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4頁
百雀林(4)
明瓦拗著家人,和文秋結婚了。文秋有三間平房,明瓦是倒插門。王瓊閣愛面子,也心疼養子,還是在飯店擺了十桌酒席。宴席上,文秋的娘家人跟中了彩似的,個個喜笑顏開的;而明瓦的親屬,則如感染了瘟疫,垂頭喪氣的。王瓊閣抽搐著臉,一句祝福的話也沒說給這對新人。明齋覺得弟弟找個帶孩子的女人很丟人,一入席就喝悶酒,菜未上齊,就醉倒了。明霞最受不了的,是彬彬。她左一眼右一眼地剜他,好像彬彬是顆毒瘤。只有二歪,對明瓦豎起大拇指,說:“高啊。二岔的韭菜,回鍋的肉,鮮啊,香啊!”二歪的話雖然粗俗,但說到明瓦心坎上了,他和二歪喝了一杯酒,還叫了他一聲“姐夫”,把二歪美得直眯眼。趁著明瓦心情好,二歪說他想在城裡開一家賣種子的商鋪,請明瓦幫著申請個執照。一向謹慎的明瓦豪慡地答應:“沒說的!”
蜜月中的明瓦美滋滋的,他上班時,臉上總是掛著笑。以前單位的同事都叫他周明瓦,可是婚後,他讓他們喊他“小沒”,因為文秋愛叫他這個名字。
文秋一如既往地帶著彬彬開店,只是她的店鋪比別人家的關得要早。她一定要趕在小沒下班前回家,為他做晚飯。小沒呢,他心疼文秋,一進門就奔廚房,幫著做活,常常因為從文秋手中搶鏟子和勺子時,把它們弄掉在地,夫妻倆在炊具落地的“噹啷”聲中相視而笑,說不盡的恩愛。轉年春天,文秋懷孕了。小沒怕妻子太辛苦,讓她雇個人看店,安心在家靜養,可文秋說她喜歡忙碌。這樣,她背上背著一個,肚裡又懷著一個,每天準時地去開店。文秋懷孕期間,小沒嘗到了不能與妻子親熱的苦楚,他似乎理解了文秋前夫的越軌行為。為了度過那一個個難熬的夜晚,小沒特別喜歡在月亮下幹活,把院子掃了一遍又一遍,然後筋疲力盡地睡去。
文秋的肚子越來越大時,小沒的姑姑患了辱腺癌,進城來做手術。術後,為了省下住院費,她住進了小沒家。陪護姑姑的,是明霞。文秋熱情地招待她們,買活雞活魚,日日煲湯,家中的餐桌總是七碟八碗的,有葷有素。姑姑吃得好,恢復得不錯。但她因為失去了一隻辱房,想起來就哭。說什麼雖然她六十了,孩子也一堆了,但做為一個女人,缺了辱房,等於失去了太陽,餘下的日子就是黑暗的。她一哭,無兒女的明霞也跟著哭。文秋安慰完這個,又得安慰那個。她們住在小沒家,分文不出,是活不干,似乎文秋伺候她們是應該應分的,其實明霞本是個勤快人。小沒詫異,問她這是怎麼回事?明霞一撇嘴說:“你娶了個二手貨,她不幹活,還讓親戚們干啊?”小沒譏諷道:“你不是二手貨,可你這正宗貨壓在箱底,沒人理會啊!”明霞氣瘋了,衝進小沒和文秋的屋子,將一床好好的緞子被撕得千絲萬縷的。
姑姑和明霞走後,小沒和文秋就像泡了個熱水澡,除掉了一身的塵垢,說不出的滋潤和舒展。然而好景不長,秋天的時候,二歪又來了。
小沒沒有食言,幫二歪申請了執照,又做了他經濟上的擔保人,為他在銀行貸了兩萬塊錢,盤了家店,賣種子。小沒想,二歪雖然輕浮,但他機靈,這樣的人經商是不會吃虧的。他有了錢,明霞就會跟著過上好日子,不至於一天到晚氣不順。二歪的店開張後,生意還說得過去。他白天賣種子,晚上就住在店裡。他本來是到街上的小飯館吃飯的,可是入秋以後,他幾乎天天到小沒家吃晚飯。他說自己在外吃飯,人家知道他是小沒的親戚,都問他怎麼不回家去吃?他說怕別人笑話小沒,所以日日來吃了。二歪吃東西是挑剔的,頓頓有酒不說,魚呢,必定要吃澆汁的;排骨,也必定是糖醋的。他除了拎上一兩瓶酒之外,來這裡什麼也不帶。他說如果提著菜來,讓人看見的話,會說這親戚處的見外。文秋挺著大肚子,圍著鍋灶煎炒烹炸,累得頭暈眼花,腰酸背痛的。二歪有時喝多了,就說走不動路了,睡在小沒家。這樣,第二天還得招待他早飯。小沒煩透了二歪,可又張不開口趕他走。文秋見小沒不開心,就勸慰他說,親戚就是親戚,打斷骨頭連著筋,人家上門來,可以對你有一百個不是,但你要是對人家有一個不是,就會落埋怨。她還說家裡不缺吃的,只不過多做兩個菜,多往桌上擺雙筷子而已,沒什麼大不了的。小沒想想也是,二歪醉了去小屋呼呼大睡時,他仍然可以和文秋依偎在一起,甜蜜他們的,並無大礙,也就聽之任之了。
