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29頁
燕七娘搖頭道:「也沒個一定要去的地方,只是隨便四處走走罷了。若哪一日倦了,便找一處地方住下來。」
方犁頓時紅了眼圈,停了停才道:「自此不回倚翠閣了麼?」
燕七娘笑了笑,道:「我本也年紀大了,早就應該贖身出來再作別的營生。只是一直舍不下他,這才拖延到如今。也是他說的,等以後不打仗了,要和我兩個四處遊歷一番,也去那奇山大川的所在看一看,方不枉此生。如今他雖沒了,我卻還惦記著這些話,我一個人去看一看,也可了了這一樁心愿。」
說到後來,臉上便有些悵悵的。方犁聽了,幾欲落淚,又怕惹得燕七娘哭,只得強忍住了,道:「姐姐若去,方犁也不敢阻攔。只是行李盤纏備好了不曾?路上風波險惡,可有人跟著麼?」
燕七娘見他難過,心中也如刀絞,面上卻故意雲淡風輕,道:「你放心,我館閣里呆了這麼些年,也攢下了些體已,除贖身外,餘下的也盡夠下半輩子花銷了。我本有些拳腳功夫的根底,雖是花拳繡腿,這些年跟了他,偶爾得他指點,如今雖對付不了江洋大盜,小毛賊還是不懼的。再說還有兩個貼身侍女作伴兒呢。……是了,說起這個,倒讓我想到正事了……」
說著轉身從旁邊侍女手中拿過一把寶劍,遞給方犁道:「他前幾月無意間得了幾把好劍,這一柄原是準備送給你的。因忙著出征,就擱在我那裡了。前兒收拾屋子,叫我看見後想起來了。你且留著罷,日後也是個念想。」
方犁接了劍,也說不出話,隻眼淚滾滾而下。燕七娘眼圈亦紅了,卻強笑道:「劍已送到,那我便去了。」
方犁也不便強留,只得送她主僕二人出門。門外亦有女扮男裝的侍女牽馬候著,幾人飛身上馬,一如男兒。方犁在旁哽咽著道:「姐姐,在外若碰到什麼難處,千萬給我送個信兒來!」
燕七娘點了點頭,坐在馬上一拱手,道:「三郎珍重!」
方犁也在馬下拱手作別,道:「姐姐珍重!」
燕七娘便和侍女打馬去了,青衫白馬漸漸消失在紅塵深處,從此之後,京城再無燕七娘,也再沒有動人心魄的劍舞了。
方犁在門口站了許久,後來才被胡安勸了進去。胡安見他進屋後,撫著那劍只是呆呆地掉淚,自己也十分難過,跟著灑了幾滴淚,勸道:「各人有命罷了。人再掙,能掙過老天爺去?三郎休要哭了,一會兒吃了飯還要出城呢。」
方犁被他一語驚醒,忙揩了眼淚,道:「今兒七娘來辭行的事,不要說給言春聽。京里那些風言風語,也別讓人在他面前多嘴。他本就心眼兒小,若聽見了,還不知會擱在心裡怎麼想……」
胡安應了,又嘆氣道:「我原想著,君侯這些年越發沉穩了。誰知病了一場,倒跟原來似的了。說起來,即使是當了大將軍,那也只是個二十出頭的孩子呢……」
方犁不說話,心裡更加酸澀起來,自賀言春成年後,鄭家便要靠他拉扯,皇帝要靠他開疆拓邊,部將要靠他立功得賞,人人都指望著他,卻都忘了他才二十出頭,更沒有人問他願不願意擔這副擔子……
十月下旬,在曹鄺兩家相互角力的過程中,曹家勝出。世子終於從廷尉府的大牢里出來了。上半年時,光祿勛府的程不識因年邁辭官,光祿勛一職一直虛設。世子出來沒過幾天,皇帝便讓鄺實出任光祿勛。明眼人於是都看出來了,皇帝這是想補償鄺家。誰想鄺實卻一口拒絕了,推辭說自己亦是年邁體衰、難當大任。皇帝碰了一鼻子灰,只得悻悻地提撥了邱固。邱家合門喜出望外,七十多歲的老太爺親自拄著拐棍進宮磕頭謝恩,涕淚橫流地表示,邱家願為陛下肝腦塗地云云。
此後邱固和方犁等人登門探望鄺老將軍,均遭拒絕。聽府里僕人說,老將軍日日喝得爛醉,誰勸也不聽。喝醉了酒,便揮劍亂砍亂殺,口中喝罵不停,合府上下人人懼怕。而另一頭曹世子出獄後,也在府里攪得全家不得安生。他本就心胸不甚寬廣,又覺得這一回自己成了全京城人眼裡的笑話,而這笑話的起因,都源於母親非要他去從軍。因此世子恨公主、恨鄺家、恨皇帝、也恨賀言春鄭謖和素日跟著自己的那些紈絝,幾乎把所有人都恨了個遍,也包括他自己。
安平公主氣了個死,下狠手把兒子管教了兩遭,卻也沒見絲毫長進。到十一月初,京城裡終於鬧出一件令所有人始料未及的大事來。那日鄺實和曹葵兩人都吃了酒,在街市狹路相逢,兩人先是起了口角,周圍奴僕們平時打罵怕了的,誰敢來勸?吵了幾句,鄺實突然撥劍就刺,一劍把曹葵穿了個透心涼,當場就死了。
鄺老將軍當街殺了世子,這才清醒了,踉蹌著上了馬回家去了。周邊百姓見他滿臉殺氣,也無人敢攔。等衛尉府上門捉拿時,鄺家奴僕都在院子裡驚慌失措地站著,鄺實的房門卻緊緊關著。官兵打開房門,這才發現老將軍已經懸樑自盡了。
安平公主痛失愛子,自此與鄺家結了仇。連皇帝也氣了個死。皇后知道前因後果後,面上雖對皇帝百般撫尉勸解,內里卻暗自驚心,想著當日賀言春若聽了自己的話,把曹葵納入部下,天知道會鬧成什麼樣兒!
