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74頁
這句話盧八娘基本贊成,自己嫁了十七郎後,雖然也為他們共同的前程操勞,但是十七郎在任何時候都擋到了她的前面,讓她少了很多直面各種困難。
而現在又有了兒子,旭兒已經成長為一國之君,只憑著皇太后的身份,盧八娘的餘生就可以安枕無憂了,而捷兒、順兒也都是非常有孝心的孩子
所以原本自私冷漠的盧八娘心地越來越善良,越來越慈祥。
而盧七娘沒有人可依靠,她嫁過去沒幾天丈夫就死了,她只能自己奮鬥,總算養大了兒子,兒子也死了,她還只有自己奮鬥,就是她將兒媳培養成自己的接班人,再養大孫子,她也要再奮鬥十幾年。
背著沉重的負擔的人前進的人很難只是善良和慈祥的。
盧八娘在得知劉太妃的侍女曾出入崔府後對盧七娘隱隱的不快就這樣消散了,她現在也很容易原諒別人。
謀殺小皇帝的人並不是一個,陸家、崔家還有很多的士家大族都插手了,他們被庶族出身的暴發戶尹家打壓了好幾年年,對尹氏相關的一切都恨之入骨,所以在太子之後,改為支持楚王一系,暗地裡支持縱容尹太后的仇人謀殺了小皇帝。
士庶之間的矛盾如此之深,自然也與尹家本身不當的行為有關。只說尹太后當年陸後和劉太妃的所做所為,也實在令人齒冷。而她對被她踩在腳下的人的輕視,最終使惡果落到了她的兒子身上。
☆、第百二十八章有情人終究成眷屬新皇室後繼有傳人〔一〕
對於很多事情的是非曲直,盧八娘一向不喜歡評說,畢竟每個人都有自己的立場。
這次小皇帝的意外,只要與自己無關,她也不打算再追究下去,況且真兇也已經服罪。她只是向盧七娘指出,“士族如果只靠這樣的手段,垮掉也就是眼前的事。”
“太后說得很對,”盧七娘正色道:“我在家中亦時常教導子孫輩,士家若要長久立於世間,必要立身以德,品行超卓,才學出眾。最忌搬弄小巧,不走正途。”
盧八娘不無諷意地道:“是嗎?”
“在皇太后面前,並不敢不敢說假話,我只有沒有足夠實力的時候,才會想其它辦法,”盧七娘很肯定地說:“而現在京城穩定,政局清明,無人打崔家的主意,正是我們崔氏培養優秀子孫報效朝廷的好時機,亦是崔氏發展的良好機遇,我怎麼能不教導孩子們走正路呢?”
然後她又向盧八娘笑道:“今天我帶過來的小孫子,正是在幾個庶出的孫子中挑選性格最為忠厚,頭腦最為聰穎的,雖然還不到八歲,已經頗讀過幾本書,懂些事理了。”
“現在孩子還小,等他再大一些,我會更嚴格的管教他,決不能讓他長成紈絝子弟。”盧七娘一面說著一面看著皇太后的神色,“太后娘娘教養了三個好兒子,正是我學習的榜樣。以後家裡的小郎君不只要習文學武,還要教他不能貪戀女色,孫子長大了只娶一妻,四十無子才能納妾。”
盧八娘一笑,完全明白了盧七娘前來的目的,卻也不說什麼,只是淡淡地贊了聲好,又道:“皇上正要在京城開辦官學,若是你家大郎願意去,可以第一批入學。”畢竟崔家為淮北王府盡了力,好處還是要給的。
“如此便多謝太后了!”這幾年盧七娘對淮北諸事非常關注,當然會明白淮北官學所培養的青年才俊是如何前途光明的。京城中若是開辦官學,自己的孫子第一批進入,將來的發展未可限量,崔家也將會再次輝煌。
盧七娘帶著兒媳孫輩走後,皇后向盧八娘笑問道:“母后看崔家的小郎如何?”
