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41頁
落幕之際,大局已定,嗣皇帝守喪期滿,李顯正式登上皇位。
暮色四合,我靜靜立于丹墀之上,天邊最後一縷雲霞緩緩被收入天際,暗夜降臨。
**************************
軒窗半開,湘簾半卷,如銀月華映入殿來,鋪了滿地冰雪清霜。我懨懨靠著軟榻,檀木案上奏疏堆積如山,上官婉兒與裴炎分坐於案幾兩側。
上官婉兒捧了份奏疏朗朗誦讀:“元月,陛下初掌國政,立太子妃韋氏為皇后,而後即封皇后之父韋玄貞為豫州刺史。十日後,又將韋後的遠親韋弘敏提拔為同中書門下三品而拜相……又欲將韋玄貞從刺史提升到侍中,並應允將辱母之子提升為五品官,朝野對此皆有微詞……”
我雙目微闔,覺得有些冷了,將蓋在身上的灰軟綢輕輕往上拉了拉,望了眼裴炎:“你以為如何?”
裴炎眸光一動:“重用外戚,古來皆為禍端,臣當時便以為不可,陛下再三催逼,我仍堅決不肯受命。”
重用外戚確是禍端,只是孤立無援的李顯又能向何處延攬親信呢?他想將韋玄貞升做侍中,裴炎定是無法安坐。因為侍中離宰相僅一步之遙,裴炎為中書令執政事筆宰相,侍中劉景先與他私交甚好,幾位新任命的年輕宰相皆為裴炎所駕馭。倘若韋玄貞升做了侍中,掌控具有封駁權的門下省,裴炎的地位必然大受威脅。我笑意淺淺,若有深意:“你堅決不肯受命,陛下又是如何?”
裴炎答道:“陛下大怒,在朝堂上公然叫道,‘即使朕將天下交給韋玄貞亦是朕事,有何不可!怎麼就做不得侍中?!’”
“……真是個沒有耐心的孩子呢。”我幽幽輕嘆,“從前他可不是這樣,他是那樣乖巧聰慧的孩子……最聽我的話,最能明白我的心意……”
我原本便在躊躇以何種理由收回李顯權柄,如今裴炎的告發無疑是一個機會。翻手為雲覆手為雨,是如此的容易。
夜色沉沉,月色依然靜美,夜風卻愈加淒冷,暗幕深處,打更聲寂寥而單調地響起,已是寅時三刻。
燈火闌珊,繁華落盡。
翌日,乾元殿中,龍涎香淺淺飄移,沉寂而濃郁的香味。
我親自來到乾元殿,左右羽林將軍程務挺、張虔勖勒兵直入皇宮,緊隨在我身後,森然伺立於殿前。羽林軍的刀劍冷冷地閃動著寒光,殺氣如水銀瀉地,剎那間蔓延開來。
朝中文武一見此勢,已知必有要事發生,滿殿寂然,無人出聲。“太后……”李顯怯怯地望了我一眼,局促不安地坐在龍椅上。中書令裴炎與中書侍郎劉禕之面無表情地出列,宣讀我的敕令:“皇帝昏庸無道,奉太后令,即日廢為廬陵王!”
話音剛落,兩名羽林軍立即上前,一左一右將李顯架下了龍椅。滿殿譁然皆驚,朝臣們皆目瞪口呆地注視著眼前這幕奇景。
李顯不知所措,倉皇地責問道:“朕有何罪?!”
重兵環伺、刀斧加身,他竟還妄想垂死掙扎,確是天真。
御座之上,珠簾之後,似看著一個頑劣的孩子不甘示弱地在徒勞掙扎,我無聲微笑:“你欲將天下交予韋玄貞,何得無罪?”
我的話終結了一切,李顯頹喪地被拉下皇位。
裴炎繼續讀著詔書:“豫王李旦,仁孝天下,繼位為皇帝,嫡妃劉氏為皇后,所生的六歲嫡子成器為皇太子,改元文明,天下大赦!特賜文武官五品以上晉爵一等、九品以上勛官連升兩級!”
