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88頁
探春哪知她會說出這番話來,還未聽完,已經花容失色,蹙緊了眉,瞠目結舌起來,候她說完,探春已是身子發顫,驚惶失色,臉上更是形如枯槁,一絲血色也無,雖在料峭時節,額際卻仍有點點汗水沁出,無法自抑。
第35章:轉折
聽得雪雁進了鳳藻宮之後,只管與探春針鋒相對,寸步不讓,旁人猶自懵懂不明,冰雪聰明如黛玉,卻是立刻明白過來,今日宮闈波詭雲譎,風起雲湧,渴望攀龍附鳳的探春,隱忍了這麼久,終於等來這個千載難逢的機會,到如今,探春自會見fèng插針,在太后、皇后百般詆毀,除掉自己,想要直接阻攔,是絕不可能,但若事先讓太后、皇后了解探春的品行,那麼,探春言語的可信度,自然而然就會降低很多,於形勢無疑極有利。
心中猶自沉吟,探春那邊,卻已經竭力鎮定下來,擰著眉看向雪雁靜立的方向,目光里閃過一道灼熱的怒火,聲音沙啞中帶著悽厲的怨毒:“今兒個太后、皇后過來,是為了元妃姐姐之事,你卻故意將話題牽到我身上,是什麼意思?你若以為胡亂東拉西扯一番,就能將皇嗣被害之事遮掩過去,那就大錯特錯了。”
聞言雪雁淡淡抿唇,依舊是一副不徐不疾的模樣,泠然道:“三姑娘此言差矣,我站出來說話,自然是有用意的,人生在世,百善孝為先,若無孝敬生母、善待親弟之心,與禽獸何異?我說出三姑娘的舊事,無非是想讓太后、皇后看清三姑娘到底是一個什麼樣的人,由此,才能夠判斷三姑娘的話,到底是否可信,豈會有別的意思?三姑娘若覺得我說得不對,只管辯解就是,何必惱羞成怒?”
聽得雪雁的言語與自己所料想的相同,黛玉自是覺得安慰,探春臉色卻越發難看,默了好一會兒,終是無法自辯,只微凝煙眉,眸光不動聲色地轉向神色端然的皇后,恭謹地道:“林郡主侍女所說的,都是探春的私事,是否屬實,探春也不敢多辯,郡主身份尊貴,甚得皇上看重,探春也是深知的,倘若只是尋常小事,探春自不敢得罪,暗自隱忍過去,也就是了,只是今日事關皇嗣,實在非同小可,還望皇后娘娘明察秋毫,別讓有罪之人心存僥倖,以為有所依靠,便能肆無忌憚,為所欲為。”
這幾句話,說得甚是尋常,然而言語中自有深意,卻是在提醒皇后,黛玉有李稹撐腰,若是不儘快做出決斷,以李稹對黛玉的看重,得訊後自會迅速趕回皇宮,千方百計維護黛玉,到那時,皇后無論有什麼想法,都無力回天。
皇后在權貴之地浸潤多年,對探春這番暗示,如何能不明白,當下輕輕“唔”了一聲,卻不說話,只意態閒閒地撥弄著手指上的一枚翠玉戒指,過了一會兒,驀然轉頭看向太后,慢條斯理地道:“遇上這樣難纏的事,原是公說公有理,婆說婆有理,若要理清楚,只怕需要一段時間,母后近來吃齋念佛,過慣了清淨日子,哪裡受得了這些吵鬧?何況這兒又是傷心之地,哪裡適合母后在此久留?依兒媳之見,母后不如先行回宮休息,候處理完這些事情,兒媳自會命人去母后跟前稟報清楚,不知母后意下如何?”
