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44頁
我呆立無語。
阿真的眼眸清亮,清俊無儔,如此明澈的目光,令我下意識想要避開。
在左右侍衛驚詫的目光中,他俯首吻上我的唇。
他唇上的溫暖、柔軟,依然當日,第一次懵懂的心動。從此多少個暗夜,憶起那靈犀一點的愛憐,仍會黯然垂淚。
這一瞬,我的心軟弱如幼童。對我而言,溫暖與幸福一直如同海市蜃樓,可望而不可及,但此刻,我第一次感到它近在咫尺,仿佛觸手可得。
若真得到了,那又如何?得到了,便唯恐它失去,亦怕它不能永遠。而永遠,太遙遠了……
震天的號角聲轟然響起。
“射獵開始了……”我如夢初醒,輕輕推開他,“你陪我吧。”
“好。”阿真含笑將我扶上馬,眸中如有流泉輕瀉。
四蹄翻飛,馬匹迅疾如電,踐糙踏荊, 耳邊一時風聲大作,聲勢滔天,交錯紊亂。衣袂簌簌翻飛,樹林深處,古樹蒼天,遮天蔽日。
偶爾幾束陽光沿隙照下,燦亮的光,映得一切皆無所遁形,縈縈繞繞之間,細小的塵埃輕漫飛舞。
有隻灰狼已被侍衛逼得困於樹叢間,它仰首咆哮,目眥欲裂,那是令人絕望的恨與驚。
我已不知身在何處,只是追隨著前方樹叢中的那一角青色衣影。
我靜靜地引箭搭弦,將弓拉得如同滿月一般。
指尖微顫,一支狼牙白翎箭,竟這樣沉。
心中仿佛燃著兩團火,如古琴上的音弦,相激相和,相煎相鬥,相廝相殺、相糾相纏,永不可融,直拼得五內俱焚。一股無法宣洩而強烈至極的抑鬱之氣在躁動,徘徊不前。
我心中異動,悄移半寸,弓弦錚然鳴響,箭似流星,倏然掙脫束縛,咆哮而出,痛快淋漓。
眼看著翎箭便要擦過阿真的肩膀,沒入他身後的樹幹,那偉岸的身形卻忽然動了。他迅即地轉身朝右移動,寬厚的胸膛便直直迎上了箭鋒。
翎箭沒入,血濺花飛,心魂俱碎,天地驟然為之色變。
“媚娘,原諒我,我是個懦弱的人……”阿真緩緩倒地,他虛弱地笑道,“但我是李唐宗室,這是改變不了的命運……”
我俯身緊擁著他,瞬時有了錯覺,思緒飄離游移,仿佛此時此地不過一場夢魘。
“若有來生,我……”阿真仍在說著,他忽然笑了,“我忘了,你從不屑企求來世……”
道旁香樟的微淡氣息沉沉而來,仿佛要穿透記憶中那唯一的一絲真切,我仍緊摟著他,一刻也不放鬆。
“那麼,答應我,我死後,將我的骸骨送回并州……”阿真無奈的輕淺嘆息,“我在那裡等著你……”
最後一絲餘暉,在他的眸中漸漸黯淡,而後碎裂。飛花濺玉一般四散開來,安祥一如入眠。
有一片枯葉飄落在他肩頭,宛若侵犯了無瑕的美玉,我輕輕伸手幫他拂去。
心底明白,有一種美好從不屬於我,它是名貴的瓷,碎了,便沒有任何價值。
血染滿身,兩袖空空,眸中輕泛霧氣,臉頰微濕。
這是,淚?淚,我竟還有淚……
眷戀情深只如過眼雲煙,蝕骨溫柔再不現於人前,頸項纏綿亦是煙消雲散。
為了終極的欲望,失掉了手裡的幸福。
是痴?是傻?亦或這就是抗爭的代價,無從躲避?
一縷冰涼的風,一雙手留有的餘溫。
世情若冰,我心似鐵。
夜風凜冽,殺氣如霜,利刃銀光,卷馬長嘶,鐵蹄鏗鏘。
韓王李元嘉滅門
魯王李靈夔三孫存
霍王李元軌滅門
舒王李元名滅門
故虢王李鳳之子東莞郡公李融倖存一子
故道王李元慶之子廣漢郡公李謐滅門
故密王李元曉之子南安王穎倖存一子
故滕王李元嬰有子六人,皆滅門
故鄭王李元懿倖存二子
越王李貞滅門
紀王李慎皆滅門
故蔣王李惲之子汝南郡王李瑋倖存一子
故蜀王李愔之子廣都郡王李疇滅門,承嗣的蜀王李璠滅門
故曹王李明之子零陵郡王李俊滅門,黎國公李傑倖存一子
千里追殺,滅門屠城,所破千餘家,血流成河。
被控謀逆的李唐皇族中人均被開除出宗籍,改姓為虺,以庶人之禮下葬。看到子孫如此受辱,李唐王朝已入土的三位帝王倘若泉下有知,亦是死不瞑目吧?
