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23頁
我靜臥榻上一動不動,喃喃自語,聲音極低,仿佛一縷隨時可能散去的清煙:“只願此生永不再見……”
有內侍快步奔進內殿:“娘娘,皇后娘娘!”
“慌什麼?!”林錦呵斥道。
那內侍跪伏於地,喘息著說道:“劉仁軌將軍的戰報到了!”
“念,快念!“我勉強撐起身,一陣撕裂的痛楚使我又躺了回去。
“娘娘,娘娘!”林錦見我面色有異,高叫一聲。
我只覺腹中疼痛,雙腿間似有溫熱液體緩緩流下,心緒卻異常平靜,我平靜地說道:“無礙,你念。”
內侍抖顫地念道:“唐軍與倭軍在白江口相遇,激戰數日,焚燒倭舟四百艘……”
“這些我不聽!”我怒斥一聲,“勝了還是敗了?”
“勝了,勝了!大勝!”
心中大石落下,我立時委頓於榻:“喚,喚御醫來,我,我怕是要生了……”
“還不快去叫御醫?!”林錦面色慌亂,倒也沒有手足無措,她轉頭厲聲喚著香桂。
“是,是!”香桂踉蹌著回身奔出殿去。
眾聲嘈雜,人影晃動,帷幔輕擺,環繞身邊,如烏雲颶風般掩殺過來,我只覺氣息困難,抑鬱難當,冷汗涔涔而下,腹中巨痛,神志模糊中,似見華貴龍袍迤邐而來,忽遠忽近,若即若離。
我奮力睜眼,是李治麼?
逆著光,他的面容模糊不清,但我知道,這是李治,是他,亦只能是他。
“媚娘,媚娘,莫怕,我在這……”他的話語溫柔如春風柳絮,言猶在耳,恍若嘆息。
我微愣,遲疑,再看時,方才那一眼似已成了錯覺,李治的臉晦暗不明,如有流光承轉。那是怎樣的神情呢?詭譎莫辨,難以形容。
茫然無措中,我緩緩閉眼。
黑暗之中,似漸漸透出些微光亮。隨後漫天的鮮紅猶如潮水拍打過來,刺得我雙目刺痛。濃稠的紅緩緩扭曲,漸漸模糊。唯一清晰的,是小公主蒼白髮青的面容,她的口鼻中不時有鮮血湧出,濺上我的衣袂……腹中劇痛猶如刀絞,這深深的痛猶如巨獸抓住了我的身軀,硬生生將我撕碎一般,我蹙眉瑟縮,聲嘶力竭地發出一聲絕望地呼喊:“不——”
我意識愈發混亂,伸手一陣亂抓,“媚娘,媚娘!”手腕卻被人倏地抓住,雖不甚有力,卻異常溫暖,他引袖輕輕拭去我額上的細汗,那聲依然棉柔猶如春風,“媚娘,媚娘,莫怕,莫怕,我在這裡……”
耳邊忽然傳來“哇”的一聲,是嬰孩清亮地啼哭。
我屏息靜氣,良久,長長地、輕輕地吁出一口氣,如蘭般輕盈馥郁。於積在心上的不足為外人道的種種痛楚,終於傾吐而出。
“陛下,娘娘!”欣喜的聲音傳來,“是個女孩!”
我疲累地抬眼,極遠處,飄搖宮燈,忽生明滅,有觸手可及的曠寂,在四周此起彼伏地徘徊著,輕而易舉地將我吞沒。
待我再次睜眼,幽香泠泠,姍姍來遲,直沁入窗來。雨勢已止,雲破日出,晨光微浮,如絮如霧。呼吸吐納間,馥郁芳香混合在濕潤的空氣中,沁人心脾。
倚著軟榻,我卻覺意興闌珊,只靜靜地感受一脈香濃,並不想醉戀花叢。
李治俯身望我,臉上浮起一抹微笑:“媚娘,你醒了?”
我眼一瞥,看著他手中的文書問道:“陛下手中的可是告捷文書?”
