像只靴子,高跟的。他把“高跟”說成“高更”。團長笑了,不是笑他的口音,是驚奇老宋的出其不意,聰慧和文化兼而有之的出其不意。不用說團長本人,就是這團文化水平最高的編劇,也未必想到義大利像只高跟靴子。團長的笑給親戚和老宋都增加了信心,親戚再添油加醋對老宋的優勢做些講解,諸如家庭情況簡單,老伴已去世,一個閨女也嫁了人,他工作起來定會專心等等,老宋的事就這樣定了,他成了這團傳達室的長期臨時工。
老宋任傳達的這團叫靈腔劇團,國營。這靈腔在北方雖然不能和京、評、梆、豫相比,但在這一方,這半個省吧,還有著相當的代表性。老一代的名伶,男角就有六歲紅,八歲紅,九歲紅;坤角也出過大綠jú,白茉莉,晚香玉。近幾十年有過幾次晉京調演,幾位年輕藝人和“梅花獎”也曾經擦肩而過。靈腔還參加過數次省劇地位的競爭,雖未成功,但畢竟又給這劇種增添了一些光彩。在劇場藝術不景氣的大形勢下,靈腔團卻磕磕絆絆地生存了下來——當然,每年的四百場“野台子”,是維繫他們生存的主要方式。
老宋在團里的任務是傳達、收發,兼燒一個開水鍋爐。中國人對開水本來就情有獨鍾,開水對藝人則更顯重要。演員進排練場之前,水瓶子裡的茶葉必得先用開水沏上,之後隨喝隨續,一續一天。不光演員,家屬們也需要定時定點打開水,屆時或拎壺或提桶,魚貫來到老宋的鍋爐房。打開水,對於一個劇團,乃至對於每一個有單位的中國人,真是一件實實在在、心照不宣的便宜事:開水,白打!老宋也深知這點,所以他對人們的開水觀就格外重視。每天早、中、晚,鍋爐不僅定時定點燒開,溫度也絕對可靠。那時,老宋還必得站在當院,亮起大嗓喊幾聲:“水開了!”老宋所站的當院,正是這團一面為辦公樓,一面為宿舍樓,一面為排練場的三面合圍的中心地帶。老宋一喊,果然人們都坐不住了,即使有的人家暖瓶正滿著,老宋的喊也會讓他們心動地再去打上一鍋——端回家可以把髒污的下水道沖沖,開水沖油污,有勁兒。再說,老宋的喊里是有稱謂的,這稱謂似更能激起人們對開水的熱情。為了這稱謂,當初老宋還頗費了一些心思:他當怎樣稱呼他們呢?喊團長水開了?他卻不能只招呼團長一家,那豈不是眼裡只有領導嘛——這不符合老宋的做人準則。喊演員們水開了吧,這樓里還有不是演員的職工。喊同志們,同志們水開了,又仿佛把自己擺錯了位置,仿佛是一個領導在向大伙兒發命令。什麼也不說呢,就喊水開了水開了?可那是一種對所有人的失禮。發愁的老宋沉思良久,最後想起了一個稱呼:老師。老宋最尊敬的人莫過於老師了,自己那點有限的地理知識,就來源於他在鄉村初中時的老師。那時,他最喜歡的課就是地理課。後來因為家境不好,他只念到初二。現在老宋決定將全團幹部演員職工家屬統稱為老師。老師這個稱謂畢竟誰都不反感,演員聽了高興,領導和職工家屬也不會挑禮,無親疏遠近之嫌,無厚此薄彼之意。於是,老宋就站在院子當中開始了他的呼喊:老師們水開了!老師們水開了!
