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3頁
百雀林(2)
縣公安局發布了對周巾的通緝令,一時間,這樁命案成了人們街談巷議的主題。從那以後,永望村的女人,一提起燙頭,噤若寒蟬。
文春下葬時,明齋明霞“媽呀媽呀”地叫著,哭得死去活來的。只有明瓦,他安靜地站在墓穴旁,一聲不哭。伍家媳婦怕明瓦不哭會憋屈壞了,對他說:“小沒,你沒了媽,以後沒人疼你了,你想哭就哭啊。”
明瓦抽了抽鼻子,把孝帽子摘下來。人們以為他要拿它擦眼淚的,可是明瓦只是用手捻了捻,又戴回去。
伍家媳婦見他沒哭,又說:“小沒,你媽走了,你就不覺得缺了什麼嗎?”
明瓦看著母親的棺蓋,咬著嘴唇,委屈地說:“沒奶了。”
他這一說不要緊,把墓地那些送葬的人差點沒逗得笑出聲來。原來,明瓦五歲了才斷奶。斷奶之後,他仍是戀,每個月總要在文春懷裡偎上一兩回,咂咂奶頭,才能安靜。
伍家媳婦無限憐惜地拉著明瓦的手,哭著說:“小沒啊,你將來可咋辦啊。”
周巾有兩個親戚在永望村,一個是他妹妹,一個是叔伯兄弟。他們一個收養了明齋,一個收養了明霞。對於明瓦,他們都頭疼,嫌他不機靈,將來是個累贅,彼此推來推去的。後來是許守林想起了自己有個老鄉,叫王瓊閣,在縣工商銀行做保衛,家庭條件不錯,只是結婚十來年了也沒有孩子,正想收養一個,許守林於是帶著明瓦進了趟城。明瓦真是命好,人家一眼就相中了這個眉清目秀的孩子,說他不多言多語,內秀,本分,將來一準是個孝順孩子。就這樣,明瓦因禍得福,他的戶口被遷進城裡,成了縣一小的學生,每天穿得乾乾淨淨的,背著書包去上學。永望村的人都說:“小沒交了好運了!”
明瓦除了堅持要用自己的姓氏外,其他的都很聽養父養母的。王瓊閣給明瓦報戶口的時候,對他說:“你有了新家,該隨著我姓了,以後叫‘王明瓦’好不好啊?”
明瓦搖頭。
王瓊閣問:“你還想姓周啊?”
明瓦點點頭說:“沒逮著啊。”
王瓊閣這才明白,小沒認為父親沒有落網,還活著。只要他沒死,就還是他的父親。若是別人,會很惱火,但王瓊閣沒有計較,他覺得明瓦還念著父親,說明他是個有情義的孩子,這樣的孩子,如同一瓶好酒,貼什麼標籤又有什麼關係呢?
周明瓦還是周明瓦,小沒還是小沒。
明瓦上課愛打瞌睡,他的腦殼因而常常挨老師粉筆頭的打。即便這樣,也沒斷了他在課堂做美夢。不過他勤快,輪到他值日時,他把教室打掃得格外乾淨。因為這兒,他轉年當上了班級的勞動委員。
明瓦惹的唯一的禍,還是因為父親。那時通緝周巾的告示貼得哪兒都是,百貨商場、銀行、糧油店、照相館、飯館、理髮店、學校甚至公共廁所,只要是老百姓出入得多的場所,都貼著一張。明瓦一看到父親的頭像,就會在心裡熱辣辣地叫一聲“爸爸——”。明瓦受不了這折磨,把學校門前貼著的通緝令給撕了。同學揭發了他,明瓦被叫到辦公室,班主任問他為什麼這麼做的時候,明瓦哭著說:“沒神啊。”此外再不肯吐一個字。班主任大惑不解,叫來王瓊閣,這才知道明瓦就是通緝犯的兒子,而他之所以撕告示,是不忍心看父親那一眨不眨的眼睛。老師同情明瓦的遭遇,放他回去了。只是從公安局又要了一張通緝令,重新貼上。從那以後,明瓦經過學校門口時,總是低著頭。他也不愛到街上去,惟恐又撞上白紙中的父親。