彈指之間,人與天地皆變了顏色,江山易主,兵不血刃,無聲無息,宛若兒戲。
加官進爵,大赦天下,普天同慶,朝臣皆噤若寒蟬,沒有敢有異議。
死亡是一把標尺,理直氣壯的丈量人性,一切霍然分野,貪生怕死、趨炎附勢、趨利避害、明哲保身、見風使舵、虛偽世故,各種糾結纏繞、混沌不明的關係,人心的莫測,皆在這一場遊戲中顯露無遺。
忠誠如君,都比不過一場功名,古往今來,概莫能外。
****************************************
夜空朗朗,西北方一顆不祥的星辰,持繼二十三日爍刺眼的凶光。一時間,人心惶惶,紛紛議論此乃大凶之兆。很快,突厥人發動叛亂大肆入侵北部邊境,我隨即派遣左武衛大將軍程務挺率軍迎戰,突厥敗退。
天下稍定,英公李敬業便在揚州謀反。
“這李敬業可是李勣之孫?”面對鏤花水心鏡,我款款坐下,香桂靜靜執著纏枝紋白玉梳,為我綰起長發。
上官婉兒答道:“正是。他繼承了祖父英國公的爵位,卻糾集了一群下級官吏在揚州叛亂,說要匡扶唐室,十幾日內便聚集了十多萬軍隊,一時烽火四起,人心浮動。”
“永徽三年,先帝想要立我為後,長孫無忌、儲遂良一干老臣堅決反對,李勣在關鍵時刻,幫了我。”爐中燃的是凌雲香,香靄撩人,氤氳香霧隨風輕舞,我望著垂曳及地、綽約重疊紗幕之外立著的幾位朝中重臣,緩緩說道,“所以我一直對李勣心存感激,對他的族人,我總是全力維護,沒想到第一個舉兵反叛我的竟是他的後人……”
裴炎沉重地說道:“太后,這揚州之亂,是大唐開國以來最大的一次內亂。這李敬業自稱匡復府上將,領揚州大都督,以唐之奇、杜求仁為左、右長史,李宗臣、薛仲璋為左、右司馬,駱賓王為記室,傳檄四方,儼然有傾覆天下之勢。若處置不好,怕就要延成大禍了。”
我瞥了眼帳外那群朝臣略顯驚慌的臉,又望著水心鏡中香桂為我挽好的高華繁複的遊仙髻,心若明鏡:“婉兒,聽說這駱賓王替李敬業寫了篇征討檄文,念來我聽。”
“是。”上官婉兒展開輕誦,“偽臨朝武氏者,人非溫順,地實寒微。昔充太宗下陳,嘗以更衣入侍。洎乎晚節,穢亂春宮。密隱先帝之私,陰圖□之嬖。入門見嫉,蛾眉不肯讓人;掩袖工讒,狐媚偏能惑主……”
“呵呵,這駱賓王說我狐媚偏能惑主,我有這般美貌麼?”我一指案上的一支白玉簪,示意香桂為我戴上。
“……踐元後於翬翟,陷吾君於聚麀。加以虺蜴為心,豺狼成性,近狎邪僻,殘害忠良,殺姊屠兄,弒君鴆母。神人之所共疾,天地之所不容……”
為我戴簪的香桂的手忽地一抖,刺得我頭皮一陣刺痛,“嘶……”
“太后饒命!”香桂嚇得魂不附體,立即下跪求饒。
“神人之所共疾,天地之所不容?我有如此可恨?連天地都容不下了?”我朝香桂擺了擺手,又看向上官婉兒,“接著念。”
“敬業皇唐舊臣,公侯冢子。奉先帝之遺訓,荷本朝之厚恩……南連百越,北盡三河,鐵騎成群,玉軸相接……班聲動而北風起,劍氣沖而南斗平。喑嗚則山嶽崩頹,叱吒則風雲變色。以此制敵,何敵不摧;以此攻城,何城不克!”
