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30頁
第一百三十章 思華年
自鄺實曹葵死後,鄺家和安平公主府明里暗裡交鋒不斷。一方要求朝廷重審逃將曹葵案;一方則要求嚴懲鄺家,最好將鄺實剝皮揚灰以懲效尤。皇帝派人從中說和,卻是幾次三番按下葫蘆起了瓢,實在煩惱不堪。
進臘月後,皇帝有一回在李夫人宮中過夜,半夜突然身體不適,發起高燒來,迷糊中一時看到侄兒曹葵血流滿面地站在面前哭訴;一時又看見鄺老將軍流著血淚,跪在榻前喊冤。皇帝素來膽大,這一回也嚇出一身冷汗來,驚醒後便兩眼睜睜地再不敢睡。
李夫人也嚇得什麼似的,慌忙把皇帝生病的消息稟報了皇后。皇后聞訊,不顧更深露重,連夜趕至榻邊守著,一面宣御醫進宮來診治,一面又說,這隻怕是遇到了什麼邪祟,須得要兩個陽氣重、殺氣重的人在門外鎮一鎮。皇帝聽後覺得有理,忙讓徐常侍傳鄭謖程孝之進宮,在寢殿門外守著。又讓人去平虜侯府中,把賀言春出征時常佩的刀劍取來放在床頭。眾人忙碌了一宿,至清晨,皇帝果然覺得身上清爽了些。
次日皇帝便去了皇后宮中養病。皇后撇下宮中諸事,專一照料皇帝,每每親嘗湯藥,從不嫌半點辛苦。太子也不上學了,日日在床榻前為父親侍疾,鄭謖程孝之兩人也日夜在殿門外守著,一連守了四五日,皇帝病情這才漸漸好轉。期間朝中大臣知道後也紛紛前來探病,卻一概被擋在宮外。最後皇帝只見了安平公主和鄺實,分別和兩人在寢宮裡談了大半個時辰。鄺曹兩家見皇帝為自家的事憂慮成疾,這才漸漸消停,不再把報仇掛在嘴邊了。
等送鄺老將軍出完殯,已經到了年底。賀言春的身體已是休養得差不多了,只是還差些精神,背人處時常鬱鬱寡歡。胡安去了田莊幾回,每每看見他一個人在爐前發呆,心裡便有些不落忍,又不敢告訴方犁,怕方犁更添煩悶憂傷。這一日,恰逢墩兒從清水鎮寄了信回來,胡安便慫恿方犁,左右年底無事,不如帶著平虜侯去外地散散心。
方犁聽了,果然動心,晚間便回去田莊同賀言春商量。賀言春本來懶懶的,聽說要回清水鎮去,這才有了幾分興致。過了兩天,胡安收拾好行裝,賀言春只遣人告訴兄嫂自己要出門散心,也沒驚動別人,只帶了小殷百里就悄悄出了門。
時值隆冬,路途中也無甚好景致,然而幾人一路行來,只見四野疏闊、遠山殘雪,心情竟也真的好了許多。兩人雖是奔著清水鎮而去,卻並不貪趕路程,想走就走,想停就停,十分隨性。一直到臘月二十九日,才到了清水鎮上。
墩兒已是提前得了消息,一連幾日帶著小廝在鎮上守著,這天傍晚終於見到自家三郎和君侯,頓時如同撿著寶貝,喜得險些落淚。幾人穿過小鎮往山里走時,方犁在蒼蒼暮色中匆匆一瞥,就見時隔近十年,鎮子竟沒大變樣。街中依舊是一條青石路,兩旁店鋪一字兒排開,只是比印象中殘破了許多。
過了清水鎮,便能望見遠近起伏的群山,墩兒和幾個小廝在前面帶路,順左拐進一條山道,進了樹林。愈往裡走,林子愈密,漸漸地四周闐無人聲,只有馬蹄聲驚醒林間宿鳥,撲楞楞飛起一大片。也不知走了多久,夜色中忽然看到前面遠處幾星燈火。墩兒喜道:「三郎,君侯,都累了吧?前面就是咱家莊子,馬上就到了!」
