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90頁
賈代善與史令儀夫婦對視一眼,史令儀又問,“您媳婦呢?”
太子道:“我先閉眼的,還是讓她多活一陣子吧。你這話也忒不吉利。”
此言一出,一抹紫色煙霧忽然籠罩在太子身上,逐漸化成了太子妃費氏,“你這話說晚了,我跟著你呢。”
史令儀撫掌大笑:“英雄所見略同!”
太子妃與摯友相視一笑,莫逆於心。
作者有話要說:嗯,主線劇情完結了。
後面還有四五個番外,包括寶釵宅斗記,寶玉和湘雲婚後生活,黛玉夫婦的小日子,還有賈代善與史令儀夫婦、太子太子妃夫婦在地府的詭異生活……我在開坑時就設想過魂體的那啥情節,咳咳,思來想去,放在正文裡至少是畫風不對,於是這些略微神奇的番外,我就另行開上一篇,免費了。番外周六開更。
番外
☆、第一回
這一世,寶釵依舊是能那個詠出“韶華休笑本無根,好風憑藉力,送我上青雲”女英傑。
而這一世的榮府也正是寶釵詩中的這股“好風”。
背靠著榮府,寶釵才能以女史身份入得東宮,不然憑她的出身也只能從宮女起步了。
可到了東宮之後,寶釵之前左右逢源倍得寵愛的日子就結束了。而現實猶如冬雨,上來把這個雖有幾分城府,但卻還算率真的姑娘澆了個透心涼。
她使出渾身解數,在太子跟前的幾番表現,全無下文。隨著她自不量力地“冒頭”,宮中內侍女官待她也不比以往。若非父親給了她豐厚的資財,怕是在東宮寸步難行了。
知曉自己有喜而欣喜若狂的那段時候過去,就變得有些多愁善感,沒事兒……胡思亂想了。寶釵輕撫著微微隆起的小腹:這會兒丈夫不在身邊,她無人陪伴之下便想起在東宮做女官時的舊事。
這時她終於承認,自己比不過表姐元春。
寶釵還曾暗中抱怨過太子妃氣量太小,看看太子收用的姬妾……一個勝似一個地老實溫順。表姐元春在娘家時,也是千嬌百媚說一不二的千金大小姐,可等她入了宮,舉止言行完全變了個樣。
可等她也做了別人的妻子,兒媳,還即將成為母親,再憶起自己在宮中那段日子就難免啼笑皆非了:太子與太子妃純粹是不跟她這樣天真又不懂事的小姑娘計較。表姐元春也多有愛護之舉,拉著她少往太子跟前湊——太子的姬妾們面對太子和太子妃自然“老實溫順”,可對上她,人家可就手段繁多了。
寶釵正在窗前想得出神,她陪嫁過來的大丫頭鶯兒已經上前輕聲稟報導:“奶奶,如夫人來了。”
寶釵聞言,連忙起身相迎。
姨娘也分很多種,混得差的連下人都能上來踩一腳;可也有威風的能讓正室都退讓幾分。寶釵這位“親婆婆”無疑屬於後一種,而且在郡王府,姨娘可該稱為“如夫人”。
這位如夫人正是寶釵之夫的生母。她父兄都有官職在身,雖然品軼不高,但家世也比寶釵強些。
對這個兒媳婦她其實還挺滿意:有王妃和世子妃在,兒子又是續娶,很難娶到高門大戶的姑娘,能說來這個比較實惠,她還能壓得住的媳婦兒,算是意外之喜了。
不過等媳婦嫁過來,如夫人冷眼瞧著她如何行事,沒多久便發覺這是個規矩又乖巧的媳婦……實在是規矩乖巧得有些過了頭!