我只是冷眼看著,連一絲憐憫也無。
“太后,越王既破,張光輔率軍入城,縱兵濫殺以邀功請賞,株連六七百家,還有五千多人要藉沒為奴。”狄仁傑靜靜地跪伏案前,“請太后哀憐這些無辜受累的百姓,免他們苦難。”
我冷冷地瞥了他一眼:“你如今來求情,似乎遲了些。”
“並不遲。只要太后特赦令一下,豫州的百姓便可得救了。”狄仁傑緩緩地說著,嘴角帶著沉靜溫和的微笑,仍是那般淡漠謙恭。
“你以為我會在這時放手麼?”我徐徐走近,微微垂首,像狡猾的獵人捕獲了狐狸,正得意地炫耀給他人聽,“他們從我手上奪去的,我要統統拿回來。”
"嗯,這才似你。”狄仁傑低低一嘆,“意氣風發,不可一世。”
瓔珞珠垂縷悠悠在我頸上擺動著,垂影一下下掠過狄仁傑的臉龐,我深深凝視著他,嘲然一笑:“好,我下特赦令。只是你,將因此而獲罪,你可願意?”
狄仁傑沒有一絲猶豫:“臣願意。”
我站直身軀,居高臨下俯看著他:“你倒真捨得……”
“朝堂之上熙攘來去,風波之中顛沛起伏,皆是常事,實不足惜。”狄仁傑輕巧地回答,“太后乃人中龍鳳,不愛身而愛百姓,自不會棄百姓的生死於不顧,亦不會任由忠良之臣隕落。”
在猝不及防的柔軟時刻被他看破,我的心中突然蒙上嚴霜,甚至開始怨恨起狄仁傑的淡漠沉著。他不動聲色,不曲意逢迎,似乎永是無拘無束、無思無慮的坦蕩。
但凡是一國之君,皆不喜無法駕馭的人。任你英雄蓋世,都應臣服在我的腳下,恭謹地迎合我的喜怒。
即使是狄仁傑——母親唯一的弟子,他也要臣服於我,對我唯命是從,而不是平靜地旁觀,冷漠地將我看透。
但大唐如今方才血洗,確是需要如狄仁傑這般仁心俠骨的清流來重塑。只是我暫時不想見他,怕見他洞悉一切後的憐憫笑容。
心念電轉,我依稀有了眉目,平穩地說道:“將狄仁傑貶逐,降為復州刺史。”
“臣謝太后恩典。”狄仁傑拜伏謝恩,而後他仰首輕笑,“臣相信,臣與娘娘,很快便有重見之日。”他這一笑,宛若光華內斂的寶劍悠然出鞘,將前塵往事一吐而盡,他的光芒再無遮掩。
我微感眩暈,瞬時竟覺被這笑容所灼,又似被他眸中精芒所傷,氣息頓促。
狄仁傑這話說得頗為放肆,我心中卻無一絲不快。
罷了,只應他是狄仁傑,有稍微狂傲的資本。他不愧為人傑,困頓至此,仍可輕鬆自如,坦然以對。
相知相得,世事如棋,風雲變換,如今短暫的背道而馳雖已是難免,但總有一人,我可視為此生唯一知己,我亦無憾了。
登基
垂拱四年,洛陽宮乾元殿灰飛煙滅,在原址上建起了萬象神宮。
斗栱飛闕,重殿疊起,幽深如海,當中的萬象神宮最為壯麗,一點光芒,明亮如金。
宮殿雕金飾玉,極盡奢華,共分三層,高二百九十四尺,擯棄了慣有的五室九室制,保留了最基本的上圓下方,八窗四達的形制。中層為八角形,邊緣飾麒麟連珠紋,上立重檐,雕飾著九條金龍。最上層為祭天之所。而寶頂是一隻高達丈余的黃金鳳凰,以一種君臨天下的強悍姿態,昂首振翼,直欲破空飛去,它冷冷地俯瞰世人,靜靜地鑲於皇城之巔,成為帝國至高無上的中心。
“如何,貧僧為太后所修建的萬象神宮,太后可滿意?”身後有人伸臂輕輕環住我的腰,“喜歡麼?”
我微微仰首,初陽微明,映著他優美的輪廓,純白僧袍,寬大的長袖輕覆著手背,修長如玉的手指悠搭在我腰上。
“如何,喜歡麼?”清遠的聲音溫潤如玉,隱含一分笑意,他垂首吻著我的鬢髮,“為何不回答?”
他很了解我的喜好,這萬象神宮,無一處不得我心,看得出,他確費了不少心力。
“我很喜歡。”我將頭靠在他的肩上,“你想要什麼賞賜?”