“倒是不錯,但是孩子還這么小,有點太早了。”
“我也是這麼想,但是聽姐姐的口氣要像母后養皇上他們那樣,從小就教他潔身自好,四十無子不許納妾呢。”
雖然孟慧娘堅持給旭兒收了個侍女,但其實她也一樣希望女兒能嫁到一心一意的好男兒,所以多少已經動心了,而且她還對盧八娘說:“我姐姐還說雖然崔家小郎不是她自己生養的,但是從小就抱到了她家老夫人的院子裡,後來又交給她,竟沒讓生母碰過一次。而且他的生母早已經被崔家發嫁了出去,根本不知道哪一個孩子是她生的,也不會再回來認孩子了。”
平心而論,盧八娘不反對與崔家結親,畢竟崔家未來的繼承人是很好的孫女婿人選,而且盧七娘明顯是按照自己的要求去培養孩子的,對孫女來說也是好事,“看他們將來的緣份吧。”
“
說到緣份,吳王的親事母妃怎麼打算啊?”皇后又問:“我姐姐想把崔氏女嫁進吳王府里呢,不過我可沒敢回應她。”皇后在成親前就與捷兒很熟悉了,對這個小叔子一直不錯,所以倒是真關心他的親事。
捷兒今年已經過了二十歲,一直沒有成親的他在這個時代顯得很異類。但只要提到他的親事,他一向只說緣份未到,然後就閉口不談,時間一久,大家都知道了,所以皇后才會這樣說起。
“其實捷兒有喜歡的人了。”盧八娘覺得到了公開的時候,“你記得皇上登基後赦免的幾個案子中有柴家嗎?那個小娘子就是柴家的人。”
“柴家的人?好象在京城裡柴家只有過去在我們家的陳畫師了吧,”皇后想了想終於吃驚地意識到,“難道就是陳畫師?”
“沒錯。”
“雖然陳畫師,不,柴氏其實只給孫家郎君沖了喜,並沒有圓房,但畢竟是嫁過了,吳王怎麼會喜歡她?”
盧八娘見把嘴張得大大的皇后,覺得很好笑,又說:“這種事如人飲水冷暖自知,我哪裡知道捷兒為什麼喜歡柴氏呢?不過,我已經打算過些天就給他們將事情辦了。”
“可是,母后,可是……”皇后可是了半晌,卻再也說不出什麼。
“只要他們將來能過得好,一切都沒有什麼可是的。”盧八娘道:“我剛讓人將柴氏接過來,一會兒你就能看到她了。”
柴氏的到來,並不止是皇后一個人吃驚,聽到通傳,就連捷兒也驚訝萬分,“母妃,你怎麼,怎麼叫了她來?”
“
人已經來了,你還不去接一下?”盧八娘笑道:“如果我不把人接來,我看你們一輩子可能也只是互相傳遞幾張畫而已!”
捷兒對柴氏的情誼幾乎沒有人知道,也與他們的極度克制有關。以前他們的書信來往也是夾在清菏畫院的書信往來中,一點也不起眼,而這次捷兒回京後,分別了四五年的兩個人依然很少見面,更是沒有單獨在一起說過話。
也無怪司馬十七郎在背後向盧八娘笑道:“捷兒比起我可差得遠了,我可是看中了就一下子撲了過去,一舉得手的!”
就連盧八娘這個對孩子的事很少直接插手管的人,都忍不住出手推他一把,所以才有了今天的見面。
畢竟先帝的孝期出了百日,可以開始議婚了。
只一小會兒功夫,捷兒便陪著柴氏走了起來。論年齡,柴氏要比捷兒大上兩歲,但是可能把心思完全放在畫作上而特別單純的原因吧,她站在如芝蘭玉樹般的捷兒身邊,竟然與他非常般配,一張清秀的臉因為出色的氣質而不覺得她的相貌平常,反倒覺得有一種超然脫俗的味道。
不
過比起上次在清荷畫苑的見面,這一次的柴氏多少有拘緊,如高山白雪般的神態也帶了些羞意。可是盧八娘還是在她一直略垂著的眼睛中看到她的自傲,有再醮名聲的柴氏在捷兒面前並沒有自漸形穢,她害羞歸害羞,但卻不覺得自己哪裡配不上吳王。
盧八娘不由得暗暗點了點頭。
柴
氏畢竟是年青女子,見了這麼多皇家人,又是心上人的家人,總歸是不好多話的,行過禮後就靜靜地站在一旁低頭不語。
而
捷兒看起來比柴氏還要緊張,一會兒看看母后,一會兒看看柴氏,臉脹紅了不說,就連動作也僵硬了。
盧八娘只得笑道:“柴氏,我看過你這些年的畫作。”
想到自己和吳王以畫傳情,而太后一定能看得懂,柴氏的臉慢慢變得粉紅,“實在是有礙聖瞻了。”
“不,我很喜歡你的畫,特別有韻味。”盧八娘笑問:“你年紀不大,但手法卻很嫻熟,大約是從小就開始學畫了吧。”
談起畫作,柴氏自然了很多,“我母親擅畫,我很小的時候就與母親住在一個很偏僻的院子裡,沒有其它的事,只能整日作畫。但是,我們都喜歡畫,我可以說是學著畫長大的。”
盧八娘腦海中出現了那個神情國帶了憂怨的仕女,她輕輕地挽起袖子,帶著女兒一起畫下了她的愁思,“你母親的畫作還有嗎?”
