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40頁
如此多年過去了,他的聲音依然溫雅平和,眼眸依然深情如水,似一個令人沉溺的夢境。
“媚娘,你知道麼,其實那時我在牡丹叢中躲了許久,一直不敢將手中的黑牡丹贈於你。”李治忽然笑了,那笑容里藏著一抹孩子似的天真與得意,“我看三哥(李恪)將白牡丹戴在你的發上,亦看見大哥(李承乾)毀了那牡丹,而後我才現身。所以,最終,得到你的人,是我……”
我心中恍然驚醒,螳螂捕蟬,黃雀在後,是隱忍,是被平庸慢慢虛掩的少年野心,他才是當時那棋局的最終勝利者。
“我知你對三哥,始終難以忘懷。”李治溫和的聲音依然在耳畔,“你的那方高山流水,我永生也無法企及。我與你,近在咫尺,卻遠在天涯,你永遠在雲深不知處的彼岸。這麼多年,我知道,你不曾愛過我……”
手仍與李治緊握,我卻轉頭望著檐前成串瀉落的雨滴,一顆顆晶瑩如明珠。我不曾愛過他麼?不,我是不曾愛過自己。
數十年來,我皆浸在他的眸中,時日一久,便成了一生的烙印,疼痛、難堪,卻亦無法抹去。曾幾何時,他溫暖的手掌,如珠如寶似地捧著我,捧著我在歲月中緩緩沉澱,慢慢變老。而如今,我亦有錯覺,似乎老了我仍是他手中的明珠,溫情而自然,這是一生的命運牽繫。
在這一刻,我們想起了相同的往事。雖然我們之間的路途是如此的遙遠與分歧,但那曾有過共同的最初的美好的記憶,永生無法抹去。
只是,已回不去了。
他回不去了,我回不去了。
我們,都回不去了。
“你在我懷中笑著,我卻總也看不懂你的笑意,稍一凝神便墜入你的眸中,悲歡離合皆為你絲絲牽動。”李治虛弱地笑著,伸手來撫我的眉眼,“你便是那叢牡丹中最變化多端的那朵,世間色相皆裊繞於你的眉梢眼角,你的眸中,藏著毒,隱著妖氣,卻又甜若蜜糖。我自幼喜歡甜食,喜歡甜的人,生性軟弱。軟弱與否,起起落落,所以直到如今我仍不懂自己。”
他並非不懂自己,而是不懂我。縱然是三十年相濡以沫共過患難的夫妻,他仍是不懂我。
他的手愈發冰涼,我輕輕執起,放在兩掌中搓揉。
“我問過自己,倘若一切可以重來,我是否還會為你的一顰一笑而夢縈魂牽?我是否還會不顧一切地為你爭取皇后之位?答案是肯定的。”李治的語調仍是溫柔,“我一直寵你如寶,以為你是只輕盈溫柔的靈雀,卻沒料到你卻是一隻會啄人眼眸的蒼鷹。我教會了你如何翱翔,卻再也無法束縛你,掌控你的方向了。如今,我真不知自己是愛你,還是想殺了你……”
他的聲音愈發溫柔,如初春暖風,聽在我耳中,卻字字是寒冬冰雪:“媚娘,你想要什麼,我能給的全給你。只是,如今,我要你答應我,不是你的,你就別惦念了。”
靈雀飛出了絲籠,若不能變成蒼鷹,便註定了夭折的命運。幼獅嗜血,一旦得到了操縱他人生死的快感,便再也不可能甘心平庸的人生。
我靜靜地笑著,唇角綻出最純淨最溫柔的笑意:“好,我答應你。”
這個男人,他幾乎給了我世間所有的一切,而如今,我最後能回報他的只剩一個承諾,哪怕只是一個虛假的承諾,他亦能瞑目地去了。
得到我的承諾,李治露出澄靜笑意:“媚娘,我真想和你再去看看那叢牡丹……”
我緩緩頷首:“等雨停了,我帶你去吧。”
“雨停了,”李治虛弱地笑了,伸手似想來撫我的臉頰,他最後的聲音隨著垂下的手而歸於寂然,“那時候,我想……”
窗外雨勢洶湧,絲毫沒有減弱的跡象。天地蒼茫間,宮闕模糊,惝若迷離的浮光倒影,所有的一切都將在這場雨中沉滅。
眼前浮現出初見他時,蒼白少年,溫潤如玉,羞澀淺笑,眷戀花叢,情絲暗結:“花妖,花妖姐姐,我便這樣叫你,好麼?好麼?”