百雀林(5)
年底,文秋快生產時,以每月五百元的工錢,雇了個人,幫她打理土產日雜店的生意。臘月十一掌燈時分,文秋生下一個女孩,取名為“兜兜”。文秋做月子期間,小沒把彬彬送到岳母家裡,二歪也知趣地不來了,這讓小沒無比幸福。兜兜出滿月那天,小沒高興,在家做了八個菜,去請岳父岳母和養父養母來喝滿月酒。王瓊閣嘆著氣說:“人家給前方的生個兒子,給你呢,養活的是丫頭!小沒啊,人家對你不好啊。”小沒真是哭笑不得,他說生男生女又不是文秋說了算,她有什麼罪過?可王瓊閣認定小沒是上當了,說什麼也不肯來。小沒無奈,求助養母,說家中總該去個人才好啊,要不太冷清了。養母嘆了口氣,買了幾斤雞蛋,不情願地去了。不過她在酒桌上一直冷著臉,對兜兜只是瞟了一眼,都沒抱一下。小沒的岳母呢,偏偏不是個善主兒,她火上澆油地對親家母說:“我可是知足了,外孫外孫女齊全了!”這話把小沒的養母刺激得臉發青,嘴發紫,未等吃完,便心臟不適,小沒趕緊送她回家。
兜兜三個月大時,文秋把彬彬送進幼兒園,辭了僱傭的人,背著兜兜去開店了。她真是精力充沛,雖然家裡家外地忙,可是臉上未增皺紋,頭上也未添白髮。二歪又像老主顧一樣,回到小沒家了,每天晚上準時來蹭飯。他來不要緊,明霞也隔三差五地來了,說是夫妻不在一起,更別想有孩子了。他們吃飽了喝足了,夜晚時就賣力地做要孩子的事情,又喊又叫的,好像這是他們的天下。小沒受不了這個,明霞一來,吃過晚飯,他就打發他們回自己的店裡住。可二歪總是說店裡的床小,住不開,賴著不走。小沒沒轍兒,只能捱著。
糟糕的事情還在後頭。明齋見二歪進城了,也不甘其後,在一家館子找了份工作,做廚子,一個月六百。人家管吃不管住,明齋租不起房,自然又住進小沒家。小沒很生氣,他對哥哥說:“在永望村種地不是挺好的嗎?怎麼非要進城來?”明齋說:“不是我要進城,哥是為了給你撐面子啊!你想啊,你在城裡是個幹部,二歪也開了種子鋪,大小是個老闆了,我還在村里種地,誰見了不寒磣我幾句啊?哥有什麼辦法,為了不讓人講究你,只能進城了!”小沒無奈,只能收留下哥哥。這樣,三間屋子,二歪占一間,明齋占一間,小沒夫妻帶著兩個孩子住一間,滿了。
文秋的母親,得知女兒家住了這麼一大幫窮親戚,白吃白住,她氣得慌,說是不能讓周家一統天下,便把自己在農村的外甥叫來了,安插到小沒家,讓他在城裡學美發,將來回鄉開個髮廊。這下好,家裡住不開了,小沒只得在自己屋子的窗前搭了個床,讓他住。這樣一來,小沒都不能和文秋親熱了。文秋有一天悄悄問小沒:“你怎麼不愛搭理我啊?”小沒抽搐著臉,長嘆一口氣,說:“沒fèng兒啊——”。
小沒看著親戚們把自家當做了飯店,大搖大擺地里出外進,吃喝拉撒,很鬱悶。到了下班時間,他也不愛回家了。有的時候,他索性到街上的飯鋪去打發肚子。有一回恰好被養父撞上,問他:“你怎麼不回家吃?”小沒說:“我想換換口味。”養父說:“別撒謊了,我都聽說了,你們家快成收容站了!你說你也真窩囊,幫人家燈飾店的老闆養兒子不說,還養著七大姑八大姨!”小沒聽憑訓斥,一言不發。王瓊閣說:“要是不愛回家的話,就去我那吃。你看哪個有家有業的男人在街上吃?丟人現眼啊!”
