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16頁

投票推薦 加入書籤 小說報錯



      


  個個認真異常,連四歲的孩子都聽得認認真真,即使不懂也坐的板板正正,絲毫不搗蛋也不哭鬧。

  一時間在學院門口都能聽到那朗朗的讀書聲,經過的路人都駐足觀望許久,有的甚至在周圍四處看,甚至圍觀著,不少家裡有孩子的,都忍不住想進去看看。

  畢竟這宅子可是造了許久,經常看到有工匠來來往往,還有移栽樹木的,真不知裡面改成了啥樣,待看到一排身著白衣,此時正八經像小學子的孩子,整齊的跟著程老爺子身後,正手裡拿著木盤領了食物,從食堂往外走,坐於一處建好的食亭中,然後坐下來大口吃。

  那香氣傳得街上都是。

  無論這間書院開了會有多賠錢,羅溪玉覺得能將一個個孩子從無望的深淵中解脫出來,見到前方的光明,賠多少錢都是值得的,改變一個人的未來,改變無數人的未來,這將是功德無量的一件事,不能以錢來衡量。

  而這件事不僅要做,還要做好,所以無論是衣服還是住處,而吃用更是半絲不得馬虎。

  在吃的方面,量又足,花樣又多,她買下的都是廚房的一把好手,每七天一輪,每天都定了餐表,嚴格執行,孩子們都是長身體的時候,營養不能缺,這不僅關係到孩子的身體狀況,更是讓頭腦有充分的營養供給。

  早上,小的孩子都會給一懷羊奶,每人一個雞蛋,饅頭與鹹菜及涼拌菜,中午定要有肉,菜炒肉,雞肉湯或者紅燒肉之類,晚上則是有營養的小米粥與各類米粥。

  伙食與以前比,一個天上,一個地下,不可同日而語。

  孩子們簡直樂瘋了,飯菜吃得狼吞虎咽,回到乾淨的房間,還有熱水供應,每三日可以洗一次熱水澡,且全是乾淨的被褥,他們歡騰的撲到各自的床上被子上,笑聲傳得整個書院都是。

  自給了他們賺錢買筆墨食物的“工作”,幾乎整個書院小孩子能做的都被這些孩包攬了,每人兩種,一人一天都有四文錢的收入,因頭一個月免費吃住,還有紙墨用,他們可以盡情的攢著。

  有的甚至做完了學院的活兒,還去藥鋪搶著幫忙,每個人把賺的錢又都交給程老爺子,讓老師代為收管,到時每月再給他們發筆墨紙交伙食費。

  這些孩子既懂事又勤快,整個學院都像是一個家一般。

  本以為半個月內可能都要維持這種情況,卻沒想到,羅溪玉還是低估了程老爺子的師名,也低估了九牧城中想讓自己孩子有出息的父母心。

  在看到學院的環境與豐盛的伙食,很多平民的父母心思都蠢蠢欲動,不出三日就有人帶著自家孩子求上門來。

  學院的價格公道,伙食又厚道,自然沒什麼可挑剔的。

  這有一就有二,一個月的時間,陸續又進來二十多個學生,程老爺一時之間忙壞了,又請了一位教書老者,給六歲以下的孩子教啟蒙。

  羅溪玉也沒想到這才一個多月,書院居然就開始盈利了,而且因為有之前收留的孩子,他們知道自己這樣的生活與學習來之不易,那刻苦的勁兒,便是上茅屋,都要拿棍子在地上寫寫劃劃。

