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50頁
賈詡不斷地給郭嘉使眼色,郭嘉撇撇嘴,無奈地拽了沈嫻一下:“主公。”
“別吵。”沈嫻瞪了郭嘉一眼,抖開被子把劉協從頭蓋到腳,然後回頭看向去而復返的伏壽:“這……”
伏壽往床上一看就什麼都明白了,她雙腿一軟撲通一聲跪在了地上,頓時就眼圈紅了。
沈嫻被伏壽嚇了一跳,也沒多想,走過去蹲下身扶著她的胳膊:“你……”
“我不知道,”伏壽使勁兒搖頭,豆大的淚珠從眼角接連不斷地滑落:“我……我不想哭的……”
沈嫻心中憋屈,醞釀了半天,還是沒說話,只是默默地把伏壽抱進了懷裡。伏壽揪著沈嫻的衣袖,先是小聲啜泣,隨後嚎啕大哭起來。
伏壽的哭聲像是打開了什麼開關,滿屋的人面面相覷了半晌後,忽然將手裡的東西統統一扔,然後呼啦啦地跪了一片,扯開嗓子嚎了起來。
慢半拍的司馬懿被賈詡身手敏捷地一腳踢到了膝窩,他雙腿一軟,這才隨大流地跪在了地上。雙手撐著地面,司馬懿低聲呢喃道:“天吶……不是說要封鎖消息嗎?”
這震天響的哭聲傳出去了,被沈嫻請來安置在宮裡的文武大臣們立馬就會知道發生了什麼事情,接下來還要怎麼瞞?
這孩子怎麼那麼軸呢?賈詡白了司馬懿一眼:“哭吧。”
孫策還在外面圍著呢,傳不出這座宮殿就行了。況且滿屋子的人都跪了,沈嫻也勉強算是跪著,就你司馬懿一個人特立獨行,這是等著被有心之人秋後算帳呢?
沈嫻抱著伏壽待了一會兒,忽然覺得懷裡的聲音弱了下去,她低頭一看,發現伏壽妝花了滿臉,雙眼緊閉顯然是昏過去了。
沈嫻趕忙一搭伏壽的脈,確定只是急火攻心沒什麼大事,這才鬆了口氣,她抱著伏壽站起來,對賈詡使了個眼色後走出了沉悶的長秋殿。
剛走到殿門口,孫策急吼吼地跑了過來,殺雞抹脖子地比劃了:“是不是……”
沈嫻見狀哭笑不得:“是。”
孫策似乎微微鬆了口氣,他咳嗽一聲:“那接下來怎麼辦?”
“封鎖長秋殿,”沈嫻回頭看著殿中昏暗不清的虛影,將還有些濕意的眼角抹了一把,低聲道:“那些宮人,暫時都別放出去。找人把陛下收斂了,等著發喪吧。”
看見郭嘉等人和楊彪一起出來了,孫策皺起眉頭,用不高也不低的聲音問道:“現在就……?”