這以後,小沒忍受著,還是回家吃。他的工資幾乎不夠家中日常開銷的,幸而有文秋的小店做後盾,填補家用。親戚們一旦回鄉下了,那麼家中總要少點東西,花碗、牙膏、毛巾、茶壺、拖鞋甚至是藥品。有一回小沒回家,見文秋的表弟正跐著板凳,擰吊燈下的燈泡。小沒以為燈泡壞了,誰知他拿著燈泡跳到地上後,對小沒說,鄉下家中的燈泡總是燒壞,他見這個燈泡抗使,趕巧鄉里來人,就取下來,讓人捎回去。小沒嘴上說:“沒事兒”,心裡卻在憤怒地罵:“沒羞啊!”
百雀林(6)
親戚們一旦離開了小沒家,小沒就覺得家裡的陰雲散了,晴了天了。但他們的離開總是短暫的,隔不多久,陰雲又一片片地飄回來了。小沒的日子過得越來越累。以前他愛上班,現在呢,工作也讓他覺得乏味。只要稽查科扣留了那些未交納養路費非法運營的車輛,總要有領導過來說情,讓他把車放了。那些車輛就像螃蟹,身上的腳多,關係多,可以橫行霸道。小沒知道,如果不聽領導的話,他可能會失去稽查的工作,不管情不情願,只能照辦。這樣,他覺得自己不過是林中一棵風乾了的朽木,雖然站立著,卻沒有生命的跡象,擺設而已。為了求得心理的平衡,小沒對一些不交養路費的車輛,比如鄉下來賣菜的那些農用四輪車,網開一面,不追罰款,私下放行。與他並不沾親帶故的農民感激他,常順手把一捆菜遞到他手上,讓他拿回去嘗個鮮。小沒也不拒絕,拎在手上,反正家裡人多,能很快把它們消滅掉。
彬彬五歲了,兜兜也滿地跑了。家裡的親戚們走馬燈似的在小沒家晃來晃去,總不見少。一個夏日的晚上,月色溫柔,小沒吃過飯,和明齋各端著一碗茶,坐在院子裡納涼。小沒忽然對哥哥說:“爸爸逃了這麼多年,連個音信也沒有,你說他要是活著的話,會做什麼呢?”明齋說:“一個逃犯,能做什麼!出苦力,隱姓埋名過窮日子唄!”兄弟倆算了算,父親要是活著的話,也是七十的人了。這個年紀的人,本該頤養天年了,可他卻生死不明。小沒一時心酸,哭了。文秋聽見哭聲,從窗里探出頭問:“你這是怎麼了?”小沒哀憐地說:“沒影了。”文秋不解,縮回頭,嘟囔道:“沒影的事多了,有什麼好哭的。”
小沒過得越來越不如意時,二歪出事了。他經營的商鋪賣假種子,導致整整一個鄉的玉米絕產,農民聯名將他告上法庭,索求賠償。這還不算,銀行的還貸期限已到,而這幾年,二歪只還了一半,還欠一萬。小沒是二歪的經濟擔保人,銀行通過法院,起訴了小沒。小沒無奈,只得東挪西湊,幫二歪還款。縣技術質量監督局查封了二歪的商鋪,他急得像條瘋狗,上竄下跳,拿小沒家的東西撒氣,忽而將椅子折斷一條腿,忽而將糖罐打翻。他也是冤枉,他按優良玉米種子的價錢進的貨,它們看上去圓潤飽滿,金光燦燦,誰知卻是啞巴種子?二歪手裡有買種子的收據,他追根溯源,乘火車去找賣給他種子的公司問罪,可是那家公司已經無影無蹤了。二歪像個被遺棄的孤兒,在異鄉街頭號啕大哭。
明瓦拗著家人,和文秋結婚了。文秋有三間平房,明瓦是倒插門。王瓊閣愛面子,也心疼養子,還是在飯店擺了十桌酒席。宴席上,文秋的娘家人跟中了彩似的,個個喜笑顏開的;而明瓦的親屬,則如感染了瘟疫,垂頭喪氣的。王瓊閣抽搐著臉,一句祝福的話也沒說給這對新人。明齋覺得弟弟找個帶孩子的女人很丟人,一入席就喝悶酒,菜未上齊,就醉倒了。明霞最受不了的,是彬彬。她左一眼右一眼地剜他,好像彬彬是顆毒瘤。只有二歪,對明瓦豎起大拇指,說:“高啊。二岔的韭菜,回鍋的肉,鮮啊,香啊!”二歪的話雖然粗俗,但說到明瓦心坎上了,他和二歪喝了一杯酒,還叫了他一聲“姐夫”,把二歪美得直眯眼。趁著明瓦心情好,二歪說他想在城裡開一家賣種子的商鋪,請明瓦幫著申請個執照。一向謹慎的明瓦豪慡地答應:“沒說的!”