“好……”我喃喃應道,微微低頭,將唇印在李治的額上,似輕吻第一朵凝露的晨花。
塵埃落定。
窗欞大開,似有一滴雨飛濺上我的臉頰,微涼如淚。
從此碧落黃泉,天人永隔,再也不用相見。
平叛
弘道元年,李治病逝於洛陽貞觀殿,命裴炎輔政,皇太子李顯即皇帝位。
長夜寂然,權力的交替亦平靜如水,江山已在一夜之間易主。
李治遺詔:“天下至大,宗社至重,執契承祧,不可暫曠。皇太子可於樞前即皇帝位,其服紀輕重,宜依漢制。以日易月,於事為宜。園陵制度,務從節儉。軍國大事有不決者,兼取天后進止。”
我平和地聽著內侍誦讀遺詔,毫無戚容,沒有露一絲虛偽的哀悼與懷念。
兼取天后進止。
只要有這句話便足夠了。
直至生命的最後一刻,李治對我的信任仍未完全消失。
但僅憑這句話仍不能令我大權在握,因為這遺詔有有兩重限制:其一是指軍國大事;其二須是在李顯不能決斷的之時,方才須聽取我之諫言。
翌日,裴炎上奏,以嗣皇帝尚未正式受冊為帝,也未聽政,故不能干預朝政為由,宰相議政向太后奏議,由太后宣令於門下省施行。
只是,李顯守喪只需短短時日,留給我的時日少得可憐。李治已死,那些潛沉的反對我的人定會接連浮出台面,危機已是迫在眉睫。
大殿曠遠,望之生涼。月華皎潔,如從天而瀉的一披雪白絲緞,輕盈地映入殿來。遠處偶爾傳來一兩聲夜鶯的鳴叫婉囀,遙遠得似在天邊。
“情勢危急,不知太后可有對策?”如此靜美的月色仍入不了裴炎的眼,他稍顯浮躁地問道。
“我已有對策。其一、給李唐宗室中地親望重的高祖太宗諸子統統加封為一品大員,安撫其心以免生變。高祖諸子韓王元嘉進授太尉,霍王元軌為司徒,舒王元名為司空,滕王元嬰為開府儀同三司,魯王靈夔為太子太師,太宗諸子越王貞加太子太傅,紀王慎加太子太保,以示尊寵。甚至連一批原本在家族中不受重視的李唐宗室,如淮安王李神通之子李孝逸等,我亦予以高官厚祿。”欲成大事,必有足夠的自制力。我仍是清明如水,不露半分急躁,平靜地坐於大殿之上,有條不紊地說著,“其二,調度官員品級。老臣劉仁軌升為品級最高的左僕射,卻無實權,仍然留守長安。將宰相郭待舉、岑長倩、魏玄同由品級較低的‘同中書門下平章事’升為‘同中書門下三品’,將郭正一罷相,轉為國子監祭酒。”
“不錯,將高祖太宗諸子統統加封為一品大員,便是安撫李唐皇室宗親。太后與我都知曉,這些李唐皇族中人之用處,有時勝過十位大將。”裴炎不住頷首,“將郭待舉等人升遷,他們本就對娘娘沒有敵意,他們升遷後自然會對娘娘感恩效力。郭正一一直對娘娘心存不滿,將他罷相,亦是為了日後行事方便。”
“其三、立即飛詔令出征在外的大將程務挺急赴洛陽,與張虔勖分掌左右羽林軍,統領北衙禁兵,穩定東都。”我無聲無息地抿了唇笑。
“若想政權穩固,必要有武力,以防不測。”裴炎眸中精芒一閃。
