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6頁

投票推薦 加入書籤 小說報錯



      


  “小張巴”就這樣聲勢浩大地登場了,接下去更是大顯身手,“張巴”得風生水起,人盡皆知。

  艾米那段時間每天早晨都孕吐,吐完了就開始皮膚過敏,且主要在“中間地帶”,四肢上不多,但從臉上到脖子,再到軀幹部位,全都是紅疹子,不是大個大個的風團疙瘩,而是細小的紅疹子,搞得艾米羞愧難當:“這怎麼辦?‘一小最’不明真相的群眾還以為我這是更年期潮紅呢 —- 。等我去寫個牌子掛頸子上:懷孕,讓更年期走開 —- ”

  說艾米是“皮膚過敏”其實不恰當,因為艾米感覺內部也在“潮紅”,似乎整個消化系統都參與了“暴亂”,喉嚨干疼,胃部熱辣,肚子轟鳴,需要不停地跑洗手間,一進去最少得坐半個小時,剛出來就又要進去。在家裡還好一

  點,她可以把手提電腦拿到洗手間去用,不耽擱時間。但上班的時候就很尷尬,雖然她有台號稱“ MOBILE WORKSTATION ”的手提電腦,在廁所工作不成問題,但提著個電腦上洗手間總是不那麼像話,警惕性高的群眾說不定會認為她在向中國轉送 ( 美國 ) 國家機密。

  太奶奶感嘆說:“我活了這麼多年,還沒見過哪個胎兒能把媽媽弄成這個樣子的。這個‘小張巴’不知道它媽媽是個最信迷信的人,生怕別人知道了,懷上了都不准我們說出去,結果被這個‘小張巴’張得全世界都知道了 —-

  “小張巴”的出生,也算得上震憾登場,把老黃的三魂嚇掉了兩魂。但出生後她反而老實多了,每天吃了睡,睡了吃,沒再為難她的媽媽。但“小張巴”的耳朵特別靈敏,一點響聲都能被她老人家聽到,凡是她沒聽過或者沒聽熟的聲音,她都不能忍受,要哇哇大哭,等到聽熟了聽慣了,她就不以為然了。

  “小張巴”最熟悉的是媽媽的聲音,媽媽在屋子裡說話,無論多大聲,“小張巴”都不反對,安安心心睡她的覺。但如果是別人說話,聲音大一點讓她聽到,她就要反對了,眉頭一皺,哭上嘴來,眼睛緊閉,嘴巴大張,“哇哇哇 —- ”,嚇得說話的人連聲賠不是:“是我說話太大聲,把寶寶嚇醒了?該打該打,寶寶不怕,睡覺覺啊,我不說話了 — ”

  現在“小張巴”已經聽熟了家裡人的聲音,不再“打張’了,媽媽跟哥哥在臥室里說話,講故事,玩遊戲,“小張巴”都不會驚醒,還睡得特安穩。

  “小張巴”愛湊熱鬧,家裡什麼活動她都要參與。開飯的時候,你不能把她一個人留在臥室睡覺,不然她肯定睡不好,要哇哇大哭,“張”得你們去抱她。以前黃米哥哥只要有個人“劈”著,還能安心睡覺,但“小張巴”要求更高,樓下在開飯,樓上臥室里有個人“劈”著她都不行,除非吃飯的人都不吭聲,不然的話,“小張巴”就不好好睡覺。

  所以我們乾脆讓“小張巴”也到飯桌上來湊熱鬧,抱在爸爸媽媽懷裡,或者躺在她的小籃子裡,她都會睡得很安逸,哪怕你們在飯桌上大聲喧譁,勸酒勸菜,杯盤碗盞叮叮噹噹,電視裡動畫片音樂震耳欲聾,都不影響她睡覺。

  前天艾米的老闆開聖誕晚會,老早給艾米發了邀請信,艾米推了又推,說自己上有老,下有小,拖兒帶女不方便,但她老闆說就是因為知道她上有老小有小才特別不放過她的,因為他的父母也從外地來了,正好需要人陪,請艾米帶上全家老小,到時候跟他家人一個 MATCH 一個。