她皇后當久了,威勢日重,一直覺得只有自己才是鄭家的主心骨。久此一事,方覺得她畢竟久居宮中,論深謀遠慮,竟趕不上兄弟。因此幾天後,當皇后聽李氏說賀言春跑方犁田莊裡養病去了,也並沒有發作,只是鬱郁地嘆了口氣。反倒是聽說鄭府養了許多門客後動了大怒,當天就把鄭孟卿父子叫進宮來罵了一頓,後來等鄭孟卿走後,又把鄭謖單獨留下,身邊宮女都遣走了,責備他道:「你在皇上身邊呆的時間也不短了,怎麼連這點眼力見兒也沒有?咱們鄭家現在是太子外家、一門雙侯,你小叔又做了大將軍,這權勢還不夠大麼?你們還要養士?你讓皇上怎麼想?你小叔當侯爺這些年了,多少人勸他禮賢下士招納門客,你見他聽過沒有?你爹是個沒主意的,聽別人說兩句便犯糊塗,你凡事就該勸著他些,怎麼也跟著胡鬧?姑母還指望著你呢……」一席話說得鄭謖又慚愧又感激,回去後果然把那些門客都客客氣氣地遣散了。
方犁頓時紅了眼圈,停了停才道:「自此不回倚翠閣了麼?」
燕七娘笑了笑,道:「我本也年紀大了,早就應該贖身出來再作別的營生。只是一直舍不下他,這才拖延到如今。也是他說的,等以後不打仗了,要和我兩個四處遊歷一番,也去那奇山大川的所在看一看,方不枉此生。如今他雖沒了,我卻還惦記著這些話,我一個人去看一看,也可了了這一樁心愿。」
說到後來,臉上便有些悵悵的。方犁聽了,幾欲落淚,又怕惹得燕七娘哭,只得強忍住了,道:「姐姐若去,方犁也不敢阻攔。只是行李盤纏備好了不曾?路上風波險惡,可有人跟著麼?」
燕七娘見他難過,心中也如刀絞,面上卻故意雲淡風輕,道:「你放心,我館閣里呆了這麼些年,也攢下了些體已,除贖身外,餘下的也盡夠下半輩子花銷了。我本有些拳腳功夫的根底,雖是花拳繡腿,這些年跟了他,偶爾得他指點,如今雖對付不了江洋大盜,小毛賊還是不懼的。再說還有兩個貼身侍女作伴兒呢。……是了,說起這個,倒讓我想到正事了……」
說著轉身從旁邊侍女手中拿過一把寶劍,遞給方犁道:「他前幾月無意間得了幾把好劍,這一柄原是準備送給你的。因忙著出征,就擱在我那裡了。前兒收拾屋子,叫我看見後想起來了。你且留著罷,日後也是個念想。」
方犁接了劍,也說不出話,隻眼淚滾滾而下。燕七娘眼圈亦紅了,卻強笑道:「劍已送到,那我便去了。」
方犁也不便強留,只得送她主僕二人出門。門外亦有女扮男裝的侍女牽馬候著,幾人飛身上馬,一如男兒。方犁在旁哽咽著道:「姐姐,在外若碰到什麼難處,千萬給我送個信兒來!」
燕七娘點了點頭,坐在馬上一拱手,道:「三郎珍重!」
方犁也在馬下拱手作別,道:「姐姐珍重!」
燕七娘便和侍女打馬去了,青衫白馬漸漸消失在紅塵深處,從此之後,京城再無燕七娘,也再沒有動人心魄的劍舞了。
方犁在門口站了許久,後來才被胡安勸了進去。胡安見他進屋後,撫著那劍只是呆呆地掉淚,自己也十分難過,跟著灑了幾滴淚,勸道:「各人有命罷了。人再掙,能掙過老天爺去?三郎休要哭了,一會兒吃了飯還要出城呢。」
方犁被他一語驚醒,忙揩了眼淚,道:「今兒七娘來辭行的事,不要說給言春聽。京里那些風言風語,也別讓人在他面前多嘴。他本就心眼兒小,若聽見了,還不知會擱在心裡怎麼想……」