我聽得哧哧稱奇:“一次公然謀反叛亂,駱賓王竟能寫得如此慷慨激昂、雷霆萬鈞、驚天地而泣鬼神,確是筆力非凡啊!”
“一抔之土未乾,六尺之孤安在?……請看今日之域中,竟是誰家之天下!”
“好,寫得真好。”我徐徐起身,猶在讚嘆,“詞雙句儷,洋洋灑灑,痛斥時弊,文辭鑿鑿,筆風犀利,文辭極美,精彩絕倫啊,足可當得千古絕唱。”
立於帳外的裴炎等人未料我竟是此等反應,各個面露驚異之色,沉默不言。
“這駱賓王果真是個妙筆生花的可造之材,如此才華竟然未得朝廷重用,以至淪落為賊,怕是你們幾位宰相之過吧?”望著那群目瞪口呆的男人,我微微一笑,兀自感慨,“駱賓王為天下文人樹立了可悲的典範,才華於文人在其次,關鍵是氣度。恃才傲物,對江湖糙莽的不屑,對官府走狗的蔑視,那是文人的清高,因為那是骨氣,可敬。沽名釣譽,讀書人的通病,干謁功名只得一身不合時宜的飛灰,可悲。”
“太后有容人之量,我等嘆服。”裴延躬身嘆道,“那十萬叛軍該如何應對,還請太后定奪。”
我靜坐凝思,平靜如水的面容下是萬丈狂瀾。
揚州,乃是大唐除長安洛陽之外的第三大城池。而叛軍名單里那一個個熟悉的名字更讓我心悸——李敬業心腹、叛軍左右長史唐之奇、杜求仁正是左羽林軍首領、大將程務挺的親密好友,右司馬薛仲璋則是權相裴炎的親外甥,如此一來,禁軍是絕不能動用了。那麼,該由誰去平定揚州之亂?而程務挺現在正率領大軍在前方抗擊突厥,這支軍隊又會不會反叛噬主?我雖擅長宮廷權術之爭,但論兵法戰術,我卻是稚嫩。
暮色四合,我靜靜立于丹墀之上,天邊最後一縷雲霞緩緩被收入天際,暗夜降臨。
**************************
軒窗半開,湘簾半卷,如銀月華映入殿來,鋪了滿地冰雪清霜。我懨懨靠著軟榻,檀木案上奏疏堆積如山,上官婉兒與裴炎分坐於案幾兩側。
上官婉兒捧了份奏疏朗朗誦讀:“元月,陛下初掌國政,立太子妃韋氏為皇后,而後即封皇后之父韋玄貞為豫州刺史。十日後,又將韋後的遠親韋弘敏提拔為同中書門下三品而拜相……又欲將韋玄貞從刺史提升到侍中,並應允將辱母之子提升為五品官,朝野對此皆有微詞……”
我雙目微闔,覺得有些冷了,將蓋在身上的灰軟綢輕輕往上拉了拉,望了眼裴炎:“你以為如何?”
裴炎眸光一動:“重用外戚,古來皆為禍端,臣當時便以為不可,陛下再三催逼,我仍堅決不肯受命。”
重用外戚確是禍端,只是孤立無援的李顯又能向何處延攬親信呢?他想將韋玄貞升做侍中,裴炎定是無法安坐。因為侍中離宰相僅一步之遙,裴炎為中書令執政事筆宰相,侍中劉景先與他私交甚好,幾位新任命的年輕宰相皆為裴炎所駕馭。倘若韋玄貞升做了侍中,掌控具有封駁權的門下省,裴炎的地位必然大受威脅。我笑意淺淺,若有深意:“你堅決不肯受命,陛下又是如何?”
裴炎答道:“陛下大怒,在朝堂上公然叫道,‘即使朕將天下交給韋玄貞亦是朕事,有何不可!怎麼就做不得侍中?!’”