壓根就是不干己事不張口,指望這個媳婦把她們二房挑起來……真是白日做夢。
如夫人這一路越是思量,就越是心中不平。等踏進寶釵的院門,見到迎了出來且行動已經稍有不便的兒媳婦,如夫人的些許怒氣又瞬間消散得無影無蹤:兒媳婦肚皮倒是爭氣。
卻說,這一代西寧郡王並無開拓進取之才,但總算守成有餘。雖然十分寵愛如夫人,但也聽得進正妻的建言,對待兒女們也稱得上公平。
有這樣明白事理的一家之主在前,後宅雖有波瀾卻始終沒什麼大事兒:女人間的爭風吃醋,王爺聽了也就是一笑了之,只有涉及兒女乃至整個家族的榮辱興衰,他才會放在心上。
如夫人早於王妃看透了這一點,因此她才能始終讓王爺青眼有加,憑這份才智也足夠她稱霸後宅,並養出了一個出色的兒子。
她親自到兒媳婦這兒來,除了探望一下,也有正經事兒要說。先問過兒媳婦身子,知道一切無礙,又傳授了些自己的經驗……之後戲~肉~就來了。
薛蟠雖然已經平安回家,但壞名聲算是徹底落下來了。而薛蟠在大牢里蹲著的時候,西寧王妃和世子妃也沒少派人出門,去和苦主“商量”,最後讓苦主多拿了不少銀錢,而薛蟠在牢里也吃了不少苦頭。
可薛蟠畢竟還有命在,而那家人卻永遠地失去了個兒子,不過寶釵卻依舊覺得哥哥有些“冤枉”,也不獨是她,連她的婆婆,這位脂粉堆兒里的英雄都覺得有些“小題大做”。
這會兒,這位如夫人便細細說起有些人家想要藉此發難:畢竟她兒子靠著真本事和不要命,才能混到今時今日。王爺雖然也有心好好扶次子一把,但兒子從軍之後……說句老實話,王爺現有的人脈不足以讓次子青雲直上。
而世子原先心裡對這個庶出的弟弟也存著幾分嫉妒之意,等弟弟真的從了軍並摸到了榮府的門邊兒,世子立即修正了自己的態度:還時常將外面的消息轉告給庶母知道。
最後如夫人輕聲道:“這樣關鍵的時候,可不許出什麼岔子。”
寶釵自打嫁進門來就一直在藏拙,如今哪裡聽不懂如夫人的弦外之音?
這會兒她的丈夫正跟著刺史林海……也不知道這位探花郎在搗鼓些什麼,只是聽娘家偷偷傳話過來,榮府的這位乘龍快婿如今處境不是太妙。一直有御史在上本參他。
送走如夫人,寶釵滿腹心事,便想趁著自己還能動彈,趕緊往寧府表姐那兒探一探口風——至於榮府,若是沒有榮國公的侄女兒,自己的娘家嬸子作陪,榮府的大門她可輕易進不去。
這會兒鳳姐也快生了。
她懷孕這段日子也是夫妻感情最融洽的時候,於是寶釵見到的便是見所未見的表姐——鳳姐滋潤水靈得簡直讓人羨慕。
聽了寶釵的來意,鳳姐也沒賣什麼關子,只是告訴她公公賈敬對林姑父行事……有些看不慣。
不過大伯賈敷卻不曾表態,而賈代化與賈代善二位更是穩如泰山。
寶釵臉色不太好看,卻仍能鎮定道:“這二位若是出了手,還能是小事?”
寶釵與鳳姐兩個對政事政局知之甚少,卻也明白寧榮二府與宗室王爺們極不對付,唯有寧府二爺賈敬偶爾和恭王有些往來。
這兩對斗得狠了……林海是榮國公的女婿,縱然吃些苦頭也有再展才華的機會,可自己丈夫的根基又如何能跟榮府相提並論?
寶釵越想心就越亂,而她的臉色也越發青白。
鳳姐正要開口勸解幾句,不防肚子忽然一陣墜痛……晚上,鳳姐產下一子且母子平安的消息傳來,已經回到王府的寶釵心中平復稍許,不過她思來想去還是偷偷給丈夫送去了些消息——經由娘家的商隊傳消息,其實真是又快又穩妥。
收到妻子的來信,寶釵的丈夫很是開心,可看到妻子勸他多留個心眼,不必事事都依著林海的意思……他也只是笑了笑,把信箋送到案上燭火之上,青煙裊裊之後只余片片紙灰。
☆、第二回
他一直認為寶釵是他的賢內助,如今看來,也只能是個賢內助。後宅婦人,哪怕在宮裡伺候太子妃和甄良媛好幾年,也稍嫌見識不足。
寶釵的丈夫想到這裡,也不由一笑:溫婉嫻靜,不惹是非,還給他生兒育女……他不能太貪得無厭了。
北面的局勢比寶釵想像得複雜多了。這種時候,也不是你想改換門庭就能立即辦到的。媳婦寶釵一直順遂得意,有機會還是帶她出門見識一番吧。
他打定了主意,又坐在案前給媳婦回了信,這才回房梳洗安歇。
對他而言,當務之急還是全力配合刺史林海,在保證本地麥子播種收穫之餘,順手坑上北狄人一把,再給自己撈取足夠的功勳,若是能藉此一戰入得貴人——比如榮國公賈代善的法眼,那麼冒點險得罪些能人也全都值了!