阿真的眼眸清亮,清俊無儔,如此明澈的目光,令我下意識想要避開。
在左右侍衛驚詫的目光中,他俯首吻上我的唇。
他唇上的溫暖、柔軟,依然當日,第一次懵懂的心動。從此多少個暗夜,憶起那靈犀一點的愛憐,仍會黯然垂淚。
這一瞬,我的心軟弱如幼童。對我而言,溫暖與幸福一直如同海市蜃樓,可望而不可及,但此刻,我第一次感到它近在咫尺,仿佛觸手可得。
若真得到了,那又如何?得到了,便唯恐它失去,亦怕它不能永遠。而永遠,太遙遠了……
震天的號角聲轟然響起。
“射獵開始了……”我如夢初醒,輕輕推開他,“你陪我吧。”
“好。”阿真含笑將我扶上馬,眸中如有流泉輕瀉。
四蹄翻飛,馬匹迅疾如電,踐糙踏荊, 耳邊一時風聲大作,聲勢滔天,交錯紊亂。衣袂簌簌翻飛,樹林深處,古樹蒼天,遮天蔽日。
偶爾幾束陽光沿隙照下,燦亮的光,映得一切皆無所遁形,縈縈繞繞之間,細小的塵埃輕漫飛舞。
有隻灰狼已被侍衛逼得困於樹叢間,它仰首咆哮,目眥欲裂,那是令人絕望的恨與驚。
我已不知身在何處,只是追隨著前方樹叢中的那一角青色衣影。
我靜靜地引箭搭弦,將弓拉得如同滿月一般。
指尖微顫,一支狼牙白翎箭,竟這樣沉。
心中仿佛燃著兩團火,如古琴上的音弦,相激相和,相煎相鬥,相廝相殺、相糾相纏,永不可融,直拼得五內俱焚。一股無法宣洩而強烈至極的抑鬱之氣在躁動,徘徊不前。
我心中異動,悄移半寸,弓弦錚然鳴響,箭似流星,倏然掙脫束縛,咆哮而出,痛快淋漓。
眼看著翎箭便要擦過阿真的肩膀,沒入他身後的樹幹,那偉岸的身形卻忽然動了。他迅即地轉身朝右移動,寬厚的胸膛便直直迎上了箭鋒。
翎箭沒入,血濺花飛,心魂俱碎,天地驟然為之色變。
“媚娘,原諒我,我是個懦弱的人……”阿真緩緩倒地,他虛弱地笑道,“但我是李唐宗室,這是改變不了的命運……”
我俯身緊擁著他,瞬時有了錯覺,思緒飄離游移,仿佛此時此地不過一場夢魘。
“若有來生,我……”阿真仍在說著,他忽然笑了,“我忘了,你從不屑企求來世……”
道旁香樟的微淡氣息沉沉而來,仿佛要穿透記憶中那唯一的一絲真切,我仍緊摟著他,一刻也不放鬆。
“那麼,答應我,我死後,將我的骸骨送回并州……”阿真無奈的輕淺嘆息,“我在那裡等著你……”
最後一絲餘暉,在他的眸中漸漸黯淡,而後碎裂。飛花濺玉一般四散開來,安祥一如入眠。
有一片枯葉飄落在他肩頭,宛若侵犯了無瑕的美玉,我輕輕伸手幫他拂去。
心底明白,有一種美好從不屬於我,它是名貴的瓷,碎了,便沒有任何價值。
血染滿身,兩袖空空,眸中輕泛霧氣,臉頰微濕。
這是,淚?淚,我竟還有淚……
眷戀情深只如過眼雲煙,蝕骨溫柔再不現於人前,頸項纏綿亦是煙消雲散。
為了終極的欲望,失掉了手裡的幸福。
是痴?是傻?亦或這就是抗爭的代價,無從躲避?
一縷冰涼的風,一雙手留有的餘溫。
世情若冰,我心似鐵。
夜風凜冽,殺氣如霜,利刃銀光,卷馬長嘶,鐵蹄鏗鏘。
韓王李元嘉滅門
魯王李靈夔三孫存
霍王李元軌滅門
舒王李元名滅門
故虢王李鳳之子東莞郡公李融倖存一子
故道王李元慶之子廣漢郡公李謐滅門
故密王李元曉之子南安王穎倖存一子
故滕王李元嬰有子六人,皆滅門
故鄭王李元懿倖存二子
越王李貞滅門
紀王李慎皆滅門
故蔣王李惲之子汝南郡王李瑋倖存一子
故蜀王李愔之子廣都郡王李疇滅門,承嗣的蜀王李璠滅門
故曹王李明之子零陵郡王李俊滅門,黎國公李傑倖存一子
千里追殺,滅門屠城,所破千餘家,血流成河。
被控謀逆的李唐皇族中人均被開除出宗籍,改姓為虺,以庶人之禮下葬。看到子孫如此受辱,李唐王朝已入土的三位帝王倘若泉下有知,亦是死不瞑目吧?
