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8頁
鍾已經在倒計時了。離重新進入只剩100秒。無論好壞,反正他都認了。一分鐘之後,他將闖進木星的大氣層,並且不可避免地會被那個龐然大物死死抓住。
倒計時顯示只有3秒了。還不算太壞。在密封艙外傳來了非常可怕的嘆息聲。聲音逐漸地變大,最後變成了尖厲的轟鳴聲。這種噪音同進入地球和火星時發出的噪音不一樣。在這種稀薄的氫、氦為主的大氣里,任何聲音都會上揚8度。在木星上,即使雷聲聽起來都會變調。
隨著尖鳴聲不斷升高,重量也明顯增加。幾秒鐘以內,他完全不能移動了。他的視野限制在鍾和加速度表之間,巧個重力加速度,還有480秒……
他一直頭腦清晰。不過,他原來未曾想到,“康泰基”號穿越木星大氣層的尾跡會十分壯觀——到此刻為止,已經有幾千英里長了。進入大氣500秒後,拉力漸漸變小以致消失:10個重力,5個重力,兩個……然後重力幾乎完全消失。他開始失重了,他那巨大的軌道速度也被摧毀了。
突然出現一陣抖動,熾熱的熱保護罩脫離了。它已完成使命,飛船不再需要它,現在是留給木星了。除了兩個帶扣以外,他將其餘的安全帶都解開來。然後靜靜等待自動程序系統進入下一個,也是所有程序中最關鍵的程序。
他沒有看到第一個降落傘風標怎樣彈射出去的,可是他感受到了輕微的震動,下降速度迅速減小。“康泰基”號的水平速度降至為零,並以每小時1000英里的速度直線下降。一切都有賴於後面60秒內發生的事情。
第二個降落傘風標又彈了出去。他抬起頭透過頂上的窗戶,看見在下降的飛船後面一團團閃閃發光金屬薄片構成的降落傘張開了,這令他感到一百個放心。幾千立方碼的氣球在天空中展開,像一朵開放的大花,然後吸入氣體直到完全充滿。“康泰基”的下降速度降到了一小時幾英里然後就保持不變了。現在有足夠的時間,降落到木星表面要花上幾天的時間。
他最終肯定會到那裡的,即使他現在啥也不做,任其自然。頭上的氣球現在只是充當一個有效的降落傘。它不提供浮力,當氣球內外的氣體一樣重時,浮力便消失了。
熱核反應器啟動,隨著一陣其特有的叭叭聲,向頭頂上的氣球中噴出股股熱氣。5分鐘以內,降落速度變成了零;到第6分鐘時,飛船開始上升。根據雷達測高計,飛船的高度在267千米的上空——這是相對於可以稱之為木星的表面而言。
只有一種氣球可以在以氫氣為主的大氣里飄浮,氫氣是最輕的氣體,這種氣球就是熱氫氣球。只要反應器不斷工作,福爾肯便能繼續停留在空中,飄過一個可以容納一百個太平洋的世界。飛行3000千米的距離之後,“康泰基”最後名副其實了。她是一個空中筏子,在木星大氣層的氣流上漂流。
儘管福爾肯周圍已出現了一個嶄新的世界,但是福爾肯還需花上一小時來仔細觀察這一視野。首先他必須檢測密封艙里所有系統,然後驗證它們是否操縱靈活。他必須了解要達到需要的高度需要多少熱力,以及下降又要排出多少氣。最重要的是穩定問題。他必須調整纜繩的長度,將他的密封艙同巨大的、梨子形的氣球固定在一起,阻止震動,使乘坐儘可能平穩。迄今為止,他都算是幸運的,在這個高度上,風很平穩。從都卜勒雷達對看不見的地面測得的讀數可知,地面風速為每小時217.5千米。對木星來說,這是最溫和的風速了。曾經觀察到高達每小時1000千米的風速。當然,速度本身並不重要,真正的危險是渦流。如果他卷進去了,只有技巧和經驗以及敏捷的反應可以拯救他,而這些都是輸入電腦的事情。
直到福爾肯對這架奇怪的飛行器有了具體的感受為止,他才去留意飛彈控制室的要求。接著他放下吊杆搬運儀器以及大氣採樣儀。現在密封艙簡直像一棵安排不那麼整齊的聖誕樹,隨著木星氣流平穩地滑行,與此同時將如潮般的大量信息發射到無數英里上的飛船的錄音機里。最後,他終於可以四處看一下了……
他得到的第一印象是出乎意外的,甚至還有些令人失望。如果考慮到比例問題,看起來他就像是在地球上一樣,在雲層中飄遊。地平線仿佛在不遠的地方。
他並不覺得是在一個比地球大11倍的地方。他透過紅外線雷達看著下面的大氣層,他才發現他的眼睛受騙到什麼程度。
表面上雲層像是在3英里遠的地方,而實際上卻超過37英里。地平線的距離,他估計可能有125英里遠,而實際上卻有1800英里遠。
這裡的氫氦大氣層水晶般地清晰,行星的彎曲度也很大,這就給肉眼造成嚴重的幻覺。在這兒比在月球上更難判斷距離,他所見的每樣東西都應該被放大至少10倍。
這只是個很簡單的問題,他早該有所準備的。然而不知怎麼的,這件事卻讓他極度不安。他並沒有感受到木星的龐大,他自己縮小了——縮小了10倍。也許,隨著時間的推移,他會逐漸習慣這個不能用人的比例概念來看待的。當他凝視著位於難以想像的距離之外的遠方地平線時,他覺得一股比周圍的大氣更涼的冷風吹進了他的靈魂。這裡根本不是人待的地方。他可能是穿過木星大氣層的第一個也是最後一個人。