周巾的通緝令隨著雨打風吹,徒自飄零了。明瓦一年年長大了,他相信父親還活在這世界的某個角落裡。由於他總是班上最落後的那名學生,所以連蹲了兩級,初中畢業時,已十八歲了。王瓊閣正為明瓦的前程犯愁時,機會來了。王瓊閣有一個朋友在縣武裝部工作,那年招兵,兵源不足,他想起王家的養子來,找到王瓊閣,說:“明瓦學習不好,人又蔫,乾脆讓他參軍得了,到部隊摔打幾年,沒準還出息了呢。”於是,王瓊閣就給明瓦報了名。政審和體檢輕鬆過關,明瓦到天津參軍去了。他在部隊是後勤兵,養豬。這活兒在別人眼裡又髒又累,可明瓦喜歡,他把豬兒侍弄得膘肥體壯、溜光水滑的,部隊的領導很滿意,給他記了一次三等功。當兵的時候,明瓦沒有休過一次探親假。王瓊閣思念他,在養子當兵的第二年春節,領著老婆,專程探望。明瓦用省下的津貼,給養父買了一個電動剃鬚刀,給養母買了件軟緞棉襖。養父養母分外感動,說明瓦孝順,如同己出,他們不愁沒人給養老了。三年兵役服完,明瓦高了,壯了,氣色也好看了,只是仍然不愛講話。轉業前,領導找他談話,說是不捨得他離開部隊,問他想不想在後勤這個崗位再干兩年?他們可以考慮他入黨的問題。明瓦想了想,答應留下。就這樣,他當了五年兵,養了無數頭豬,如願以嘗入了黨,二十三歲那年夏天復員了。
百雀林(3)
明瓦真是幸運啊,很多老兵復員後,並沒有分配上工作。可是他一回到縣裡,趕上公路管理站增編,組織部一調他的檔案,知道他在部隊入了黨,而且立過一次三等功,立刻就把他安排進來了。明瓦當上了收費員,成了正式工人。月月有工資的日子,如同天天有日出,讓人心底光明。那時私營的店鋪越來越興旺,做買賣的人多了,街市熱鬧起來了。明瓦心情好,每每騎著自行車上下班時,總愛打著口哨。永望村那些靠種地為生的親戚們,知道小沒發達了,都羨慕他。他們進城,喜歡找他。明瓦的工資一半交給養父,一半零用。他不捨得花錢,但親戚們一進城,他不花也得花了。他仔細,他招待親戚,夏天通常是到粥鋪,冬天則去麵館。明瓦的哥哥明齋已結婚,做了父親了;姐姐明霞嫁了一個叫二歪的人,他是個遊手好閒的主兒,家裡的莊稼種得不怎麼樣,但他把自己收拾得挺利索,梳分頭,抹頭油,抽過濾嘴香菸,喝瓶裝的酒。他們婚後,一直沒有孩子。
王瓊閣看明瓦已到了結婚的年齡,而他自己又不善於跟女孩子打交道,就張羅著給他介紹對象。只要女孩子一進家門,明瓦就慌裡慌張地躲起來。王瓊閣喚他出來,他低著頭,受氣似的,坐在椅子上一言不發,連看也不看對方一眼,他的對象也就相一個,黃一個。王瓊閣犯難了,以為明瓦從小在家庭中受了刺激,想打一輩子光棍了。他小心翼翼地問他為什麼不看人家?是害羞嗎?明瓦猶豫了一會兒,終於吭吭哧哧地說:“沒奶味。”原來,他認定好女人身上應該有母親身上的那種奶味,他沒從那些姑娘身上聞到那氣息,因而不抬頭。王瓊閣得知緣由後,笑了,說:“傻兒子,生了孩子的女人身上才有奶味,為姑娘的時候,她們身上應該是蘋果和梨子的氣味啊。”
明瓦工作上兢兢業業,他到公路管理站的第二年,便是以工代干;又過了一年,單位把唯一的轉干指標給了他,明瓦成為正式幹部,做了稽查科的一名科員。王瓊閣大喜過望,在飯店擺了三桌酒席。一桌是明瓦單位的同事,一桌是王家的街坊鄰里,還有一桌就是永望村的親戚們。這三桌席,同樣的酒菜,但場面卻是不一樣的。明瓦單位的人吃得很斯文,酒桌上每道菜都有剩餘。王家的鄰里,吃得賣力,但不張揚,菜雖然有見底的,但杯盤碗盞井然有序。而永望村親戚們的那桌席,簡直看不入眼,他們吃得狼狽,桌子上到處是雞骨頭和魚刺,光是酒杯,就摔碎了兩個。二歪喝得拿不住筷子,便用手抓菜,弄得滿手油污。明霞手中提著個塑膠袋,未等人吃完,就把炸雞翅和肉丸子打包。明齋喝多了嫌熱,脫掉外衣,只穿件背心,那背心千瘡百孔的,散發著一股難聞的汗味。明瓦看親戚們如此的情態,臉上掛不住,渾身不自在。倒是王瓊閣,他心平氣和,二歪吆喝添酒,他就添酒;明齋說菜不夠吃了,他就趕緊再加兩個菜。酒席散後,親戚們一行又到王瓊閣家小坐了一刻,喝了壺茶,這才搭客車回村。明瓦送他們到汽車站,為他們買了票,一一送上車。等他回家後,養父對明瓦說,親戚們走後,他發現家裡少了一罐茶葉,一個老花鏡,一個菸灰缸。明瓦氣得青了臉,他罵了一句:“沒臊的!”
