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23頁

投票推薦 加入書籤 小說報錯

  是年同月, 匈奴犯邊,駐守在邊疆的死囚營聞風而動,與之交手,銼其鋒銳, 令其敗走。此戰, 唐棠殺敵二十, 傷敵無數,故而得免罪身,出死囚營, 入西軍, 此後參戰數次, 時有立功。

  這一年的年底, 邊界戰火紛飛,大齊軍隊與匈奴交鋒數次,各有勝負。

  戰火一直持續到來年的二月。

  原本在匈奴這裡看,他們只是到了深秋,例行“收集”糧食罷了。怎料去歲秋日齊軍一反常態, 瘋子一般迎戰他們、追擊他們,匈奴是馬上民族,腰間挎彎刀、嘴裡嚼粗肉,打起仗來凶性十足,齊軍雖訓練有素,但他們已過了上百年的和平日子了,和這種日日操練的民族一交鋒,便能看出不足,是以匈奴人雖少,卻也暫時和邊軍打了個平手。

  匈奴原以為齊軍只是像往年一樣象徵性的打上幾場,輕蔑又輕鬆,但很快,他們發現齊軍不肯退,正步步向草原逼近。匈奴王庭終於意識到了事情的嚴重性,緊急在各部族調集了軍隊,和齊軍你來我往的,單論傷亡,齊軍多些,可是匈奴人少,即便以一換十,他們都覺難過,況且也只是能夠以一換二呢?

  “這支齊軍十分陰損,專鉤馬腿,兒郎們沒了馬,就和沒有爪牙的野狼一般,只能任人宰割,憋屈的很!單于,這樣下去,我們劣勢盡顯,恐不能做長久之爭。”

  為了這場突如其來的戰爭,匈奴王庭已發動了數場會議,各部族的首領都聚集在一起,聽候可汗差遣,然而即便如此,仍然擋不住從前線不斷傳來的壞消息。

  “唉,我早說過了,大齊如今不似從前了,正是兵強馬壯的時候,我們早該約束族人的。”

  “你這說的輕巧,不去打草谷,我們冬日吃什麼?”

  正商議著,幾個部落有了口角,這樣的情形隔幾日便會出現一次,人們都習慣了。

  如今圍繞在匈奴身邊的,是兩個問題。一是有些部落認為這場戰爭那些侵犯齊朝邊界的蠻橫部落帶來的,他們要求這些部落多出兵力、多出糧草,否則他們不願為其的錯誤承擔責任。二是匈奴禁不起這樣的消耗,原本匈奴能夠偏居一隅、生生不息的緣故在於,匈奴生的高壯、個個又馬術精湛,又是遊牧民族,若遇戰事,走便是了。曾經齊朝也並不是沒有同匈奴打過仗,可是匈奴動不動便深入草原幾百里甚至上千里,齊朝軍隊追不上,而不追之後,過不得幾月,匈奴又跑到邊境騷擾。

  種種無奈之下,大齊才制定了與匈奴和親的戰略,每隔數十年,送去一位宗室子並大量物資,換得數年太平。

  但如今卻不同了。

  匈奴經過這些年的安逸,有許多部族已仿效齊朝邊民在水草肥沃之地紮下了根,若說要走,已不是那麼好走的了,況且現在的齊軍糧食充足、精神飽滿,已不是開國時那種疲憊而又窮匱的狀態了,齊軍又是出了名的步兵強勁,這樣追擊下來,即便匈奴騎馬快,可齊軍堅毅啊,他們在追擊匈奴的時候,也將戰線一步步往前推,眼看著,將匈奴逼入荒蕪之地了。

  匈奴被逼的太緊,忽然想起了和親的這條路,令人也不由嘆一聲,風水輪流轉。

  於是這年三月,匈奴的使者來到了邊關,表達了想要同齊國和親議和的想法,消息傳入長安,齊帝拒了。四月,齊軍以精兵二十萬,集結於谷郡,殲敵兩萬八千,此戰唐棠為先鋒,大勝後,唐棠領兵追擊匈奴,追出兩百里而歸,路上俘虜、殺傷殘兵無數,令匈奴聞“唐”字而喪膽。