“……真是個沒有耐心的孩子呢。”我幽幽輕嘆,“從前他可不是這樣,他是那樣乖巧聰慧的孩子……最聽我的話,最能明白我的心意……”
我原本便在躊躇以何種理由收回李顯權柄,如今裴炎的告發無疑是一個機會。翻手為雲覆手為雨,是如此的容易。
夜色沉沉,月色依然靜美,夜風卻愈加淒冷,暗幕深處,打更聲寂寥而單調地響起,已是寅時三刻。
燈火闌珊,繁華落盡。
翌日,乾元殿中,龍涎香淺淺飄移,沉寂而濃郁的香味。
我親自來到乾元殿,左右羽林將軍程務挺、張虔勖勒兵直入皇宮,緊隨在我身後,森然伺立於殿前。羽林軍的刀劍冷冷地閃動著寒光,殺氣如水銀瀉地,剎那間蔓延開來。
朝中文武一見此勢,已知必有要事發生,滿殿寂然,無人出聲。“太后……”李顯怯怯地望了我一眼,局促不安地坐在龍椅上。中書令裴炎與中書侍郎劉禕之面無表情地出列,宣讀我的敕令:“皇帝昏庸無道,奉太后令,即日廢為廬陵王!”
話音剛落,兩名羽林軍立即上前,一左一右將李顯架下了龍椅。滿殿譁然皆驚,朝臣們皆目瞪口呆地注視著眼前這幕奇景。
李顯不知所措,倉皇地責問道:“朕有何罪?!”
重兵環伺、刀斧加身,他竟還妄想垂死掙扎,確是天真。
御座之上,珠簾之後,似看著一個頑劣的孩子不甘示弱地在徒勞掙扎,我無聲微笑:“你欲將天下交予韋玄貞,何得無罪?”
我的話終結了一切,李顯頹喪地被拉下皇位。
裴炎繼續讀著詔書:“豫王李旦,仁孝天下,繼位為皇帝,嫡妃劉氏為皇后,所生的六歲嫡子成器為皇太子,改元文明,天下大赦!特賜文武官五品以上晉爵一等、九品以上勛官連升兩級!”
彈指之間,人與天地皆變了顏色,江山易主,兵不血刃,無聲無息,宛若兒戲。
加官進爵,大赦天下,普天同慶,朝臣皆噤若寒蟬,沒有敢有異議。
死亡是一把標尺,理直氣壯的丈量人性,一切霍然分野,貪生怕死、趨炎附勢、趨利避害、明哲保身、見風使舵、虛偽世故,各種糾結纏繞、混沌不明的關係,人心的莫測,皆在這一場遊戲中顯露無遺。
忠誠如君,都比不過一場功名,古往今來,概莫能外。
****************************************
夜空朗朗,西北方一顆不祥的星辰,持繼二十三日爍刺眼的凶光。一時間,人心惶惶,紛紛議論此乃大凶之兆。很快,突厥人發動叛亂大肆入侵北部邊境,我隨即派遣左武衛大將軍程務挺率軍迎戰,突厥敗退。
天下稍定,英公李敬業便在揚州謀反。
“這李敬業可是李勣之孫?”面對鏤花水心鏡,我款款坐下,香桂靜靜執著纏枝紋白玉梳,為我綰起長發。
上官婉兒答道:“正是。他繼承了祖父英國公的爵位,卻糾集了一群下級官吏在揚州叛亂,說要匡扶唐室,十幾日內便聚集了十多萬軍隊,一時烽火四起,人心浮動。”
“永徽三年,先帝想要立我為後,長孫無忌、儲遂良一干老臣堅決反對,李勣在關鍵時刻,幫了我。”爐中燃的是凌雲香,香靄撩人,氤氳香霧隨風輕舞,我望著垂曳及地、綽約重疊紗幕之外立著的幾位朝中重臣,緩緩說道,“所以我一直對李勣心存感激,對他的族人,我總是全力維護,沒想到第一個舉兵反叛我的竟是他的後人……”