  做活又都是不怕吃苦不怕累,一時間這樣的風氣居然也影響到了後進來的孩子,也有樣學樣,很多家長在過一段時間後,都發現自己的孩子懂事了,回家就練字,也更愛學習了。

  這一傳十,十傳百,一時間又送來不少孩子,學院由剛開始只有十幾個到後來已經過百名,光教書先生就請了五個,此為後話。

  書院穩定後,羅溪玉便專心經營起藥鋪,藥鋪是由兄妹兩個幫助她管理著,當初羅溪玉承諾過,如果兩人能將她送到九牧程宅,就交還賣身契。

  原本兩人欣喜之至,可是運氣不好,三人分散開來,並沒有將夫人送到地方,而賣身契也還在羅溪玉身上,這才一路找了來,來了也絕口不提身契之事,一直伺候著。

  而羅溪玉也能看出,這兄妹兩人的傲骨,即使現在為奴做婢,也捨棄不了心底有一天成為自由身這種念頭。

  可是,他們身上的白芒尚小,羅溪玉便是給了她們契紙,所得到的也只有兩個米粒的白芒,而且他們此時還小,放走也慢無處容身,無路可走,加上她現在需要人手,想了想後,便又給了他們一個承諾。

  如果他們能成為出色的醫者,有人請他們診治,羅溪玉就將身契歸還,並用豐厚的銀錢留他們在藥鋪,而在此之前,她們要幫助自己打理藥鋪,學習一切藥糙知識,並要在幾位大夫身邊學到醫術。

  這樣的承諾讓兄妹兩個再次燃起希望,拼盡全力去做。

  羅溪玉之所以這麼做,自然是為兩人好,以後他們有了一技之手,再不必擔心銀錢之事,且這些年也能讓她們積攢不少功德,在她將賣身契歸還之時,白芒就會翻幾倍的飄到她身前。

  最大的原因是她有了兩個好幫手,就算是還了契紙,兩人對藥鋪這麼多年的感情,又如何能捨棄,定是盡心的留在鋪中。

  不知是羅溪玉命中帶財,不缺金銀,還是程老爺子的名頭比想像中響,先是書院極為順遂,不到兩個月就開始賺錢,即使相繼又收了些棄兒小乞丐,也無法抹去賺錢這個事實。

  還不是一兩個小錢,而是翻幾倍的銀子,畢竟孩子多,錢就如流水一樣來,本錢卻用不了十分之一。

  接著是藥鋪,因為羅溪玉的本意是為窮苦人設義診,藥費減半容賒欠,為得是功德,卻沒想到,前因收留乞丐孩子,後又義診,名聲一下子打響,都傳說程老爺子與兒媳婦是大善人。

  雖然在京城發達,但還不忘老家的街坊鄰居,處處照應,不是賠錢收留乞兒孩子,就是舍錢給窮人治病,一時間名頭之盛無人可擋。

  藥鋪都被踩翻了門檻,不僅價格公道,那些小童和大夫也不像其它藥鋪,能多要錢便多要錢,反而是能少吃一點就讓人少買一些,能幾塊銅板治好的病,決不讓你多花一塊。

  一時間不少老百姓都前來,每日人都絡繹不絕,拿不起藥的也來賒欠,等到手頭豐足,再來還錢,如此藥鋪興旺的很快不夠用了,羅溪玉只得又買下鄰邊的鋪子,又設了家專門為女子小孩開設的醫館。

  這般一開設館子,孩子倒罷了,因程老爺子就是書院的,書院裡的孩子有啥病,直接就讓人送了來,拿了藥直接就回家,家長無不稱讚,這樣的學院簡直不要太好。

  吃得比家裡還豐富,孩子都長肉了,且住宿一段日子變得勤快,字也認得多,時不時咬文嚼字幾句能把人喜夠嗆,更重要的是,孩子只要有個小毛病頭痛腦熱的,都不用回去找家長,直接就送到藥鋪診脈,買藥都不用家長拿錢。

  有的家長將錢送過去便送,不送醫館也不要。

  這樣的好環境,這樣好的學院,誰家的家長不削尖了腦袋把孩子往裡送。

  而女子見醫館的主人也是位女人,且還是一個懷孕的女子,這女人總有共鳴,見了她肚子日漸大了,卻面白如瓷,眼若泉水,皮膚細嫩豐潤,唇不點自朱,哪裡有一點懷孕女子的樣子,反而美得讓人驚艷,連一開始的面黃都沒有了。