一陣踢踢踏踏的腳步聲,是女人的孩子,少年曾經見過的那個5歲的寶寶,在這時捧著他小小的口杯到廚房來了。媽媽我要喝水。他說。你躲開!他又對少年說。
少年瞥了瞥寶寶,想起那次送水時這寶寶對女人不滿的責問:為什麼我總是不能痛痛快快地玩兒呢!啊,痛痛快快!少年今天就要痛痛快快地不給他躲開。
女人神情嚴肅地要求她的寶寶回到自己房間去。回去。她說。
寶寶就捧著空杯子走了,他不哭也不鬧,他一定也覺出了這裡氣氛的不同尋常。他回去了,還用小手輕輕掩住自己的房門。
女人更加嚴肅地對少年說,請你出去。
少年徹底絕望了,他知道他要的不是礦泉水,那麼他要的是什麼?他到底想要什麼?他其實不清楚,他從來就不清楚。現在,就現在,他為他這欲罷不能的不清不楚感到分外暴怒,他還開始仇恨他為之傾心的這套西服,這一身的雞零狗碎。他開始撕扯它們,他的手碰到了腰間那串穿著折刀、剪子和假手機的鑰匙串。他一把將刀子攥在手中並打開了它。刀子不算太長,刀刃卻非常鋒利。少年用著一個笨拙的、孤注一擲的姿勢將小刀指向女人,還忍不住向她逼近一步。他覺得他恨她,他開始恨她的時候才明確了他對她的艷羨。但在這時艷羨和仇恨是一回事,對少年來說是一回事。從艷羨到仇恨,這中間連過渡也可以沒有。他就是為了她才弄了這麼一身西服皮鞋,而現在這個女人就像西服皮鞋一樣地可恨。可是他想幹什麼呢,殺了她還是要她的礦泉水喝?也許都行。此時的少年不能自持了,他甚至不能區分殺一個人和逼一個人給他一口水喝,哪個罪過更大。他沒有預謀,也就沒有章法,走到哪兒說哪兒。
女人望著逼近的少年,真正意識到了危險。她判斷她遇見了一個入室搶劫者。但是畢竟,環境於她是有利的。她略微整理一下內心,儘可能鎮靜著後退一步倚住灶台,把右手背到身後,夠過灶台上的手槍,雙手握住,然後出其不意對準少年。那是一枝手槍式的點火器,女人的丈夫在國外出差,換飛機時在沙加機場的免稅店花4個美元買的。現在女人的心發著抖,她卻竭力使握著槍的手不發抖,她必須讓自己相信這就是一枝真槍,真槍實彈就在她的手中。就這樣,拿槍的女人和拿刀的少年面對面僵持著,也許三分鐘,也許五分鐘。
空氣像要爆炸,女人覺得她必須說話。槍在手中,她反而可以把聲音壓得更低。她壓低著嗓音拿槍指著少年說,出去!不出去我就開槍!
槍真的嚇住了少年。他連想也沒想這槍可能是假的。因為女人是高級的,女人的房子女人的汽車女人的生活女人的一切都是高級的,高級到你可以憎恨你卻不可懷疑。少年在產生剎那間的潰敗感的同時,也產生了對女人手中那枝手槍的不可抑制的驚愕。這就是槍啊,槍就是這樣的啊!他望著烏洞洞的槍口,開了眼似的半張著嘴,那枝手槍仿佛才是他自卑的真正根源,它使他無地自容。有一剎那他幾乎想把自己手中那低檔的委瑣的小刀拋到身後,它因為低檔而更顯委瑣,因為委瑣而格外低檔。少年該怎麼辦呢?他那攥著刀的手已經汗水淋淋,他卻不知道他該怎麼辦了。
少年的猶豫增添了女人的力量,她斗膽用手指摟了摟“扳機”,那槍“咔嗒”了兩聲。她要把這槍弄出點響動,以此加大對少年的震懾,以此轟他快走。雖然,這響動也許會讓少年識破這槍的虛假,女人犯著嘀咕,卻按捺不住又讓槍“咔嗒”了兩聲。