裴炎沉重地說道:“太后,這揚州之亂,是大唐開國以來最大的一次內亂。這李敬業自稱匡復府上將,領揚州大都督,以唐之奇、杜求仁為左、右長史,李宗臣、薛仲璋為左、右司馬,駱賓王為記室,傳檄四方,儼然有傾覆天下之勢。若處置不好,怕就要延成大禍了。”
我瞥了眼帳外那群朝臣略顯驚慌的臉,又望著水心鏡中香桂為我挽好的高華繁複的遊仙髻,心若明鏡:“婉兒,聽說這駱賓王替李敬業寫了篇征討檄文,念來我聽。”
“是。”上官婉兒展開輕誦,“偽臨朝武氏者,人非溫順,地實寒微。昔充太宗下陳,嘗以更衣入侍。洎乎晚節,穢亂春宮。密隱先帝之私,陰圖□之嬖。入門見嫉,蛾眉不肯讓人;掩袖工讒,狐媚偏能惑主……”
“呵呵,這駱賓王說我狐媚偏能惑主,我有這般美貌麼?”我一指案上的一支白玉簪,示意香桂為我戴上。
“……踐元後於翬翟,陷吾君於聚麀。加以虺蜴為心,豺狼成性,近狎邪僻,殘害忠良,殺姊屠兄,弒君鴆母。神人之所共疾,天地之所不容……”
為我戴簪的香桂的手忽地一抖,刺得我頭皮一陣刺痛,“嘶……”
“太后饒命!”香桂嚇得魂不附體,立即下跪求饒。
“神人之所共疾,天地之所不容?我有如此可恨?連天地都容不下了?”我朝香桂擺了擺手,又看向上官婉兒,“接著念。”
“敬業皇唐舊臣,公侯冢子。奉先帝之遺訓,荷本朝之厚恩……南連百越,北盡三河,鐵騎成群,玉軸相接……班聲動而北風起,劍氣沖而南斗平。喑嗚則山嶽崩頹,叱吒則風雲變色。以此制敵,何敵不摧;以此攻城,何城不克!”
我聽得哧哧稱奇:“一次公然謀反叛亂,駱賓王竟能寫得如此慷慨激昂、雷霆萬鈞、驚天地而泣鬼神,確是筆力非凡啊!”
“一抔之土未乾,六尺之孤安在?……請看今日之域中,竟是誰家之天下!”
“好,寫得真好。”我徐徐起身,猶在讚嘆,“詞雙句儷,洋洋灑灑,痛斥時弊,文辭鑿鑿,筆風犀利,文辭極美,精彩絕倫啊,足可當得千古絕唱。”
立於帳外的裴炎等人未料我竟是此等反應,各個面露驚異之色,沉默不言。
“這駱賓王果真是個妙筆生花的可造之材,如此才華竟然未得朝廷重用,以至淪落為賊,怕是你們幾位宰相之過吧?”望著那群目瞪口呆的男人,我微微一笑,兀自感慨,“駱賓王為天下文人樹立了可悲的典範,才華於文人在其次,關鍵是氣度。恃才傲物,對江湖糙莽的不屑,對官府走狗的蔑視,那是文人的清高,因為那是骨氣,可敬。沽名釣譽,讀書人的通病,干謁功名只得一身不合時宜的飛灰,可悲。”
“太后有容人之量,我等嘆服。”裴延躬身嘆道,“那十萬叛軍該如何應對,還請太后定奪。”
我靜坐凝思,平靜如水的面容下是萬丈狂瀾。
揚州,乃是大唐除長安洛陽之外的第三大城池。而叛軍名單里那一個個熟悉的名字更讓我心悸——李敬業心腹、叛軍左右長史唐之奇、杜求仁正是左羽林軍首領、大將程務挺的親密好友,右司馬薛仲璋則是權相裴炎的親外甥,如此一來,禁軍是絕不能動用了。那麼,該由誰去平定揚州之亂?而程務挺現在正率領大軍在前方抗擊突厥,這支軍隊又會不會反叛噬主?我雖擅長宮廷權術之爭,但論兵法戰術,我卻是稚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