楊彪的目光若有若無地掃了過來。
“不,先壓一下,”沈嫻搖搖頭:“我要先去見個人。”
“哦,對了,”沈嫻回頭對孫策說:“大哥,好好看著史阿,我怕他自盡。”
“放心,”孫策齜牙一笑,他咔咔地捏著指關節:“我會好好招待他的。”
第177章176
自從那晚宮廷事變被“造反”的虎賁營抓起來後,對比隔壁眉頭皺的能夾死蟲子、整天神情焦慮的沮授,荀諶自覺過得還算不錯,不用起早貪黑勤勤懇懇地批文件了,也不用應付同僚們真真假假的猜忌和話里試探的機鋒,他的生活驟然變得美好起來,每天該吃吃該睡睡,除了不能出宮去大街上溜達,簡直完美。
不過人生本來就伴隨著各種遺憾嘛,不能溜達不算什麼。
直到有天半夜,荀諶在睡夢中被不遠處的長秋宮傳來的騷亂驚醒了。
院子裡吵吵嚷嚷地亂作一團,要是放在其他時候,看見這麼多人不睡覺聚在一起明目張胆地“拉幫結派”,虎賁士兵們早就出面制止騷亂了,然而今天那些守在大門口的“劉太尉的爪牙”不知是得了誰的指示,也沒管這些朝廷的棟樑之才們嘰嘰喳喳地交流,似乎早已打定主意,只要這幫大人不試圖偷跑出去,哪怕他們在這方寸之地鬧翻了天,也全都當做沒看見處理。
沮授扒在窗邊推開一條fèng,他耐心地觀察了好一會兒,確認虎賁士兵們是真的不會幹預了,這才將衣冠整理妥當,光明正大地推開門走到隔壁,開始堅持不懈地使勁兒拍門。
其實荀諶開始想裝作聽不見的,但沮授拍門的聲音越來越大,大到已經有人注意到了他門前的動靜,最後荀諶無法,只得無奈地揉著陣痛的太陽穴起身把沮授放了進來。
沮授進門的第一句話就是:“友若,出事了。”
尚在迷糊的荀諶頓時清醒了,他心裡咯噔一聲,暗道不好。沮授這人雖然有時看著風風火火的,但遇事卻很淡定,能讓他說出“出事了”這三個字,代表事情真的很嚴重了。
果然,沮授的下一句話就是:“陛下遇刺,據說現在……”
具體怎樣沮授沒說出來,但皇帝要是沒有受傷或者傷不嚴重,至於鬧得滿宮沸沸揚揚嗎?
荀諶和沮授對視一眼,無數的念頭和算計開始在兩人心中打轉,皇帝若是真的有了什麼閃失,對他們來說是個機會。然而還沒等兩人想出個對策來,長秋宮方向竟然隱隱傳來了哭聲。
荀諶從沮授眼中的震驚之情確認了那哭聲並非是他的錯覺,先是陛下遇刺,然後是哭聲……
“陛下,駕……”
沮授的嘴唇有點哆嗦,他憋了半天也沒膽子說出那個詞。
說來也是好笑,他們這些以袁紹為明公的謀臣武將們,當長安和皇帝都還在袁紹的掌控之下時,平日裡有事沒事、或直白或暗示地損當今皇帝一句,誰也沒覺得有什麼心理負擔。可是在沈嫻設計搶了長安城、大逆不道地將皇帝和滿朝文武統統“保護”起來之後,大家反倒是不敢說皇帝的壞話了。
荀諶的臉色變得十分嚴肅,他深吸一口氣,按住了沮授放在桌子上攥成了拳頭的手:“公與慎言。”
情況未名,現在最好什麼言論都不要發表,避免日後給人留下把柄,造成麻煩,畢竟誰也不知道陛下是如何在沈嫻的重重保護中“遇刺”的,如果是沈嫻派人所為……
荀諶想起了之前在楊府中見到的挺著肚子目光淡然坐在那裡的沈嫻,心中覺得這個可能性並不太高。雖然只是匆匆一面,難以真正了解當事人的秉性,但考慮到荀家除了他之外,荀攸和荀彧都在沈嫻手下任職,彼此間書信往來,有時會抱怨沈嫻不太靠譜,總愛四處亂跑,常常不帶人就出門,還專往敵人家裡鑽,喜歡親自捲袖子上陣搞內部瓦解,反間計和挖牆腳的水平深得賈文和真傳,而且她那副興致勃勃的樣子仿佛根本不懂得什麼叫做“君子不立危牆之下”,把荀攸和荀彧搞得身心疲憊,精神衰弱。
但也僅止於此了,荀諶從來沒聽二人說過沈嫻在性格上有什麼較大的缺陷,她並不是能做出弒君舉動的人。
退一步講,就算沈嫻想要幹掉皇帝自己登基,也不會挑在這種敏感的時候。皇帝可在她手心裡攥著呢,一旦有點什麼問題,別管誰做的,黑鍋統統都是她去背。在這件事情上,哪怕沈嫻拎不清,她身邊的其他謀士們也不會讓她這麼做的。
就算沈嫻再不喜歡,為了自己的“名聲”,她也得拼了命護住劉協的安危,於是最大的可能就是沈嫻被人栽贓暗算了。
荀諶思考了一下,發現如果沈嫻這個弒君的黑鍋要是背結實了,最後獲益的人就是袁紹。
難道這是袁紹策劃的?
