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88頁
姜彌臉色晦暗,自齒縫間森冷迸出兩個字:“沈檀。”
顧長青適時地問道:“既然三個晏馬台舊將還活著,那麼現在何處?能否上堂作證?”
“自然是能的,他們三人現已在公堂外等候。”
顧長青命人將這三人帶上來,見皆長髭髯髯,一副風霜染盡的模樣。他們戰戰兢兢地環視了一圈,朝蕭衍跪拜:“參見陛下。”蕭衍靜聲說:“起來吧。”
他們三人又向顧長青施禮,“晏馬台守軍參見顧大人。”
顧長青看著他們的樣子,似是動了些憐憫之意,但未流露太多,只是一副公事公辦的態度:“你們能否自證身份?”
三人對視,其中一人拿出一塊黑檀木的腰牌,衙役接過遞給顧長青。
顧長青左右翻看了一會兒,才道:“清嘉五年,晏馬台到底發生了什麼,你們且說。”
“慢著。”姜彌打斷:“顧大人,憑著一塊斑駁的腰牌就斷定他們的身份,是不是過於草率?聖駕面前,可不是什麼來歷不明的人都配說話。”
顧長青問:“那麼依姜相的意思,該如何處置他們?”
“除非有確鑿的證據能證明他們各自的身份,否則應以欺君枉上論處。”
公堂上一時安靜下來,蕭衍端起茶甌抿了一口,幽幽然地回看顧長青:“你老看著朕幹什麼,都說了今天你是主審,怎麼審你說了算。”
顧長青犯了難,看著那三人猶豫不決,三人急了,叫嚷道:“顧大人,我們可真真是當年的晏馬台舊人,為了當年之事,我們四處漂泊,有家都回不得……”
我見原本用手抵著額頭犯難的顧長青眼睛驟然一亮,正想說什麼,卻見衙役上來稟報導:“吳越侯求見。”
沈槐?我將潤兒和景沐交託給了沈槐,這個時候他怎麼會出現在這裡?
一聽吳越侯三個字,姜彌好像憑白來了氣似的,還未等顧長青發話,當即叱道:“他來搗什麼亂,轟出去。”
顧長青忙說:“吳越侯既已來了,還是請進來吧。”他容顏溫潤,神情卻隱隱透出強硬:“姜相,下官主審,您若是對案情有異議,儘管提出,但不要過分干擾下官審案。”
姜彌白了他一眼,沒再言語。
沈槐一身深青翟衣,閒灑怡然地走進來,先向蕭衍行禮,又沖顧長青頷首示意,“臣聽聞在此詳審當年舊事,手頭上有些東西,覺得應該拿出來”,說著命人抬上來幾個藤箱,我心中一動,果然聽他說:“兄長生前留下了許多札記,本就是當遺物時常拿出來憑弔,可沒成想這裡面竟隱藏著當年舊案的供述。”他彎身從藤箱中取出兩頁宣紙,親手遞給了蕭衍。
我想,父親無法未卜先知,沈槐會在他死後被召入長安。這些東西十有八九還是懷淑讓拿出來的,蕭衍方才說懷淑帶了雲紅纓去找他,可現在卻沒露面,哪怕是蕭衍抬升御座親自命人審問當年尹氏逆案,他也不肯露面。我凝著屏風上的菡萏紋樣,那細膩著色的筆觸一時有些模糊。
蕭衍看得很快,不知是不是錯覺,我竟好像聽他輕聲嘆了口氣,將紙箋遞給了姜彌。
與震驚相比,姜彌更多的是勃然大怒:“血口噴人,臣與沈檀不睦已久,舉朝皆知,他這是在誣陷臣。”
沈槐冷泠泠地說:“兄長說,他當年夥同姜相為奪取吳越侯繼位,不惜派人伏殺嫡兄,而後此事被尹相察覺,他心中惶恐,便又與你合謀在韶關炮製了當年的冤案。夜襲突厥本是軍情機密,可他事先泄露給了你,所以你才有充足的時間準備,去偷襲季將軍所部,偽造了尹氏獻城投降突厥的假象。事情條縷清晰,與事實方方面面都契合,難不成兄長要以沈家門楣和名譽為代價來誣陷你嗎?”
姜彌咬牙切齒道:“誰知道,此人反覆無常,虛偽多變,干出什麼都是不奇怪的。”
我咬住下唇,將視線從屏風上移開。蕭衍沉靜道:“死者為尊,又是國丈,舅舅口下積德,也給朕留些情面。”
沈槐朝蕭衍躬身道:“臣剛才在外面聽到姜相質疑這三人的身份,臣有辦法證明。”
顧長青忙說:“吳越侯但講無妨。”
“當年的晏馬台駐軍雖然都死了個乾淨,但他們的名錄戶籍在戶部都是有造冊的。臣發覺兄長生前曾特意去戶部翻出了這三人的戶籍所在,並將他們的親人都接來了長安安頓在一處……”我有些驚訝,父親生前竟然做過這麼多事。
“這當地州郡有鄉長、亭長,還有當年去征軍的參務,都可以作證,要證明這幾人親眷的身份輕而易舉,所以只需讓他們到公堂來當面指認,看看眼前之人是不是他們參軍的親屬即可。”
顧長青說:“好,召他們上來。”
衙役領著幾名粗布荊釵的婦人上來,乍一相見,便泣涕漣漣,哭做了一團。那幾名大漢本是魁梧男兒,竟各自拉扯自己的親人摸起了眼淚。
“既然活著,為何不回家……”
意清盯著那幾方藤箱,半晌未動。忽而轉頭看向顧長青:“縱然……縱然他有錯,可是沈氏全家死得不明不白,還請顧大人一定要替沈家討一個公道。”
顧長青適時地問道:“既然三個晏馬台舊將還活著,那麼現在何處?能否上堂作證?”
