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50頁
起先,只有微弱的噬噬聲,像是某種奇怪的風在深不可測的黑暗裡吹動。然後,從這種聲音中,漸漸地傳出轟隆隆的聲音,像一隻大鼓在敲似的,並且聲音越來越大,越來越響。它十分低沉,不僅能聽到,而且能感覺到,然後這怪獸緩慢地加快速度,但保持其聲調。它現在走得很快了,幾乎僅次於聲頻。突然,振動過程中,它猛地停了下來——如此突然以致有點讓人接受不了這突如其來的沉默,然而在大腦深處的洞穴里卻產生了可怕的回音,繼續敲擊著。
這是福爾肯聽過的最獨特怪異的聲音,即使在充滿豐富多樣的聲音的地球上也找不出這樣的聲音。他想不出是什麼自然現象造成的。它既不像某種動物的喊叫,也不會是大鯊魚或是大鯨……
它又來了,還是那種方式、節奏。這會兒,他早有準備,他估算了一下整個過程持續的時間:從第一下輕微的敲擊開始到最後的高潮,差不多10秒鐘多一點。
而這一次出現了真正的回聲,非常微弱並且遙遠。也許它來自許多反射層中的某層,這層反射雲一定位於大氣的深處;也許它又是另一個,更遙遠的聲源產生的聲音。福爾肯靜靜地等著第二聲回音,但它再沒出現。
控制中心立刻作出反應並要求他再發射一枚探測器。有兩個麥克風同時工作,這樣有可能找到聲源神秘莫測的位置。很有意思的是,“康泰基”號的外部話筒只能分辨出風聲。而那些轟鳴聲,無論是什麼,肯定會在下面很低處的大氣反射層中穿行。
當聲音再次出現時,探測器很快便發現它產生於1200英里遠的一團物質。遙遠的距離致使不能弄清它的能量大小。在地球上的海洋中,即使極微弱的聲音也可以傳播這麼遠。外太空生物學權威立即排除了這種假設,即認為那東西與某個活生生的生物有關。
“如果那兒沒有微生物或植物的話,我會非常失望的,”布雷納爾博士說,“不過不會有動物,因為那兒缺乏自由的氧氣。朱彼特星上的所有生物化學反應都一定是低能量反應——那裡不可能有任何動物產生活動的能量。”
福爾肯鬧不清這說法是否正確。他以前聽過這種觀點,他等著去證實。
“無論怎麼說,”布雷納爾繼續道,“那聲音的聲波有時長達幾百碼!即使像大鯨魚那樣巨大的動物也不會發出這種聲音。它們一定是某種自然現象。”
是的,聽起來似乎有道理,也許物理學家會得出某種解釋。福爾肯想,這是多麼怪異的聲音,就像他站在呼嘯的大海邊,或者一口熱噴泉,或者火山,或者瀑布旁邊所聽到的聲音。他很可能要把這些聲音想像成一隻巨獸的叫聲。
黎明前一小時左右,來自大氣深處的聲音漸漸消失了,福爾肯開始投入新的一天來臨前的準備工作。“康泰基”號離最近的雲層有3英里遠。外面的氣壓升到10個大氣壓,而氣溫卻高達30°。此時,只消戴上一個呼吸面罩,調好氣體的含量,人就會覺得舒服。
“我們有好消息給你。”控制中心報告說,這時黎明即將來臨。“雲層快要破曉了。一小時後你就會看清景物了——不過要警惕旋風。”
“我已經注意到一些了,”福爾肯回答道,“我能看到下面多深的地方呢?”
“至少12英里,深入到第二層的平流層。那裡的雲層十分實在——它不會裂開的。”
“那會超出我的能力所及,”福爾肯自言自語道,“那裡的氣溫肯定超過100℃了。”這肯定會讓一個熱氣球駕駛者第一次開始擔心起他們的基座,而不是它的頂篷!