我只是冷眼看著,連一絲憐憫也無。
“太后,越王既破,張光輔率軍入城,縱兵濫殺以邀功請賞,株連六七百家,還有五千多人要藉沒為奴。”狄仁傑靜靜地跪伏案前,“請太后哀憐這些無辜受累的百姓,免他們苦難。”
我冷冷地瞥了他一眼:“你如今來求情,似乎遲了些。”
“並不遲。只要太后特赦令一下,豫州的百姓便可得救了。”狄仁傑緩緩地說著,嘴角帶著沉靜溫和的微笑,仍是那般淡漠謙恭。
“你以為我會在這時放手麼?”我徐徐走近,微微垂首,像狡猾的獵人捕獲了狐狸,正得意地炫耀給他人聽,“他們從我手上奪去的,我要統統拿回來。”
"嗯,這才似你。”狄仁傑低低一嘆,“意氣風發,不可一世。”
瓔珞珠垂縷悠悠在我頸上擺動著,垂影一下下掠過狄仁傑的臉龐,我深深凝視著他,嘲然一笑:“好,我下特赦令。只是你,將因此而獲罪,你可願意?”
狄仁傑沒有一絲猶豫:“臣願意。”
我站直身軀,居高臨下俯看著他:“你倒真捨得……”
“朝堂之上熙攘來去,風波之中顛沛起伏,皆是常事,實不足惜。”狄仁傑輕巧地回答,“太后乃人中龍鳳,不愛身而愛百姓,自不會棄百姓的生死於不顧,亦不會任由忠良之臣隕落。”
在猝不及防的柔軟時刻被他看破,我的心中突然蒙上嚴霜,甚至開始怨恨起狄仁傑的淡漠沉著。他不動聲色,不曲意逢迎,似乎永是無拘無束、無思無慮的坦蕩。
但凡是一國之君,皆不喜無法駕馭的人。任你英雄蓋世,都應臣服在我的腳下,恭謹地迎合我的喜怒。
即使是狄仁傑——母親唯一的弟子,他也要臣服於我,對我唯命是從,而不是平靜地旁觀,冷漠地將我看透。
但大唐如今方才血洗,確是需要如狄仁傑這般仁心俠骨的清流來重塑。只是我暫時不想見他,怕見他洞悉一切後的憐憫笑容。
心念電轉,我依稀有了眉目,平穩地說道:“將狄仁傑貶逐,降為復州刺史。”
“臣謝太后恩典。”狄仁傑拜伏謝恩,而後他仰首輕笑,“臣相信,臣與娘娘,很快便有重見之日。”他這一笑,宛若光華內斂的寶劍悠然出鞘,將前塵往事一吐而盡,他的光芒再無遮掩。
我微感眩暈,瞬時竟覺被這笑容所灼,又似被他眸中精芒所傷,氣息頓促。
狄仁傑這話說得頗為放肆,我心中卻無一絲不快。
罷了,只應他是狄仁傑,有稍微狂傲的資本。他不愧為人傑,困頓至此,仍可輕鬆自如,坦然以對。
相知相得,世事如棋,風雲變換,如今短暫的背道而馳雖已是難免,但總有一人,我可視為此生唯一知己,我亦無憾了。
登基
垂拱四年,洛陽宮乾元殿灰飛煙滅,在原址上建起了萬象神宮。
斗栱飛闕,重殿疊起,幽深如海,當中的萬象神宮最為壯麗,一點光芒,明亮如金。
宮殿雕金飾玉,極盡奢華,共分三層,高二百九十四尺,擯棄了慣有的五室九室制,保留了最基本的上圓下方,八窗四達的形制。中層為八角形,邊緣飾麒麟連珠紋,上立重檐,雕飾著九條金龍。最上層為祭天之所。而寶頂是一隻高達丈余的黃金鳳凰,以一種君臨天下的強悍姿態,昂首振翼,直欲破空飛去,它冷冷地俯瞰世人,靜靜地鑲於皇城之巔,成為帝國至高無上的中心。
“如何,貧僧為太后所修建的萬象神宮,太后可滿意?”身後有人伸臂輕輕環住我的腰,“喜歡麼?”
我微微仰首,初陽微明,映著他優美的輪廓,純白僧袍,寬大的長袖輕覆著手背,修長如玉的手指悠搭在我腰上。
“如何,喜歡麼?”清遠的聲音溫潤如玉,隱含一分笑意,他垂首吻著我的鬢髮,“為何不回答?”
他很了解我的喜好,這萬象神宮,無一處不得我心,看得出,他確費了不少心力。
“我很喜歡。”我將頭靠在他的肩上,“你想要什麼賞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