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60頁
亞當看著白紙。“那……我明白了。”
他提筆在紙上寫道:莉蓮娜·霍克之墓。
只有這麼一行字。他相信,這足夠清楚明白了。
接著他又在信封上寫道:轉交佩德雷加斯家族的堂娜·伊莎貝拉,請於第20屆世界盃足球賽開幕後開啟。
他將紙對摺,放入信封內。
莉蓮娜問:“世界盃足球賽是什麼?”
亞當回答:“我那個時代的一種體育比賽,是世界範圍內的大事,不可能搞錯的。”
莉蓮娜在交給堂娜·伊莎貝拉的信封上滴下融化的蠟,用自己的火漆印章在蠟上印下紋章。亞當將這封信塞進給辛鐸雷德家族長老的信封里,原本薄薄的信封因此變得鼓鼓囊囊的。莉蓮娜也用蠟將這封信封好。
“這樣就行了。”亞當撫摸著蠟封,“他們會找到我的。”
他轉向莉蓮娜,“那麼,接下來的事就拜託您了。”
※
莉蓮娜通知了她的四個弟子,讓他們明天過來見她。對於導師不同尋常的召喚,四人顯得不知所措。
這天依舊風雨如晦。莉蓮娜在二樓書房準備好了四頁方程式手稿,對坐在一旁的亞當說:“我會製作一個新的棺材出來,裡面刻上讓你沉睡的魔咒,一旦棺材被打開,咒語就會解除。我會交待我的弟子,當我下葬時,把你的棺材也一併放到墓穴里。”
亞當頷首:“我的信請交給奧莉維亞,讓她務必帶給他們家族的長老。”
莉蓮娜拿起鼓鼓囊囊的信封,對他說:“我都明白了。他們已經在樓下等我了,我去去就回。”
她下了樓,對四名弟子交待了後事,把手稿分給他們。
※
一個月後,莉蓮娜過世。
她的四名弟子遵照她的囑託,將她葬入墓穴內,同時,把另一副棺材放入墓穴內的暗室。做完這一切後,四人封上墓穴大門,對導師進行最後的默哀後,各奔四方。
其中一人帶著四分之一的手稿回到英國,後來被叛徒出賣,喪命獵人之手,她的手稿也被叛徒奪走,帶到了西印度群島。
其中一人帶著四分之一的手稿留在殖民地,他的手稿代代相傳,一名留青史的科學家兼政治家抄下了它的副本。
其中一人帶著四分之一的手稿前去非洲傳教,他過世後,他的手稿被當作寶物收藏,一名土著人將其銘記於心。
其中一人帶著四分之一的手稿回到巴伐利亞,成為著名學者,他的手稿被收藏於柏林大學圖書館,等待著某位歷史學教授的發現。
莉蓮娜過世的八十年後,坎特伯雷聖座蒙主寵召,辛鐸雷德家族的長老打開了那封神秘的書信,信中寫道:叛徒弗朗西斯現藏身於西印度群島。
第二天,埃德加·辛鐸雷德受到長老召喚,奉命前往西印度群島,同時,一封信從倫敦寄出,輾轉千里來到西班牙,又漂洋過海寄到了哈瓦那。
之後又是二百九十八年光陰流逝。在那個全世界球迷都瘋狂歡慶的日子裡,堂娜·伊莎貝拉卻反常地關上了電視,來到書房,從擺著琳琅滿目展品的展示架上取下一隻象牙盒子。
她打開盒子,裡面放了一枚金色的項墜,和一封塵封已久的書信。
堂娜拿起信,想了想,又把項墜也一起拿了出來。
信封上寫著:轉交佩德雷加斯家族的堂娜·伊莎貝拉,請於第20屆世界盃足球賽開幕後開啟。信上的蠟封完好無損。
堂娜·伊莎貝拉拂去蠟封,取出書信。信中只寫了一行字:
莉蓮娜·霍克之墓。
她輕嗤了一聲,旋即露出笑容。她知道這封信是誰寫的了。
她知道那個人在什麼地方了。
作者有話要說:
73
73、勇者前行16 …
公元2014年6月15日夜,維吉尼亞州,某處海岸
堂娜·伊莎貝拉提著裙子,小心翼翼地不讓海水弄濕自己的裙擺和鞋尖,然而收效甚微。
她大聲抱怨道:“亞當那個傢伙真討厭!怎麼偏偏挑這個時候!害得我們大家連球賽都沒的看!”