這以後,親戚們進城找他,他連粥鋪和麵館也不帶他們下了,只是在街頭的露天大排檔買上幾碗豆腐腦和一斤燒餅,打發他們。
一晃兒,明瓦二十七了。這年秋天,他找了個對象。這個“有奶味”的對象,差點沒把王瓊閣夫婦氣死。
有一天,王家的馬桶堵了,明瓦到一家土產日雜用品商店去買疏通管道的皮碗。那是個小店,店主是個少婦,懷中抱著個男孩。明瓦一進去,就被她身上散發出的一股香甜的奶味迷住了。她個子不高,膚色白皙,眼睛不大,笑微微的,嘴唇紅潤,看上去健康、和善。一個皮碗才四塊錢,可明瓦那天帶去的是一張面值伍十元的鈔票,她找不開,店裡又沒其他的客人,她就把孩子往明瓦懷裡順手一放,讓他幫著看一會兒店,到隔壁的店鋪破錢去了。小男孩不認生,他偎在明瓦懷裡,衝著他笑。明瓦覺得店主是個沒心計的女人,她把孩子和店鋪,那麼輕易就託付給了生人,如果他順手偷上一把鎖頭或是一隻盤子,掖在懷裡,她不是因小失大,賠了嗎?店主身上的奶味已讓明瓦無限神往了,加上她為人的誠懇,那一瞬間他有被幸福擊中的感覺。女主人回來時,那孩子在明瓦懷中突然打了個挺兒,肩膀一聳,一股尿水刺了出來,淋濕了他的衣服。店主見孩子尿了客人的身了,不好意思,一再道歉,雖然她已經把整錢換成了零錢,但執意不肯收明瓦的錢,從兜里另翻出一張伍十的整錢,連同皮碗一同遞給他,說:“這孩子真是的,怎麼偏偏往客人身上尿?我也不能幫你洗衣服,這個皮碗你拿去使吧!”明瓦說他不能白拿,一定要付錢。店主說你要是給錢的話,我就不賣你了。明瓦只好拿著皮碗,一步一回頭地回家了。家中的馬桶疏通以後,明瓦老惦記那個女人,有事沒事,總愛往那個店裡跑。今天去買個盆,明天買把鏟子,後天又從那兒拎把水壺回來。王瓊閣詫異,對明瓦說:“怎麼老往家添置這些沒用的家把什?”明瓦不言,照買不誤。久了,得知店主是個離婚的女人,她的前夫也做買賣,開了家燈飾店,女人懷孕期間,他熬不住,和一家澡堂的搓澡員好上了。女人知情後,一生下孩子,就和丈夫離了婚。這女人的名字與明瓦母親“文春”的名字一字之差,叫文秋,明瓦覺得母親在冥冥之中是認可這門親的,於是開始追求文秋,幫她上貨,打掃店面。他買禮物不買給文秋,而是給她的兒子彬彬,虎頭鞋、絨線帽、圍嘴、撥浪鼓、奶片、芝麻糖,吃的用的玩的都有。文秋一看明瓦對彬彬這般好,便一心一意跟他處上了。他們的關係發展得很快,初冬時,明瓦跟養父提出了結婚的事情。養父一聽明瓦看上了一個離異的人,她帶著個孩子,比養子還大兩歲,差點沒當場背過氣去。王瓊閣和老婆商量好了,一定要把這門親攪黃。他們威脅明瓦,說是如果他跟這個小店主結婚,他們不給他房,不給他錢,不給他辦一桌酒席,將來他有了孩子,他們也不會幫著帶。總之,他一意孤行的話,他們就不認他這個兒子了!明瓦聽完養父養母的數落後,用一句“沒門兒”,回敬了二老,王瓊閣氣得老淚縱橫,一聲聲地叫著:“小沒,小沒啊——”。
縣公安局發布了對周巾的通緝令,一時間,這樁命案成了人們街談巷議的主題。從那以後,永望村的女人,一提起燙頭,噤若寒蟬。
文春下葬時,明齋明霞“媽呀媽呀”地叫著,哭得死去活來的。只有明瓦,他安靜地站在墓穴旁,一聲不哭。伍家媳婦怕明瓦不哭會憋屈壞了,對他說:“小沒,你沒了媽,以後沒人疼你了,你想哭就哭啊。”
明瓦抽了抽鼻子,把孝帽子摘下來。人們以為他要拿它擦眼淚的,可是明瓦只是用手捻了捻,又戴回去。
伍家媳婦見他沒哭,又說:“小沒,你媽走了,你就不覺得缺了什麼嗎?”