“正是,今晨才送達。唐軍四戰皆捷,焚燒倭舟四百艘,煙炎灼天,海水皆赤。”李治將文書遞於我,“倭軍雖頑抗,但亦無力挽回戰局。劉仁軌與新羅歃血為盟,立誓互不相犯。”
“劉仁軌果是人才,他出征之時便曾上書,陳述大唐的兵制已開始衰落。所以才因此降而復叛,割據一方。”我接過文書細細看著,“奏疏上還說這劉仁軌招降百濟之後,立橋鋪路,撫慰黎民。他果然兌現了他出征前的誓言:‘在海外頒布大唐正朔,修建大唐社稷。’他懇請留在原地訓練士卒,以便配合唐軍北伐高句麗。”“他的表現確是令朕刮目相看,”李治眯起眼笑道,“朕決定將他的官職連升六級,實授帶方州刺史,鎮守海東。”
我心領神會,正想答話,“哇哇……”清脆的啼哭聲傳來,林錦抱了孩子入殿來。
“怎麼了?”我伸手接了過來。
林錦面有難色:“我也不知為何,小公主只是一直啼哭……”
“她啼哭亦是應當的。”李治仰首,似笑非笑地道,“她的母后兩眼一睜卻只記得政事,將她完全拋之腦後。”
我苦笑一聲,將她緊緊摟在懷中,如此稀缺,又如此隆重。而後我垂下頭,以臉頰輕輕蹭著她的額頭,她慢慢地便也不哭了,只靜靜地躺在我臂彎里,一雙晶亮的大眼睛期待地仰望著我。
“這事也奇了,方才好幾個辱娘哄抱小公主,她仍是啼哭不止,”林錦哧哧稱奇,“如今皇后娘娘一抱她,她便也不哭了,果然是母女連心啊。”
母女連心麼?懷中這小小的人兒,如此瘦弱的身軀,微弱的氣息,小而輕,引得我心中柔軟,未曾涉足,卻已濡濕一片。我似聞到她身上細細的香,生命的汁液強壯而伶俐,自下而上,自心到手,這一次,我定要將這眷戀緊緊握在手心,永不放開。
我喃喃自語:“你終於出來了,你這個小冤孽,可把我折騰苦了……”“她可不是小冤孽,她的降生便帶來了捷報,立即便雨過天晴了。”李治伸手來抱孩子,喜悅之情溢於言表,“從今日起,舉國同慶,這孩子為大唐帶來了太平。朕賜號:‘太平公主’。”
“太平公主!你從今往後便是朕的太平公主!”李治將太平高高舉起,小太平受了驚嚇,哇地一聲又哭了出來。
“太平,太平,莫哭……”李治手忙腳亂地安撫著,身後的內侍宮女也隨之亂作一團。
我靜靜望著,終於笑了。
一絲陰影也無,一點愁憾、一抹悲憫也無,只是單純的歡喜。
陌上青青,風卷花影移,浮生半日閒。
我抬手撫發,待光陰緩逝,將這一瞬凝固在美好時光中。
**********************************
髮髻高挽,染粉描黛,銀絲淺繡的百鳥朝鳳亮綢薄羅衣,襟上袖口堆花鑲金,瓔珞燦燦,環佩墜地,我輕輕起身,腳步輕挪,搖曳的裙擺如振飛的斑斕彩蝶,側頭一望,銅鏡中映出一個女子的淡妝容顏。
鏡中流年暗轉,年華傲慢地自我眼前滑過,我輕吟淺嘆:“我到底是老了……”
香桂為我披上一件牡丹銀茸裘,喃喃稱羨:“娘娘自謙了。您仍是這般綺翠年華,比宮中的任何一位后妃都更艷絕。”
“呵……就你嘴甜會討我歡心。”我唇角留笑。
“母后,母后!”清亮的聲音自身後傳來。
我徐徐轉身,暖風卷著一個玉雪人兒,來到了我身前:“母后,兒臣也想隨駕前去洛陽。”
小小少年,白衣袂袂,洗淨鉛華,目如點漆,風流俊雅,宛若天成。只是面容蒼白,身形單薄,令人忍不住心生憐意。
“弘兒,你父皇已命你留下監國……”我柔聲說道。
弘兒眸中清光流瀉,撒嬌似的靠在我身上:“母后,那年東巡洛陽,兒臣亦是隨駕而去啊。”
“今時不同往日,弘兒,你早已是太子。如今你已長大成人,是大唐未來的君主。”我長嘆一聲,右手輕拍他的手臂,“你不可再如此眷戀母后,你必須學著如何做一個完美的君王。”
“母后……你不再疼愛弘兒了麼?”弘兒鼓起勇氣從容說道,“莫非完美的君主便是再無眷戀,再無依靠?”
“傻孩子,母后怎會不疼愛你呢?”我心弦一顫,微微側開目光,“是你不再需要母后了,母后老了,今後你才是母后的眷戀與依靠。”
弘兒一愕,他靜思片刻,而後神色肅穆,鄭重地跪在我面前:“母后,兒臣明白了。兒臣長大了,日後,便由兒臣來做母后的依靠吧。”
“好孩子。”我微一頷首,輕輕扶起他。
“兒臣恭送母后出宮。”弘兒攙著我的手,緩緩往殿外走去。
欄外一盞流光溢彩的宮燈,似剔透水晶,明瑩綺麗,突有怪風襲來,搖曳不止,竟委落於地,飛花濺玉,驚心動魄,只剩一地璀璨。
有內侍快步奔進內殿:“娘娘,皇后娘娘!”
