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91頁

投票推薦 加入書籤 小說報錯

  話說林海和賈敏是對兒十分開明的父母。

  尤其是賈敏,人前也道:女子無才便是德,實際心裡對這句話不說不屑一顧,至少也是有自己的想法。

  在她小時候,母親把她摟在懷裡,還當著父親的面兒,膽氣十足且不徐不疾道:“咱們這樣的人家,女兒嫁出去好歹都能得個誥命,若是不好生讀書再跟著咱們見見世面,將來說錯一句話興許就害了夫家娘家,還帶累自家兒女。”

  之後賈敏就和哥哥們一起上課去了,哥哥學什麼,她也跟著學什麼,直到哥哥們到了學寫八股文的時候,她才落了單……不過母親史令儀馬上就給她找了新活計:教弟弟賈攸讀書,以及收拾父親的書齋。

  尤其是後者,這是她哥哥們都求之不得的活計。幫父親整理書稿之時,賈敏自然沒少瞥見若干書信上要緊的隻言片語,而她爹在不大忙碌的時候,也會給女兒分說一二。

  而今,林海回家略作梳洗,跟妻子賈敏說了幾句話便一頭扎進了書房。有女兒黛玉給他端茶倒水,抄抄寫寫,林海心中慰帖極了。

  公事告一段落,林海把女兒拉到身邊坐下,還沒說話,就讓親閨女黛玉“質問”了一句:“爹爹怎麼都不誇我?”

  林海看著女兒這張幾乎和自家一模一樣的小臉,忍俊不禁道:“那聽聽這句,玉兒最心疼爹爹了?”

  黛玉道:“這還差不多。”言畢,挽住父親的胳膊,又柔聲道,“爹爹這些日子也太累了;娘跟我都好些天都沒跟爹爹好好說話了……”

  林海和他岳父賈代善一樣,跟女兒相處的時候比兒子還多。而且女兒這樣撒嬌,他也實在扛不住。再一琢磨,黛玉十好幾了,眼見就要嫁人了,林海這個當爹的就只想對女兒再好一點兒。

  於是林海仔細算計了一回,給了女兒個准信兒,“五天後,爹爹帶你娘們出門散散心?”

  黛玉想了想,忽然問道:“爹爹,咱們在這兒是不是待不久?”

  林海聞言也來了興致,“玉兒為何這樣想?”

  黛玉這還是頭一次在父親面前表達自己的看法,她本有些退卻之意,但迎上父親鼓勵的目光,她定了定神道:“您來這兒也是權宜之計,節度使大人似乎……”她想了半天,還是用了個比較直白的詞兒,“不善。”

  黛玉話音剛落,林海便撫掌大笑:女兒堪稱人中龍鳳!旋即他又忍不住輕嘆了一聲:可惜偏偏是女兒身。

  當晚,林海在夫妻相處時,更是不吝溢美之詞把媳婦和女兒都大大地誇讚了一通。

  順便一提,林海與賈敏的兩個兒子書讀得好,人也懂事,可惜讓親娘百般教訓必須恪守“君子訥於言敏於行”的規矩,當然比不得他們的姐姐這般出挑。

  賈敏聽了,不由嗔道:“老爺這是人逢喜事精神慡啊?”這當娘的,當然得比女兒更一針見血了。

  到這裡做刺史,若是圓滿完成聖上交予的任務,不僅能給林海積攢~政~績,更能在聖上心裡留了個好印象,不過機遇都是和風險並存,這裡也同樣是是非之地:單是處理錯綜複雜的人際關係就棘手之極。

  因此林海也生了急流勇退之心,只盼著早日完成任務,也就能回京,暫且解脫了。

  如今公事進展得頗為順利,不怪林海心情不賴。與妻子數日不見,自有一番~恩~愛~溫~存。

  事後,夫妻倆很是滿足,林海正好細細跟妻子說起他今後的打算。

  就在林家已經做好了兩手準備之際,京中西寧王府里的寶釵也收到了丈夫的家信。

  她的丈夫信中問過家人安好之後,便是囑咐寶釵主意身體,至於公事當然是半句都沒提起。

  可寶釵身懷六甲之際,與平素不同,有些喜歡胡思亂想。她丈夫的本意不過是:因為你說得不對,所以我乾脆不接話罷了。

  但是寶釵偏偏想岔了,覺得這是丈夫對她有些不滿的徵兆。而對她不滿的原因……莫非還是她娘家哥哥薛蟠前些日子惹出的禍事?