皇后的思量,太后並不清楚,加上今日匆匆而來,聽元妃哭泣哀嚎,竭力安慰了好久,自己顧念皇嗣,也傷感了一場,的確有些疲倦,聽了這番話,想了一下,便點頭道:“你這話說的是,哀家年事高,的確撐不住,與其留在這裡傷感,還不如先回去歇一歇,至於後宮諸事,一切由你打點,如今發生了這樣的變故,自然該由你做主,只是,今日之事干係重大,你要詢問清楚才能定論,千萬不能讓無辜之人蒙冤。”
聽得太后肯應承自己的主意,皇后心中自是歡喜,臉上卻不露出來,只恭順頷首,答應下來。
事情直轉急下,雪雁不由變了臉色,不必細想便知道,倘若太后先行離開,局勢自會由皇后一人掌控,到那時,是否相信探春,是否處罰黛玉,還不是一句話的事情?
看得清形勢,心中驚恐難定,偏偏無計可施,到底還是黛玉自己抬起頭來,從容看著太后,溫婉道:“明蕙心中明白,太后娘娘此刻必定又難受又疲倦,只是,皇嗣干係甚大,又是娘娘一向重視的,想來就算娘娘此刻離開,心裡也必定牽掛難安,鑑於此,明蕙希望娘娘能留在這裡,親自決斷誰是誰非,將來皇上回來,也好有個交代,明蕙言盡於此,還望太后三思而行。”說著,便斂了衣襟,向太后深深一福。
聽了這番話,太后依舊默默,臉上卻露出躊躇之色,皇后那邊,見風波又起,不由一陣怔忡,候清醒過來,便咳了一聲,擰著眉道:“本宮體貼母后不堪操勞,才請母后先行回宮,林郡主卻定要母后留下,有何用意?莫非郡主認為,以本宮的能力,無法明辨是非嗎?”
她這番話說得並不嚴厲,然而言語中自有一份粉面含春的威勢,聽在耳中,讓人有凜然生畏之感。
黛玉不發一言,靜靜聽完,過了須臾,雙靨倏然露出惶恐之色,勉強鎮定下來,欠身道:“皇后娘娘何出此言?皇后娘娘端莊穩重,芳儀天下皆知,明蕙進宮的日子雖然不算長,卻也是有所耳聞的,對今日之事,皇后自會不偏不倚,明察秋毫,這一點明蕙從不懷疑,只是,太后娘娘素重皇嗣,又德高望重,倘若有她在此支持大局,自然更好一些,便是太后娘娘自己,也不必時時惦記,實在省心不少,這是明蕙的一點愚見,若是想錯了,還請皇后娘娘指教。”
她說得恭敬而小心,又是一副低眉順眼的模樣,皇后縱然仍舊不滿,也挑不出什麼毛病,只勉強笑了一下,再開口時,聲音中便有悻悻之意:“郡主的口才,本宮早就見識過,如今不過只多說了一句,就招來郡主這麼多話,看來,今後本宮要慎言才是。”
黛玉想也不想,便道:“明蕙只是實話實說罷了,皇后何出此言?”說著,便轉頭注目於太后,看她的臉色表情,復又道:“明蕙的心意,太后必定已經了解清楚了,不知太后意下如何?”