槍的響動再次讓少年驚愕,讓他仿佛聽見了一聲無比巨大的嘲弄,他就徹底地無地自容了。他想鬆開刀子,他覺得自己就要向女人撲去,向那枝被他仰慕、讓他眩暈的槍撲去,向著於他來說那遙遠而又高級的一切撲去。他果真鬆開了那讓他無地自容的小刀,有時候無地自容的人特別具有一種陰鬱而又躁亂的爆發力。一輛“110”警車在這時已經停在樓下,警察很快就破門而入了。是女人的寶寶藏在自己的房間裡用女人的手機報了警。寶寶真的有機會撥打了一次“110”。
女人聽“110”的警察聊起對那個少年的審訊,他們指責他這么小年紀就持刀入室搶劫,知道不知道這是犯法。少年說他沒想搶劫。警察說那你想幹什麼?每次問到這裡少年總是搖頭。警察又問你知道什麼叫羞恥嗎?少年不說話。警察說唉,還有什麼能讓你害羞呢。少年想了想說,槍。警察說你害怕槍了?少年說不是,她一拿出槍來我就……我只有刀子。警察說你是因為沒有槍才害羞?少年又不說話了。在他的腦海里,可能真的鑲嵌著一枝烏亮的、高級而又神奇的能讓他痛快的槍吧,他多麼應該是那個持槍的人啊。這時他差不多已經忘記了女人。
女人有時候會懷著凜然的高傲回想起那個少年,他的兇狠和懦弱畢竟給她留下了印象。但他終歸不是女人的對手,他甚至不如一個5歲的孩子。並不是所有5歲的孩子都能在緊急情況下口齒清楚地用電話呼救的,女人的寶寶就能。每每想起這些,女人都會緊緊擁抱她的孩子。在以後的日子裡,偶爾,當電梯壞了女人只好氣沖沖地爬樓梯時,她也會想起那天“110”的警察還告訴她,當時如果不是電梯壞了,他們會到達得更加迅速。那麼,那天的少年是扛著水桶爬上8樓的了。女人猜著,少年貓腰捂肚子的形狀就會在眼前閃一閃。
那又如何?女人緊接著便強硬地自問。我要為他的勞累感到羞愧嗎?不。女人反覆在心裡說。
不!女人在心裡大聲說。
逃跑
二十多年前,老宋從北部山區來到這個城市,這個劇團。
那正是城市居民儲存大白菜的時代,儲存大白菜半是生活需要半是政府號召,因此買大白菜還有一種買“愛國菜”的名義。冬天,大白菜下來了,各戶都要買回足夠全家吃到來年開春的大白菜。那時的蔬菜市場和居民的關係,就是菜農用大車小輛把愛國菜送至各家各戶的關係。
一個黃昏,老宋被親戚領到團長面前。團長正在卸大白菜,一輛膠輪大車正停在單元門口。白菜們剛被過完秤,碼成齊腰高的一堵牆,少說也有七八百斤。待團長給菜農數完錢,打發他離去,親戚才對老宋說,這就是團長;又對團長說,這就是老宋。團長不在意地答應一聲,只一個勁兒地打捋他的愛國菜,顯然他是在琢磨怎樣儘快把它們運上樓去。老宋看出了團長的意思,問了聲:幾樓?親戚替團長回答說四樓。老宋便說:叫我吧。像很多北部山區的人一樣,老宋把“我”說成“餓”。說完,他左右開弓地夾起四棵菜就往樓上走。親戚和團長站在樓前聊起天,誰也不去理會老宋的搬菜運動。當他們再次注意到老宋時,白菜已被搬運一空。這時團長才想到請親戚和老宋上樓坐坐。他們上得樓來,見白菜正好被碼放在團長想要碼放的地方——無非是樓梯一側,門的兩旁。