  於是這城中懷孕的娘子,不由的到醫館請教,羅溪玉自然讓人例了清單,孕婦最易吃什麼?什麼湯養身,什麼湯健身,什麼藥膳又去面黃。

  總之針對各種女子,這些飲食上的改善,雖不能真像她這樣有金手指的天然肌如玉,卻也能讓人氣色好身體棒。

  加上一些jì院的女子,向來不敢去醫館,自程家設了女人孩子的醫館後,這些女終於邁出了苑門。

  羅溪玉請的醫女個個有技藝,加上兄妹兩個中的妹妹,秀瑾熱情又細心,不治病平填三分暖,一時間醫館與藥鋪整日人滿為患。

  夥計是請了一個又一個,掌柜已經請了三個,便是書院的夥計都有十多個了。

  便是這般,三個月後,羅溪玉算了下銀子,不止是沒有賠一文錢,居然還將花出去的全部賺回,又翻了五倍。

  換了他人,定是樂瘋,定可以賺這麼多錢,誰人不愛錢?

  可偏偏是羅溪玉,看著錢反而在愁如何能花出去。

  因為自從開了五枝玉蘭後,她發現再每開一朵,需要的功德白芒數量要比之前多一倍,這就意味著,以前可以用一個指甲解決,現在要用兩個指甲的量才可以。

  她現在極度缺乏白芒,兩個指甲的量,那要做多少好事?需要積攢多少功德才能存夠,如果以後再翻倍呢,幾乎是人讓驚恐又心慌,恨不得將這些銀子全部換成白芒儲存起來。

  而唯一的好處是,玉蘭花多起來,而露水也相對多了,且這露水變得有些粘稠,似乎集聚了玉蘭花沁的精華一般,還帶著蜜糖般的光澤。

  羅溪玉每日吃上幾滴,無論心情還是睡眠都極好,連眼晴都似帶著光亮,頭腦更是清醒的很,便是肚子裡這個小魔王,自喝了露水後,也不可勁兒的折騰她了。

  吃嘛嘛香,身體也從以前瘦得根根肋骨,到丰姿骨均,便是連程老爺子都道她這一懷孕,比之前更完美三分。

  如今她已是七個月身孕,但是不知是不是那粘稠露水的緣故,走起路來身輕體健,絲毫沒有正常孕婦的笨重,若得秀瑾連連稱奇,上門求問的孕婦更是多不勝數,醫館的門都被踩爛了。

  羅溪玉不再遮掩臉色,是因九牧城民風淳樸,加上程老爺子的兒子在京城,她又是個已婚的婦人,且城中之貴都與程老爺子有幾分交情,孩子還在學院上課呢。

  所以,無人打主意,她索性便也不再掩飾。

  只是見到兩個年輕的教書先生,看到她時連筆都掉了,她便只得又帶上了面紗。

  這幾日天熱,她不想四處走動,便坐在涼慡的窗邊竹椅上算著帳目,餘下的這些錢,除了自留一小部分,剩下的打算全部用出去。

  但是,是在九牧建些濟粥的善堂,還是走鏢將銀子換成米運到幾百里外受澇災的幾個村子。

  正猶豫間,秀瑾突然進來,見她正寫著呢,不由上前道:“哎喲夫人啊,別算這個了,醫館今兒個來了一群人,正指名要見你呢。”

  “人?誰?”羅溪玉頭也不抬的皺眉算著。

  “誰知道是誰啊,進屋就像停屍一樣停在屋裡,嚇得外面的病人都不敢進來,夥計上前招呼他們也不說話,只說找羅溪玉羅姑娘。

  趕他們走都不走,站著等了兩個時辰了。

  那些人個個一身黑,還抬了個像棺材一樣的東西,可把人嚇死,一個看病的老太太都嚇暈了,夫人,你到是認不認得他們,如果不認得,夫人你就別去了,我們報官吧……”




章節目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