沮授和荀諶一個想法,但仔細回想一下,自從沈嫻占了長安之後,忠於袁紹的大臣們都被她控制起來了,長安八門有孫策和王越把守,消息根本送不出去,袁紹手下還有誰有這麼大的能耐,能在沈嫻的眼皮子底下直接翻了天?
“難道是陳倉關那邊?”沮授微微蹙眉,想到了被袁紹親自指派去守陳倉關的張郃:“這麼長時間,長安出事的消息肯定早就傳了過去,只是儁義……”
沮授和張郃同為冀州派,自然會為張郃多考慮一番,當時沈嫻忽然出手奪城,形勢反轉,沮授最初的想法肯定是希望張郃在得到了消息後立即馳援長安城。但靜下心來再仔細想想,沮授卻改變了主意,他發現張郃堅守陳倉關不出是最好的選擇。
首先沈嫻手頭兵力不夠,她能守住長安就不錯了,根本無暇派人出去找陳倉關的麻煩。只要張郃堅持將荀攸和馬騰的大軍堵在陳倉關外,沈嫻得不到支援,最後結果就全看兗州的戰局如何,袁紹還有一搏之力;假如張郃率軍回援,陳倉關無主將鎮場,必定形勢危急,荀攸得知變故後就算拼死也會打入關內,到時候失去了陳倉關這個屏障,長安徹底落入沈嫻之手,遠在兗州的袁紹就危險了。
這當中的彎彎繞繞如何決斷,全在張郃一念之間。
沮授開始有些後悔當初派人去陳倉關報信了。
“儁義會有自己的判斷的。”燭光下荀諶的臉有一半被遮擋在陰影之中,沮授看不清他的表情,只能聽到他沉靜的聲音:“我們現在人在宮裡,消息不靈通,只能等了。”
沮授長嘆一聲:“誰知道會是什麼結果……”
不甘心啊。
兩人沉默著相對而坐,就在這時,外面忽然傳來了不疾不徐的三聲敲門聲。
沮授這才發現,原本亂糟糟的院子不知何時早已安靜下來,不遠處長秋宮的哭聲也停息了,空氣中靜的可怕。
沮授用目光詢問的看向荀諶,荀諶搖搖頭,沉聲道:“請進。”
吱呀一聲響,門被緩緩推開了,沈嫻踏著滿院火把的光輝,獨自一人緩步走進了這座不大的偏殿裡。
沮授心中一跳,一時間各種亂七八糟的念頭都湧上了心間,他控制不住地想起了自己敗得最慘的那晚,沈嫻鬼魅般從樹上一躍而下,弦指拂過琴弦,聲音震懾人心。
“劉太尉,”沮授單手按著桌角緩緩站起來,他的臉色陰晴不定:“稀客。”
沈嫻將視線從荀諶的身上挪開,饒有興致地看向了沮授。
沮授忽然發現沈嫻的眼角有些發紅,好像剛剛哭過的樣子。有個念頭從他心底一閃而快,速度快得沮授連尾巴尖都沒抓住,只得暫時放下了那絲異樣,迎著沈嫻的目光,鎮定地問:“不知劉太尉來此所為何事?”
