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24頁

投票推薦 加入書籤 小說報錯

  “琉璃宮燈確是華美,可惜極易損壞,或許,這便是它的宿命。”弘兒惋惜地嘆道。

  我輕輕笑起來,心中卻有異樣的凝重。

  冥冥中似有定數,緣來緣去,如此短暫,不留餘地。

  ******************************

  煙塵滾滾,帝後車輿緩緩駛過御道,龍旗錦蓋,迤邐而來,扈從儀仗、內外命婦,車乘連綿數百里,隨行的還有突厥、于闐、波斯、 天竺國、倭國、新羅、百濟、高麗等國的使節和酋長。

  朝中文武皆著袍服,按品級配戴冠纓,依序跟隨。

  封為祭天,禪為祭地。自秦皇嬴政泰山封禪之後,舉行過封禪大典的僅有西漢武帝、東漢光武帝等寥寥數位帝王。大唐如今天下太平,物阜民豐,斗米不過數錢,民風甚好,每歲斷獄少則數十人,多也不過幾百人,可媲美貞觀。所以此次東巡洛陽,只為泰山封禪大典。

  巍峨殿宇隱於森森松柏之間,清幽至極,其中建有“封祀壇”, “登封壇”,“降禪壇”。

  鳳輿在通向高壇的玉階前停下,我女官的攙扶下姍姍下車,緩步而出,一身金燦羽衣如織霞入錦,袍上金鳳翩躚欲飛。

  禮樂潮水般湧出,我——大唐的皇后,統率六宮,母儀天下,一步步拾階而上,面上莊嚴肅穆,心中卻在竊笑。

  從古至今,浮華背後投影的卻是頹敗之景,盛衰迴轉本就是天地輪迴之常事,世事變遷無常,並無什麼是長盛不衰。我心中明白,封禪其實只是好大喜功、粉飾太平之舉,奢華炫麗,卻是虛無。

  在我終於登上高壇的那一刻,“禮樂”立畢,天地間只餘一片肅靜。我止步,依儀跪拜,而後便立在李治身側,與他並肩立於高壇之上,俯視著腳下無數臣民。

  內侍捧出詔書高聲念道:“大唐皇帝令——立“登封”、“降禪”、“朝覲”三碑,稱封祀壇為“舞鶴台”、登封壇為“萬歲台”、降禪壇為“景雲台”,改元乾封,改奉高縣為乾封縣。大赦天下……”

  此次朝中不少大臣對我前來主持封禪大典頗有微詞,認為女子祭天與禮制不和。而後我上奏,將朝中所有三品以上官員賜爵,四品以下的官員加階,如此一來,成百上千的官員便得了我的恩惠,他們除了對我感恩戴德,哪裡還記得什麼禮制。

  禮制是人定的,利益是人給的。世間本就無禮制,有的只是利益。

  雲淨天朗,朝陽躍出,艷艷如火。我發上斜插的風釵,燦爛奪目,一流金光倒映,輕輕地烙在我的顛沛歲月中。

  翌日,帝王車駕行至曲阜,封贈孔子為太師,再至毫州祭老君廟,尊之為太上玄元皇帝,而後返回東都洛陽,下令刻《登封記號文》,立於泰山。

  夜幕降下,大典既畢,宮中百官及其內宮親眷漸次散去。

  皓月清輝,夜色幽深,淹沒一切。燈火次第亮起,點點微光如皓空繁星。

  大街之上,燈火璀璨,彩幟翻飛,麝蘭通氣,羅綺如雲,踏歌處處,玉醉花嫣,笙簫塵遠。

  湘簾半卷,馬車駛過,揚起一地輕塵。

  我側頭望去,車窗外光影五色,涌動如流,照人無妍,望之目眩神迷。

  我已許久未在夜裡上街,李治不喜喧鬧,加上身子仍虛,我便一人微服而出,身邊僅帶香桂與幾名侍衛,倒也落得清靜。

  入目皆是璀璨,香桂好奇地四處張望著,眼中溢滿驚喜。

  看著香桂那滿足的笑顏,我唇角微揚,心間卻掠過一絲惆悵暗淡。

  曾幾何時,我亦有過如此無憂無慮的時光。但光陰促變,流年沉浮,我所有的一切皆不可抑制地面目全非。

  明明如月,皎皎銀輝,如脈脈水流,淌在青石路上。

  鬢旁亂發輕曳,似察覺了什麼,我驀然轉身,卻只在如海華燈、如織人流中模糊地辨出一角衣影,一閃而過,仿若虛幻。

  是他?!