“慌什麼?!”林錦呵斥道。
那內侍跪伏於地,喘息著說道:“劉仁軌將軍的戰報到了!”
“念,快念!“我勉強撐起身,一陣撕裂的痛楚使我又躺了回去。
“娘娘,娘娘!”林錦見我面色有異,高叫一聲。
我只覺腹中疼痛,雙腿間似有溫熱液體緩緩流下,心緒卻異常平靜,我平靜地說道:“無礙,你念。”
內侍抖顫地念道:“唐軍與倭軍在白江口相遇,激戰數日,焚燒倭舟四百艘……”
“這些我不聽!”我怒斥一聲,“勝了還是敗了?”
“勝了,勝了!大勝!”
心中大石落下,我立時委頓於榻:“喚,喚御醫來,我,我怕是要生了……”
“還不快去叫御醫?!”林錦面色慌亂,倒也沒有手足無措,她轉頭厲聲喚著香桂。
“是,是!”香桂踉蹌著回身奔出殿去。
眾聲嘈雜,人影晃動,帷幔輕擺,環繞身邊,如烏雲颶風般掩殺過來,我只覺氣息困難,抑鬱難當,冷汗涔涔而下,腹中巨痛,神志模糊中,似見華貴龍袍迤邐而來,忽遠忽近,若即若離。
我奮力睜眼,是李治麼?
逆著光,他的面容模糊不清,但我知道,這是李治,是他,亦只能是他。
“媚娘,媚娘,莫怕,我在這……”他的話語溫柔如春風柳絮,言猶在耳,恍若嘆息。
我微愣,遲疑,再看時,方才那一眼似已成了錯覺,李治的臉晦暗不明,如有流光承轉。那是怎樣的神情呢?詭譎莫辨,難以形容。
茫然無措中,我緩緩閉眼。
黑暗之中,似漸漸透出些微光亮。隨後漫天的鮮紅猶如潮水拍打過來,刺得我雙目刺痛。濃稠的紅緩緩扭曲,漸漸模糊。唯一清晰的,是小公主蒼白髮青的面容,她的口鼻中不時有鮮血湧出,濺上我的衣袂……腹中劇痛猶如刀絞,這深深的痛猶如巨獸抓住了我的身軀,硬生生將我撕碎一般,我蹙眉瑟縮,聲嘶力竭地發出一聲絕望地呼喊:“不——”
我意識愈發混亂,伸手一陣亂抓,“媚娘,媚娘!”手腕卻被人倏地抓住,雖不甚有力,卻異常溫暖,他引袖輕輕拭去我額上的細汗,那聲依然棉柔猶如春風,“媚娘,媚娘,莫怕,莫怕,我在這裡……”
耳邊忽然傳來“哇”的一聲,是嬰孩清亮地啼哭。
我屏息靜氣,良久,長長地、輕輕地吁出一口氣,如蘭般輕盈馥郁。於積在心上的不足為外人道的種種痛楚,終於傾吐而出。
“陛下,娘娘!”欣喜的聲音傳來,“是個女孩!”
我疲累地抬眼,極遠處,飄搖宮燈,忽生明滅,有觸手可及的曠寂,在四周此起彼伏地徘徊著,輕而易舉地將我吞沒。
待我再次睜眼,幽香泠泠,姍姍來遲,直沁入窗來。雨勢已止,雲破日出,晨光微浮,如絮如霧。呼吸吐納間,馥郁芳香混合在濕潤的空氣中,沁人心脾。
倚著軟榻,我卻覺意興闌珊,只靜靜地感受一脈香濃,並不想醉戀花叢。
李治俯身望我,臉上浮起一抹微笑:“媚娘,你醒了?”
我眼一瞥,看著他手中的文書問道:“陛下手中的可是告捷文書?”