我輕笑一聲,淡淡地道:“其四、派遣左威衛將軍王果、左監門將軍令狐智通、右金吾將軍楊玄儉、右千牛將軍郭齊宗分別前往并州、益州、荊州、揚州四大都督府,與當地官府共同鎮守,加強防衛。”
“令狐智通是當初押解章懷太子(李賢)赴京的將軍,而并州為李唐龍興之地,也是軍事重鎮,與突厥等塞外部落接壤。益州巴蜀為重要的賦稅來源,揚州富甲江南,是唐帝國的大後方。荊州則是唐代的南都江陵,北踞漢沔,南盡南海,東連吳會,西通巴蜀,自古為必爭之地。皇后娘娘遣人出鎮地方軍事經濟重鎮,可防當地兵變,以策萬全!”裴炎失態得一拍大腿,“皇后娘娘,不,太后謀略過人,臣自嘆弗如!”
“當然,我已准了你的奏請,改授你為中書令,我將宰相群議的政事堂由門下省遷往中書省,另授劉景先為侍中。”我望著裴炎,笑得燦爛,“你也將成為大唐歷史上第一位‘執政事筆’的秉筆宰相,這是我對你的承諾。”
“臣謝太后恩典!”裴炎立即跪下謝恩。
我微眯眼直視裴炎,他心中所想所貪,我是能看破的。表面相知相惜的情誼,其實只是步步驚心的冷漠。裴炎與我,不過是錢貨兩訖,各取所需罷了。
不日,我立於大殿之上,有條不紊地發布著各項政令,心無旁念,靜如死水,無一絲錯亂與迷惑。
“媚娘,你知道麼,其實那時我在牡丹叢中躲了許久,一直不敢將手中的黑牡丹贈於你。”李治忽然笑了,那笑容里藏著一抹孩子似的天真與得意,“我看三哥(李恪)將白牡丹戴在你的發上,亦看見大哥(李承乾)毀了那牡丹,而後我才現身。所以,最終,得到你的人,是我……”
我心中恍然驚醒,螳螂捕蟬,黃雀在後,是隱忍,是被平庸慢慢虛掩的少年野心,他才是當時那棋局的最終勝利者。
“我知你對三哥,始終難以忘懷。”李治溫和的聲音依然在耳畔,“你的那方高山流水,我永生也無法企及。我與你,近在咫尺,卻遠在天涯,你永遠在雲深不知處的彼岸。這麼多年,我知道,你不曾愛過我……”
手仍與李治緊握,我卻轉頭望著檐前成串瀉落的雨滴,一顆顆晶瑩如明珠。我不曾愛過他麼?不,我是不曾愛過自己。
數十年來,我皆浸在他的眸中,時日一久,便成了一生的烙印,疼痛、難堪,卻亦無法抹去。曾幾何時,他溫暖的手掌,如珠如寶似地捧著我,捧著我在歲月中緩緩沉澱,慢慢變老。而如今,我亦有錯覺,似乎老了我仍是他手中的明珠,溫情而自然,這是一生的命運牽繫。
在這一刻,我們想起了相同的往事。雖然我們之間的路途是如此的遙遠與分歧,但那曾有過共同的最初的美好的記憶,永生無法抹去。
只是,已回不去了。
他回不去了,我回不去了。
我們,都回不去了。
“你在我懷中笑著,我卻總也看不懂你的笑意,稍一凝神便墜入你的眸中,悲歡離合皆為你絲絲牽動。”李治虛弱地笑著,伸手來撫我的眉眼,“你便是那叢牡丹中最變化多端的那朵,世間色相皆裊繞於你的眉梢眼角,你的眸中,藏著毒,隱著妖氣,卻又甜若蜜糖。我自幼喜歡甜食,喜歡甜的人,生性軟弱。軟弱與否,起起落落,所以直到如今我仍不懂自己。”