蜜月中的明瓦美滋滋的,他上班時,臉上總是掛著笑。以前單位的同事都叫他周明瓦,可是婚後,他讓他們喊他“小沒”,因為文秋愛叫他這個名字。
文秋一如既往地帶著彬彬開店,只是她的店鋪比別人家的關得要早。她一定要趕在小沒下班前回家,為他做晚飯。小沒呢,他心疼文秋,一進門就奔廚房,幫著做活,常常因為從文秋手中搶鏟子和勺子時,把它們弄掉在地,夫妻倆在炊具落地的“噹啷”聲中相視而笑,說不盡的恩愛。轉年春天,文秋懷孕了。小沒怕妻子太辛苦,讓她雇個人看店,安心在家靜養,可文秋說她喜歡忙碌。這樣,她背上背著一個,肚裡又懷著一個,每天準時地去開店。文秋懷孕期間,小沒嘗到了不能與妻子親熱的苦楚,他似乎理解了文秋前夫的越軌行為。為了度過那一個個難熬的夜晚,小沒特別喜歡在月亮下幹活,把院子掃了一遍又一遍,然後筋疲力盡地睡去。
文秋的肚子越來越大時,小沒的姑姑患了辱腺癌,進城來做手術。術後,為了省下住院費,她住進了小沒家。陪護姑姑的,是明霞。文秋熱情地招待她們,買活雞活魚,日日煲湯,家中的餐桌總是七碟八碗的,有葷有素。姑姑吃得好,恢復得不錯。但她因為失去了一隻辱房,想起來就哭。說什麼雖然她六十了,孩子也一堆了,但做為一個女人,缺了辱房,等於失去了太陽,餘下的日子就是黑暗的。她一哭,無兒女的明霞也跟著哭。文秋安慰完這個,又得安慰那個。她們住在小沒家,分文不出,是活不干,似乎文秋伺候她們是應該應分的,其實明霞本是個勤快人。小沒詫異,問她這是怎麼回事?明霞一撇嘴說:“你娶了個二手貨,她不幹活,還讓親戚們干啊?”小沒譏諷道:“你不是二手貨,可你這正宗貨壓在箱底,沒人理會啊!”明霞氣瘋了,衝進小沒和文秋的屋子,將一床好好的緞子被撕得千絲萬縷的。
姑姑和明霞走後,小沒和文秋就像泡了個熱水澡,除掉了一身的塵垢,說不出的滋潤和舒展。然而好景不長,秋天的時候,二歪又來了。
小沒沒有食言,幫二歪申請了執照,又做了他經濟上的擔保人,為他在銀行貸了兩萬塊錢,盤了家店,賣種子。小沒想,二歪雖然輕浮,但他機靈,這樣的人經商是不會吃虧的。他有了錢,明霞就會跟著過上好日子,不至於一天到晚氣不順。二歪的店開張後,生意還說得過去。他白天賣種子,晚上就住在店裡。他本來是到街上的小飯館吃飯的,可是入秋以後,他幾乎天天到小沒家吃晚飯。他說自己在外吃飯,人家知道他是小沒的親戚,都問他怎麼不回家去吃?他說怕別人笑話小沒,所以日日來吃了。二歪吃東西是挑剔的,頓頓有酒不說,魚呢,必定要吃澆汁的;排骨,也必定是糖醋的。他除了拎上一兩瓶酒之外,來這裡什麼也不帶。他說如果提著菜來,讓人看見的話,會說這親戚處的見外。文秋挺著大肚子,圍著鍋灶煎炒烹炸,累得頭暈眼花,腰酸背痛的。二歪有時喝多了,就說走不動路了,睡在小沒家。這樣,第二天還得招待他早飯。小沒煩透了二歪,可又張不開口趕他走。文秋見小沒不開心,就勸慰他說,親戚就是親戚,打斷骨頭連著筋,人家上門來,可以對你有一百個不是,但你要是對人家有一個不是,就會落埋怨。她還說家裡不缺吃的,只不過多做兩個菜,多往桌上擺雙筷子而已,沒什麼大不了的。小沒想想也是,二歪醉了去小屋呼呼大睡時,他仍然可以和文秋依偎在一起,甜蜜他們的,並無大礙,也就聽之任之了。