  艾米無法,只好全家出動,就算是去看看老闆的豪宅吧。去了那裡,發現老闆果然有一大家老老小小等著 MATCH 呢,老闆的父母就 MATCH 給咱家的爺爺奶奶太奶奶了,老闆一對七、八歲的雙胞胎 MATCH 給了黃米。艾黃兩人與成雙成對來的同事 MATCH ,只咱們的“小張巴”,沒有這么小的人可以 MATCH 她。

  不過獨躺一籃的“小張巴”就成了晚會的明星人物,她躺在她的小睡籃里,花團錦簇,人人都走過來來跟她打招呼, SAY HELLO 。每個人都“噢呀”一番,但“小張巴”一點也不怯場,睜著明亮的大眼睛看天花板,毫無睡意。

  晚會開始,老闆致詞,大家起立,屏息傾聽。本年度本單位取得的重大成就,老闆如數家珍,滔滔不絕講了一折,然後歇息片刻,喝水潤嗓。

  就在這萬籟俱寂之中,咱們的“小張巴”哇一聲大哭起來,全場愕然。

  米爸米媽好不尷尬,連忙把“小張巴”抱出來哄。還是老闆見過世面,很優雅地說:“ I know, I know , my speech is a little bit too long. Let me stop here 。 Everybody go get some food—- ”

  大夥兒齊笑鼓掌,聲音之大,令老黃捏把汗,生怕把咱家的寶寶嚇“張”了,又大哭起來。但看看“小張巴”,人家才不怕呢,很 ENJOY 的樣子,仿佛在說:這就對了,聖誕晚會嘛,就是要人聲鼎沸,怎麼可以鴉雀無聲呢?都給我張巴起來 !

  黃顏:小夫子

  據說小孩子學語言與成年人學語言是非常不同的,小孩子主要靠模仿,而成年人則主要靠對比 — 對比語法規則,對比自己的母語等。成年人學一種外語,常常是花了很多時間還不能達到 NATIVE SPEAKER 的程度,但小孩子卻可以輕而易舉地同時學會好幾種語言。

  我們家老少四代,來自不同的時代不同的地域,每個人都有自己獨特的說話方式,在家使用的語言非常混雜,古今中外,亂用一氣。

  太奶奶差不多活了一整個世紀,經歷了好幾個朝代,各個朝代的詞彙, 泥沙俱下地跟著太奶奶來到今天,所以太奶奶的詞彙量非常豐富,哪個朝代的都有,冷不丁地冒幾個詞出來,常常都有意想不到的幽默效果。

  太奶奶說一口地道的 K 市話,但為了艾米這個非 K 市人,太奶奶又時常勉為其難地“憋”普通話,而跟黃米說話還得“憋”英語。經常聽到太奶奶剛在跟奶奶用地道的 K 市話討論做飯的問題,一轉身看見艾米,就變成了 K 市普通話:“你今天回來得‘列麼暗’ ( 這麼晚 ) 啊 ! ”。然後看見黃米,太奶奶又在普通話里夾雜一點英語:“寶寶要不要 PEE 啊?”

  奶奶因為到外地讀書,後來又教書,所以能說比較正宗的普通話,但因為 K 市人很討厭 K 市人之間說普通話,所以奶奶只在上課時對學生說普通話,其它時間都是說 K 市話。

  艾米從認識老黃起,就愛學老黃的家鄉口音。以她的聰明伶俐和天生的模仿能力,她的 K 市話說得相當地道,除了真正 K 市人能從一些細微末節處聽出破綻之外,一般人很難相信艾米不是 K 市人。

  而黃米從小在這群人中間長大,語言自然也是雜七雜八。他在外面跟美國小朋友玩的時候,經常是一句漢語都沒有,更沒有 K 市話,只有在家裡的時候,他的普通話和 K 市話才會冒頭。這一點總是叫人驚奇,不知道他小小年紀,是如何做到“見人說人話,見鬼說鬼話”的, 很可能小孩子天生就能區分和適應不同的語言環境。