明瓦看著母親的棺蓋,咬著嘴唇,委屈地說:“沒奶了。”
他這一說不要緊,把墓地那些送葬的人差點沒逗得笑出聲來。原來,明瓦五歲了才斷奶。斷奶之後,他仍是戀,每個月總要在文春懷裡偎上一兩回,咂咂奶頭,才能安靜。
伍家媳婦無限憐惜地拉著明瓦的手,哭著說:“小沒啊,你將來可咋辦啊。”
周巾有兩個親戚在永望村,一個是他妹妹,一個是叔伯兄弟。他們一個收養了明齋,一個收養了明霞。對於明瓦,他們都頭疼,嫌他不機靈,將來是個累贅,彼此推來推去的。後來是許守林想起了自己有個老鄉,叫王瓊閣,在縣工商銀行做保衛,家庭條件不錯,只是結婚十來年了也沒有孩子,正想收養一個,許守林於是帶著明瓦進了趟城。明瓦真是命好,人家一眼就相中了這個眉清目秀的孩子,說他不多言多語,內秀,本分,將來一準是個孝順孩子。就這樣,明瓦因禍得福,他的戶口被遷進城裡,成了縣一小的學生,每天穿得乾乾淨淨的,背著書包去上學。永望村的人都說:“小沒交了好運了!”
明瓦除了堅持要用自己的姓氏外,其他的都很聽養父養母的。王瓊閣給明瓦報戶口的時候,對他說:“你有了新家,該隨著我姓了,以後叫‘王明瓦’好不好啊?”
明瓦搖頭。
王瓊閣問:“你還想姓周啊?”
明瓦點點頭說:“沒逮著啊。”
王瓊閣這才明白,小沒認為父親沒有落網,還活著。只要他沒死,就還是他的父親。若是別人,會很惱火,但王瓊閣沒有計較,他覺得明瓦還念著父親,說明他是個有情義的孩子,這樣的孩子,如同一瓶好酒,貼什麼標籤又有什麼關係呢?
周明瓦還是周明瓦,小沒還是小沒。
明瓦上課愛打瞌睡,他的腦殼因而常常挨老師粉筆頭的打。即便這樣,也沒斷了他在課堂做美夢。不過他勤快,輪到他值日時,他把教室打掃得格外乾淨。因為這兒,他轉年當上了班級的勞動委員。
明瓦惹的唯一的禍,還是因為父親。那時通緝周巾的告示貼得哪兒都是,百貨商場、銀行、糧油店、照相館、飯館、理髮店、學校甚至公共廁所,只要是老百姓出入得多的場所,都貼著一張。明瓦一看到父親的頭像,就會在心裡熱辣辣地叫一聲“爸爸——”。明瓦受不了這折磨,把學校門前貼著的通緝令給撕了。同學揭發了他,明瓦被叫到辦公室,班主任問他為什麼這麼做的時候,明瓦哭著說:“沒神啊。”此外再不肯吐一個字。班主任大惑不解,叫來王瓊閣,這才知道明瓦就是通緝犯的兒子,而他之所以撕告示,是不忍心看父親那一眨不眨的眼睛。老師同情明瓦的遭遇,放他回去了。只是從公安局又要了一張通緝令,重新貼上。從那以後,明瓦經過學校門口時,總是低著頭。他也不愛到街上去,惟恐又撞上白紙中的父親。
周巾的通緝令隨著雨打風吹,徒自飄零了。明瓦一年年長大了,他相信父親還活在這世界的某個角落裡。由於他總是班上最落後的那名學生,所以連蹲了兩級,初中畢業時,已十八歲了。王瓊閣正為明瓦的前程犯愁時,機會來了。王瓊閣有一個朋友在縣武裝部工作,那年招兵,兵源不足,他想起王家的養子來,找到王瓊閣,說:“明瓦學習不好,人又蔫,乾脆讓他參軍得了,到部隊摔打幾年,沒準還出息了呢。”於是,王瓊閣就給明瓦報了名。政審和體檢輕鬆過關,明瓦到天津參軍去了。他在部隊是後勤兵,養豬。這活兒在別人眼裡又髒又累,可明瓦喜歡,他把豬兒侍弄得膘肥體壯、溜光水滑的,部隊的領導很滿意,給他記了一次三等功。當兵的時候,明瓦沒有休過一次探親假。王瓊閣思念他,在養子當兵的第二年春節,領著老婆,專程探望。明瓦用省下的津貼,給養父買了一個電動剃鬚刀,給養母買了件軟緞棉襖。養父養母分外感動,說明瓦孝順,如同己出,他們不愁沒人給養老了。三年兵役服完,明瓦高了,壯了,氣色也好看了,只是仍然不愛講話。轉業前,領導找他談話,說是不捨得他離開部隊,問他想不想在後勤這個崗位再干兩年?他們可以考慮他入黨的問題。明瓦想了想,答應留下。就這樣,他當了五年兵,養了無數頭豬,如願以嘗入了黨,二十三歲那年夏天復員了。