倒計時顯示只有3秒了。還不算太壞。在密封艙外傳來了非常可怕的嘆息聲。聲音逐漸地變大,最後變成了尖厲的轟鳴聲。這種噪音同進入地球和火星時發出的噪音不一樣。在這種稀薄的氫、氦為主的大氣里,任何聲音都會上揚8度。在木星上,即使雷聲聽起來都會變調。
隨著尖鳴聲不斷升高,重量也明顯增加。幾秒鐘以內,他完全不能移動了。他的視野限制在鍾和加速度表之間,巧個重力加速度,還有480秒……
他一直頭腦清晰。不過,他原來未曾想到,“康泰基”號穿越木星大氣層的尾跡會十分壯觀——到此刻為止,已經有幾千英里長了。進入大氣500秒後,拉力漸漸變小以致消失:10個重力,5個重力,兩個……然後重力幾乎完全消失。他開始失重了,他那巨大的軌道速度也被摧毀了。
突然出現一陣抖動,熾熱的熱保護罩脫離了。它已完成使命,飛船不再需要它,現在是留給木星了。除了兩個帶扣以外,他將其餘的安全帶都解開來。然後靜靜等待自動程序系統進入下一個,也是所有程序中最關鍵的程序。
他沒有看到第一個降落傘風標怎樣彈射出去的,可是他感受到了輕微的震動,下降速度迅速減小。“康泰基”號的水平速度降至為零,並以每小時1000英里的速度直線下降。一切都有賴於後面60秒內發生的事情。
第二個降落傘風標又彈了出去。他抬起頭透過頂上的窗戶,看見在下降的飛船後面一團團閃閃發光金屬薄片構成的降落傘張開了,這令他感到一百個放心。幾千立方碼的氣球在天空中展開,像一朵開放的大花,然後吸入氣體直到完全充滿。“康泰基”的下降速度降到了一小時幾英里然後就保持不變了。現在有足夠的時間,降落到木星表面要花上幾天的時間。
他最終肯定會到那裡的,即使他現在啥也不做,任其自然。頭上的氣球現在只是充當一個有效的降落傘。它不提供浮力,當氣球內外的氣體一樣重時,浮力便消失了。
熱核反應器啟動,隨著一陣其特有的叭叭聲,向頭頂上的氣球中噴出股股熱氣。5分鐘以內,降落速度變成了零;到第6分鐘時,飛船開始上升。根據雷達測高計,飛船的高度在267千米的上空——這是相對於可以稱之為木星的表面而言。
只有一種氣球可以在以氫氣為主的大氣里飄浮,氫氣是最輕的氣體,這種氣球就是熱氫氣球。只要反應器不斷工作,福爾肯便能繼續停留在空中,飄過一個可以容納一百個太平洋的世界。飛行3000千米的距離之後,“康泰基”最後名副其實了。她是一個空中筏子,在木星大氣層的氣流上漂流。
儘管福爾肯周圍已出現了一個嶄新的世界,但是福爾肯還需花上一小時來仔細觀察這一視野。首先他必須檢測密封艙里所有系統,然後驗證它們是否操縱靈活。他必須了解要達到需要的高度需要多少熱力,以及下降又要排出多少氣。最重要的是穩定問題。他必須調整纜繩的長度,將他的密封艙同巨大的、梨子形的氣球固定在一起,阻止震動,使乘坐儘可能平穩。迄今為止,他都算是幸運的,在這個高度上,風很平穩。從都卜勒雷達對看不見的地面測得的讀數可知,地面風速為每小時217.5千米。對木星來說,這是最溫和的風速了。曾經觀察到高達每小時1000千米的風速。當然,速度本身並不重要,真正的危險是渦流。如果他卷進去了,只有技巧和經驗以及敏捷的反應可以拯救他,而這些都是輸入電腦的事情。
直到福爾肯對這架奇怪的飛行器有了具體的感受為止,他才去留意飛彈控制室的要求。接著他放下吊杆搬運儀器以及大氣採樣儀。現在密封艙簡直像一棵安排不那麼整齊的聖誕樹,隨著木星氣流平穩地滑行,與此同時將如潮般的大量信息發射到無數英里上的飛船的錄音機里。最後,他終於可以四處看一下了……
他得到的第一印象是出乎意外的,甚至還有些令人失望。如果考慮到比例問題,看起來他就像是在地球上一樣,在雲層中飄遊。地平線仿佛在不遠的地方。
他並不覺得是在一個比地球大11倍的地方。他透過紅外線雷達看著下面的大氣層,他才發現他的眼睛受騙到什麼程度。
表面上雲層像是在3英里遠的地方,而實際上卻超過37英里。地平線的距離,他估計可能有125英里遠,而實際上卻有1800英里遠。
這裡的氫氦大氣層水晶般地清晰,行星的彎曲度也很大,這就給肉眼造成嚴重的幻覺。在這兒比在月球上更難判斷距離,他所見的每樣東西都應該被放大至少10倍。
這只是個很簡單的問題,他早該有所準備的。然而不知怎麼的,這件事卻讓他極度不安。他並沒有感受到木星的龐大,他自己縮小了——縮小了10倍。也許,隨著時間的推移,他會逐漸習慣這個不能用人的比例概念來看待的。當他凝視著位於難以想像的距離之外的遠方地平線時,他覺得一股比周圍的大氣更涼的冷風吹進了他的靈魂。這裡根本不是人待的地方。他可能是穿過木星大氣層的第一個也是最後一個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