“陛下遇刺,有人栽贓陷害我,”沈嫻一掀衣擺,在沮授和荀諶的對面跪坐而下,她微微一笑,道:“那人我暫時不動能,但是為了名聲著想,我決定找個替罪羊先糊弄一下。”
“別吵。”沈嫻瞪了郭嘉一眼,抖開被子把劉協從頭蓋到腳,然後回頭看向去而復返的伏壽:“這……”
伏壽往床上一看就什麼都明白了,她雙腿一軟撲通一聲跪在了地上,頓時就眼圈紅了。
沈嫻被伏壽嚇了一跳,也沒多想,走過去蹲下身扶著她的胳膊:“你……”
“我不知道,”伏壽使勁兒搖頭,豆大的淚珠從眼角接連不斷地滑落:“我……我不想哭的……”
沈嫻心中憋屈,醞釀了半天,還是沒說話,只是默默地把伏壽抱進了懷裡。伏壽揪著沈嫻的衣袖,先是小聲啜泣,隨後嚎啕大哭起來。
伏壽的哭聲像是打開了什麼開關,滿屋的人面面相覷了半晌後,忽然將手裡的東西統統一扔,然後呼啦啦地跪了一片,扯開嗓子嚎了起來。
慢半拍的司馬懿被賈詡身手敏捷地一腳踢到了膝窩,他雙腿一軟,這才隨大流地跪在了地上。雙手撐著地面,司馬懿低聲呢喃道:“天吶……不是說要封鎖消息嗎?”
這震天響的哭聲傳出去了,被沈嫻請來安置在宮裡的文武大臣們立馬就會知道發生了什麼事情,接下來還要怎麼瞞?
這孩子怎麼那麼軸呢?賈詡白了司馬懿一眼:“哭吧。”
孫策還在外面圍著呢,傳不出這座宮殿就行了。況且滿屋子的人都跪了,沈嫻也勉強算是跪著,就你司馬懿一個人特立獨行,這是等著被有心之人秋後算帳呢?
沈嫻抱著伏壽待了一會兒,忽然覺得懷裡的聲音弱了下去,她低頭一看,發現伏壽妝花了滿臉,雙眼緊閉顯然是昏過去了。
沈嫻趕忙一搭伏壽的脈,確定只是急火攻心沒什麼大事,這才鬆了口氣,她抱著伏壽站起來,對賈詡使了個眼色後走出了沉悶的長秋殿。
剛走到殿門口,孫策急吼吼地跑了過來,殺雞抹脖子地比劃了:“是不是……”
沈嫻見狀哭笑不得:“是。”
孫策似乎微微鬆了口氣,他咳嗽一聲:“那接下來怎麼辦?”
“封鎖長秋殿,”沈嫻回頭看著殿中昏暗不清的虛影,將還有些濕意的眼角抹了一把,低聲道:“那些宮人,暫時都別放出去。找人把陛下收斂了,等著發喪吧。”
看見郭嘉等人和楊彪一起出來了,孫策皺起眉頭,用不高也不低的聲音問道:“現在就……?”