方犁和賀言春聞言,心裡竟都雀躍起來。此時天早已黑了,小廝們點燃燈籠在前面照路,幾人也不敢縱馬馳騁,只得跟在墩兒後面一步步行來,及至到了眼前,借著門外燈籠,就見圍牆石階甚是齊整,牆裡伸出幾枝梅花,在靜夜中散發著幽香。
墩兒將人迎進來,屋裡炭火燒得熱熱的,墩兒媳婦林氏帶著幾個僕婦早已經備好沐浴用的香湯。林氏見方犁和賀言春不肯進來,兩人手牽著手站在門口仰臉看梅花,忙道:「三郎,君侯,快進來洗把臉吃飯!黑地里有什麼好瞧的?趕明兒再看不遲!」
兩人聽了,相視一笑,緩緩進了屋。燈光照著桌上熱騰騰的飯菜,令人渾身上下都鬆懈下來。早有奴僕上前接了斗蓬,送上熱水。賀言春洗過臉,卻不入席,四處瞧了瞧,道:「怎麼你那兄長不見蹤影?難道他不曉得你要來?」
方犁忍不住好笑,尚未開口,墩兒忙在旁邊答道:「君侯是說郭大郎麼?大郎卻是不曉得你們要來,他大半月前就走了,說是回常平城裡看望母親和媳婦去,年後才得回來!」
賀言春心頭服貼,面上卻故意露出點遺憾,看著方犁道:「誰想千里迢迢來一趟,卻與他錯過了!」
方犁瞥他一眼,道:「既你這麼想著他,等過完了年多住些日子不就是了?他總會回來的!」
賀言春便不說話,只抿著嘴笑。方犁許久不見他這般自在,心裡也歡喜起來,待要撩撥他兩句,礙著周圍都是人,只得罷了。此時小殷百里也都洗了臉過來,方犁便道:「又沒有外人,都來一起吃了各自歇息去!」
百里小殷便都圍著桌子坐了,連林氏也被請了來。墩兒想著平虜侯新近服喪,特意溫了一壺素酒過來。幾人一邊吃酒吃菜,一邊圍爐閒話。方犁先問林氏來這裡過不過得習慣,林氏便看著墩兒笑道:「剛來時還有些不慣,如今也好了。再說嫁雞隨雞,嫁狗隨狗,總不是他到哪裡,我便跟他到哪裡去!叫他一個人來,有什麼意思!」
自鄺實曹葵死後,鄺家和安平公主府明里暗裡交鋒不斷。一方要求朝廷重審逃將曹葵案;一方則要求嚴懲鄺家,最好將鄺實剝皮揚灰以懲效尤。皇帝派人從中說和,卻是幾次三番按下葫蘆起了瓢,實在煩惱不堪。
進臘月後,皇帝有一回在李夫人宮中過夜,半夜突然身體不適,發起高燒來,迷糊中一時看到侄兒曹葵血流滿面地站在面前哭訴;一時又看見鄺老將軍流著血淚,跪在榻前喊冤。皇帝素來膽大,這一回也嚇出一身冷汗來,驚醒後便兩眼睜睜地再不敢睡。
李夫人也嚇得什麼似的,慌忙把皇帝生病的消息稟報了皇后。皇后聞訊,不顧更深露重,連夜趕至榻邊守著,一面宣御醫進宮來診治,一面又說,這隻怕是遇到了什麼邪祟,須得要兩個陽氣重、殺氣重的人在門外鎮一鎮。皇帝聽後覺得有理,忙讓徐常侍傳鄭謖程孝之進宮,在寢殿門外守著。又讓人去平虜侯府中,把賀言春出征時常佩的刀劍取來放在床頭。眾人忙碌了一宿,至清晨,皇帝果然覺得身上清爽了些。
次日皇帝便去了皇后宮中養病。皇后撇下宮中諸事,專一照料皇帝,每每親嘗湯藥,從不嫌半點辛苦。太子也不上學了,日日在床榻前為父親侍疾,鄭謖程孝之兩人也日夜在殿門外守著,一連守了四五日,皇帝病情這才漸漸好轉。期間朝中大臣知道後也紛紛前來探病,卻一概被擋在宮外。最後皇帝只見了安平公主和鄺實,分別和兩人在寢宮裡談了大半個時辰。鄺曹兩家見皇帝為自家的事憂慮成疾,這才漸漸消停,不再把報仇掛在嘴邊了。