  寶釵因此輾轉反側,直到腹中隱隱作痛,她……就更怕了。

  凌晨時分,痛意依舊不減,她也只得請人去叫大夫了。作為一個從五品軍官的妻子——寶釵的丈夫大她十餘歲,那是絕對用不起太醫的。

  寶釵院子一陣折騰,自然瞞不過那位如夫人:兒子的元配和兩個通房都沒給兒子生下一男半女,因此這位如夫人萬分在意寶釵……的肚子。

  於是她聽到寶釵這邊的動靜,急忙起身穿衣,匆匆跑到兒媳婦這兒主持起大局。至於西寧王妃和世子妃只想冷眼看看笑話,巴不得不必沾手呢。

  大夫在天亮之時姍姍來遲,診斷了一番,只隱晦地提醒如夫人寶釵心事太重,並開了安胎的方子才告辭而去。

  如夫人這會兒也不敢“招惹”兒媳婦,怎料寶釵剛剛休養了一個來月,北面就傳來消息——正是林海與寶釵的丈夫聯手全殲了北狄一支騎兵那回,可西寧王府最先聽到的口信兒乃是寶釵的丈夫正遭北狄精銳圍困,生死未卜……寶釵聽說,肚子當即便是一陣劇痛。

  在折騰了半夜之後,寶釵有驚無險地生下了個肥壯的男孩兒。這時,捷報也傳到了京城。

  寶釵躺在床上,看著如夫人抱著粉嫩的寶寶,口中還不時教訓她幾句,心中平靜之餘,也多少有些惱火自己的表現——實際上,如夫人說話也並不難聽,也只是抱怨寶釵太年輕,經不住事兒,今後可好歹學著點兒。

  等孩子滿月的時候,寶釵終於盼回了孩子的爹。而林海一家也回到了京城。

  而這個時候,京里的氣氛已經不太對頭了。

  ☆、第三回

  寶釵還太年輕,也缺乏歷練的環境,導致她在~政~治上嗅覺不夠,但她兩個婆婆卻在與宮中貴人和京城誥命們數十年的往來,或者說交鋒之中早早覺察到了一絲不祥之氣。

  西寧王府遠離中樞已經十幾年了,若再學不會謹慎低調這等保身之道,他家估計連京城內城都住不得了。

  在這等緊要關頭,西寧王妃與如夫人幾乎是同時決定放棄內鬥:畢竟王府倒了大家一起完蛋。

  這份和睦的確起於內宅,西寧王世子雖然稍顯氣量不足,卻也知道分寸,更知道以大局為重:和庶出二弟幾番懇談,兄弟倆也誠心握手言和了,至於西寧王其餘庶子,他們還沒領到差事,只要管好自己的嘴巴,倒也惹不出什麼大事。

  卻說在家坐月子的寶釵分明感受到世子妃忽然轉了性子:她這位嫂子向來眼高於頂,對她還隱隱有些敵意……不得不承認,直覺這玩意兒還真是奇妙,世子妃也沒多說什麼,更沒屈尊紆貴之舉,只是語氣和神情稍有變化,就能讓寶釵覺得風向變了。

  如今丈夫歸來,她也不用再獨自思量,甚至翻來覆去整夜難眠,直接詢問丈夫就好。加上她生了個大胖小子……她的丈夫自打歸來待她越發溫柔了。

  原本寶釵說話勸解都十分委婉,可對付她的武夫郎君……在新婚那會兒難免有些雞同鴨講,而如今為了順應丈夫的脾氣,她自然也有一說一了。

  當晚,寶釵之夫應酬歸來,洗了手換了衣裳便進門逗弄了會兒兒子。

  寶釵看他並無不快之意,便徐徐問起嫂子態度轉變的因由。她的丈夫平素性情慡快,再說此事事關王府上下所有人的命運,他便乾脆地知無不言了:他經由林海牽線搭橋,已然投靠了榮國公,而父王也有意多與榮國公親善一二。

  聽了丈夫的解釋,寶釵第一個念頭就是:難怪!

  之後便是一陣擔憂,她也想給娘家通風報信一回:要說薛家沒給過宗室王爺們孝敬,沒做過他們的生意……誰信!父親又曾多番依仗榮府,希望榮府別在此時棄他們於不顧。

  既然已經在丈夫口中得了準話兒,寶釵自然也給娘家遞了口信兒。

  薛父收到女兒的提醒,心中十分欣慰。實際上,他比女兒更早察覺了京城的動向,並隨之做了調整,損失些銀錢並不算什麼,只要全家能平安度過此劫就好。他在給女兒的回信中囑咐女兒多惜福養身,並告訴他過些日子他們父女總有見面說話的機會。

  話說,有薛蟠這個成事不足敗事有餘的蠢兒子在,薛父這輩子花錢消災的事兒都多得說不清了,因此破財免災他一點掙扎都沒有……而榮府這邊明白人更多:榮府包括寧府在內都是一門心思跟著聖上混,眼見聖上與宗室們就要開戰,他們反而有種“塵埃落定”之感。

  說句老實話,榮府上下最擔心的便是他們已經和宗室王爺們幾乎勢不兩立的時候,聖上受人~誘~惑舉棋不定或是壓根翻臉不認帳,那榮府也就陷入困境了。

章節目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