百雀林(5)
年底,文秋快生產時,以每月五百元的工錢,雇了個人,幫她打理土產日雜店的生意。臘月十一掌燈時分,文秋生下一個女孩,取名為“兜兜”。文秋做月子期間,小沒把彬彬送到岳母家裡,二歪也知趣地不來了,這讓小沒無比幸福。兜兜出滿月那天,小沒高興,在家做了八個菜,去請岳父岳母和養父養母來喝滿月酒。王瓊閣嘆著氣說:“人家給前方的生個兒子,給你呢,養活的是丫頭!小沒啊,人家對你不好啊。”小沒真是哭笑不得,他說生男生女又不是文秋說了算,她有什麼罪過?可王瓊閣認定小沒是上當了,說什麼也不肯來。小沒無奈,求助養母,說家中總該去個人才好啊,要不太冷清了。養母嘆了口氣,買了幾斤雞蛋,不情願地去了。不過她在酒桌上一直冷著臉,對兜兜只是瞟了一眼,都沒抱一下。小沒的岳母呢,偏偏不是個善主兒,她火上澆油地對親家母說:“我可是知足了,外孫外孫女齊全了!”這話把小沒的養母刺激得臉發青,嘴發紫,未等吃完,便心臟不適,小沒趕緊送她回家。
兜兜三個月大時,文秋把彬彬送進幼兒園,辭了僱傭的人,背著兜兜去開店了。她真是精力充沛,雖然家裡家外地忙,可是臉上未增皺紋,頭上也未添白髮。二歪又像老主顧一樣,回到小沒家了,每天晚上準時來蹭飯。他來不要緊,明霞也隔三差五地來了,說是夫妻不在一起,更別想有孩子了。他們吃飽了喝足了,夜晚時就賣力地做要孩子的事情,又喊又叫的,好像這是他們的天下。小沒受不了這個,明霞一來,吃過晚飯,他就打發他們回自己的店裡住。可二歪總是說店裡的床小,住不開,賴著不走。小沒沒轍兒,只能捱著。
糟糕的事情還在後頭。明齋見二歪進城了,也不甘其後,在一家館子找了份工作,做廚子,一個月六百。人家管吃不管住,明齋租不起房,自然又住進小沒家。小沒很生氣,他對哥哥說:“在永望村種地不是挺好的嗎?怎麼非要進城來?”明齋說:“不是我要進城,哥是為了給你撐面子啊!你想啊,你在城裡是個幹部,二歪也開了種子鋪,大小是個老闆了,我還在村里種地,誰見了不寒磣我幾句啊?哥有什麼辦法,為了不讓人講究你,只能進城了!”小沒無奈,只能收留下哥哥。這樣,三間屋子,二歪占一間,明齋占一間,小沒夫妻帶著兩個孩子住一間,滿了。
文秋的母親,得知女兒家住了這麼一大幫窮親戚,白吃白住,她氣得慌,說是不能讓周家一統天下,便把自己在農村的外甥叫來了,安插到小沒家,讓他在城裡學美發,將來回鄉開個髮廊。這下好,家裡住不開了,小沒只得在自己屋子的窗前搭了個床,讓他住。這樣一來,小沒都不能和文秋親熱了。文秋有一天悄悄問小沒:“你怎麼不愛搭理我啊?”小沒抽搐著臉,長嘆一口氣,說:“沒fèng兒啊——”。
小沒看著親戚們把自家當做了飯店,大搖大擺地里出外進,吃喝拉撒,很鬱悶。到了下班時間,他也不愛回家了。有的時候,他索性到街上的飯鋪去打發肚子。有一回恰好被養父撞上,問他:“你怎麼不回家吃?”小沒說:“我想換換口味。”養父說:“別撒謊了,我都聽說了,你們家快成收容站了!你說你也真窩囊,幫人家燈飾店的老闆養兒子不說,還養著七大姑八大姨!”小沒聽憑訓斥,一言不發。王瓊閣說:“要是不愛回家的話,就去我那吃。你看哪個有家有業的男人在街上吃?丟人現眼啊!”