“正是,今晨才送達。唐軍四戰皆捷,焚燒倭舟四百艘,煙炎灼天,海水皆赤。”李治將文書遞於我,“倭軍雖頑抗,但亦無力挽回戰局。劉仁軌與新羅歃血為盟,立誓互不相犯。”
“劉仁軌果是人才,他出征之時便曾上書,陳述大唐的兵制已開始衰落。所以才因此降而復叛,割據一方。”我接過文書細細看著,“奏疏上還說這劉仁軌招降百濟之後,立橋鋪路,撫慰黎民。他果然兌現了他出征前的誓言:‘在海外頒布大唐正朔,修建大唐社稷。’他懇請留在原地訓練士卒,以便配合唐軍北伐高句麗。”“他的表現確是令朕刮目相看,”李治眯起眼笑道,“朕決定將他的官職連升六級,實授帶方州刺史,鎮守海東。”
我心領神會,正想答話,“哇哇……”清脆的啼哭聲傳來,林錦抱了孩子入殿來。
“怎麼了?”我伸手接了過來。
林錦面有難色:“我也不知為何,小公主只是一直啼哭……”
“她啼哭亦是應當的。”李治仰首,似笑非笑地道,“她的母后兩眼一睜卻只記得政事,將她完全拋之腦後。”
我苦笑一聲,將她緊緊摟在懷中,如此稀缺,又如此隆重。而後我垂下頭,以臉頰輕輕蹭著她的額頭,她慢慢地便也不哭了,只靜靜地躺在我臂彎里,一雙晶亮的大眼睛期待地仰望著我。
“這事也奇了,方才好幾個辱娘哄抱小公主,她仍是啼哭不止,”林錦哧哧稱奇,“如今皇后娘娘一抱她,她便也不哭了,果然是母女連心啊。”
母女連心麼?懷中這小小的人兒,如此瘦弱的身軀,微弱的氣息,小而輕,引得我心中柔軟,未曾涉足,卻已濡濕一片。我似聞到她身上細細的香,生命的汁液強壯而伶俐,自下而上,自心到手,這一次,我定要將這眷戀緊緊握在手心,永不放開。
我喃喃自語:“你終於出來了,你這個小冤孽,可把我折騰苦了……”“她可不是小冤孽,她的降生便帶來了捷報,立即便雨過天晴了。”李治伸手來抱孩子,喜悅之情溢於言表,“從今日起,舉國同慶,這孩子為大唐帶來了太平。朕賜號:‘太平公主’。”
“太平公主!你從今往後便是朕的太平公主!”李治將太平高高舉起,小太平受了驚嚇,哇地一聲又哭了出來。
“太平,太平,莫哭……”李治手忙腳亂地安撫著,身後的內侍宮女也隨之亂作一團。
我靜靜望著,終於笑了。
一絲陰影也無,一點愁憾、一抹悲憫也無,只是單純的歡喜。
陌上青青,風卷花影移,浮生半日閒。
我抬手撫發,待光陰緩逝,將這一瞬凝固在美好時光中。
**********************************
髮髻高挽,染粉描黛,銀絲淺繡的百鳥朝鳳亮綢薄羅衣,襟上袖口堆花鑲金,瓔珞燦燦,環佩墜地,我輕輕起身,腳步輕挪,搖曳的裙擺如振飛的斑斕彩蝶,側頭一望,銅鏡中映出一個女子的淡妝容顏。
鏡中流年暗轉,年華傲慢地自我眼前滑過,我輕吟淺嘆:“我到底是老了……”
香桂為我披上一件牡丹銀茸裘,喃喃稱羨:“娘娘自謙了。您仍是這般綺翠年華,比宮中的任何一位后妃都更艷絕。”
“呵……就你嘴甜會討我歡心。”我唇角留笑。
“母后,母后!”清亮的聲音自身後傳來。
我徐徐轉身,暖風卷著一個玉雪人兒,來到了我身前:“母后,兒臣也想隨駕前去洛陽。”
小小少年,白衣袂袂,洗淨鉛華,目如點漆,風流俊雅,宛若天成。只是面容蒼白,身形單薄,令人忍不住心生憐意。
“弘兒,你父皇已命你留下監國……”我柔聲說道。
弘兒眸中清光流瀉,撒嬌似的靠在我身上:“母后,那年東巡洛陽,兒臣亦是隨駕而去啊。”
“今時不同往日,弘兒,你早已是太子。如今你已長大成人,是大唐未來的君主。”我長嘆一聲,右手輕拍他的手臂,“你不可再如此眷戀母后,你必須學著如何做一個完美的君王。”
“母后……你不再疼愛弘兒了麼?”弘兒鼓起勇氣從容說道,“莫非完美的君主便是再無眷戀,再無依靠?”
“傻孩子,母后怎會不疼愛你呢?”我心弦一顫,微微側開目光,“是你不再需要母后了,母后老了,今後你才是母后的眷戀與依靠。”
弘兒一愕,他靜思片刻,而後神色肅穆,鄭重地跪在我面前:“母后,兒臣明白了。兒臣長大了,日後,便由兒臣來做母后的依靠吧。”
“好孩子。”我微一頷首,輕輕扶起他。
“兒臣恭送母后出宮。”弘兒攙著我的手,緩緩往殿外走去。
欄外一盞流光溢彩的宮燈,似剔透水晶,明瑩綺麗,突有怪風襲來,搖曳不止,竟委落於地,飛花濺玉,驚心動魄,只剩一地璀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