10分鐘之後他見到了控制中心從他們的有利地勢上所看到的一切。地平線附近的色彩有了一些變化,雲層變得凹凸不平,就像被撕破了似的。他打開他的微型核聚變爐,然後讓“康泰基”號又升高3英里,這樣他的視野會更開闊些。
下面的天空很快清爽起來,就像某種東西正在溶解走那些堅固的雲層。他的眼前展現出一個無底的深淵。隔了一會兒,他把飛船駛向那道12英里深和600英里寬的雲層峽谷邊緣。
一個嶄新的世界在他身下展開。木星揭開了它的千層面紗中的一層。雲海的第二層,在遠不可及的深處,色彩遠比上面一層深。它幾乎現出像婉魚似的桃紅色,並且很奇怪地點綴上一些磚紅色的小點。它們呈橢圓的卵形,斧一樣的一端指著風吹的方向。那裡有成千上萬個橢圓點,都一樣大小。這使福爾肯想到地球的天空上的那些小塊的積雨雲來。
他減少了飛船的浮力,這樣“康泰基”號開始下降到正在消散的雲層表面。也正是那時他注意到了雪。
潔白的雪片在空氣中成形,然後徐徐降落。儘管這兒對於雪花來說太熱了,但無論怎樣說在這樣的高度幾乎沒有水的痕跡。進一步看,當薄片像瀑布般傾瀉而下時,卻沒有一點光芒閃爍的景象。當一些薄片落在主觀測台外伸出的儀器上時,他發現它們呈現出一種透明的暗白色,但絕非水晶,並且很大,有幾寸寬。它們看起來像蠟,福爾肯猜想這就是蠟吧。在他周圍的大氣里發生的化學反應,使得在木星的空氣中飄飛的碳氫化合物得以凝聚。
這是福爾肯聽過的最獨特怪異的聲音,即使在充滿豐富多樣的聲音的地球上也找不出這樣的聲音。他想不出是什麼自然現象造成的。它既不像某種動物的喊叫,也不會是大鯊魚或是大鯨……
它又來了,還是那種方式、節奏。這會兒,他早有準備,他估算了一下整個過程持續的時間:從第一下輕微的敲擊開始到最後的高潮,差不多10秒鐘多一點。
而這一次出現了真正的回聲,非常微弱並且遙遠。也許它來自許多反射層中的某層,這層反射雲一定位於大氣的深處;也許它又是另一個,更遙遠的聲源產生的聲音。福爾肯靜靜地等著第二聲回音,但它再沒出現。
控制中心立刻作出反應並要求他再發射一枚探測器。有兩個麥克風同時工作,這樣有可能找到聲源神秘莫測的位置。很有意思的是,“康泰基”號的外部話筒只能分辨出風聲。而那些轟鳴聲,無論是什麼,肯定會在下面很低處的大氣反射層中穿行。
當聲音再次出現時,探測器很快便發現它產生於1200英里遠的一團物質。遙遠的距離致使不能弄清它的能量大小。在地球上的海洋中,即使極微弱的聲音也可以傳播這麼遠。外太空生物學權威立即排除了這種假設,即認為那東西與某個活生生的生物有關。
“如果那兒沒有微生物或植物的話,我會非常失望的,”布雷納爾博士說,“不過不會有動物,因為那兒缺乏自由的氧氣。朱彼特星上的所有生物化學反應都一定是低能量反應——那裡不可能有任何動物產生活動的能量。”
福爾肯鬧不清這說法是否正確。他以前聽過這種觀點,他等著去證實。
“無論怎麼說,”布雷納爾繼續道,“那聲音的聲波有時長達幾百碼!即使像大鯨魚那樣巨大的動物也不會發出這種聲音。它們一定是某種自然現象。”
是的,聽起來似乎有道理,也許物理學家會得出某種解釋。福爾肯想,這是多麼怪異的聲音,就像他站在呼嘯的大海邊,或者一口熱噴泉,或者火山,或者瀑布旁邊所聽到的聲音。他很可能要把這些聲音想像成一隻巨獸的叫聲。
黎明前一小時左右,來自大氣深處的聲音漸漸消失了,福爾肯開始投入新的一天來臨前的準備工作。“康泰基”號離最近的雲層有3英里遠。外面的氣壓升到10個大氣壓,而氣溫卻高達30°。此時,只消戴上一個呼吸面罩,調好氣體的含量,人就會覺得舒服。
“我們有好消息給你。”控制中心報告說,這時黎明即將來臨。“雲層快要破曉了。一小時後你就會看清景物了——不過要警惕旋風。”
“我已經注意到一些了,”福爾肯回答道,“我能看到下面多深的地方呢?”
“至少12英里,深入到第二層的平流層。那裡的雲層十分實在——它不會裂開的。”
“那會超出我的能力所及,”福爾肯自言自語道,“那裡的氣溫肯定超過100℃了。”這肯定會讓一個熱氣球駕駛者第一次開始擔心起他們的基座,而不是它的頂篷!
10分鐘之後他見到了控制中心從他們的有利地勢上所看到的一切。地平線附近的色彩有了一些變化,雲層變得凹凸不平,就像被撕破了似的。他打開他的微型核聚變爐,然後讓“康泰基”號又升高3英里,這樣他的視野會更開闊些。
下面的天空很快清爽起來,就像某種東西正在溶解走那些堅固的雲層。他的眼前展現出一個無底的深淵。隔了一會兒,他把飛船駛向那道12英里深和600英里寬的雲層峽谷邊緣。
一個嶄新的世界在他身下展開。木星揭開了它的千層面紗中的一層。雲海的第二層,在遠不可及的深處,色彩遠比上面一層深。它幾乎現出像婉魚似的桃紅色,並且很奇怪地點綴上一些磚紅色的小點。它們呈橢圓的卵形,斧一樣的一端指著風吹的方向。那裡有成千上萬個橢圓點,都一樣大小。這使福爾肯想到地球的天空上的那些小塊的積雨雲來。
他減少了飛船的浮力,這樣“康泰基”號開始下降到正在消散的雲層表面。也正是那時他注意到了雪。
潔白的雪片在空氣中成形,然後徐徐降落。儘管這兒對於雪花來說太熱了,但無論怎樣說在這樣的高度幾乎沒有水的痕跡。進一步看,當薄片像瀑布般傾瀉而下時,卻沒有一點光芒閃爍的景象。當一些薄片落在主觀測台外伸出的儀器上時,他發現它們呈現出一種透明的暗白色,但絕非水晶,並且很大,有幾寸寬。它們看起來像蠟,福爾肯猜想這就是蠟吧。在他周圍的大氣里發生的化學反應,使得在木星的空氣中飄飛的碳氫化合物得以凝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