百雀林(3)
明瓦真是幸運啊,很多老兵復員後,並沒有分配上工作。可是他一回到縣裡,趕上公路管理站增編,組織部一調他的檔案,知道他在部隊入了黨,而且立過一次三等功,立刻就把他安排進來了。明瓦當上了收費員,成了正式工人。月月有工資的日子,如同天天有日出,讓人心底光明。那時私營的店鋪越來越興旺,做買賣的人多了,街市熱鬧起來了。明瓦心情好,每每騎著自行車上下班時,總愛打著口哨。永望村那些靠種地為生的親戚們,知道小沒發達了,都羨慕他。他們進城,喜歡找他。明瓦的工資一半交給養父,一半零用。他不捨得花錢,但親戚們一進城,他不花也得花了。他仔細,他招待親戚,夏天通常是到粥鋪,冬天則去麵館。明瓦的哥哥明齋已結婚,做了父親了;姐姐明霞嫁了一個叫二歪的人,他是個遊手好閒的主兒,家裡的莊稼種得不怎麼樣,但他把自己收拾得挺利索,梳分頭,抹頭油,抽過濾嘴香菸,喝瓶裝的酒。他們婚後,一直沒有孩子。
王瓊閣看明瓦已到了結婚的年齡,而他自己又不善於跟女孩子打交道,就張羅著給他介紹對象。只要女孩子一進家門,明瓦就慌裡慌張地躲起來。王瓊閣喚他出來,他低著頭,受氣似的,坐在椅子上一言不發,連看也不看對方一眼,他的對象也就相一個,黃一個。王瓊閣犯難了,以為明瓦從小在家庭中受了刺激,想打一輩子光棍了。他小心翼翼地問他為什麼不看人家?是害羞嗎?明瓦猶豫了一會兒,終於吭吭哧哧地說:“沒奶味。”原來,他認定好女人身上應該有母親身上的那種奶味,他沒從那些姑娘身上聞到那氣息,因而不抬頭。王瓊閣得知緣由後,笑了,說:“傻兒子,生了孩子的女人身上才有奶味,為姑娘的時候,她們身上應該是蘋果和梨子的氣味啊。”
明瓦工作上兢兢業業,他到公路管理站的第二年,便是以工代干;又過了一年,單位把唯一的轉干指標給了他,明瓦成為正式幹部,做了稽查科的一名科員。王瓊閣大喜過望,在飯店擺了三桌酒席。一桌是明瓦單位的同事,一桌是王家的街坊鄰里,還有一桌就是永望村的親戚們。這三桌席,同樣的酒菜,但場面卻是不一樣的。明瓦單位的人吃得很斯文,酒桌上每道菜都有剩餘。王家的鄰里,吃得賣力,但不張揚,菜雖然有見底的,但杯盤碗盞井然有序。而永望村親戚們的那桌席,簡直看不入眼,他們吃得狼狽,桌子上到處是雞骨頭和魚刺,光是酒杯,就摔碎了兩個。二歪喝得拿不住筷子,便用手抓菜,弄得滿手油污。明霞手中提著個塑膠袋,未等人吃完,就把炸雞翅和肉丸子打包。明齋喝多了嫌熱,脫掉外衣,只穿件背心,那背心千瘡百孔的,散發著一股難聞的汗味。明瓦看親戚們如此的情態,臉上掛不住,渾身不自在。倒是王瓊閣,他心平氣和,二歪吆喝添酒,他就添酒;明齋說菜不夠吃了,他就趕緊再加兩個菜。酒席散後,親戚們一行又到王瓊閣家小坐了一刻,喝了壺茶,這才搭客車回村。明瓦送他們到汽車站,為他們買了票,一一送上車。等他回家後,養父對明瓦說,親戚們走後,他發現家裡少了一罐茶葉,一個老花鏡,一個菸灰缸。明瓦氣得青了臉,他罵了一句:“沒臊的!”