胡安應了,又嘆氣道:「我原想著,君侯這些年越發沉穩了。誰知病了一場,倒跟原來似的了。說起來,即使是當了大將軍,那也只是個二十出頭的孩子呢……」
方犁不說話,心裡更加酸澀起來,自賀言春成年後,鄭家便要靠他拉扯,皇帝要靠他開疆拓邊,部將要靠他立功得賞,人人都指望著他,卻都忘了他才二十出頭,更沒有人問他願不願意擔這副擔子……
十月下旬,在曹鄺兩家相互角力的過程中,曹家勝出。世子終於從廷尉府的大牢里出來了。上半年時,光祿勛府的程不識因年邁辭官,光祿勛一職一直虛設。世子出來沒過幾天,皇帝便讓鄺實出任光祿勛。明眼人於是都看出來了,皇帝這是想補償鄺家。誰想鄺實卻一口拒絕了,推辭說自己亦是年邁體衰、難當大任。皇帝碰了一鼻子灰,只得悻悻地提撥了邱固。邱家合門喜出望外,七十多歲的老太爺親自拄著拐棍進宮磕頭謝恩,涕淚橫流地表示,邱家願為陛下肝腦塗地云云。
此後邱固和方犁等人登門探望鄺老將軍,均遭拒絕。聽府里僕人說,老將軍日日喝得爛醉,誰勸也不聽。喝醉了酒,便揮劍亂砍亂殺,口中喝罵不停,合府上下人人懼怕。而另一頭曹世子出獄後,也在府里攪得全家不得安生。他本就心胸不甚寬廣,又覺得這一回自己成了全京城人眼裡的笑話,而這笑話的起因,都源於母親非要他去從軍。因此世子恨公主、恨鄺家、恨皇帝、也恨賀言春鄭謖和素日跟著自己的那些紈絝,幾乎把所有人都恨了個遍,也包括他自己。
安平公主氣了個死,下狠手把兒子管教了兩遭,卻也沒見絲毫長進。到十一月初,京城裡終於鬧出一件令所有人始料未及的大事來。那日鄺實和曹葵兩人都吃了酒,在街市狹路相逢,兩人先是起了口角,周圍奴僕們平時打罵怕了的,誰敢來勸?吵了幾句,鄺實突然撥劍就刺,一劍把曹葵穿了個透心涼,當場就死了。
鄺老將軍當街殺了世子,這才清醒了,踉蹌著上了馬回家去了。周邊百姓見他滿臉殺氣,也無人敢攔。等衛尉府上門捉拿時,鄺家奴僕都在院子裡驚慌失措地站著,鄺實的房門卻緊緊關著。官兵打開房門,這才發現老將軍已經懸樑自盡了。
安平公主痛失愛子,自此與鄺家結了仇。連皇帝也氣了個死。皇后知道前因後果後,面上雖對皇帝百般撫尉勸解,內里卻暗自驚心,想著當日賀言春若聽了自己的話,把曹葵納入部下,天知道會鬧成什麼樣兒!
她皇后當久了,威勢日重,一直覺得只有自己才是鄭家的主心骨。久此一事,方覺得她畢竟久居宮中,論深謀遠慮,竟趕不上兄弟。因此幾天後,當皇后聽李氏說賀言春跑方犁田莊裡養病去了,也並沒有發作,只是鬱郁地嘆了口氣。反倒是聽說鄭府養了許多門客後動了大怒,當天就把鄭孟卿父子叫進宮來罵了一頓,後來等鄭孟卿走後,又把鄭謖單獨留下,身邊宮女都遣走了,責備他道:「你在皇上身邊呆的時間也不短了,怎麼連這點眼力見兒也沒有?咱們鄭家現在是太子外家、一門雙侯,你小叔又做了大將軍,這權勢還不夠大麼?你們還要養士?你讓皇上怎麼想?你小叔當侯爺這些年了,多少人勸他禮賢下士招納門客,你見他聽過沒有?你爹是個沒主意的,聽別人說兩句便犯糊塗,你凡事就該勸著他些,怎麼也跟著胡鬧?姑母還指望著你呢……」一席話說得鄭謖又慚愧又感激,回去後果然把那些門客都客客氣氣地遣散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