這以後,小沒忍受著,還是回家吃。他的工資幾乎不夠家中日常開銷的,幸而有文秋的小店做後盾,填補家用。親戚們一旦回鄉下了,那麼家中總要少點東西,花碗、牙膏、毛巾、茶壺、拖鞋甚至是藥品。有一回小沒回家,見文秋的表弟正跐著板凳,擰吊燈下的燈泡。小沒以為燈泡壞了,誰知他拿著燈泡跳到地上後,對小沒說,鄉下家中的燈泡總是燒壞,他見這個燈泡抗使,趕巧鄉里來人,就取下來,讓人捎回去。小沒嘴上說:“沒事兒”,心裡卻在憤怒地罵:“沒羞啊!”
百雀林(6)
親戚們一旦離開了小沒家,小沒就覺得家裡的陰雲散了,晴了天了。但他們的離開總是短暫的,隔不多久,陰雲又一片片地飄回來了。小沒的日子過得越來越累。以前他愛上班,現在呢,工作也讓他覺得乏味。只要稽查科扣留了那些未交納養路費非法運營的車輛,總要有領導過來說情,讓他把車放了。那些車輛就像螃蟹,身上的腳多,關係多,可以橫行霸道。小沒知道,如果不聽領導的話,他可能會失去稽查的工作,不管情不情願,只能照辦。這樣,他覺得自己不過是林中一棵風乾了的朽木,雖然站立著,卻沒有生命的跡象,擺設而已。為了求得心理的平衡,小沒對一些不交養路費的車輛,比如鄉下來賣菜的那些農用四輪車,網開一面,不追罰款,私下放行。與他並不沾親帶故的農民感激他,常順手把一捆菜遞到他手上,讓他拿回去嘗個鮮。小沒也不拒絕,拎在手上,反正家裡人多,能很快把它們消滅掉。
彬彬五歲了,兜兜也滿地跑了。家裡的親戚們走馬燈似的在小沒家晃來晃去,總不見少。一個夏日的晚上,月色溫柔,小沒吃過飯,和明齋各端著一碗茶,坐在院子裡納涼。小沒忽然對哥哥說:“爸爸逃了這麼多年,連個音信也沒有,你說他要是活著的話,會做什麼呢?”明齋說:“一個逃犯,能做什麼!出苦力,隱姓埋名過窮日子唄!”兄弟倆算了算,父親要是活著的話,也是七十的人了。這個年紀的人,本該頤養天年了,可他卻生死不明。小沒一時心酸,哭了。文秋聽見哭聲,從窗里探出頭問:“你這是怎麼了?”小沒哀憐地說:“沒影了。”文秋不解,縮回頭,嘟囔道:“沒影的事多了,有什麼好哭的。”
小沒過得越來越不如意時,二歪出事了。他經營的商鋪賣假種子,導致整整一個鄉的玉米絕產,農民聯名將他告上法庭,索求賠償。這還不算,銀行的還貸期限已到,而這幾年,二歪只還了一半,還欠一萬。小沒是二歪的經濟擔保人,銀行通過法院,起訴了小沒。小沒無奈,只得東挪西湊,幫二歪還款。縣技術質量監督局查封了二歪的商鋪,他急得像條瘋狗,上竄下跳,拿小沒家的東西撒氣,忽而將椅子折斷一條腿,忽而將糖罐打翻。他也是冤枉,他按優良玉米種子的價錢進的貨,它們看上去圓潤飽滿,金光燦燦,誰知卻是啞巴種子?二歪手裡有買種子的收據,他追根溯源,乘火車去找賣給他種子的公司問罪,可是那家公司已經無影無蹤了。二歪像個被遺棄的孤兒,在異鄉街頭號啕大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