旁邊卡爾文、拉米那和喬治沒精打采地附和她。
堂娜拿著一張十分簡陋的手繪地圖(她自己畫的),對著海邊的礁石指指點點:“就是那兒!等潮水退了就能看見了!”
莉蓮娜·霍克的墓位於海邊一處洞窟內,然而數百年來海岸線的變動讓海水淹沒了洞窟,只有在每天退潮的時候,洞窟才會顯露出來。
莉蓮娜在自己的筆記里用暗語提到過墓穴的位置。格拉克曼父女也將這段文字翻譯了出來。不知他們和伊森·辛鐸雷德有沒有實地去尋找過。不過,就算他們找了,肯定也一無所獲。
當堂娜拆開那封來自三百多年前的書信後,她就召來了卡爾文、拉米那和喬治,四人一起抵達了洞窟所在的海岸,等待退潮。
身為血族,堂娜夜視力超群。此刻在人類看來黑黢黢的海面,對她來說卻猶如白晝一般清晰。她看見海平面上出現了一艘船的影子。影子越來越大,顯然是朝他們的位置航行而來的。
這可奇怪了。這片海域遍布暗礁,不是什麼良港,也缺乏漁業資源,所以幾乎不會有船隻停靠。為什麼偏偏在今天出現了一艘船?
喬治凝望著遠方的船影。“那是‘哈瓦那之陽’號。”他說,“我父親的船。”
堂娜·伊莎貝拉瞪著他,“你叫埃德加來了?”
“我想他大概很樂意跟老朋友見面。”
“哈瓦那之陽”號在海面上拋錨,並放下了一艘小艇。喬治能隱約看見一個黑衣人坐在小艇里,奮力地劃著名槳。
二十分鐘後,小艇終於停泊在了他們腳下的礁岩邊。埃德加·彭斯把船拖上岸,右手抓住一塊岩石,輕輕用力,整個人便輕盈地跳了上來。
“好久不見了,堂娜·伊莎貝拉。”埃德加紳士地向堂娜伸出手。血族長老一臉嫌棄地把小手遞給他,似乎對他指fèng里的泥土感到很不滿。埃德加親吻了堂娜的手背,等他的嘴唇一離開,堂娜就立刻抽回手。
埃德加轉向喬治。
“很高興見到您,父親。”喬治與埃德加擁抱,親吻了彼此的面頰。
“今天是個非同一般的重要日子。”埃德加說,“那延續了三百餘年的奇妙因緣,終於將在今天劃下句點。”
“今天也將是個全新的開始。”
他們在岩石上又等了二十多分鐘,那個洞窟終於從不斷消退的潮水中露了出來。
“我們走!”堂娜指揮道,“動作快,要是磨磨蹭蹭的,就該漲潮了!”
五名血族如同在岩石間跳躍的羚羊,輕捷地下到洞窟邊,只有堂娜·伊莎貝拉一個人不情不願的。雖然退潮了,可洞窟邊的海水還是能淹到腳踝,她很不樂意弄髒自己的鞋子。他們花了幾秒鐘商議,快速地得出結論:讓卡爾文扛著堂娜繼續走。
於是血族長老像一袋麵粉似的被自己的血族之子扛在肩膀上。
他們進入洞窟內。洞窟的地勢逐漸向上,往裡走了不到幾碼,腳下就完全沒有海水了。於是堂娜被放了下來。她好奇地打量著頭頂的岩壁,說:“你們看,雖然被海水沖刷了很久,可還是能看出人工開鑿的痕跡,絕對沒錯。”
越往裡走,“人工開鑿的痕跡”就越明顯,最後,崎嶇不平的洞窟變成了四四方方的通道,岩壁也變得乾燥,看來他們已經往上走了不少路,連海水都淹不到這兒。
通道盡頭佇立著一扇銀色的大門,門上鑄著簡樸而莊嚴的紋路。堂娜擠到一行人最前面,將手掌貼在大門上,說:“這門是鎳鐵合金,17世紀沒有這樣的冶煉技術,只有鍊金術能做到這一點。”
“這果然是莉蓮娜·霍克的墳墓?”卡爾文敬畏地說,“三百年了,我們肯定是第一批來到這裡的人。”
這扇關閉了三百多年的大門即將打開,門前的無人心情各不相同,有急迫,有激動,也有些許傷感。
堂娜回頭望著另外四人,在他們臉上都看見了肯定的神色後,她轉向大門,手指在門上滑動,劃下一個複雜的符文,並念出冗長古怪的咒語。
在她的念誦聲中,門fèng迸發出金色的光,然後緩緩向內打開。雖已過了三百年,可門軸依舊像新的一樣,沒發出半分刺耳的聲音,可見當時鑄造技術之高超。
門口是一個四四方方的墓室。當門打開時,墓室四角各亮起了一盞燈。卡爾文倒抽了一口冷氣,後退一步,似乎覺得有危險。堂娜解釋道:“別怕,那是鍊金術燈。”
“這麼先進?還會自動感應?”卡爾文咕噥道。
墓室中央放著一具石棺。棺材樸實無華,上面雕刻著十字架、莉蓮娜的姓名和生卒年月,此外再無其他裝飾。石棺頂部立著一尊持劍天使的石像,天使面容仿佛一位婦人,神情慈愛悲憫,眾人猜測,石像就是根據莉蓮娜的相貌所雕刻的。
對著墓門的牆壁上用嚴肅的字體刻著:
莉蓮娜·伊莉莎白·霍克(1586-1635)
鍊金女王
恩師
下面是一段莉蓮娜的生平事跡。
喬治默默讀完了牆上的文字,問道:“哪裡都沒有提到亞當……亞當在哪兒?”