皇后、黛玉的這番交談,不見硝煙卻頗有針鋒相對的意味,敏銳如太后,自是察覺到形勢特殊,目光在黛玉、元妃身上一轉,又想了一會兒,終是道:“罷了,如明蕙所說,遇上這麼大的事,本宮就算回宮也無法靜心,還不如留在這裡。”
聽她驀然改變主意,皇后自是覺得意外,臉色不由自主地有了一絲波動,卻無二話。
太后並沒有察覺,只轉首看向探春,理了理聲音,面無表情地道:“剛才那番話,本宮聽得很清楚,看來,你這位三姑娘雖然長得好,品行卻並不怎麼樣,既是這樣,接下來的事情,你也不必費心了。”
探春始料不及,身子一抖,臉上浮現出極難看的神情,不過須臾便以手掩面做哭泣狀,一副極傷心的模樣。
元妃見狀,自是心生不忍,便開口道:“既是這樣,三妹妹且站在一旁聽著,也就是了。”緩一緩氣息,旋又道:“我知道,你心裡很為我難過著急,這些我都明白,你放心,有太后、皇后在此,定不會讓我白白含冤。”
第35章:轉折
聽得雪雁進了鳳藻宮之後,只管與探春針鋒相對,寸步不讓,旁人猶自懵懂不明,冰雪聰明如黛玉,卻是立刻明白過來,今日宮闈波詭雲譎,風起雲湧,渴望攀龍附鳳的探春,隱忍了這麼久,終於等來這個千載難逢的機會,到如今,探春自會見fèng插針,在太后、皇后百般詆毀,除掉自己,想要直接阻攔,是絕不可能,但若事先讓太后、皇后了解探春的品行,那麼,探春言語的可信度,自然而然就會降低很多,於形勢無疑極有利。
心中猶自沉吟,探春那邊,卻已經竭力鎮定下來,擰著眉看向雪雁靜立的方向,目光里閃過一道灼熱的怒火,聲音沙啞中帶著悽厲的怨毒:“今兒個太后、皇后過來,是為了元妃姐姐之事,你卻故意將話題牽到我身上,是什麼意思?你若以為胡亂東拉西扯一番,就能將皇嗣被害之事遮掩過去,那就大錯特錯了。”
聞言雪雁淡淡抿唇,依舊是一副不徐不疾的模樣,泠然道:“三姑娘此言差矣,我站出來說話,自然是有用意的,人生在世,百善孝為先,若無孝敬生母、善待親弟之心,與禽獸何異?我說出三姑娘的舊事,無非是想讓太后、皇后看清三姑娘到底是一個什麼樣的人,由此,才能夠判斷三姑娘的話,到底是否可信,豈會有別的意思?三姑娘若覺得我說得不對,只管辯解就是,何必惱羞成怒?”
聽得雪雁的言語與自己所料想的相同,黛玉自是覺得安慰,探春臉色卻越發難看,默了好一會兒,終是無法自辯,只微凝煙眉,眸光不動聲色地轉向神色端然的皇后,恭謹地道:“林郡主侍女所說的,都是探春的私事,是否屬實,探春也不敢多辯,郡主身份尊貴,甚得皇上看重,探春也是深知的,倘若只是尋常小事,探春自不敢得罪,暗自隱忍過去,也就是了,只是今日事關皇嗣,實在非同小可,還望皇后娘娘明察秋毫,別讓有罪之人心存僥倖,以為有所依靠,便能肆無忌憚,為所欲為。”
這幾句話,說得甚是尋常,然而言語中自有深意,卻是在提醒皇后,黛玉有李稹撐腰,若是不儘快做出決斷,以李稹對黛玉的看重,得訊後自會迅速趕回皇宮,千方百計維護黛玉,到那時,皇后無論有什麼想法,都無力回天。
皇后在權貴之地浸潤多年,對探春這番暗示,如何能不明白,當下輕輕“唔”了一聲,卻不說話,只意態閒閒地撥弄著手指上的一枚翠玉戒指,過了一會兒,驀然轉頭看向太后,慢條斯理地道:“遇上這樣難纏的事,原是公說公有理,婆說婆有理,若要理清楚,只怕需要一段時間,母后近來吃齋念佛,過慣了清淨日子,哪裡受得了這些吵鬧?何況這兒又是傷心之地,哪裡適合母后在此久留?依兒媳之見,母后不如先行回宮休息,候處理完這些事情,兒媳自會命人去母后跟前稟報清楚,不知母后意下如何?”