卻說林海在京城另有諢號:玉面郎君。可自從在此任職起,不畏舟車勞頓多番親臨邊關,幾個月下來整個人黑了不少,還瘦了一小圈兒……如今黛玉已經能幫著母親處理家事,甚至各大世家乃至宗室和自家、外祖家的關係,賈敏都有意讓女兒知道並試著親手處理一二,再看女兒的悟性和手段決定要不要給她加點碼。
太子道:“我先閉眼的,還是讓她多活一陣子吧。你這話也忒不吉利。”
此言一出,一抹紫色煙霧忽然籠罩在太子身上,逐漸化成了太子妃費氏,“你這話說晚了,我跟著你呢。”
史令儀撫掌大笑:“英雄所見略同!”
太子妃與摯友相視一笑,莫逆於心。
作者有話要說:嗯,主線劇情完結了。
後面還有四五個番外,包括寶釵宅斗記,寶玉和湘雲婚後生活,黛玉夫婦的小日子,還有賈代善與史令儀夫婦、太子太子妃夫婦在地府的詭異生活……我在開坑時就設想過魂體的那啥情節,咳咳,思來想去,放在正文裡至少是畫風不對,於是這些略微神奇的番外,我就另行開上一篇,免費了。番外周六開更。
番外
☆、第一回
這一世,寶釵依舊是能那個詠出“韶華休笑本無根,好風憑藉力,送我上青雲”女英傑。
而這一世的榮府也正是寶釵詩中的這股“好風”。
背靠著榮府,寶釵才能以女史身份入得東宮,不然憑她的出身也只能從宮女起步了。
可到了東宮之後,寶釵之前左右逢源倍得寵愛的日子就結束了。而現實猶如冬雨,上來把這個雖有幾分城府,但卻還算率真的姑娘澆了個透心涼。
她使出渾身解數,在太子跟前的幾番表現,全無下文。隨著她自不量力地“冒頭”,宮中內侍女官待她也不比以往。若非父親給了她豐厚的資財,怕是在東宮寸步難行了。
知曉自己有喜而欣喜若狂的那段時候過去,就變得有些多愁善感,沒事兒……胡思亂想了。寶釵輕撫著微微隆起的小腹:這會兒丈夫不在身邊,她無人陪伴之下便想起在東宮做女官時的舊事。
這時她終於承認,自己比不過表姐元春。
寶釵還曾暗中抱怨過太子妃氣量太小,看看太子收用的姬妾……一個勝似一個地老實溫順。表姐元春在娘家時,也是千嬌百媚說一不二的千金大小姐,可等她入了宮,舉止言行完全變了個樣。
可等她也做了別人的妻子,兒媳,還即將成為母親,再憶起自己在宮中那段日子就難免啼笑皆非了:太子與太子妃純粹是不跟她這樣天真又不懂事的小姑娘計較。表姐元春也多有愛護之舉,拉著她少往太子跟前湊——太子的姬妾們面對太子和太子妃自然“老實溫順”,可對上她,人家可就手段繁多了。
寶釵正在窗前想得出神,她陪嫁過來的大丫頭鶯兒已經上前輕聲稟報導:“奶奶,如夫人來了。”
寶釵聞言,連忙起身相迎。
姨娘也分很多種,混得差的連下人都能上來踩一腳;可也有威風的能讓正室都退讓幾分。寶釵這位“親婆婆”無疑屬於後一種,而且在郡王府,姨娘可該稱為“如夫人”。
這位如夫人正是寶釵之夫的生母。她父兄都有官職在身,雖然品軼不高,但家世也比寶釵強些。
對這個兒媳婦她其實還挺滿意:有王妃和世子妃在,兒子又是續娶,很難娶到高門大戶的姑娘,能說來這個比較實惠,她還能壓得住的媳婦兒,算是意外之喜了。
不過等媳婦嫁過來,如夫人冷眼瞧著她如何行事,沒多久便發覺這是個規矩又乖巧的媳婦……實在是規矩乖巧得有些過了頭!