等送鄺老將軍出完殯,已經到了年底。賀言春的身體已是休養得差不多了,只是還差些精神,背人處時常鬱鬱寡歡。胡安去了田莊幾回,每每看見他一個人在爐前發呆,心裡便有些不落忍,又不敢告訴方犁,怕方犁更添煩悶憂傷。這一日,恰逢墩兒從清水鎮寄了信回來,胡安便慫恿方犁,左右年底無事,不如帶著平虜侯去外地散散心。
方犁聽了,果然動心,晚間便回去田莊同賀言春商量。賀言春本來懶懶的,聽說要回清水鎮去,這才有了幾分興致。過了兩天,胡安收拾好行裝,賀言春只遣人告訴兄嫂自己要出門散心,也沒驚動別人,只帶了小殷百里就悄悄出了門。
時值隆冬,路途中也無甚好景致,然而幾人一路行來,只見四野疏闊、遠山殘雪,心情竟也真的好了許多。兩人雖是奔著清水鎮而去,卻並不貪趕路程,想走就走,想停就停,十分隨性。一直到臘月二十九日,才到了清水鎮上。
墩兒已是提前得了消息,一連幾日帶著小廝在鎮上守著,這天傍晚終於見到自家三郎和君侯,頓時如同撿著寶貝,喜得險些落淚。幾人穿過小鎮往山里走時,方犁在蒼蒼暮色中匆匆一瞥,就見時隔近十年,鎮子竟沒大變樣。街中依舊是一條青石路,兩旁店鋪一字兒排開,只是比印象中殘破了許多。
過了清水鎮,便能望見遠近起伏的群山,墩兒和幾個小廝在前面帶路,順左拐進一條山道,進了樹林。愈往裡走,林子愈密,漸漸地四周闐無人聲,只有馬蹄聲驚醒林間宿鳥,撲楞楞飛起一大片。也不知走了多久,夜色中忽然看到前面遠處幾星燈火。墩兒喜道:「三郎,君侯,都累了吧?前面就是咱家莊子,馬上就到了!」
方犁和賀言春聞言,心裡竟都雀躍起來。此時天早已黑了,小廝們點燃燈籠在前面照路,幾人也不敢縱馬馳騁,只得跟在墩兒後面一步步行來,及至到了眼前,借著門外燈籠,就見圍牆石階甚是齊整,牆裡伸出幾枝梅花,在靜夜中散發著幽香。
墩兒將人迎進來,屋裡炭火燒得熱熱的,墩兒媳婦林氏帶著幾個僕婦早已經備好沐浴用的香湯。林氏見方犁和賀言春不肯進來,兩人手牽著手站在門口仰臉看梅花,忙道:「三郎,君侯,快進來洗把臉吃飯!黑地里有什麼好瞧的?趕明兒再看不遲!」
兩人聽了,相視一笑,緩緩進了屋。燈光照著桌上熱騰騰的飯菜,令人渾身上下都鬆懈下來。早有奴僕上前接了斗蓬,送上熱水。賀言春洗過臉,卻不入席,四處瞧了瞧,道:「怎麼你那兄長不見蹤影?難道他不曉得你要來?」
方犁忍不住好笑,尚未開口,墩兒忙在旁邊答道:「君侯是說郭大郎麼?大郎卻是不曉得你們要來,他大半月前就走了,說是回常平城裡看望母親和媳婦去,年後才得回來!」
賀言春心頭服貼,面上卻故意露出點遺憾,看著方犁道:「誰想千里迢迢來一趟,卻與他錯過了!」
方犁瞥他一眼,道:「既你這麼想著他,等過完了年多住些日子不就是了?他總會回來的!」
賀言春便不說話,只抿著嘴笑。方犁許久不見他這般自在,心裡也歡喜起來,待要撩撥他兩句,礙著周圍都是人,只得罷了。此時小殷百里也都洗了臉過來,方犁便道:「又沒有外人,都來一起吃了各自歇息去!」
百里小殷便都圍著桌子坐了,連林氏也被請了來。墩兒想著平虜侯新近服喪,特意溫了一壺素酒過來。幾人一邊吃酒吃菜,一邊圍爐閒話。方犁先問林氏來這裡過不過得習慣,林氏便看著墩兒笑道:「剛來時還有些不慣,如今也好了。再說嫁雞隨雞,嫁狗隨狗,總不是他到哪裡,我便跟他到哪裡去!叫他一個人來,有什麼意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