皇后的思量,太后並不清楚,加上今日匆匆而來,聽元妃哭泣哀嚎,竭力安慰了好久,自己顧念皇嗣,也傷感了一場,的確有些疲倦,聽了這番話,想了一下,便點頭道:“你這話說的是,哀家年事高,的確撐不住,與其留在這裡傷感,還不如先回去歇一歇,至於後宮諸事,一切由你打點,如今發生了這樣的變故,自然該由你做主,只是,今日之事干係重大,你要詢問清楚才能定論,千萬不能讓無辜之人蒙冤。”
聽得太后肯應承自己的主意,皇后心中自是歡喜,臉上卻不露出來,只恭順頷首,答應下來。
事情直轉急下,雪雁不由變了臉色,不必細想便知道,倘若太后先行離開,局勢自會由皇后一人掌控,到那時,是否相信探春,是否處罰黛玉,還不是一句話的事情?
看得清形勢,心中驚恐難定,偏偏無計可施,到底還是黛玉自己抬起頭來,從容看著太后,溫婉道:“明蕙心中明白,太后娘娘此刻必定又難受又疲倦,只是,皇嗣干係甚大,又是娘娘一向重視的,想來就算娘娘此刻離開,心裡也必定牽掛難安,鑑於此,明蕙希望娘娘能留在這裡,親自決斷誰是誰非,將來皇上回來,也好有個交代,明蕙言盡於此,還望太后三思而行。”說著,便斂了衣襟,向太后深深一福。
聽了這番話,太后依舊默默,臉上卻露出躊躇之色,皇后那邊,見風波又起,不由一陣怔忡,候清醒過來,便咳了一聲,擰著眉道:“本宮體貼母后不堪操勞,才請母后先行回宮,林郡主卻定要母后留下,有何用意?莫非郡主認為,以本宮的能力,無法明辨是非嗎?”
她這番話說得並不嚴厲,然而言語中自有一份粉面含春的威勢,聽在耳中,讓人有凜然生畏之感。
黛玉不發一言,靜靜聽完,過了須臾,雙靨倏然露出惶恐之色,勉強鎮定下來,欠身道:“皇后娘娘何出此言?皇后娘娘端莊穩重,芳儀天下皆知,明蕙進宮的日子雖然不算長,卻也是有所耳聞的,對今日之事,皇后自會不偏不倚,明察秋毫,這一點明蕙從不懷疑,只是,太后娘娘素重皇嗣,又德高望重,倘若有她在此支持大局,自然更好一些,便是太后娘娘自己,也不必時時惦記,實在省心不少,這是明蕙的一點愚見,若是想錯了,還請皇后娘娘指教。”
她說得恭敬而小心,又是一副低眉順眼的模樣,皇后縱然仍舊不滿,也挑不出什麼毛病,只勉強笑了一下,再開口時,聲音中便有悻悻之意:“郡主的口才,本宮早就見識過,如今不過只多說了一句,就招來郡主這麼多話,看來,今後本宮要慎言才是。”
黛玉想也不想,便道:“明蕙只是實話實說罷了,皇后何出此言?”說著,便轉頭注目於太后,看她的臉色表情,復又道:“明蕙的心意,太后必定已經了解清楚了,不知太后意下如何?”
皇后、黛玉的這番交談,不見硝煙卻頗有針鋒相對的意味,敏銳如太后,自是察覺到形勢特殊,目光在黛玉、元妃身上一轉,又想了一會兒,終是道:“罷了,如明蕙所說,遇上這麼大的事,本宮就算回宮也無法靜心,還不如留在這裡。”
聽她驀然改變主意,皇后自是覺得意外,臉色不由自主地有了一絲波動,卻無二話。
太后並沒有察覺,只轉首看向探春,理了理聲音,面無表情地道:“剛才那番話,本宮聽得很清楚,看來,你這位三姑娘雖然長得好,品行卻並不怎麼樣,既是這樣,接下來的事情,你也不必費心了。”
探春始料不及,身子一抖,臉上浮現出極難看的神情,不過須臾便以手掩面做哭泣狀,一副極傷心的模樣。
元妃見狀,自是心生不忍,便開口道:“既是這樣,三妹妹且站在一旁聽著,也就是了。”緩一緩氣息,旋又道:“我知道,你心裡很為我難過著急,這些我都明白,你放心,有太后、皇后在此,定不會讓我白白含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