壓根就是不干己事不張口,指望這個媳婦把她們二房挑起來……真是白日做夢。
如夫人這一路越是思量,就越是心中不平。等踏進寶釵的院門,見到迎了出來且行動已經稍有不便的兒媳婦,如夫人的些許怒氣又瞬間消散得無影無蹤:兒媳婦肚皮倒是爭氣。
卻說,這一代西寧郡王並無開拓進取之才,但總算守成有餘。雖然十分寵愛如夫人,但也聽得進正妻的建言,對待兒女們也稱得上公平。
有這樣明白事理的一家之主在前,後宅雖有波瀾卻始終沒什麼大事兒:女人間的爭風吃醋,王爺聽了也就是一笑了之,只有涉及兒女乃至整個家族的榮辱興衰,他才會放在心上。
如夫人早於王妃看透了這一點,因此她才能始終讓王爺青眼有加,憑這份才智也足夠她稱霸後宅,並養出了一個出色的兒子。
她親自到兒媳婦這兒來,除了探望一下,也有正經事兒要說。先問過兒媳婦身子,知道一切無礙,又傳授了些自己的經驗……之後戲~肉~就來了。
薛蟠雖然已經平安回家,但壞名聲算是徹底落下來了。而薛蟠在大牢里蹲著的時候,西寧王妃和世子妃也沒少派人出門,去和苦主“商量”,最後讓苦主多拿了不少銀錢,而薛蟠在牢里也吃了不少苦頭。
可薛蟠畢竟還有命在,而那家人卻永遠地失去了個兒子,不過寶釵卻依舊覺得哥哥有些“冤枉”,也不獨是她,連她的婆婆,這位脂粉堆兒里的英雄都覺得有些“小題大做”。
這會兒,這位如夫人便細細說起有些人家想要藉此發難:畢竟她兒子靠著真本事和不要命,才能混到今時今日。王爺雖然也有心好好扶次子一把,但兒子從軍之後……說句老實話,王爺現有的人脈不足以讓次子青雲直上。
而世子原先心裡對這個庶出的弟弟也存著幾分嫉妒之意,等弟弟真的從了軍並摸到了榮府的門邊兒,世子立即修正了自己的態度:還時常將外面的消息轉告給庶母知道。
最後如夫人輕聲道:“這樣關鍵的時候,可不許出什麼岔子。”
寶釵自打嫁進門來就一直在藏拙,如今哪裡聽不懂如夫人的弦外之音?
這會兒她的丈夫正跟著刺史林海……也不知道這位探花郎在搗鼓些什麼,只是聽娘家偷偷傳話過來,榮府的這位乘龍快婿如今處境不是太妙。一直有御史在上本參他。
送走如夫人,寶釵滿腹心事,便想趁著自己還能動彈,趕緊往寧府表姐那兒探一探口風——至於榮府,若是沒有榮國公的侄女兒,自己的娘家嬸子作陪,榮府的大門她可輕易進不去。
這會兒鳳姐也快生了。
她懷孕這段日子也是夫妻感情最融洽的時候,於是寶釵見到的便是見所未見的表姐——鳳姐滋潤水靈得簡直讓人羨慕。
聽了寶釵的來意,鳳姐也沒賣什麼關子,只是告訴她公公賈敬對林姑父行事……有些看不慣。
不過大伯賈敷卻不曾表態,而賈代化與賈代善二位更是穩如泰山。
寶釵臉色不太好看,卻仍能鎮定道:“這二位若是出了手,還能是小事?”
寶釵與鳳姐兩個對政事政局知之甚少,卻也明白寧榮二府與宗室王爺們極不對付,唯有寧府二爺賈敬偶爾和恭王有些往來。
這兩對斗得狠了……林海是榮國公的女婿,縱然吃些苦頭也有再展才華的機會,可自己丈夫的根基又如何能跟榮府相提並論?
寶釵越想心就越亂,而她的臉色也越發青白。
鳳姐正要開口勸解幾句,不防肚子忽然一陣墜痛……晚上,鳳姐產下一子且母子平安的消息傳來,已經回到王府的寶釵心中平復稍許,不過她思來想去還是偷偷給丈夫送去了些消息——經由娘家的商隊傳消息,其實真是又快又穩妥。
收到妻子的來信,寶釵的丈夫很是開心,可看到妻子勸他多留個心眼,不必事事都依著林海的意思……他也只是笑了笑,把信箋送到案上燭火之上,青煙裊裊之後只余片片紙灰。
☆、第二回
他一直認為寶釵是他的賢內助,如今看來,也只能是個賢內助。後宅婦人,哪怕在宮裡伺候太子妃和甄良媛好幾年,也稍嫌見識不足。
寶釵的丈夫想到這裡,也不由一笑:溫婉嫻靜,不惹是非,還給他生兒育女……他不能太貪得無厭了。
北面的局勢比寶釵想像得複雜多了。這種時候,也不是你想改換門庭就能立即辦到的。媳婦寶釵一直順遂得意,有機會還是帶她出門見識一番吧。
他打定了主意,又坐在案前給媳婦回了信,這才回房梳洗安歇。
對他而言,當務之急還是全力配合刺史林海,在保證本地麥子播種收穫之餘,順手坑上北狄人一把,再給自己撈取足夠的功勳,若是能藉此一戰入得貴人——比如榮國公賈代善的法眼,那麼冒點險得罪些能人也全都值了!
卻說林海在京城另有諢號:玉面郎君。可自從在此任職起,不畏舟車勞頓多番親臨邊關,幾個月下來整個人黑了不少,還瘦了一小圈兒……如今黛玉已經能幫著母親處理家事,甚至各大世家乃至宗室和自家、外祖家的關係,賈敏都有意讓女兒知道並試著親手處理一二,再看女兒的悟性和手段決定要不要給她加點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