他並非不懂自己,而是不懂我。縱然是三十年相濡以沫共過患難的夫妻,他仍是不懂我。
他的手愈發冰涼,我輕輕執起,放在兩掌中搓揉。
“我問過自己,倘若一切可以重來,我是否還會為你的一顰一笑而夢縈魂牽?我是否還會不顧一切地為你爭取皇后之位?答案是肯定的。”李治的語調仍是溫柔,“我一直寵你如寶,以為你是只輕盈溫柔的靈雀,卻沒料到你卻是一隻會啄人眼眸的蒼鷹。我教會了你如何翱翔,卻再也無法束縛你,掌控你的方向了。如今,我真不知自己是愛你,還是想殺了你……”
他的聲音愈發溫柔,如初春暖風,聽在我耳中,卻字字是寒冬冰雪:“媚娘,你想要什麼,我能給的全給你。只是,如今,我要你答應我,不是你的,你就別惦念了。”
靈雀飛出了絲籠,若不能變成蒼鷹,便註定了夭折的命運。幼獅嗜血,一旦得到了操縱他人生死的快感,便再也不可能甘心平庸的人生。
我靜靜地笑著,唇角綻出最純淨最溫柔的笑意:“好,我答應你。”
這個男人,他幾乎給了我世間所有的一切,而如今,我最後能回報他的只剩一個承諾,哪怕只是一個虛假的承諾,他亦能瞑目地去了。
得到我的承諾,李治露出澄靜笑意:“媚娘,我真想和你再去看看那叢牡丹……”
我緩緩頷首:“等雨停了,我帶你去吧。”
“雨停了,”李治虛弱地笑了,伸手似想來撫我的臉頰,他最後的聲音隨著垂下的手而歸於寂然,“那時候,我想……”
窗外雨勢洶湧,絲毫沒有減弱的跡象。天地蒼茫間,宮闕模糊,惝若迷離的浮光倒影,所有的一切都將在這場雨中沉滅。
眼前浮現出初見他時,蒼白少年,溫潤如玉,羞澀淺笑,眷戀花叢,情絲暗結:“花妖,花妖姐姐,我便這樣叫你,好麼?好麼?”
“好……”我喃喃應道,微微低頭,將唇印在李治的額上,似輕吻第一朵凝露的晨花。
塵埃落定。
窗欞大開,似有一滴雨飛濺上我的臉頰,微涼如淚。
從此碧落黃泉,天人永隔,再也不用相見。
平叛
弘道元年,李治病逝於洛陽貞觀殿,命裴炎輔政,皇太子李顯即皇帝位。
長夜寂然,權力的交替亦平靜如水,江山已在一夜之間易主。
李治遺詔:“天下至大,宗社至重,執契承祧,不可暫曠。皇太子可於樞前即皇帝位,其服紀輕重,宜依漢制。以日易月,於事為宜。園陵制度,務從節儉。軍國大事有不決者,兼取天后進止。”
我平和地聽著內侍誦讀遺詔,毫無戚容,沒有露一絲虛偽的哀悼與懷念。
兼取天后進止。
只要有這句話便足夠了。
直至生命的最後一刻,李治對我的信任仍未完全消失。
但僅憑這句話仍不能令我大權在握,因為這遺詔有有兩重限制:其一是指軍國大事;其二須是在李顯不能決斷的之時,方才須聽取我之諫言。
翌日,裴炎上奏,以嗣皇帝尚未正式受冊為帝,也未聽政,故不能干預朝政為由,宰相議政向太后奏議,由太后宣令於門下省施行。
只是,李顯守喪只需短短時日,留給我的時日少得可憐。李治已死,那些潛沉的反對我的人定會接連浮出台面,危機已是迫在眉睫。