  最有意思的是黃米小小年紀,居然學了一些“文妥妥”的詞語,很有一點“夫子”味。

  1 、”多乎哉”

  自從知道艾米又懷孕了,我們就開始教黃米自己用勺子吃飯,主要是為他上 DAY CARE 做準備。在那之前,他吃飯都是大人餵的,只有那些 FINGER FOOD 是他自己抓了吃。他算是比較晚才開始學習自己用勺吃飯的,但他學得很快,能自己用勺子吃掉 + 漏掉碗裡大部分飯菜,就是最後那點“碗兜子 (K 市話,“兜”讀第二聲,意為碗底的飯菜,剩下的飯菜 ) ”他弄不起來。

  艾米是堅持要讓黃米自己從頭吃到尾的,因為 DAY CARE 沒誰會來幫他打掃“碗兜子”。但奶奶很心疼孫子,說 DAY CARE 吃米飯的機會是很少的,多半都是吃 FINGER FOOD ,現在就要求黃米把“碗兜子”都打掃乾淨,實在是有點勉為其難,很可能在 DAY CARE 也用不著。

  奶奶又想餵黃米,又怕跟媽媽的方針衝突,給黃米留下家長意見不統一的印象,所以每次餵飯之前,都會拿過黃米的碗看看,聲明一下:“多乎哉?不多也。讓奶奶把這點‘碗兜子’給寶寶餵了吧 —- ”

  這句話被黃米當作寶貝撿去了,每次他吃到只剩“碗兜子”的時候,或者不想自己使勺子吃飯的時候,他就向奶奶撒嬌:“關嬤 (GRANDMA) ,多乎哉 ! YOU FEED ME! ”

  奶奶笑得眼淚流,如果真是“多乎哉”了,奶奶就回答說:“好,好,我兒都吃到‘多乎哉’了,是該奶奶來餵了。”

  但如果碗裡還有不少飯,奶奶就哄黃米:“奶奶還沒吃完呢,奶奶不吃飯,會死掉的喲,寶寶先自己使勁吃啊,等到吃得‘多乎哉’了,奶奶一定餵寶寶。”

  現在“多乎哉”就成了“不多也”的意思,黃米想說“不多”的時候,就用“多乎哉”來代替,怎麼糾都糾不過來。

  2 、”多多扇”

  有次黃米突然提出要跟媽媽玩“多多扇”,艾米以為他想玩那把掛在牆上的韓國紙扇,那是她以前在 C 大教一個韓國人中文的時候,那人送給她的禮物,做得非常精緻,艾米搬了幾次家都沒捨得丟掉。但現在兒子要玩,做媽的當然是在所不惜的了。

  艾米趕快把扇子取下遞給黃米,但黃米不要,仍然堅持要玩“多多扇”。

  艾米又試了好幾個跟“扇”有點關係的東西,但都不是黃米想玩的“多多扇”。最後黃米把媽媽揪到 FAMILY ROOM 里,把一盒圍棋子塞給媽媽,媽媽才知道他是要玩棋子。

  但怎麼把棋子叫“多多扇”呢? 四處一打聽,才知道“多多扇”的來歷。

  原來太奶奶跟黃米玩圍棋,一個人用白棋子,另一個人用黑棋子,然後兩人各揀幾顆在手裡捏著,數個“彎吐水”,兩人一起張開拳頭,看誰手裡的棋子多,誰就贏了。太奶奶說這是“韓信帶兵,多多益善”。

  太奶奶一般都故意只拿一顆,好讓黃米贏。可憐黃米一隻小手,抓兩粒圍棋子就會脹得像個裂了口的小包子,為了贏太奶奶,每次都勉為其難“多多益善”。

  太奶奶有時逗他,抓一大把棋子在手裡。黃米為了贏太奶奶,就開始耍賴,比賽規則也不遵守了,用兩手捧棋子來比賽,有時還連抓幾把,實在不行,就把整盒棋子都倒出來算上,結果很多棋子都滾到沙發下面去了。




章節目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