這以後,親戚們進城找他,他連粥鋪和麵館也不帶他們下了,只是在街頭的露天大排檔買上幾碗豆腐腦和一斤燒餅,打發他們。
一晃兒,明瓦二十七了。這年秋天,他找了個對象。這個“有奶味”的對象,差點沒把王瓊閣夫婦氣死。
有一天,王家的馬桶堵了,明瓦到一家土產日雜用品商店去買疏通管道的皮碗。那是個小店,店主是個少婦,懷中抱著個男孩。明瓦一進去,就被她身上散發出的一股香甜的奶味迷住了。她個子不高,膚色白皙,眼睛不大,笑微微的,嘴唇紅潤,看上去健康、和善。一個皮碗才四塊錢,可明瓦那天帶去的是一張面值伍十元的鈔票,她找不開,店裡又沒其他的客人,她就把孩子往明瓦懷裡順手一放,讓他幫著看一會兒店,到隔壁的店鋪破錢去了。小男孩不認生,他偎在明瓦懷裡,衝著他笑。明瓦覺得店主是個沒心計的女人,她把孩子和店鋪,那麼輕易就託付給了生人,如果他順手偷上一把鎖頭或是一隻盤子,掖在懷裡,她不是因小失大,賠了嗎?店主身上的奶味已讓明瓦無限神往了,加上她為人的誠懇,那一瞬間他有被幸福擊中的感覺。女主人回來時,那孩子在明瓦懷中突然打了個挺兒,肩膀一聳,一股尿水刺了出來,淋濕了他的衣服。店主見孩子尿了客人的身了,不好意思,一再道歉,雖然她已經把整錢換成了零錢,但執意不肯收明瓦的錢,從兜里另翻出一張伍十的整錢,連同皮碗一同遞給他,說:“這孩子真是的,怎麼偏偏往客人身上尿?我也不能幫你洗衣服,這個皮碗你拿去使吧!”明瓦說他不能白拿,一定要付錢。店主說你要是給錢的話,我就不賣你了。明瓦只好拿著皮碗,一步一回頭地回家了。家中的馬桶疏通以後,明瓦老惦記那個女人,有事沒事,總愛往那個店裡跑。今天去買個盆,明天買把鏟子,後天又從那兒拎把水壺回來。王瓊閣詫異,對明瓦說:“怎麼老往家添置這些沒用的家把什?”明瓦不言,照買不誤。久了,得知店主是個離婚的女人,她的前夫也做買賣,開了家燈飾店,女人懷孕期間,他熬不住,和一家澡堂的搓澡員好上了。女人知情後,一生下孩子,就和丈夫離了婚。這女人的名字與明瓦母親“文春”的名字一字之差,叫文秋,明瓦覺得母親在冥冥之中是認可這門親的,於是開始追求文秋,幫她上貨,打掃店面。他買禮物不買給文秋,而是給她的兒子彬彬,虎頭鞋、絨線帽、圍嘴、撥浪鼓、奶片、芝麻糖,吃的用的玩的都有。文秋一看明瓦對彬彬這般好,便一心一意跟他處上了。他們的關係發展得很快,初冬時,明瓦跟養父提出了結婚的事情。養父一聽明瓦看上了一個離異的人,她帶著個孩子,比養子還大兩歲,差點沒當場背過氣去。王瓊閣和老婆商量好了,一定要把這門親攪黃。他們威脅明瓦,說是如果他跟這個小店主結婚,他們不給他房,不給他錢,不給他辦一桌酒席,將來他有了孩子,他們也不會幫著帶。總之,他一意孤行的話,他們就不認他這個兒子了!明瓦聽完養父養母的數落後,用一句“沒門兒”,回敬了二老,王瓊閣氣得老淚縱橫,一聲聲地叫著:“小沒,小沒啊——”。