而現在又有了兒子,旭兒已經成長為一國之君,只憑著皇太后的身份,盧八娘的餘生就可以安枕無憂了,而捷兒、順兒也都是非常有孝心的孩子
所以原本自私冷漠的盧八娘心地越來越善良,越來越慈祥。
而盧七娘沒有人可依靠,她嫁過去沒幾天丈夫就死了,她只能自己奮鬥,總算養大了兒子,兒子也死了,她還只有自己奮鬥,就是她將兒媳培養成自己的接班人,再養大孫子,她也要再奮鬥十幾年。
背著沉重的負擔的人前進的人很難只是善良和慈祥的。
盧八娘在得知劉太妃的侍女曾出入崔府後對盧七娘隱隱的不快就這樣消散了,她現在也很容易原諒別人。
謀殺小皇帝的人並不是一個,陸家、崔家還有很多的士家大族都插手了,他們被庶族出身的暴發戶尹家打壓了好幾年年,對尹氏相關的一切都恨之入骨,所以在太子之後,改為支持楚王一系,暗地裡支持縱容尹太后的仇人謀殺了小皇帝。
士庶之間的矛盾如此之深,自然也與尹家本身不當的行為有關。只說尹太后當年陸後和劉太妃的所做所為,也實在令人齒冷。而她對被她踩在腳下的人的輕視,最終使惡果落到了她的兒子身上。
☆、第百二十八章有情人終究成眷屬新皇室後繼有傳人〔一〕
對於很多事情的是非曲直,盧八娘一向不喜歡評說,畢竟每個人都有自己的立場。
這次小皇帝的意外,只要與自己無關,她也不打算再追究下去,況且真兇也已經服罪。她只是向盧七娘指出,“士族如果只靠這樣的手段,垮掉也就是眼前的事。”
“太后說得很對,”盧七娘正色道:“我在家中亦時常教導子孫輩,士家若要長久立於世間,必要立身以德,品行超卓,才學出眾。最忌搬弄小巧,不走正途。”
盧八娘不無諷意地道:“是嗎?”
“在皇太后面前,並不敢不敢說假話,我只有沒有足夠實力的時候,才會想其它辦法,”盧七娘很肯定地說:“而現在京城穩定,政局清明,無人打崔家的主意,正是我們崔氏培養優秀子孫報效朝廷的好時機,亦是崔氏發展的良好機遇,我怎麼能不教導孩子們走正路呢?”
然後她又向盧八娘笑道:“今天我帶過來的小孫子,正是在幾個庶出的孫子中挑選性格最為忠厚,頭腦最為聰穎的,雖然還不到八歲,已經頗讀過幾本書,懂些事理了。”
“現在孩子還小,等他再大一些,我會更嚴格的管教他,決不能讓他長成紈絝子弟。”盧七娘一面說著一面看著皇太后的神色,“太后娘娘教養了三個好兒子,正是我學習的榜樣。以後家裡的小郎君不只要習文學武,還要教他不能貪戀女色,孫子長大了只娶一妻,四十無子才能納妾。”
盧八娘一笑,完全明白了盧七娘前來的目的,卻也不說什麼,只是淡淡地贊了聲好,又道:“皇上正要在京城開辦官學,若是你家大郎願意去,可以第一批入學。”畢竟崔家為淮北王府盡了力,好處還是要給的。
“如此便多謝太后了!”這幾年盧七娘對淮北諸事非常關注,當然會明白淮北官學所培養的青年才俊是如何前途光明的。京城中若是開辦官學,自己的孫子第一批進入,將來的發展未可限量,崔家也將會再次輝煌。
盧七娘帶著兒媳孫輩走後,皇后向盧八娘笑問道:“母后看崔家的小郎如何?”