他環顧四周,除了石棺、石像和石壁之外,什麼也沒有。
堂娜·伊莎貝拉摸索著石棺,不放過上面的每一個細節,一路摸到了天使石像腳下,驚喜地叫了一聲。
“在這兒!”她說,“這裡有一個滑軌,肉眼看不見,卻能摸到,肯定是個障眼法。”
她指揮卡爾文和喬治把石像向右邊推。兩人吃力地推動天使像,讓它往右方滑動了大約七英尺,直到他們再也無法將雕像推動分毫。這時,仿佛某種機關激活了,莉蓮娜的石棺也開始緩緩向右移動,直到停在雕像腳下,再度和它對齊。原本擺放石棺的位置露出了一個長方形的空洞,隨著岩石摩擦的“吱吱”聲,一座石台從空洞中升起。石台上放著一具棺材。
喬治根本無法按捺住激動的心情。他向新出現的石棺撲過去,顫抖的雙手搭在棺蓋上。
“這是亞當……”他覺得自己快窒息了,“他在這兒……他果然在這兒……”
接著他又猶豫了起來,不知該如何是好。亞當肯定就躺在石棺中,沉睡了三百年……他應該現在就打開它嗎?
他提筆在紙上寫道:莉蓮娜·霍克之墓。
只有這麼一行字。他相信,這足夠清楚明白了。
接著他又在信封上寫道:轉交佩德雷加斯家族的堂娜·伊莎貝拉,請於第20屆世界盃足球賽開幕後開啟。
他將紙對摺,放入信封內。
莉蓮娜問:“世界盃足球賽是什麼?”
亞當回答:“我那個時代的一種體育比賽,是世界範圍內的大事,不可能搞錯的。”
莉蓮娜在交給堂娜·伊莎貝拉的信封上滴下融化的蠟,用自己的火漆印章在蠟上印下紋章。亞當將這封信塞進給辛鐸雷德家族長老的信封里,原本薄薄的信封因此變得鼓鼓囊囊的。莉蓮娜也用蠟將這封信封好。
“這樣就行了。”亞當撫摸著蠟封,“他們會找到我的。”
他轉向莉蓮娜,“那麼,接下來的事就拜託您了。”
※
莉蓮娜通知了她的四個弟子,讓他們明天過來見她。對於導師不同尋常的召喚,四人顯得不知所措。
這天依舊風雨如晦。莉蓮娜在二樓書房準備好了四頁方程式手稿,對坐在一旁的亞當說:“我會製作一個新的棺材出來,裡面刻上讓你沉睡的魔咒,一旦棺材被打開,咒語就會解除。我會交待我的弟子,當我下葬時,把你的棺材也一併放到墓穴里。”
亞當頷首:“我的信請交給奧莉維亞,讓她務必帶給他們家族的長老。”
莉蓮娜拿起鼓鼓囊囊的信封,對他說:“我都明白了。他們已經在樓下等我了,我去去就回。”
她下了樓,對四名弟子交待了後事,把手稿分給他們。
※
一個月後,莉蓮娜過世。
她的四名弟子遵照她的囑託,將她葬入墓穴內,同時,把另一副棺材放入墓穴內的暗室。做完這一切後,四人封上墓穴大門,對導師進行最後的默哀後,各奔四方。
其中一人帶著四分之一的手稿回到英國,後來被叛徒出賣,喪命獵人之手,她的手稿也被叛徒奪走,帶到了西印度群島。
其中一人帶著四分之一的手稿留在殖民地,他的手稿代代相傳,一名留青史的科學家兼政治家抄下了它的副本。
其中一人帶著四分之一的手稿前去非洲傳教,他過世後,他的手稿被當作寶物收藏,一名土著人將其銘記於心。
其中一人帶著四分之一的手稿回到巴伐利亞,成為著名學者,他的手稿被收藏於柏林大學圖書館,等待著某位歷史學教授的發現。
莉蓮娜過世的八十年後,坎特伯雷聖座蒙主寵召,辛鐸雷德家族的長老打開了那封神秘的書信,信中寫道:叛徒弗朗西斯現藏身於西印度群島。