楊彪的目光若有若無地掃了過來。
“不,先壓一下,”沈嫻搖搖頭:“我要先去見個人。”
“哦,對了,”沈嫻回頭對孫策說:“大哥,好好看著史阿,我怕他自盡。”
“放心,”孫策齜牙一笑,他咔咔地捏著指關節:“我會好好招待他的。”
第177章176
自從那晚宮廷事變被“造反”的虎賁營抓起來後,對比隔壁眉頭皺的能夾死蟲子、整天神情焦慮的沮授,荀諶自覺過得還算不錯,不用起早貪黑勤勤懇懇地批文件了,也不用應付同僚們真真假假的猜忌和話里試探的機鋒,他的生活驟然變得美好起來,每天該吃吃該睡睡,除了不能出宮去大街上溜達,簡直完美。
不過人生本來就伴隨著各種遺憾嘛,不能溜達不算什麼。
直到有天半夜,荀諶在睡夢中被不遠處的長秋宮傳來的騷亂驚醒了。
院子裡吵吵嚷嚷地亂作一團,要是放在其他時候,看見這麼多人不睡覺聚在一起明目張胆地“拉幫結派”,虎賁士兵們早就出面制止騷亂了,然而今天那些守在大門口的“劉太尉的爪牙”不知是得了誰的指示,也沒管這些朝廷的棟樑之才們嘰嘰喳喳地交流,似乎早已打定主意,只要這幫大人不試圖偷跑出去,哪怕他們在這方寸之地鬧翻了天,也全都當做沒看見處理。
沮授扒在窗邊推開一條fèng,他耐心地觀察了好一會兒,確認虎賁士兵們是真的不會幹預了,這才將衣冠整理妥當,光明正大地推開門走到隔壁,開始堅持不懈地使勁兒拍門。
其實荀諶開始想裝作聽不見的,但沮授拍門的聲音越來越大,大到已經有人注意到了他門前的動靜,最後荀諶無法,只得無奈地揉著陣痛的太陽穴起身把沮授放了進來。
沮授進門的第一句話就是:“友若,出事了。”
尚在迷糊的荀諶頓時清醒了,他心裡咯噔一聲,暗道不好。沮授這人雖然有時看著風風火火的,但遇事卻很淡定,能讓他說出“出事了”這三個字,代表事情真的很嚴重了。
果然,沮授的下一句話就是:“陛下遇刺,據說現在……”
具體怎樣沮授沒說出來,但皇帝要是沒有受傷或者傷不嚴重,至於鬧得滿宮沸沸揚揚嗎?
荀諶和沮授對視一眼,無數的念頭和算計開始在兩人心中打轉,皇帝若是真的有了什麼閃失,對他們來說是個機會。然而還沒等兩人想出個對策來,長秋宮方向竟然隱隱傳來了哭聲。
荀諶從沮授眼中的震驚之情確認了那哭聲並非是他的錯覺,先是陛下遇刺,然後是哭聲……
“陛下,駕……”
沮授的嘴唇有點哆嗦,他憋了半天也沒膽子說出那個詞。
說來也是好笑,他們這些以袁紹為明公的謀臣武將們,當長安和皇帝都還在袁紹的掌控之下時,平日裡有事沒事、或直白或暗示地損當今皇帝一句,誰也沒覺得有什麼心理負擔。可是在沈嫻設計搶了長安城、大逆不道地將皇帝和滿朝文武統統“保護”起來之後,大家反倒是不敢說皇帝的壞話了。
荀諶的臉色變得十分嚴肅,他深吸一口氣,按住了沮授放在桌子上攥成了拳頭的手:“公與慎言。”
情況未名,現在最好什麼言論都不要發表,避免日後給人留下把柄,造成麻煩,畢竟誰也不知道陛下是如何在沈嫻的重重保護中“遇刺”的,如果是沈嫻派人所為……
荀諶想起了之前在楊府中見到的挺著肚子目光淡然坐在那裡的沈嫻,心中覺得這個可能性並不太高。雖然只是匆匆一面,難以真正了解當事人的秉性,但考慮到荀家除了他之外,荀攸和荀彧都在沈嫻手下任職,彼此間書信往來,有時會抱怨沈嫻不太靠譜,總愛四處亂跑,常常不帶人就出門,還專往敵人家裡鑽,喜歡親自捲袖子上陣搞內部瓦解,反間計和挖牆腳的水平深得賈文和真傳,而且她那副興致勃勃的樣子仿佛根本不懂得什麼叫做“君子不立危牆之下”,把荀攸和荀彧搞得身心疲憊,精神衰弱。
但也僅止於此了,荀諶從來沒聽二人說過沈嫻在性格上有什麼較大的缺陷,她並不是能做出弒君舉動的人。
退一步講,就算沈嫻想要幹掉皇帝自己登基,也不會挑在這種敏感的時候。皇帝可在她手心裡攥著呢,一旦有點什麼問題,別管誰做的,黑鍋統統都是她去背。在這件事情上,哪怕沈嫻拎不清,她身邊的其他謀士們也不會讓她這麼做的。
就算沈嫻再不喜歡,為了自己的“名聲”,她也得拼了命護住劉協的安危,於是最大的可能就是沈嫻被人栽贓暗算了。
荀諶思考了一下,發現如果沈嫻這個弒君的黑鍋要是背結實了,最後獲益的人就是袁紹。
難道這是袁紹策劃的?