  煙花

  “快看!好美!”前方突傳來一片驚嘆喧譁之聲,只見幾束螢光奔竄而出,恰似深譚幽花,在暗如錦綢的夜幕中綻放。璀璨,宛若九霄霓虹,雲間煙霞,濃深似海,恣意地艷麗著,帶著稍縱即逝的光輝,就好似那愈是把持不住,卻愈顯彌足珍貴的浪漫情事,令人刻骨銘心,永生難忘。

  眾人驚呼,蜂擁上前,洶湧人流直泄而出,將我與幾名侍衛擠開了,終至失散。

  猶如一場預謀,我沒有一絲慌亂,分開川流不息的人流,沿著護城河徐徐走著,漸漸遠離了夜市,俗世凡塵皆甩在了身後。

  夜來露重,更覺幽涼。糙木寂靜,了無人影,偶有一絮薄風悠悠蕩過,似在勸慰我這遺忘了歸路的旅人。

  “阿真,是你麼?”我仰首遙望夜空中飄浮的煙火,停駐腳步,倚著石欄,石欄冰涼如雪,沁著我的肌膚。

  “媚娘……”偉岸身形踏月而來,他的聲音低沉醇和,似一捧凝白如雪的細沙從指尖滑落。一襲碧透瑪瑙纈,亮銀束帶,廣袖長裾,煙花璨亮,爍爍欲墜,落滿他的衣肩,照見他眸中的暗淡韶華。

  在并州那曾經靜好的歲月里,處處有他浮光般的留影。他的容貌未變多少,我依然熟悉。

  一段凝眸,一個世界,數年浮華光陰消散在凜冽的夜風中。

  我茫然地向他走去,腳步虛浮,一個不留意,被一段樹藤絆住腳下,踉蹌顛簸間,眼看便要跌倒,便落入一個寬廣溫暖的懷抱中。

  躺在他的懷中,滿眼皆是燦燦煙花,再也望不到其他半點顏色,浮沉的色相迷離空幻。即使是如今,我仍忘不了,這最初懷中相依的溫暖,是久違的安定。

  我靠在他的懷中,抬眼問他:“你為何在此?”

  阿真撫著我的發,語調平穩,只是輕顫的手顯示出內心的迷亂:“封地千里,永不入皇城。”

  我將臉埋入他的胸膛,手心疼痛。

  封地千里,永不入皇城……輕輕兩句話,對他意味著什麼,我們都很明白。

  若不是此次泰山封禪,我是絕無可能再見他,我一聲嘆息:“你不該來此,若是被他知道你擅自離開封地……”

  夜風愈涼,衣袂輕舉,近處隱隱傳來腳步聲。

  阿真面色一凝重,他輕撫我的鬢髮,忽地攔腰抱起我,縱身一躍,落在一旁的駿馬背上,“駕!”他清嘯一聲,策馬揚鞭疾馳而去。

  遠處又傳來人群的驚呼,只聽數聲鳴響,幽黑的夜空中,幾束煙花劃出道道美麗的弧線,似乎想用生命擦亮黑色的夜幕。那靜的夜幕動得越來越頻繁,銀白、火黃、亮藍、幽綠,艾紅,明紫……火煅煙燻,如漫空星屑,一時燦花炫影,迷亂了雙眼,洋洋灑灑,不堪深掃,剎那間的盛放與凋零,最後一星炭火,漂游地落入我的手中,熄滅了,只余冰冷餘燼,一應俱失。

  我回頭望著阿真,他眸中已讓倒映著燎原星火,灼灼燒融,有欣慰的暖。

  “去哪裡?”我乖順地靠在他的懷中,已許久未曾跨馬疾馳,迎面疾風與飛馳顛簸都令我暢快非常。

  “願意跟我走麼?”阿真由後伸手環著我的腰,他輕拍馬頸,馬匹輕嘶一聲,步伐慢慢緩了下來。

  我垂首,看著他圈住我腰的健壯手臂,默默不語。

  馬匹轉入一條小巷,穿過一個荒糙叢生的院落,來到一棟木樓前,

  阿真抱著我挑下馬背。

  我聽見深夜的蟲鳴,細微,平靜。院中四方的天井、黑瓦、雕檐,院內數叢牡丹,生機勃發,迎風而笑。開得太過燦爛了,反而讓人喘不過氣來。疏影橫斜,仿若水墨淋漓,煙嵐滿紙,曠如無天,密如無地。夜風輕撫,吹得牡丹如錦繡輕綢,炫麗的悵惘,一浪一浪不倦地流去。

  “媚娘,”阿真將我擁入懷,在我耳邊低語,哄孩子似的輕柔語氣,令我兩頰微燙,“這些,你喜歡麼?”

  “喜歡……”我仰首輕笑,已許久沒有人如此哄我,如今亦無人能同他這般,令我覺得滿目驚喜,無怨無仇,無憂無慮,風雨不懼。我側著頭問,“這老宅你何時尋得的?”

  “自我離開長安那刻起,”阿真的聲音浩渺漂浮,“這院中的牡丹,每一朵,皆是我親手所種。”

  “你不必如此,我不願再見你!”我心中一驚,阿真他居然未依旨前去封地,而是藏匿於洛陽,他究竟意欲何為?僅僅是因為能見我一面麼?不,恐怕不止於此,我不敢深想……我掙脫他的懷抱,轉開目光,看著漆黑夜空,強迫自己疏離地說道,“你走吧,回去你的封地。”

  若阿真的行蹤被李治知曉,後果不堪設想。我必須及早使他離開這危險的是非之地。且,我亦不想他看見我即將要做的一切。

章節目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