大殿曠遠,望之生涼。月華皎潔,如從天而瀉的一披雪白絲緞,輕盈地映入殿來。遠處偶爾傳來一兩聲夜鶯的鳴叫婉囀,遙遠得似在天邊。
“情勢危急,不知太后可有對策?”如此靜美的月色仍入不了裴炎的眼,他稍顯浮躁地問道。
“我已有對策。其一、給李唐宗室中地親望重的高祖太宗諸子統統加封為一品大員,安撫其心以免生變。高祖諸子韓王元嘉進授太尉,霍王元軌為司徒,舒王元名為司空,滕王元嬰為開府儀同三司,魯王靈夔為太子太師,太宗諸子越王貞加太子太傅,紀王慎加太子太保,以示尊寵。甚至連一批原本在家族中不受重視的李唐宗室,如淮安王李神通之子李孝逸等,我亦予以高官厚祿。”欲成大事,必有足夠的自制力。我仍是清明如水,不露半分急躁,平靜地坐於大殿之上,有條不紊地說著,“其二,調度官員品級。老臣劉仁軌升為品級最高的左僕射,卻無實權,仍然留守長安。將宰相郭待舉、岑長倩、魏玄同由品級較低的‘同中書門下平章事’升為‘同中書門下三品’,將郭正一罷相,轉為國子監祭酒。”
“不錯,將高祖太宗諸子統統加封為一品大員,便是安撫李唐皇室宗親。太后與我都知曉,這些李唐皇族中人之用處,有時勝過十位大將。”裴炎不住頷首,“將郭待舉等人升遷,他們本就對娘娘沒有敵意,他們升遷後自然會對娘娘感恩效力。郭正一一直對娘娘心存不滿,將他罷相,亦是為了日後行事方便。”
“其三、立即飛詔令出征在外的大將程務挺急赴洛陽,與張虔勖分掌左右羽林軍,統領北衙禁兵,穩定東都。”我無聲無息地抿了唇笑。
“若想政權穩固,必要有武力,以防不測。”裴炎眸中精芒一閃。
我輕笑一聲,淡淡地道:“其四、派遣左威衛將軍王果、左監門將軍令狐智通、右金吾將軍楊玄儉、右千牛將軍郭齊宗分別前往并州、益州、荊州、揚州四大都督府,與當地官府共同鎮守,加強防衛。”
“令狐智通是當初押解章懷太子(李賢)赴京的將軍,而并州為李唐龍興之地,也是軍事重鎮,與突厥等塞外部落接壤。益州巴蜀為重要的賦稅來源,揚州富甲江南,是唐帝國的大後方。荊州則是唐代的南都江陵,北踞漢沔,南盡南海,東連吳會,西通巴蜀,自古為必爭之地。皇后娘娘遣人出鎮地方軍事經濟重鎮,可防當地兵變,以策萬全!”裴炎失態得一拍大腿,“皇后娘娘,不,太后謀略過人,臣自嘆弗如!”
“當然,我已准了你的奏請,改授你為中書令,我將宰相群議的政事堂由門下省遷往中書省,另授劉景先為侍中。”我望著裴炎,笑得燦爛,“你也將成為大唐歷史上第一位‘執政事筆’的秉筆宰相,這是我對你的承諾。”
“臣謝太后恩典!”裴炎立即跪下謝恩。
我微眯眼直視裴炎,他心中所想所貪,我是能看破的。表面相知相惜的情誼,其實只是步步驚心的冷漠。裴炎與我,不過是錢貨兩訖,各取所需罷了。
不日,我立於大殿之上,有條不紊地發布著各項政令,心無旁念,靜如死水,無一絲錯亂與迷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