“倒是不錯,但是孩子還這么小,有點太早了。”
“我也是這麼想,但是聽姐姐的口氣要像母后養皇上他們那樣,從小就教他潔身自好,四十無子不許納妾呢。”
雖然孟慧娘堅持給旭兒收了個侍女,但其實她也一樣希望女兒能嫁到一心一意的好男兒,所以多少已經動心了,而且她還對盧八娘說:“我姐姐還說雖然崔家小郎不是她自己生養的,但是從小就抱到了她家老夫人的院子裡,後來又交給她,竟沒讓生母碰過一次。而且他的生母早已經被崔家發嫁了出去,根本不知道哪一個孩子是她生的,也不會再回來認孩子了。”
平心而論,盧八娘不反對與崔家結親,畢竟崔家未來的繼承人是很好的孫女婿人選,而且盧七娘明顯是按照自己的要求去培養孩子的,對孫女來說也是好事,“看他們將來的緣份吧。”
“
說到緣份,吳王的親事母妃怎麼打算啊?”皇后又問:“我姐姐想把崔氏女嫁進吳王府里呢,不過我可沒敢回應她。”皇后在成親前就與捷兒很熟悉了,對這個小叔子一直不錯,所以倒是真關心他的親事。
捷兒今年已經過了二十歲,一直沒有成親的他在這個時代顯得很異類。但只要提到他的親事,他一向只說緣份未到,然後就閉口不談,時間一久,大家都知道了,所以皇后才會這樣說起。
“其實捷兒有喜歡的人了。”盧八娘覺得到了公開的時候,“你記得皇上登基後赦免的幾個案子中有柴家嗎?那個小娘子就是柴家的人。”
“柴家的人?好象在京城裡柴家只有過去在我們家的陳畫師了吧,”皇后想了想終於吃驚地意識到,“難道就是陳畫師?”
“沒錯。”
“雖然陳畫師,不,柴氏其實只給孫家郎君沖了喜,並沒有圓房,但畢竟是嫁過了,吳王怎麼會喜歡她?”
盧八娘見把嘴張得大大的皇后,覺得很好笑,又說:“這種事如人飲水冷暖自知,我哪裡知道捷兒為什麼喜歡柴氏呢?不過,我已經打算過些天就給他們將事情辦了。”
“可是,母后,可是……”皇后可是了半晌,卻再也說不出什麼。
“只要他們將來能過得好,一切都沒有什麼可是的。”盧八娘道:“我剛讓人將柴氏接過來,一會兒你就能看到她了。”
柴氏的到來,並不止是皇后一個人吃驚,聽到通傳,就連捷兒也驚訝萬分,“母妃,你怎麼,怎麼叫了她來?”
“
人已經來了,你還不去接一下?”盧八娘笑道:“如果我不把人接來,我看你們一輩子可能也只是互相傳遞幾張畫而已!”
捷兒對柴氏的情誼幾乎沒有人知道,也與他們的極度克制有關。以前他們的書信來往也是夾在清菏畫院的書信往來中,一點也不起眼,而這次捷兒回京後,分別了四五年的兩個人依然很少見面,更是沒有單獨在一起說過話。
也無怪司馬十七郎在背後向盧八娘笑道:“捷兒比起我可差得遠了,我可是看中了就一下子撲了過去,一舉得手的!”
就連盧八娘這個對孩子的事很少直接插手管的人,都忍不住出手推他一把,所以才有了今天的見面。
畢竟先帝的孝期出了百日,可以開始議婚了。
只一小會兒功夫,捷兒便陪著柴氏走了起來。論年齡,柴氏要比捷兒大上兩歲,但是可能把心思完全放在畫作上而特別單純的原因吧,她站在如芝蘭玉樹般的捷兒身邊,竟然與他非常般配,一張清秀的臉因為出色的氣質而不覺得她的相貌平常,反倒覺得有一種超然脫俗的味道。
不
過比起上次在清荷畫苑的見面,這一次的柴氏多少有拘緊,如高山白雪般的神態也帶了些羞意。可是盧八娘還是在她一直略垂著的眼睛中看到她的自傲,有再醮名聲的柴氏在捷兒面前並沒有自漸形穢,她害羞歸害羞,但卻不覺得自己哪裡配不上吳王。
盧八娘不由得暗暗點了點頭。
柴
氏畢竟是年青女子,見了這麼多皇家人,又是心上人的家人,總歸是不好多話的,行過禮後就靜靜地站在一旁低頭不語。
而
捷兒看起來比柴氏還要緊張,一會兒看看母后,一會兒看看柴氏,臉脹紅了不說,就連動作也僵硬了。
盧八娘只得笑道:“柴氏,我看過你這些年的畫作。”
想到自己和吳王以畫傳情,而太后一定能看得懂,柴氏的臉慢慢變得粉紅,“實在是有礙聖瞻了。”
“不,我很喜歡你的畫,特別有韻味。”盧八娘笑問:“你年紀不大,但手法卻很嫻熟,大約是從小就開始學畫了吧。”
談起畫作,柴氏自然了很多,“我母親擅畫,我很小的時候就與母親住在一個很偏僻的院子裡,沒有其它的事,只能整日作畫。但是,我們都喜歡畫,我可以說是學著畫長大的。”
盧八娘腦海中出現了那個神情國帶了憂怨的仕女,她輕輕地挽起袖子,帶著女兒一起畫下了她的愁思,“你母親的畫作還有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