第二天,埃德加·辛鐸雷德受到長老召喚,奉命前往西印度群島,同時,一封信從倫敦寄出,輾轉千里來到西班牙,又漂洋過海寄到了哈瓦那。
之後又是二百九十八年光陰流逝。在那個全世界球迷都瘋狂歡慶的日子裡,堂娜·伊莎貝拉卻反常地關上了電視,來到書房,從擺著琳琅滿目展品的展示架上取下一隻象牙盒子。
她打開盒子,裡面放了一枚金色的項墜,和一封塵封已久的書信。
堂娜拿起信,想了想,又把項墜也一起拿了出來。
信封上寫著:轉交佩德雷加斯家族的堂娜·伊莎貝拉,請於第20屆世界盃足球賽開幕後開啟。信上的蠟封完好無損。
堂娜·伊莎貝拉拂去蠟封,取出書信。信中只寫了一行字:
莉蓮娜·霍克之墓。
她輕嗤了一聲,旋即露出笑容。她知道這封信是誰寫的了。
她知道那個人在什麼地方了。
作者有話要說:
73
73、勇者前行16 …
公元2014年6月15日夜,維吉尼亞州,某處海岸
堂娜·伊莎貝拉提著裙子,小心翼翼地不讓海水弄濕自己的裙擺和鞋尖,然而收效甚微。
她大聲抱怨道:“亞當那個傢伙真討厭!怎麼偏偏挑這個時候!害得我們大家連球賽都沒的看!”
旁邊卡爾文、拉米那和喬治沒精打采地附和她。
堂娜拿著一張十分簡陋的手繪地圖(她自己畫的),對著海邊的礁石指指點點:“就是那兒!等潮水退了就能看見了!”
莉蓮娜·霍克的墓位於海邊一處洞窟內,然而數百年來海岸線的變動讓海水淹沒了洞窟,只有在每天退潮的時候,洞窟才會顯露出來。
莉蓮娜在自己的筆記里用暗語提到過墓穴的位置。格拉克曼父女也將這段文字翻譯了出來。不知他們和伊森·辛鐸雷德有沒有實地去尋找過。不過,就算他們找了,肯定也一無所獲。
當堂娜拆開那封來自三百多年前的書信後,她就召來了卡爾文、拉米那和喬治,四人一起抵達了洞窟所在的海岸,等待退潮。
身為血族,堂娜夜視力超群。此刻在人類看來黑黢黢的海面,對她來說卻猶如白晝一般清晰。她看見海平面上出現了一艘船的影子。影子越來越大,顯然是朝他們的位置航行而來的。
這可奇怪了。這片海域遍布暗礁,不是什麼良港,也缺乏漁業資源,所以幾乎不會有船隻停靠。為什麼偏偏在今天出現了一艘船?
喬治凝望著遠方的船影。“那是‘哈瓦那之陽’號。”他說,“我父親的船。”
堂娜·伊莎貝拉瞪著他,“你叫埃德加來了?”
“我想他大概很樂意跟老朋友見面。”
“哈瓦那之陽”號在海面上拋錨,並放下了一艘小艇。喬治能隱約看見一個黑衣人坐在小艇里,奮力地劃著名槳。
二十分鐘後,小艇終於停泊在了他們腳下的礁岩邊。埃德加·彭斯把船拖上岸,右手抓住一塊岩石,輕輕用力,整個人便輕盈地跳了上來。
“好久不見了,堂娜·伊莎貝拉。”埃德加紳士地向堂娜伸出手。血族長老一臉嫌棄地把小手遞給他,似乎對他指fèng里的泥土感到很不滿。埃德加親吻了堂娜的手背,等他的嘴唇一離開,堂娜就立刻抽回手。
埃德加轉向喬治。
“很高興見到您,父親。”喬治與埃德加擁抱,親吻了彼此的面頰。
“今天是個非同一般的重要日子。”埃德加說,“那延續了三百餘年的奇妙因緣,終於將在今天劃下句點。”
“今天也將是個全新的開始。”
他們在岩石上又等了二十多分鐘,那個洞窟終於從不斷消退的潮水中露了出來。
“我們走!”堂娜指揮道,“動作快,要是磨磨蹭蹭的,就該漲潮了!”