  此役齊軍損兵五萬二。

  六月,匈奴再遣使節來齊,欲再議和親之事,又被拒,匈奴遂掠襲齊國北邊三郡,齊帝命前將軍唐棠領精兵一萬,追匈奴而擊之,未果,遂連破四部落,俘虜千人而回。

  九月,匈奴內部主和派與主站派分裂,老單于憂慮而死,其子主戰、其女主和,故王庭分裂,東王庭由其子繼承,西王庭則被其女承襲,草原上忽而有了東西兩位單于。

  東單于繼續率軍與齊爭鋒,西單于則又遣時節去齊,齊帝遂感念其誠心,與之訂盟,同其結親,西單于於是火速將親妹送往長安,一同而來的還有千匹駿馬。

  趙寂要的便是這千匹駿馬。

  她繼續與東單于打仗,然而雖然時時有斬獲,匈奴卻一直未曾滅絕,甚至仍然與齊國互有勝負,很是頑強。

  唐棠因在與匈奴的戰爭中頻頻立功,被封為車騎將軍,因匈奴仍未全滅的關係,仍然駐守邊關,無故不得回朝。

  唐府如今是一門雙將軍,也達到了尋常武門權力的頂峰。

  所謂一榮俱榮,唐家與衛家是乾親關係,當年唐棠有難,衛家老爺和夫人的奔走,眾人皆看在眼中,如今唐府勢盛,衛初宴的地位便又鞏固一些。

  “近日接連收到幾本請朝摺子,吳王、趙王、楚王......皆上書請求來朝,想必是見到我們大敗匈奴,感覺到不安了。”

  是個雨天,黑雲墜在天空,趙寂的心情卻很晴朗。她在御書房中同衛初宴說話,將一堆摺子指著給她看,書房外則候著數人,都是一會兒要被召見的重臣。

  衛初宴自然不會上前去翻看皇帝的摺子,她粗略想了下:“算一算時間,諸侯王們也有六七年未來朝覲了吧?”

  “是呀,我即位起這還是頭一遭。父皇在世時倒是多些,不過出了中山王太子的那件事後,諸侯王也只是來朝覲過一次。”

  齊循武禮,但仍然在許多地方有出入。碧如諸侯王朝覲納貢一事,武朝是一年兩朝,春為春朝,秋為秋請,但齊朝卻並非如此。諸侯王有三年一朝的、也有五年一朝的,甚至也有收到了詔書才去朝覲的,總之,情況十分複雜。

  趙寂所說“中山王太子”一事,便是指當年她大哥還在做皇太子時,因棋盤上的輸贏而砸死了中山王太子,大皇子因此失了太子位,才有了後來的一系列事情,才有了她今日的帝位。

  那次之後,其他諸侯王還來長安朝覲過,但中山王則一直稱病不出了。為此,先帝曾遣人持御棍去中山國給了中山王幾棍子,當做他不來朝的懲罰。

  這也是念著中山王是嫡親宗室,又有喪子之痛,為免各諸侯王心寒,才從輕發落的。否則似這般敢不來朝覲的,一次則貶爵,兩次則削地,三次,則要派軍隊去收回封國了。

  “如今眼看要到正月了,不若先駁了,等到八月,再詔他們十月來朝。我們剛與匈奴耗過一場,國庫有減,若是他們此刻來朝,期間出些什麼事情,我們顧忌著軍資,也不好處理。但是再經歷一個秋收,咱們徹底恢復過來,也能夠順勢制約一番諸侯王了。”

  匈奴已退,如今埋在兩人眼中的釘子,便只有諸侯王了。衛初宴這些年與韓浩瀚做生意,對東邊勢力有些了解,旁的不說,單只渤海周邊環繞著的幾位諸侯王,這些年私鑄錢幣、私販鹽鐵,賺了個盆滿缽滿,是能拿出起兵的軍資的,也是時候該處理一番了。

  “如今咱們的西軍已被匈奴磨出來了,若是真和前世一般,最後鬧到六個諸侯國起兵作亂,倒也不懼他們。只是今生大皇兄一直被禁在長安,你家也比上一世要安分的多,不是大皇兄首先起事,也不知這一次,會是哪個首先站出來了。”

章節目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