團長領親戚蹭著白菜側身上樓側身進門,把老宋讓進客廳,拉開燈。親戚坐下了,老宋卻堅持站著。團長這才有機會仔細打量眼前的老宋。老宋五十歲左右,個子偏矮,闊嘴、大臉,屬於那種天庭飽滿、地頦方圓的忠厚長相。他的站相兒不是有些山民的瑟縮,他身子稍稍前傾,垂手侍立,像個老雜貨店的夥計,仿佛隨時都準備從櫃檯里探出身子,謙遜、熱情地侍候來客。團長暗想,這分明是一個幹活麻利、不招人討厭的人——老宋是被親戚介紹來這團看守傳達室的。後來團長便和親戚講起他被借調出國赴義大利演出的事。這團常有人被借調出國,但他們並非擔任主演,而是去作“武行”,這團的演員武功好,善翻打,跟頭翻得漂亮。團長此行便是去義大利翻跟頭了。提起義大利,一直不曾開口的老宋突然插了句嘴,說,義大利屬南歐,從地圖上看像只靴子,高跟的。他把“高跟”說成“高更”。團長笑了,不是笑他的口音,是驚奇老宋的出其不意,聰慧和文化兼而有之的出其不意。不用說團長本人,就是這團文化水平最高的編劇,也未必想到義大利像只高跟靴子。團長的笑給親戚和老宋都增加了信心,親戚再添油加醋對老宋的優勢做些講解,諸如家庭情況簡單,老伴已去世,一個閨女也嫁了人,他工作起來定會專心等等,老宋的事就這樣定了,他成了這團傳達室的長期臨時工。
老宋任傳達的這團叫靈腔劇團,國營。這靈腔在北方雖然不能和京、評、梆、豫相比,但在這一方,這半個省吧,還有著相當的代表性。老一代的名伶,男角就有六歲紅,八歲紅,九歲紅;坤角也出過大綠jú,白茉莉,晚香玉。近幾十年有過幾次晉京調演,幾位年輕藝人和“梅花獎”也曾經擦肩而過。靈腔還參加過數次省劇地位的競爭,雖未成功,但畢竟又給這劇種增添了一些光彩。在劇場藝術不景氣的大形勢下,靈腔團卻磕磕絆絆地生存了下來——當然,每年的四百場“野台子”,是維繫他們生存的主要方式。
老宋在團里的任務是傳達、收發,兼燒一個開水鍋爐。中國人對開水本來就情有獨鍾,開水對藝人則更顯重要。演員進排練場之前,水瓶子裡的茶葉必得先用開水沏上,之後隨喝隨續,一續一天。不光演員,家屬們也需要定時定點打開水,屆時或拎壺或提桶,魚貫來到老宋的鍋爐房。打開水,對於一個劇團,乃至對於每一個有單位的中國人,真是一件實實在在、心照不宣的便宜事:開水,白打!老宋也深知這點,所以他對人們的開水觀就格外重視。每天早、中、晚,鍋爐不僅定時定點燒開,溫度也絕對可靠。那時,老宋還必得站在當院,亮起大嗓喊幾聲:“水開了!”老宋所站的當院,正是這團一面為辦公樓,一面為宿舍樓,一面為排練場的三面合圍的中心地帶。老宋一喊,果然人們都坐不住了,即使有的人家暖瓶正滿著,老宋的喊也會讓他們心動地再去打上一鍋——端回家可以把髒污的下水道沖沖,開水沖油污,有勁兒。再說,老宋的喊里是有稱謂的,這稱謂似更能激起人們對開水的熱情。為了這稱謂,當初老宋還頗費了一些心思:他當怎樣稱呼他們呢?喊團長水開了?他卻不能只招呼團長一家,那豈不是眼裡只有領導嘛——這不符合老宋的做人準則。喊演員們水開了吧,這樓里還有不是演員的職工。喊同志們,同志們水開了,又仿佛把自己擺錯了位置,仿佛是一個領導在向大伙兒發命令。什麼也不說呢,就喊水開了水開了?可那是一種對所有人的失禮。發愁的老宋沉思良久,最後想起了一個稱呼:老師。老宋最尊敬的人莫過於老師了,自己那點有限的地理知識,就來源於他在鄉村初中時的老師。那時,他最喜歡的課就是地理課。後來因為家境不好,他只念到初二。現在老宋決定將全團幹部演員職工家屬統稱為老師。老師這個稱謂畢竟誰都不反感,演員聽了高興,領導和職工家屬也不會挑禮,無親疏遠近之嫌,無厚此薄彼之意。於是,老宋就站在院子當中開始了他的呼喊:老師們水開了!老師們水開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