沮授和荀諶一個想法,但仔細回想一下,自從沈嫻占了長安之後,忠於袁紹的大臣們都被她控制起來了,長安八門有孫策和王越把守,消息根本送不出去,袁紹手下還有誰有這麼大的能耐,能在沈嫻的眼皮子底下直接翻了天?
“難道是陳倉關那邊?”沮授微微蹙眉,想到了被袁紹親自指派去守陳倉關的張郃:“這麼長時間,長安出事的消息肯定早就傳了過去,只是儁義……”
沮授和張郃同為冀州派,自然會為張郃多考慮一番,當時沈嫻忽然出手奪城,形勢反轉,沮授最初的想法肯定是希望張郃在得到了消息後立即馳援長安城。但靜下心來再仔細想想,沮授卻改變了主意,他發現張郃堅守陳倉關不出是最好的選擇。
首先沈嫻手頭兵力不夠,她能守住長安就不錯了,根本無暇派人出去找陳倉關的麻煩。只要張郃堅持將荀攸和馬騰的大軍堵在陳倉關外,沈嫻得不到支援,最後結果就全看兗州的戰局如何,袁紹還有一搏之力;假如張郃率軍回援,陳倉關無主將鎮場,必定形勢危急,荀攸得知變故後就算拼死也會打入關內,到時候失去了陳倉關這個屏障,長安徹底落入沈嫻之手,遠在兗州的袁紹就危險了。
這當中的彎彎繞繞如何決斷,全在張郃一念之間。
沮授開始有些後悔當初派人去陳倉關報信了。
“儁義會有自己的判斷的。”燭光下荀諶的臉有一半被遮擋在陰影之中,沮授看不清他的表情,只能聽到他沉靜的聲音:“我們現在人在宮裡,消息不靈通,只能等了。”
沮授長嘆一聲:“誰知道會是什麼結果……”
不甘心啊。
兩人沉默著相對而坐,就在這時,外面忽然傳來了不疾不徐的三聲敲門聲。
沮授這才發現,原本亂糟糟的院子不知何時早已安靜下來,不遠處長秋宮的哭聲也停息了,空氣中靜的可怕。
沮授用目光詢問的看向荀諶,荀諶搖搖頭,沉聲道:“請進。”
吱呀一聲響,門被緩緩推開了,沈嫻踏著滿院火把的光輝,獨自一人緩步走進了這座不大的偏殿裡。
沮授心中一跳,一時間各種亂七八糟的念頭都湧上了心間,他控制不住地想起了自己敗得最慘的那晚,沈嫻鬼魅般從樹上一躍而下,弦指拂過琴弦,聲音震懾人心。
“劉太尉,”沮授單手按著桌角緩緩站起來,他的臉色陰晴不定:“稀客。”
沈嫻將視線從荀諶的身上挪開,饒有興致地看向了沮授。
沮授忽然發現沈嫻的眼角有些發紅,好像剛剛哭過的樣子。有個念頭從他心底一閃而快,速度快得沮授連尾巴尖都沒抓住,只得暫時放下了那絲異樣,迎著沈嫻的目光,鎮定地問:“不知劉太尉來此所為何事?”
“陛下遇刺,有人栽贓陷害我,”沈嫻一掀衣擺,在沮授和荀諶的對面跪坐而下,她微微一笑,道:“那人我暫時不動能,但是為了名聲著想,我決定找個替罪羊先糊弄一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