“自然是能的,他們三人現已在公堂外等候。”
顧長青命人將這三人帶上來,見皆長髭髯髯,一副風霜染盡的模樣。他們戰戰兢兢地環視了一圈,朝蕭衍跪拜:“參見陛下。”蕭衍靜聲說:“起來吧。”
他們三人又向顧長青施禮,“晏馬台守軍參見顧大人。”
顧長青看著他們的樣子,似是動了些憐憫之意,但未流露太多,只是一副公事公辦的態度:“你們能否自證身份?”
三人對視,其中一人拿出一塊黑檀木的腰牌,衙役接過遞給顧長青。
顧長青左右翻看了一會兒,才道:“清嘉五年,晏馬台到底發生了什麼,你們且說。”
“慢著。”姜彌打斷:“顧大人,憑著一塊斑駁的腰牌就斷定他們的身份,是不是過於草率?聖駕面前,可不是什麼來歷不明的人都配說話。”
顧長青問:“那麼依姜相的意思,該如何處置他們?”
“除非有確鑿的證據能證明他們各自的身份,否則應以欺君枉上論處。”
公堂上一時安靜下來,蕭衍端起茶甌抿了一口,幽幽然地回看顧長青:“你老看著朕幹什麼,都說了今天你是主審,怎麼審你說了算。”
顧長青犯了難,看著那三人猶豫不決,三人急了,叫嚷道:“顧大人,我們可真真是當年的晏馬台舊人,為了當年之事,我們四處漂泊,有家都回不得……”
我見原本用手抵著額頭犯難的顧長青眼睛驟然一亮,正想說什麼,卻見衙役上來稟報導:“吳越侯求見。”
沈槐?我將潤兒和景沐交託給了沈槐,這個時候他怎麼會出現在這裡?
一聽吳越侯三個字,姜彌好像憑白來了氣似的,還未等顧長青發話,當即叱道:“他來搗什麼亂,轟出去。”
顧長青忙說:“吳越侯既已來了,還是請進來吧。”他容顏溫潤,神情卻隱隱透出強硬:“姜相,下官主審,您若是對案情有異議,儘管提出,但不要過分干擾下官審案。”
姜彌白了他一眼,沒再言語。
沈槐一身深青翟衣,閒灑怡然地走進來,先向蕭衍行禮,又沖顧長青頷首示意,“臣聽聞在此詳審當年舊事,手頭上有些東西,覺得應該拿出來”,說著命人抬上來幾個藤箱,我心中一動,果然聽他說:“兄長生前留下了許多札記,本就是當遺物時常拿出來憑弔,可沒成想這裡面竟隱藏著當年舊案的供述。”他彎身從藤箱中取出兩頁宣紙,親手遞給了蕭衍。
我想,父親無法未卜先知,沈槐會在他死後被召入長安。這些東西十有八九還是懷淑讓拿出來的,蕭衍方才說懷淑帶了雲紅纓去找他,可現在卻沒露面,哪怕是蕭衍抬升御座親自命人審問當年尹氏逆案,他也不肯露面。我凝著屏風上的菡萏紋樣,那細膩著色的筆觸一時有些模糊。
蕭衍看得很快,不知是不是錯覺,我竟好像聽他輕聲嘆了口氣,將紙箋遞給了姜彌。
與震驚相比,姜彌更多的是勃然大怒:“血口噴人,臣與沈檀不睦已久,舉朝皆知,他這是在誣陷臣。”
沈槐冷泠泠地說:“兄長說,他當年夥同姜相為奪取吳越侯繼位,不惜派人伏殺嫡兄,而後此事被尹相察覺,他心中惶恐,便又與你合謀在韶關炮製了當年的冤案。夜襲突厥本是軍情機密,可他事先泄露給了你,所以你才有充足的時間準備,去偷襲季將軍所部,偽造了尹氏獻城投降突厥的假象。事情條縷清晰,與事實方方面面都契合,難不成兄長要以沈家門楣和名譽為代價來誣陷你嗎?”
姜彌咬牙切齒道:“誰知道,此人反覆無常,虛偽多變,干出什麼都是不奇怪的。”
我咬住下唇,將視線從屏風上移開。蕭衍沉靜道:“死者為尊,又是國丈,舅舅口下積德,也給朕留些情面。”
沈槐朝蕭衍躬身道:“臣剛才在外面聽到姜相質疑這三人的身份,臣有辦法證明。”
顧長青忙說:“吳越侯但講無妨。”
“當年的晏馬台駐軍雖然都死了個乾淨,但他們的名錄戶籍在戶部都是有造冊的。臣發覺兄長生前曾特意去戶部翻出了這三人的戶籍所在,並將他們的親人都接來了長安安頓在一處……”我有些驚訝,父親生前竟然做過這麼多事。
“這當地州郡有鄉長、亭長,還有當年去征軍的參務,都可以作證,要證明這幾人親眷的身份輕而易舉,所以只需讓他們到公堂來當面指認,看看眼前之人是不是他們參軍的親屬即可。”
顧長青說:“好,召他們上來。”
衙役領著幾名粗布荊釵的婦人上來,乍一相見,便泣涕漣漣,哭做了一團。那幾名大漢本是魁梧男兒,竟各自拉扯自己的親人摸起了眼淚。
“既然活著,為何不回家……”
意清盯著那幾方藤箱,半晌未動。忽而轉頭看向顧長青:“縱然……縱然他有錯,可是沈氏全家死得不明不白,還請顧大人一定要替沈家討一個公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