五名血族如同在岩石間跳躍的羚羊,輕捷地下到洞窟邊,只有堂娜·伊莎貝拉一個人不情不願的。雖然退潮了,可洞窟邊的海水還是能淹到腳踝,她很不樂意弄髒自己的鞋子。他們花了幾秒鐘商議,快速地得出結論:讓卡爾文扛著堂娜繼續走。
於是血族長老像一袋麵粉似的被自己的血族之子扛在肩膀上。
他們進入洞窟內。洞窟的地勢逐漸向上,往裡走了不到幾碼,腳下就完全沒有海水了。於是堂娜被放了下來。她好奇地打量著頭頂的岩壁,說:“你們看,雖然被海水沖刷了很久,可還是能看出人工開鑿的痕跡,絕對沒錯。”
越往裡走,“人工開鑿的痕跡”就越明顯,最後,崎嶇不平的洞窟變成了四四方方的通道,岩壁也變得乾燥,看來他們已經往上走了不少路,連海水都淹不到這兒。
通道盡頭佇立著一扇銀色的大門,門上鑄著簡樸而莊嚴的紋路。堂娜擠到一行人最前面,將手掌貼在大門上,說:“這門是鎳鐵合金,17世紀沒有這樣的冶煉技術,只有鍊金術能做到這一點。”
“這果然是莉蓮娜·霍克的墳墓?”卡爾文敬畏地說,“三百年了,我們肯定是第一批來到這裡的人。”
這扇關閉了三百多年的大門即將打開,門前的無人心情各不相同,有急迫,有激動,也有些許傷感。
堂娜回頭望著另外四人,在他們臉上都看見了肯定的神色後,她轉向大門,手指在門上滑動,劃下一個複雜的符文,並念出冗長古怪的咒語。
在她的念誦聲中,門fèng迸發出金色的光,然後緩緩向內打開。雖已過了三百年,可門軸依舊像新的一樣,沒發出半分刺耳的聲音,可見當時鑄造技術之高超。
門口是一個四四方方的墓室。當門打開時,墓室四角各亮起了一盞燈。卡爾文倒抽了一口冷氣,後退一步,似乎覺得有危險。堂娜解釋道:“別怕,那是鍊金術燈。”
“這麼先進?還會自動感應?”卡爾文咕噥道。
墓室中央放著一具石棺。棺材樸實無華,上面雕刻著十字架、莉蓮娜的姓名和生卒年月,此外再無其他裝飾。石棺頂部立著一尊持劍天使的石像,天使面容仿佛一位婦人,神情慈愛悲憫,眾人猜測,石像就是根據莉蓮娜的相貌所雕刻的。
對著墓門的牆壁上用嚴肅的字體刻著:
莉蓮娜·伊莉莎白·霍克(1586-1635)
鍊金女王
恩師
下面是一段莉蓮娜的生平事跡。
喬治默默讀完了牆上的文字,問道:“哪裡都沒有提到亞當……亞當在哪兒?”
他環顧四周,除了石棺、石像和石壁之外,什麼也沒有。
堂娜·伊莎貝拉摸索著石棺,不放過上面的每一個細節,一路摸到了天使石像腳下,驚喜地叫了一聲。
“在這兒!”她說,“這裡有一個滑軌,肉眼看不見,卻能摸到,肯定是個障眼法。”
她指揮卡爾文和喬治把石像向右邊推。兩人吃力地推動天使像,讓它往右方滑動了大約七英尺,直到他們再也無法將雕像推動分毫。這時,仿佛某種機關激活了,莉蓮娜的石棺也開始緩緩向右移動,直到停在雕像腳下,再度和它對齊。原本擺放石棺的位置露出了一個長方形的空洞,隨著岩石摩擦的“吱吱”聲,一座石台從空洞中升起。石台上放著一具棺材。
喬治根本無法按捺住激動的心情。他向新出現的石棺撲過去,顫抖的雙手搭在棺蓋上。
“這是亞當……”他覺得自己快窒息了,“他在這兒……他果然在這兒……”
接著他又猶豫了起來,不知該如何是好。亞當肯定就躺在石棺中,沉睡了三百年……他應該現在就打開它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